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 | ||
| 定价 | 128.00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1月 | |
| 开本 | 128开 | |
| 作者 | 王芳,夏军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030541208 | |
| 重量 | 650 | |
1.1 电动汽车发展史 2
1.1.1 电动汽车的第壹个黄金时代 2
1.1.2 电动汽车的第2个黄金时代 2
1.1.3 电动汽车的第三个黄金时代 4
1.2 电动汽车Pack产品分类 5
1.2.1 动力储能电池的分类 6
1.2.2 动力电池系统的功能分类 10
1.2.3 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的安装位置 19
1.3 电动汽车Pack的关键技术 23
1.3.1 系统集成技术 24
1.3.2 电芯设计及选型 25
1.3.3 结构设计技术 27
1.3.4 电池包电子电气设计 28
1.3.5 电池包热设计 29
1.3.6 电池包安全设计 30
1.3.7 电池包仿真分析技术 32
1.3.8 电池包工艺设计 32
1.4 我国电动汽车Pack技术发展趋势 33
1.4.1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阶段 33
1.4.2 我国政府制定的2020年关键技术指标 34
1.4.3 技术挑战及发展趋势 35
参考文献 38
第2章 动力电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1
2.1 动力电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概述 42
2.1.1 动力电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流程 42
2.1.2 动力电池系统的总体需求分析 43
2.1.3 动力电池系统的基本性能参数 47
2.1.4 动力电池系统产品参数匹配性分析 48
2.2 单体电池的选型与设计 51
2.2.1 单体电池的选型与设计概述 51
2.2.2 单体电池的选型依据 51
2.2.3 单体电池容量选型设计 52
2.2.4 单体电池选型和容量设计示例 53
2.3 机械结构概念设计 57
2.3.1 机械结构总体设计概述 57
2.3.2 机械结构设计要求 58
2.3.3 电池包在整车上的布置 62
2.3.4 电池包总体布置方案设计 67
2.3.5 电池箱体和电池模组概念方案设计 69
2.4 电池管理系统概念设计 71
2.4.1 电池管理系统设计概述 71
2.4.2 电池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71
2.4.3 电池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72
2.4.4 电池管理系统概念设计方案 76
2.5 高压电气系统设计 77
2.5.1 高压电气系统设计概述 77
2.5.2 高压电气系统设计要求 78
2.5.3 高压电气系统概念设计方案 81
2.6 热管理系统设计 84
2.6.1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温度特性 84
2.6.2 热管理系统设计概述 85
2.6.3 热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86
2.6.4 热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86
2.6.5 热管理系统概念设计方案 86
参考文献 90
第3章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与电连接设计 93
3.1 电池系统结构设计概述 94
3.2 模组结构设计 95
3.2.1 需求边界 95
3.2.2 模组的固定与连接 98
3.2.3 模组电连接设计 103
3.2.4 模组安全设计 107
3.2.5 模组尺寸标准化 108
3.3 电箱结构设计 109
3.3.1 需求边界 110
3.3.2 整体排布设计 110
3.3.3 详细设计 112
3.3.4 电连接设计 116
3.3.5 电箱安全设计 119
3.4 高压箱结构设计 123
3.5 轻量化设计 125
3.5.1 新的成组方式 126
3.5.2 新型材料的应用 128
3.5.3 极限设计 129
3.6 IP防护设计 131
3.6.1 接触防护 131
3.6.2 防水防尘 132
参考文献 138
第4章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 139
4.1 BMS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140
4.1.1 BMS的角色定位 140
4.1.2 BMS的主要功能 141
4.2 BMS的硬件开发要点 146
4.2.1 拓扑结构的选择 146
4.2.2 电压、电流、温度采集电路的设计要点 150
4.2.3 BMS中两个关键硬件模块的设计 154
4.2.4 BMS的抗干扰设计 158
4.2.5 面向提高可靠性的冗余设计 161
4.3 BMS的软件开发要点 162
4.3.1 SOC相关的概念 162
4.3.2 电池荷电状态(SOC)估算 164
4.3.3 电池健康状态(SOH)评估 167
4.3.4 SOF的估算 170
4.4 BMS的测试与验证 172
4.4.1 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172
4.4.2 在产品设计、制造的不同阶段对BMS 的验证 173
4.4.3 用于BMS验证的电池模拟器 174
参考文献 177
第5章 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设计 179
5.1 热管理系统设计概述 180
5.1.1 热管理系统的“V”模型开发模式 180
5.1.2 仿真分析的应用 182
5.1.3 实验验证 189
5.2 冷却系统设计 190
5.2.1 冷却方式的选择 191
5.2.2 自然冷却系统 191
5.2.3 强制风冷系统 193
5.2.4 液冷系统 197
5.2.5 直冷系统 212
5.3 加热系统设计 214
