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
定价:68.00元
作者:伦纳德·蒙洛迪诺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08678146
字数:350000
页码:39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时间简史》第二作者、会讲故事的物理学家伦纳德·蒙洛迪诺新作,
带你踏上人类认知的探索之旅,看清世界发展的隐秘线索
霍金领衔推荐!吴军、万维钢 作序推荐!“大历史”开创者大卫·克里斯蒂安、神经科学家大卫·伊格曼、拉玛钱德朗、《自然》《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联袂推荐!内容提要
从直立行走,到月球漫步,
从使用石器的原始人,到发展量子物理的现代思想者,
是什么推动着人类不断进步?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会不会产生意识,从而影响甚至取代人类的思想进程?
“思想”作为人类的特质,未来会将我们带向何方?
被霍金誉为“会讲故事的物理学家”伦纳德·蒙洛迪诺,从“求知欲”的独特视角,《思维简史》为我们展示了一部跨越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
从古埃及文明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奇妙算法,从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从推理文化的诞生到物理学、化学、生物、现代量子物理等学科的形成,《思维简史》历数了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揭示了这一切背后的发展动力,那就是人类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什么?怎么样?正是人类敢于不断提出问题,才让我们一步步从穴居到驾驶汽车,从大草原到摩天大楼。《思维简史》不仅是一部群星闪耀的科技发展史,更是一部精彩绝伦的思想进化大片。
那么,未来人类思想又将如何发展?蒙洛迪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目录
推荐序一我们与其他物种有什么不同(吴军)
推荐序二科学家的核心价值观(万维钢)
部分直立的思想者
1、我们的求知欲
一个饥饿的人对知识的渴求
人类的发现旅程
2、好奇心
蜥蜴不会问问题
从巧匠到哲人
为什么婴儿会提问而猩猩不会
3、文化
人类的次礼拜活动
像病毒一样扩散的知识、理念和价值观
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文化
4、文明
从大草原到乌克鲁
邻居的头疼病是如何引发新的写作艺术和算法
法律的发明,从农民的“不要吐到小溪里”到行星的“不要偏离轨道”
5、推理
收成不好与发怒的神
看待世界的新框架
改变的奥秘和常识的
亚里士多德,一个人的维基百科
第二部分科学
6、新推理方法
相信你自己的眼睛
阉猪和运动一般规律
笨笨的伽利略教授
7、机械领域
好的、坏的和丑的:牛顿
一个赌注让牛顿从炼金术转向写出的科学专著
牛顿式思维的力量
8、东西是什么构成的
从防腐到炼金术
燃烧和呼吸之间的相似点
拉瓦锡丢掉脑袋
门捷列夫和他的元素周期表
9、有生命的世界
细胞和生命的复杂性
老鼠的配方和显微镜的发展
悲剧、疾病和达尔文的秘密研究
第三部分人类感官
10、人类体验的极限
一滴水中的宇宙
牛顿世界观的裂纹
接受看不见的事实
欧朗克和爱因斯坦发明了量子论
11、看不见的王国
一个梦想家的见解
一个谦逊年轻人的疯狂念头
早期的量子理论“一派胡言,几乎欺”
12、量子理论的发展
海森堡的新物理
量子宇宙的奇异现实
新科学的遗产
结语
人类认知的不断进步,连续的幻想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在哪儿,以及我们将去向哪里
致谢
注释
图片来源作者介绍
伦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
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你肯定知道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大设计》——这两部著作都是霍金与伦纳德?蒙洛迪诺合著的。
蒙洛迪诺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1981年在马克斯-普朗克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研究所当研究员,主攻量子场论。
1985年,他怀揣梦想,带着6000美元去好莱坞打拼,成为《星际迷航:下一代》等剧的编剧。
1993年,他又进军游戏界,成为电脑游戏制作人和设计者,与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罗宾·威廉姆斯和迪士尼公司合作制作的游戏斩获了数项大奖。
他同时并没有耽误写作,著有畅销书《醉汉的脚步:性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潜意识》、《费曼的彩虹》、《世界之战》,其中《醉汉的脚步》一书获得“编辑推荐奖”、“年度影响力书籍”,并入围英国皇家学会图书奖。
他也一直没有放弃理论物理学研究,以“业余物理学家”的身份,至今仍有论文发表。文摘
序言
《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人类如何从“有”走向“无尽”的探索之旅。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揭示了思维在宇宙演化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被书中关于“信息”的本质及其在思维演化中的作用的论述所吸引。作者认为,从基因信息到数字信息,信息是思维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读到关于“宇宙的宏大尺度”与“人类思维的渺小”之间的对比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感。作者通过对宇宙的探索,反观人类思维的局限性和无限可能性。书中对“意识的奥秘”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并非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追溯意识的可能起源,以及它在不同生命形式中的表现,引导我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且,作者对于“人类文明的未来”的设想,也充满了哲学的深度和科学的理性。他探讨了人类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宇宙中,寻找自身的定位,并延续智慧的火种。本书的写作风格,给我一种既有诗意又有科学严谨的感觉。作者的文字常常充满哲思,引人入胜,让我沉浸在对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深度思考之中。
评分《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哲学思辨的盛宴,它引导我深入思考“思维”这一概念的本质,以及它如何将我们与宇宙万物联系起来。作者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出发,追溯了思维是如何逐渐摆脱生物的束缚,发展出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我被书中关于“工具思维”的演变所吸引。从最初的石器,到如今的智能设备,工具的进步始终伴随着思维的进化,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更重塑了我们的思维模式。读到关于“集体智慧”和“文化传承”的部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思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地根植于社会和文化之中。群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及文化符号的传递,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思维方式。书中对“科学革命”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人类理性思维的巨大潜力。作者阐述了科学方法如何帮助我们揭示自然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世界,推动文明的进步。而且,作者对于“未来”的展望,也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科学的审慎。他探讨了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以及人类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人文价值。本书的叙事方式,让我感觉作者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他用饱含智慧的语言,引导我穿越历史的长河,去发现人类思维的源头和未来。
