| 羽毛球競賽規則(2017) | ||
| 定價 | 32.00 | |
| 齣版社 | 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1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中國羽毛球協會 著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564424428 | |
| 重量 | 270 | |
第壹章 羽毛球比賽規則
一、規 則(2)
二、對技術官員的建議(17)
三、技術官員規範用語(46)
四、即時迴放係統(54)
五、場地和場地設備的變通(55)
六、殘疾人羽毛球比賽分級(57)
七、禮讓比賽(62)
八、其他計分方法(63)
九、公英製對照錶(65)
第2章 羽毛球比賽通用規程
一、比賽項目(68)
二、比賽方法(68)
三、確定“種子”的原則(98)
四、報名順序(98)
五、抽簽變更和運動員替補(98)
六、競賽日程安排(99)
七、場地規定(100)
八、比賽用球(101)
九、裁判椅(102)
十、場區廣告(102)
十一、比賽服裝(103)
十二、比賽用錶(115)
十三、興奮劑檢測(119)
第三章 羽毛球比賽行為規範
一、教練員、隨隊官員行為規範(122)
二、運動員行為規範(124)
三、處罰規定(128)
LawsofBadminton
LAWSOFBADMINTON (133)
RECOMMENDATIONSTOTECHNICALOFFICIALS (151)
我記得書裏有一部分內容是關於雙打換位和輪轉的描述,我當時想確認一下在發球得分後,接發球方是否立即換位。書中對這個過程的描述是如此的機械和抽象,它沒有采用任何流程圖或者簡化的步驟分解,隻是用一連串的“如果A發生,則B執行;若B未執行,則C生效”的復雜句式來堆砌。我甚至懷疑作者是否真正理解這種動態變化在實際比賽中的流暢性。閱讀時,我必須不斷地在腦海中構建一個虛擬的球場,並用手指在書頁上標記球員的位置,纔能勉強跟上文字的邏輯流。這種閱讀體驗,完全破壞瞭學習的沉浸感和效率。對於羽毛球這種強調快速反應和空間意識的運動規則,我期望的是清晰的視覺引導,而不是這樣一堆堆需要被“反嚮工程”的文字迷宮。感覺這本書更像是對現有規則條文的忠實轉錄,而不是一次成功的、麵嚮讀者的“知識轉化”工作。
評分這本號稱“羽毛球競賽規則(2017)”的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心裏是充滿期待的,畢竟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對於正式的比賽規則總是想弄得明明白白。然而,實際翻閱下來,我感到一種深深的睏惑。書中對於發球違例的描述,那種晦澀的法律條文式的語言,簡直讓人望而生畏。比如關於“球托必須在腰部以下”這個簡單的問題,它用瞭整整一個段落來解釋“腰部”的精確物理定義和裁判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觀察標準,我感覺自己像是在準備一場關於空氣動力學和人體工程學的考試,而不是學習如何正確地發一個球。更彆提那些關於界內界外的判定細節,圖示少得可憐,文字描述又冗長且充滿技術術語,仿佛是寫給國際級裁判團隊內部參考的,完全沒有考慮到普通愛好者學習的需求。我真希望裏麵能多一些生動的案例分析,比如“如果羽毛球在擦網後剛好落在界綫上,算不算界內?”這種常見場景,書裏隻是用一句籠統的“以球接觸界綫的部分為準”帶過,實在是不夠接地氣。讀完後,我感覺對規則的理解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反而對這項運動的復雜性産生瞭些許畏懼。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反人類直覺的典範。我必須得說,這對於一本工具書來說是緻命傷。整個版式設計仿佛停留在上個世紀的政府公文風格,黑白印刷,字體選擇保守得令人發指,行間距窄得讓人懷疑是不是想用最少的紙張印最多的字。最讓我抓狂的是索引和目錄的設計。當你試圖查找某個特定條款時,比如關於“界外球”的詳細定義,你得在目錄裏費勁地尋找一個晦澀的章節標題,然後進入正文後,會發現這個概念可能被拆分到好幾個不相關的章節裏進行闡述。信息點是分散的,缺乏係統性的邏輯結構,使得知識的獲取成本極高。我花瞭比預期多三倍的時間,纔能把幾個關鍵的判罰點串聯起來,這完全違背瞭規則手冊應該“一目瞭然、便於查詢”的基本原則。如果說規則本身已經夠復雜瞭,那麼一個糟糕的呈現方式隻會讓學習過程變成一場煎熬的偵探遊戲。
評分坦白說,我對這本書的“時效性”也持保留意見。既然書名明確標注瞭“2017”,我期待它能反映截至那個時間點最權威、最穩定的規則體係。但在閱讀中,我時不時會發現一些被括號標注的、提到“近期可能修訂”的說明,或者一些看起來像是“過渡性規定”的內容。這讓我不禁要問,我買的這本書,究竟是“終稿”還是“草稿”?如果規則本身在不斷演進,一本規則書的價值就在於它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卻是“暫時有效”。對於任何嚴肅的教練或管理者來說,依賴一本包含瞭不確定性信息的工具書,風險是很大的。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明確的終點,一個穩定下來的準則,而不是一個充滿腳注和“待定項”的模糊地帶。因此,在準備任何正式比賽時,我最終還是不得不去查閱官方網站上的最新在綫文件,這本書的作用,更多地是提供一個大緻的框架,而非最終的裁決依據,這使得它的實際應用價值大打摺扣。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想找一本能幫助我更好地組織社區內部友誼賽的“工具書”。我們小區裏的羽毛球角,大傢打球圖個樂子,但總有一些小摩擦,比如雙打時對站位和輪換的理解不一緻,或者對“二次觸球”的界定拿不準。我原本以為這本2017年的官方規則匯編能提供清晰、權威的指導,讓我們的友誼賽也能“有章可循”。結果呢?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解釋關於“世界羽聯(BWF)對贊助商標誌的尺寸限製”以及“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中著裝的顔色搭配規範”這些,對於我們這種周末休閑的玩傢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完全是另一個維度的信息。那些關於技術委員會的修訂曆史和不同年份規則細微差異的對比分析,對我來說,就像是閱讀一份考古報告,對於當下如何解決“擦邊球算不算”這種實際問題,它提供的幫助微乎其微。我需要的不是曆史文獻,而是實用的“FAQ”或者“常見爭議場景解析”,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是嚴重缺位的,更像是一份為職業賽事準備的“法律文本”,而不是麵嚮大眾的“操作手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