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配方科学与工艺技术+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化妆品原料保湿祛斑美白洁肤抗衰老防晒化妆品配方设计书

化妆品配方科学与工艺技术+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化妆品原料保湿祛斑美白洁肤抗衰老防晒化妆品配方设计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婉萍 等 著
图书标签:
  • 化妆品配方
  • 化妆品工艺
  • 化妆品技术
  • 化妆品原料
  • 保湿
  • 美白
  • 祛斑
  • 抗衰老
  • 防晒
  • 洁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义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3300
商品编码:27963876051

具体描述



义博图书专营店 全新正版 质量保证

化妆品配方科学与工艺技术 保湿祛斑美白洁肤抗衰老防晒化妆品配方设计书 护肤品配制技术书籍 著


书名:化妆品配方科学与工艺技术

作者:张婉萍 主编

定价:58.00

ISBN:9787122313300

重量:478克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16

装帧:平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版次:1

页码:310

印次:1




本书以化妆品产品开发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化妆品的配方科学和工艺技术。全书分四篇,一篇介绍了化妆品的发展史、定义、分类、现状及发展趋势;二篇系统讲述了与化妆品配方研发相关的基础理论,包括皮肤与毛发科学、表面活性剂基础理论、乳化原理与乳化技术、高分子溶液基础理论、抗氧化理论、化妆品防腐理论;三篇从化妆品产品的性能特点、配方结构、配方设计原则、理论基础、原料选择依据、配方示例与工艺等方面系统讲述了各类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配方开发思路,包括护肤液态类化妆品、皮肤清洁类化妆品、乳霜护肤类化妆品、头发洗护类化妆品、彩妆类化妆品、有机溶剂类化妆品、面膜类化妆品等;四篇从作用机理、原料选择、配方示例与工艺等方面对防晒化妆品、祛斑化妆品、染发化妆品、烫发化妆品等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书将理论基础与实际配方开发和工艺设计相结合,可作为大学及专科院校化妆品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化妆品行业配方开发、原料应用、性能评价、市场法规等相关岗位的人员阅读参考。




一篇 化妆品概述 1 

一章 绪论 2 

一节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 2 

二节 化妆品的定义、特性与分类 3 

一、化妆品的定义 3 

二、化妆品的特性 4 

三、化妆品的分类 4 

三节 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5 

一、化妆品行业现状 5 

二、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 7 


二篇 化妆品基础理论 10 

二章 皮肤与毛发科学 10 

一节 皮肤基础理论 10 

一、皮肤的组织结构及特点 10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14 

三、皮肤的分类及其特点 16 

二节 毛发基础理论 18 

一、毛发概述 18 

二、毛发的组织结构 20 

三、毛发的化学组成 22 

三章 表面活性剂基础理论 26 

一节 表面活性剂定义与结构特点 26 

一、表面活性剂 26 

二、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 29 

三、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效应 29 

二节 表面活性剂分类 30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1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2 