5.3.1 设计需求 214
5.3.2 电加热膜设计 216
5.3.3 PTC加热设计 218
5.3.4 液热设计 220
5.4 保温系统设计 222
5.4.1 保温设计概述 222
5.4.2 模组保温设计 222
5.4.3 箱体保温设计 223
5.5 热管的应用 224
5.5.1 热管简介 224
5.5.2 热管在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225
5.5.3 热管应用注意事项 225
参考文献 226
第6章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仿真分析 227
6.1 电池系统结构优化 228
6.1.1 结构拓扑优化 228
6.1.2 电池壳体结构形貌优化 230
6.1.3 其他优化方法简介 231
6.2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强度仿真 232
6.2.1 弹性变形体的基本假设 232
6.2.2 应力应变基本概念及关系 232
6.2.3 材料模型 235
6.2.4 冲击分析 236
6.2.5 挤压仿真分析 240
6.3 动力电池系统振动疲劳仿真 242
6.3.1 疲劳理论介绍 242
6.3.2 基于极限拉伸强度的S-N曲线估算 245
6.3.3 结构振动疲劳寿命估算 250
6.3.4 随机振动案例解析 255
6.4 制造工艺仿真 259
6.4.1 冲压成型仿真 260
6.4.2 超声波焊接仿真 262
6.4.3 搅拌摩擦焊接 263
6.4.4 模流分析 269
参考文献 272
第7章 动力电池系统开发性试验验证 275
7.1 电池单体测评 276
7.1.1 出厂参数 277
7.1.2 温度和倍率充电性能 277
7.1.3 温度和倍率放电性能 279
7.1.4 恒功率特性 280
7.1.5 脉冲功率特性 281
7.1.6 能量效率 282
7.1.7 荷电保持能力 283
7.1.8 产热特性 284
7.1.9 老化特性 285
7.1.10 安全性测试 287
7.2 动力电池系统开发性验证 289
7.2.1 系统功能 289
7.2.2 系统壳体防护功能 292
7.2.3 电性能 295
7.2.4 可靠性 304
7.2.5 安全性 311
7.2.6 热管理系统开发性试验验证方法 316
7.2.7 EMC开发性试验验证方法 317
参考文献 321
第8章 动力电池系统制造技术概述 323
8.1 概述 324
8.2 模组结构和工艺介绍 324
8.2.1 圆柱电芯模组结构和工艺介绍 325
8.2.2 方形电芯模组结构和工艺介绍 329
8.2.3 软包电芯模组结构和工艺介绍 331
8.3 关键工艺介绍 334
8.3.1 电芯分选 334
8.3.2 电阻焊接 335
8.3.3 键合焊接 340
8.3.4 激光焊接 343
8.3.5 打胶工艺 346
8.3.6 Pack总装紧固 348
8.3.7 线束装配 350
8.3.8 气密性检测 351
8.4 生产过程控制 352
8.5 下线测试(EOL) 359
8.5.1 下线测试(EOL)作用 359
8.5.2 下线测试(EOL)检测功能需求分析 359
8.6 模组及Pack 信息/自动化 363
8.6.1 动力电池模组与Pack产线的自动化 363
8.6.2 动力电池模组与Pcak产线的信息化 365
8.6.3 动力电池模组与Pack产线的智能化 367
8.6.4 本章小结 370
参考文献 370
作为一名对新能源科技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电动汽车的崛起感到兴奋,而动力电池则是这场变革的灵魂。这本书的标题——“正版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 汽车书籍 汽车与车辆书籍 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的”——听起来就非常专业且吸引人。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为我揭示动力电池系统的奥秘。我不太需要深入到非常复杂的工程细节,但我非常想了解动力电池是如何工作的,从一块小小的电芯,到组成一个庞大的电池组,再到它如何为汽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名中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理论,而是能让我一窥幕后是如何制造出如此精密的能源心脏的。我希望能了解到一些关于电池安全性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有哪些严谨的步骤。更吸引我的是“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的”这部分,我想知道动力电池是如何融入到整辆车的设计中的,它占据多大的空间?它的重量分布对车辆的操控有什么影响?它与汽车的其他部件是如何配合的?这本书能否让我对电动汽车的整体运作有一个更清晰的画面?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这部分,直接点明了核心内容。我一直对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非常感兴趣,而动力电池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汽车爱好者,我尤其关注电池在整车中的集成和应用,这直接关系到续航里程、性能表现以及安全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动力电池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热管理系统等。我尤其好奇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又是如何在大功率输出和严苛的运行条件下保持稳定和可靠的。书名中提到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了解到一些前沿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制造工艺,比如如何优化电池包的结构以提高能量密度和空间利用率,以及在制造过程中如何保证电池的一致性和安全性,从而减少潜在的故障风险。同时,我也想了解不同类型的电池材料在性能和成本上的权衡,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电池技术突破。这本书的定位是“汽车书籍”和“汽车与车辆书籍”,这表明它不仅仅局限于动力电池本身,还会将其置于整个汽车的框架下进行讨论,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电池的性能最终是要体现在整车性能上的。