评分《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的史诗。作者以极其宏大的视野,勾勒出了思维从最原始的生物本能,演化到如今能够探索宇宙奥秘的完整图景。我被书中关于“大脑”的演化过程深深吸引。作者并非简单地描述大脑的结构,而是将其视为思维的物质基础,探讨了神经元、神经网络等如何协同工作,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维活动。读到关于“情感”和“直觉”在思维中的作用时,我更加领悟到,思维并非只有冷冰冰的理性。情感的驱动、直觉的启示,同样是人类做出决策、进行创造的重要因素。作者用生动的例子,展现了情感和理性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复杂的人类思维。书中对“群体思维”和“个体思维”关系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分析了群体如何通过协作和信息共享,产生出超越个体能力的集体智慧,以及个体如何在群体中受到影响和塑造。这种对社会性思维的深入剖析,让我对人类社会的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作者对“知识”的传承和演化,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将知识视为思维的结晶,并通过代代相传,不断积累和创新,最终汇聚成人类文明的浩瀚星河。本书的论证方式,让我感觉作者是一位极具思想深度的思考者,他总能从宏观的角度审视问题,并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评分在翻阅《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的过程中,我时常被作者那宏大的视角和精妙的叙事所折服。他不仅仅满足于梳理人类思维的线性发展,更是将触角延伸至宇宙的广袤,试图在浩瀚的星辰大海中寻找思维的终极意义。这种跨越时空的视角,使得本书的格局异常宏大,读起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对未来的深邃思考。书中对于“意识”的探讨尤为令我印象深刻。它并非简单地将意识视为大脑的产物,而是追溯其可能的起源,从简单的感知能力,到复杂的自我认知,再到对宇宙规律的理解和创造。作者用充满想象力但又基于科学推理的笔触,描绘了意识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及它如何随着文明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特别是关于“信息”在思维演化中的作用,我被作者的观点深深吸引。从基因信息的传递,到符号的创造,再到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作者将信息视为思维的载体和催化剂,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性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读到关于科学革命和信息革命的部分,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作者将那些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巧妙地融入到思维演化的叙事中,展现了人类如何通过不断地认知和改造世界,来推动自身思维的边界。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极具特色,时而如诗如画,时而如辩论般犀利,但始终保持着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态度。它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思维能力,是无数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并继续探索其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简直就是一场智识的盛宴!我一直对人类思维的演化过程充满好奇,而这本书,用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漫长而复杂的历程呈现在我眼前。作者并非直接抛出枯燥的理论,而是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从遥远的原始丛林,一步步揭示思维的萌芽、发展和飞跃。我尤其被书中对早期人类思维的描绘所吸引,那些关于工具的使用、语言的出现、以及集体协作的片段,让我深刻体会到,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进步,为日后人类文明的辉煌奠定了基石。读到关于认知革命的部分,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原来我们今天所依赖的抽象思维、叙事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演化。作者巧妙地运用大量的考古发现、人类学研究以及生物学证据,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些古老的时代,亲眼见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是如何被点燃,并逐渐蔓延开来。即使是对于一些科学概念,作者的解释也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了晦涩的专业术语,使得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可以说,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人”这个物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我们当下所处的文明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对自身起源的探索之旅,每一次翻页都伴随着豁然开朗的惊喜,让我对“思维”这个概念充满了敬畏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这本书,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徐徐展开了人类思维从萌芽到璀璨的演化史。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描绘人类历史的表象,而是深入挖掘思维的内在逻辑和驱动力。我被书中关于“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论述所吸引。作者认为,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去探索未知,去理解世界,从而推动了思维的边界不断向前拓展。读到关于“宗教”和“神话”在早期人类思维中的作用时,我更加理解了它们对早期人类文明形成的深远影响。它们不仅提供了对世界的解释,更凝聚了社会共识,塑造了文化认同。书中对“哲学”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人类对自身存在和宇宙真理的永恒追问。作者阐述了哲学思想如何影响和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以及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而且,作者对于“艺术”和“美学”在思维演化中的作用,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艺术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思维的升华,它能够突破语言和理性的限制,触及人类心灵最深处。本书的写作风格,给我一种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感觉。作者的文字犹如涓涓细流,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我每次阅读都能有所感悟,不断深化对“思维”的理解。