三、两性表面活性剂 33 

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4 

五、特殊类型表面活性剂 35 

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特性 36 

一、表面活性剂的溶液特点 36 

二、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 37 

四节 表面活性剂胶束及临界胶束浓度 41 

一、表面活性剂的胶束 41 

二、临界胶束浓度 43 

四章 乳化原理与乳化技术 45 

一节 乳化原理 45 

一、乳状液概述 45 

二、乳状液的物理性质 46 

三、乳状液类型的鉴别 47 

四、乳化剂的类型 47 

五、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49 

六、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50 

七、乳状液的微观结构 53 

二节 乳化技术 55 

一、自然乳化法 55 

二、转相乳化法 55 

三、D相乳化法 57 

四、液晶乳化法 57 

五章 高分子溶液基础理论 59 

一节 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59 

一、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59 

二、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59 

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性 61 

一、溶解性 61 

二、流变学特性 61 

三、电化学性质 62 

四、分散作用 62 

五、絮凝作用 62 

六、增稠作用 62 

三节 高分子化合物在化妆品中的作用及应用 63 

一、化妆品中的流变调节剂 63 

二、化妆品中的高分子乳化剂 63 

三、化妆品中的发用调理剂 63 

四、化妆品中的高分子保湿剂 64 

六章 抗氧化理论 65 

一节 氧化理论 65 

一、脂质氧化理论 65 

二、皮肤氧化理论 67 

二节 抗氧化剂及其分类 69 

一、初始型抗氧化剂 70 

二、次级型抗氧化剂 74 

七章 化妆品防腐理论 76 

一节 微生物对化妆品的影响 76 

一、污染化妆品的主要微生物 76 

二、微生物对化妆品污染的途径 77 

三、微生物对化妆品污染的表现 77 

四、针对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控制 78 

二节 化妆品防腐剂概述 79 

一、化妆品常用防腐剂的种类与特性 79 

二、防腐剂作用的一般机理 80 

三、防腐体系的建立 80 

四、化妆品防腐剂的复配 81 

五、化妆品防腐剂的安全性评价 82 

三节 化妆品防腐体系设计步骤 83 

一、根据产品配方特性选择防腐剂 83 

二、选择合适的防腐剂搭配 84 

三、实验测试 85 

四节 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质量控制 86 

一、化妆品原料中的微生物风险评估 86 

二、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87 


三篇 化妆品配方科学与工艺技术 92 

八章 护肤液态类化妆品 92 

一节 护肤水剂产品 92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92 

二、产品配方结构 92 

三、设计原理 93 

四、相关理论 94 

五、原料选择 95 

六、配方示例与工艺 98 

二节 护肤油类产品 101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101 

二、产品配方结构 101 

三、设计原理 101 

四、相关理论 101 

五、原料选择 102 

六、配方示例与工艺 106 

九章 皮肤清洁类化妆品 107 

一节 皂基洁肤产品 108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108 

二、产品配方结构 108 

三、设计原理 109 

四、相关理论 110 

五、原料选择 113 

六、配方示例与工艺 115 

二节 其他表面活性剂洁肤产品 119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120 

二、产品配方结构 120 

三、设计原理 121 

四、相关理论 123 

五、原料选择 125 

六、配方示例与工艺 131 

三节 卸妆产品 137 

一、产品配方结构 137 

二、设计原理 137 

三、相关理论 138 

四、原料选择 139 

五、配方示例与工艺 139 

十章 乳霜护肤类化妆品 140 

一节 护肤凝胶 140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140 

二、产品配方结构 140 

三、设计原理 141 

四、相关理论 141 

五、原料选择 142 

六、配方示例与工艺 142 

二节 护肤乳液、膏霜 143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143 

二、产品配方结构 143 

三、设计原理 144 

四、相关理论 146 

五、原料选择 149 

六、配方示例与工艺 155 

三节 粉底液、BB霜 158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158 

二、产品配方结构 159 

三、设计原理 159 

四、相关理论 160 

五、原料选择 161 

六、配方示例与工艺 162 

十一章 头发洗护类化妆品 167 