评分我的工作与汽车的研发相关,但我的专业领域并非直接聚焦于动力电池。因此,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深入地介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书籍,以拓展我的知识视野,更好地理解和协同工作。这本书的标题——“正版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 汽车书籍 汽车与车辆书籍 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的”——非常精准地概括了我的需求。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探讨动力电池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电池模组的构成、电池包的结构优化、热管理策略的选择,以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关键功能和算法。在制造技术方面,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当前主流的电芯制造工艺、模组封装技术以及电池包的自动化生产线,并能够探讨在制造过程中如何控制质量、提高效率以及降低成本。尤其吸引我的是“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的”这一表述,这意味着书中会从整车集成的角度出发,讨论动力电池系统如何与车辆的整车平台、电驱动系统、能量回收系统等进行匹配和协同,以及在性能、安全、轻量化等方面需要考虑的工程问题。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将对我个人的技术提升和项目推进大有裨益。
评分作为一个正在学习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了解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书籍。这本书的标题,“正版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 汽车书籍 汽车与车辆书籍 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的”,非常契合我的学习需求。我尤其被“设计与制造技术”这几个字吸引,因为这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包含了实际操作和工程实现的层面。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动力电池系统的设计流程,从最初的概念构思,到详细的结构设计、电气设计,再到热管理和机械结构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制造技术方面,我希望能了解到当前主流的动力电池生产工艺,例如电芯的制造、模组的组装、电池包的集成等,以及这些工艺如何保证电池的质量和稳定性。更重要的是,书名中“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的”这句话,暗示了这本书会从整车集成的角度来讲解动力电池,这让我非常感兴趣。我希望了解电池包如何与车辆的底盘、传动系统、电控系统等其他部件进行集成,以及在集成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例如重量分布、碰撞安全、电磁兼容性等等。这本书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将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汽车维修技师,在工作中接触过各种类型的汽车,而电动汽车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其核心的动力电池系统,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的标题“正版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 汽车书籍 汽车与车辆书籍 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的”,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宝库。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讲解动力电池内部构造、工作原理以及故障诊断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不同类型的动力电池,比如磷酸铁锂、三元锂等,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对于“设计与制造技术”,我更关心的是在维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设计阶段,有哪些设计上的考量是为了方便日后的维修和更换?在制造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工艺步骤是保证电池长期稳定性的基础?在整车集成方面,我希望能了解动力电池系统是如何被安装在车辆上的,以及在维修时需要注意哪些连接和断开的顺序,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效率。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针对动力电池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并提供一些在进行电池健康评估(SOH)和残余寿命(RUL)评估时所需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