评分《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人类思维的漫长而辉煌的旅程。作者并非只是描绘历史的碎片,而是试图构建一幅思维演化的宏大画卷,从最微小的生命迹象,一路延伸到对宇宙最深邃的理解。我被书中关于“学习”和“记忆”的探讨所吸引。作者阐述了人类是如何通过学习不断获得新知,并通过记忆巩固和传承这些知识,从而推动思维的进步。这种对学习和记忆机制的深入剖析,让我对自身学习能力有了新的认知。读到关于“抽象思维”和“符号化”的章节时,我更是大开眼界。作者认为,抽象思维和符号的出现,是人类思维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它使得我们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信息,进行更高级别的思考。书中对“逻辑”和“推理”的论述,也让我看到了人类理性思维的强大力量。作者阐述了逻辑规则如何帮助我们组织思想,进行有效的论证,并最终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作者对于“创造力”的理解,也让我耳目一新。他并非将其视为某种神秘的天赋,而是将其归结为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包括想象力、联想力、以及对未知的好奇心。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一种既深刻又充满启发的感觉。作者的文字常常富有哲理,引人入胜,让我沉浸其中,不断思考。
评分坦白说,在拿起《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之前,我对“思维”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非常模糊的。但这本书,用一种极其生动而又有条理的方式,为我揭开了思维的神秘面纱。作者从最基础的生物本能出发,循序渐进地阐述了思维是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孕育、成长并最终演化出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形态。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语言”在思维发展中角色的解读。作者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思维的载体和塑造者。它的出现,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思维,使得知识的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成为可能。读到关于“工具”和“技术”对思维的影响时,我更是恍然大悟。那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却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也反过来促进了思维的进化。书中对“科学方法”的论述,让我看到了思维从经验主义走向理性探索的转变过程。作者详细阐述了观察、实验、验证等科学思维的核心要素,以及它们如何成为人类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本书的写作风格,给我的感觉是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和哲学思想,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从中获益匪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思维的“升级”,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颠覆性的阅读体验。它没有局限于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人类思维的内在驱动力,以及这些驱动力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者对于“意义”的追寻,贯穿了整本书。他探讨了人类是如何从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发展出对生命意义、宇宙真理的思考。这种从物质到精神的跃迁,在我看来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书中关于“宗教”和“哲学”的章节,让我对这些人类古老的思想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并非简单地批判或赞扬,而是将其视为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对自身存在和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回应。读到关于“艺术”和“创造力”的部分,我更是深受启发。作者将艺术视为人类情感和想象力的载体,是思维超越纯粹理性的一种表现。这种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细腻描绘,让本书在科学性之外,又增添了一抹人文的温度。而且,作者对于“未来”的展望,也并非是简单的科幻式的想象,而是基于对人类思维演化规律的深刻洞察,充满了理性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他探讨了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对人类思维可能带来的影响,引人深思。这本书的论述逻辑严密,观点深刻,让我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对人类文明的再认识。
评分《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这本书,如同一本关于人类智慧的百科全书,它用极其精炼的语言,为我梳理了思维演化的漫长历程。作者并没有将思维视为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将其看作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过程。我被书中关于“工具的进化”与“思维的进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所吸引。作者认为,人类工具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能力边界,也反过来促进了我们思维的进步。读到关于“语言的复杂化”和“叙事能力”的章节时,我更是惊叹于人类语言的强大力量。作者阐述了语言如何帮助我们构建复杂的概念,分享经验,以及创造出共同的认知框架。书中对“科学的兴起”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人类理性思维的巨大能量。作者阐述了科学方法如何使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世界,并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且,作者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也充满了前瞻性和启发性。他探讨了人工智能可能如何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以及我们如何与智能机器共存。本书的论述,给我一种既严谨又富有想象力的感觉。作者的观点常常引人深思,让我不断地反思人类自身的价值和在宇宙中的位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