一节 洗发产品 167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167 

二、产品配方结构 168 

三、设计原理 169 

四、相关理论 170 

五、原料选择 173 

六、配方示例与工艺 181 

二节 护发产品 187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187 

二、产品配方结构 188 

三、设计原理 189 

四、相关理论 189 

五、原料选择 190 

六、配方示例与工艺 191 

十二章 彩妆类化妆品 194 

一节 粉类 194 

二节 粉饼类产品 195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195 

二、产品配方结构 196 

三、设计原理 196 

四、相关理论 197 

五、原料选择 198 

六、配方示例与工艺 200 

三节 唇膏类化妆品 202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202 

二、产品配方结构 205 

三、设计原理 206 

四、相关理论 207 

五、原料选择 208 

六、配方示例与工艺 211 

四节 笔类产品 215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215 

二、产品配方结构 216 

三、设计原理 216 

四、原料选择 216 

五、配方示例与工艺 218 

五节 睫毛护理产品 219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219 

二、产品配方结构 220 

三、设计原理 221 

四、原料选择 222 

五、配方示例与工艺 223 

十三章 有机溶剂类化妆品 225 

一节 香水类化妆品 225 

一、产品概述 225 

二、产品配方结构 226 

三、设计原理 226 

四、相关理论 228 

五、原料选择 228 

六、配方示例与工艺 230 

二节 花露水类化妆品 232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232 

二、产品配方结构 232 

三、原料选择 232 

四、配方示例与工艺 233 

十四章 面膜类化妆品 235 

一节 无纺布面膜 235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235 

二、产品配方结构 236 

三、设计原理 236 

四、相关理论 237 

五、原料选择 238 

六、配方示例与工艺 240 

二节 泥膏型面膜 242 

一、产品性能结构特点和分类 242 

二、产品配方结构 242 

三、设计原理 242 

四、原料选择 243 

五、配方示例与工艺 243 


四篇 特殊用途化妆品 245 

十五章 防晒化妆品 246 

一节 防晒机理 247 

一、紫外线辐射的基本特征 247 

二、皮肤日晒红斑 247 

三、皮肤日晒黑化 247 

四、皮肤光老化 248 

二节 常用防晒剂原料 249 

一、物理性紫外线屏蔽剂 250 

二、化学性紫外线吸收剂 253 

三、天然防晒剂 262 

三节 防晒产品配方设计 262 

一、相关理论 263 

二、配方示例与工艺 265 

十六章 祛斑化妆品 272 

一节 祛斑机理 272 

一、黑色素的形成 272 

二、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机理 274 

二节 常用祛斑剂原料 276 

一、间苯二酚类化合物 276 

二、果酸及其衍生物 278 

三、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 279 

四、壬二酸 280 

五、熊果苷及其衍生物 280 

六、曲酸及其衍生物 281 

七、泛酸衍生物 282 

八、生物美白制剂 282 

九、天然动植物提取物 282 

三节 祛斑产品配方设计 283 

一、祛斑美白霜 284 

二、祛斑美白乳液 285 

三、祛斑美白膏 285 

四、祛斑美白精华液 286 

五、祛斑美白柔肤水 286 

十七章 染发化妆品 288 

一节 染发机理 289 

二节 常用染发剂原料 289 

一、暂时性染发剂常用的染料 290 

二、半性染发剂常用的染料 291 

三、性染发剂 292 

三节 染发产品配方设计 295 

一、暂时非氧化型染发剂 295 

二、半性非氧化型染发剂 298 

三、性氧化型染发剂 299 

十八章 烫发化妆品 302 

一节 烫发机理 302 

二节 常用烫发剂原料 303 

三节 烫发产品配方设计 304 

一、卷发剂配方组成及示例 304 

二、中和剂配方组成及示例 305 

参考文献 307


 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 9787122308962,, 著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作者余丽丽,赵婧,张彦
定价48.00元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8962出版日期2018-02-01
字数页码
版次1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商品重量0.4Kg

   内容简介
本书对化妆品的定义、分类、产品发展趋势、原料等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阐述了保湿化妆品、祛斑美白化妆品、洁肤化妆品、抗衰老和抗皱化妆品、防晒化妆品、美容类化妆品、发用化妆品、功能化妆品配方、工艺等内容,同时对化妆品生产常用的乳化、混合、真空脱气、灭菌、灌装、天然产物提取、水处理等相关设备进行了系统介绍。本书适合从事化妆品生产、配方研发、管理的人员使用,同时可细化工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目录

1化妆品概述001

1.1化妆品的定义和分类001

1.1.1化妆品的定义001

1.1.2化妆品的分类和作用002

1.2化妆品工业的发展趋势004

1.2.1功能化004

1.2.2天然化004

1.2.3生物工程化005

1.2.4新技术化006

1.3化妆品原料006

1.3.1基质原料006

1.3.2辅助原料008

2保湿化妆品009

2.1皮肤保湿009

2.1.1皮肤的生理结构009

2.1.2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作用010

2.1.3天然保湿因子011

2.2保湿活性成分和产品配方实例011

2.2.1丙二醇保湿化妆品011

2.2.2聚乙二醇保湿化妆品012

2.2.3甘油保湿化妆品013

2.2.4山梨醇保湿化妆品015

2.2.51,3-丁二醇保湿化妆品016

2.2.6透明质酸保湿化妆品017

2.2.7乳酸、乳酸钠保湿化妆品019

2.2.8吡咯烷酮羧酸钠保湿化妆品020

2.2.9神经酰胺类保湿化妆品021

2.2.10酰胺类保湿化妆品022

2.2.11葡萄糖酯类保湿化妆品023

2.2.12胶原蛋白类保湿化妆品024

2.2.13甲壳素类保湿化妆品025

2.3植物类保湿化妆品026

2.3.1芦荟026

2.3.2海藻和海藻糖027

2.3.3燕麦028

2.3.4人参029

2.3.5黄瓜029

2.3.6果酸030

2.3.7茶多酚030

3祛斑美白化妆品032

3.1皮肤色素与祛斑032

3.1.1皮肤的颜色032

3.1.2黑色素的形成与生物学作用033

3.1.3色斑的分类与形成的原因035

3.1.4皮肤美白祛斑的基本原理036

3.2祛斑美白化妆品配方实例037

3.2.1熊果苷美白化妆品037

3.2.2曲酸美白化妆品040

3.2.3维生素美白化妆品041

3.2.4草药美白化妆品044

3.2.5动物来源美白化妆品051

3.2.6其他类型美白化妆品053

4洁肤化妆品056

4.1皮肤的新陈代谢及清洁056

4.1.1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作用056

4.1.2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056

4.1.3皮肤清洁的意义057

4.1.4洁肤化妆品的概念057

4.2洁肤化妆品配方实例058

4.2.1洗面奶059

4.2.2清洁霜068

4.2.3清洁皂070

4.2.4清洁面膜071

4.2.5剃须膏075

4.3身体清洁化妆品配方实例078

4.3.1沐浴液与沐浴凝胶078

4.3.2沐浴盐081

4.3.3香皂083

5抗衰老和抗皱化妆品085

5.1皮肤的老化和保健085

5.1.1皮肤老化085

5.1.2皮肤老化的机理086

5.1.3皱纹的形成087

5.2抗衰老化妆品的配方实例088

5.2.1生长因子抗皱化妆品089

5.2.2羊胎素抗皱化妆品094

5.2.3果酸抗皱化妆品095

5.2.4葡聚糖抗皱化妆品097

5.2.5胶原蛋白抗皱化妆品100

5.2.6草药提取物102

5.2.7其他类型的抗衰老化妆品104

6防晒化妆品108

6.1紫外线与皮肤损伤108

6.1.1紫外线的基本特征108

6.1.2紫外线对皮肤的生物损伤109

6.1.3防晒化妆品的种类110

6.1.4防晒效果的标识111

6.1.5防晒剂分类111

6.2化学防晒剂及其化妆品配方实例112

6.2.1化学防晒剂及其性能和用途112

6.2.2对氨基苯甲酸类防晒化妆品114

6.2.3肉桂酸类防晒剂及其配方举例116

6.2.4二苯甲酮类防晒剂及其配方举例117

6.2.5水杨酸酯类防晒剂及其配方举例118

6.3物理防晒剂及其配方举例119

6.3.1二氧化钛和氧化锌119

6.3.2配方举例120

6.4生物防晒剂及其防晒化妆品举例123

6.5晒后修复化妆品125

6.6防晒化妆品新配方127

6.7晒黑剂130

7美容类化妆品131

7.1美容化妆品的定义131

7.2美容化妆品配方实例131

7.2.1唇膏131

7.2.2腮红139

7.2.3眉笔141

7.2.4眼影144

7.2.5睫毛膏151

7.2.6眼线制品154

7.2.7指甲油和洗甲水157

7.2.8香粉164

7.2.9粉饼165

7.2.10粉底液168

8发用化妆品172

8.1毛发的化学组成与性质172

8.1.1毛发的组成172

8.1.2毛发的性质173

8.2毛发化妆品配方实例174

8.2.1洗发水(膏)174

8.2.2护发类化妆品177

8.2.3发油180

8.2.4发蜡181

8.2.5发乳182

8.2.6发胶183

8.2.7染发液184

8.2.8烫发液188

8.2.9生发液191

8.2.10脱毛膏193

9功能化妆品新配方197

9.1美乳化妆品197

9.1.1美乳化妆品的活性成分197

9.1.2配方实例199

9.2抑汗除臭化妆品201

9.2.1抑汗型化妆品202

9.2.2抗菌除臭型化妆品205

9.2.3芳香型化妆品209

9.3抗粉刺化妆品211

9.3.1粉刺的概念211

9.3.2角质溶解型抗粉刺化妆品211

9.3.3皮脂抑制型抗粉刺化妆品213

9.3.4杀菌型抗粉刺化妆品214

9.3.5中药抗痤疮化妆品216

10化妆品常用设备219

10.1乳化设备219

10.1.1搅拌乳化设备220

10.1.2均质乳化设备227

10.2其他混合设备234

10.2.1三辊研磨机234

10.2.2捏合机235

10.3真空脱气机236

10.4灭菌设备和化妆品GMP车间基本要求237

10.4.1灭菌237

10.4.2化妆品GMP车间基本要求237

10.5灌装设备238

10.5.1液体灌装设备238

10.5.2膏体和黏稠乳剂灌装设备239

10.6天然产物提取的基本设备240

10.6.1渗漉罐241

10.6.2提取罐241

10.7水处理设备242

参考文献244


   编辑推荐
1.本书编写时充分考虑功能化、天然化、生物工程化、新技术化的发展趋势,工艺先进、配方绿色。2.包含保湿、祛斑美白、洁肤、抗衰老、防晒等各类化妆品的原料、工艺、配方、设备,内容全面丰富。

   文摘











化妆品原料/高等学校美容化妆品专业规划教材 编

基本信息

书名:化妆品原料(刘纲勇)

定价:58.00元

作者:刘纲勇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1223045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原料在化妆品中的作用或结构的不同分成12章,每一章又根据其作用或结构分为若干节。每一节首先详细介绍各类原料的共性:包括原料的结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然后用主要篇幅介绍了*常用的化妆品原料,包括原料的名称、来源或制法、性质、功效、应用及安全性等知识。本书收录的化妆品原料既考虑经典的原料,又选取*的常用原料。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楚,以作用和结构为主线介绍了各种常用的化妆品原料,在内容上既兼顾了化妆品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又考虑了企业技术人员对化妆品原料知识的需求。本书既可供化妆品专业学生作为教材,又可以作为化妆品初学者的培训教材,以及化妆品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章乳化剂001

节非离子型乳化剂001

一、聚乙二醇类001

二、硅油类004

三、甘油酯类006

四、聚甘油脂肪酸酯007

五、山梨醇类009

六、糖类衍生物011

第二节离子型乳化剂012

一、阴离子乳化剂013

二、阳离子乳化剂015

三、两性乳化剂016

第2章增稠剂019

节增稠剂概述019

一、流变性简介019

二、增稠剂作用机理020

三、增稠剂的分类021

第二节常见增稠剂022

一、有机天然水溶性增稠剂022

二、有机半合成水溶性增稠剂027

三、有机合成水溶增稠剂030

四、微粉增稠剂034

第3章香料香精038

节香料038

一、天然香料038

二、合成香料065

第二节香精088

一、香精的分类089

二、香精(液体)的生产工艺089

三、日用产品的加香089

四、香气与物质的分子结构090

五、化妆品香精的相关标准091

第4章着色剂和粉092

节着色剂概述092

一、色彩学基本原理092

二、化妆品着色剂的分类094

三、化妆品着色剂的性质096

四、化妆品着色剂的命名方法097

第二节有机合成色素098

一、有机合成色素概述098

二、常见的合成色素101

三、常用的化妆品色淀110

第三节无机颜料111

一、无机颜料概述111

二、常见的无机颜料111

第四节珠光颜料113

一、珠光颜料的特性113

二、珠光颜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114

三、珠光颜料的常见种类115

四、珠光原料的生产流程116

第五节天然着色剂116

第六节一般粉体原料119

一、粉体原料的物理性质119

二、粉体填充剂120

三、天然粉体127

四、磨砂剂128

五、粉的表面处理130

第5章防腐剂135

节概述135

一、防腐剂的定义135

二、防腐剂的作用及机理135

三、影响化妆品防腐剂性能的因素135

四、防腐剂安全性137

五、防腐剂有效性评价137

六、防腐剂的理想功效137

第二节准用防腐剂138

一、醛类138

二、酯类140

三、季铵盐类142

四、酸及其盐类145

五、酚类148

六、醇醚类150

七、�み蛲槔�153

八、无机盐153

九、其他类154

第三节无受限原料155

一、1,2-二元醇类155

二、有机酸157

三、中等链长脂肪酸甘油单酯158

四、芳香酚及芳香醇160

五、植物提取物类161

第6章洗涤护肤助剂163

节溶剂163

一、概述163

二、常见溶剂164

第二节推进剂166

一、概述166

二、常见推进剂166

第三节珠光剂168

一、概述168

二、常用的珠光剂168

第四节增溶剂169

一、概述169

二、常用的增溶剂171

第五节螯合剂172

一、概述172

二、常用的螯合剂172

第六节pH调节剂173

一、酸174

二、碱176

第七节抗氧化剂178

一、油脂酸败的机理179

二、油脂酸败的影响因素179

三、抗氧化剂的基本原理180

四、抗氧化剂的分类181

五、常用的抗氧剂181

第八节无机盐183

第7章油脂187

节油脂的基本特性187

一、油脂的物理性质187

二、油脂的化学性质189

第二节天然油脂191

一、植物油脂192

二、动物油脂199

第三节合成脂肪酸酯类202

一、脂肪酸单酯202

二、脂肪酸双酯205

三、脂肪酸三酯206

第四节聚硅氧烷207

一、聚硅氧烷简介207

二、甲基硅油208

三、环甲基硅油210

四、聚二甲基硅氧烷醇211

五、烷基硅油212

六、苯基硅油213

七、氨基硅油214

八、聚醚(醚基)硅油215

九、有机硅树脂216

十、有机硅弹性体217

第五节其他油脂218

一、矿物油脂218

二、脂肪酸220

三、脂肪醇222

四、合成烷烃224

第8章保湿剂227

节天然保湿剂227

第二节合成保湿剂232

第9章清洁剂236

节阴离子清洁剂236

一、酯盐236

二、磺酸盐239

三、脂酰基氨基酸盐240

四、羧酸盐和脂肪醇醚羧酸盐242

五、磷酸酯盐244

六、磺基琥珀酸酯盐245

第二节两性清洁剂247

一、甜菜碱型清洁剂248

二、咪唑啉型清洁剂249

第三节非离子清洁剂250

一、烷基糖苷250

二、烷基乙醇酰胺251

三、氧化胺型清洁剂252

四、酯类253

0章肤用功效原料254

节美白剂254

一、皮肤的颜色254

二、美白剂的作用机理及分类255

三、美白祛斑类原料256

第二节抗衰老原料264

一、衰老简介264

二、抗衰老原料265

第三节防晒剂271

一、防晒剂简介272

二、无机防晒剂276

三、有机防晒剂276

四、天然防晒剂286

第四节收敛剂287

第五节抗过敏原料289

第六节抗粉刺原料291

一、痤疮产生的原因及祛粉刺剂的分类291

二、抗粉刺的机理及分类291

第七节功效辅助原料294

一、促渗透剂294

二、温感剂295

三、抗水成膜剂297

1章发用功效原料300

节发用调理剂300

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00

二、阳离子聚合物301

三、蛋白质类调理剂305

第二节去屑剂307

一、去屑剂概述307

二、常用去屑剂307

第三节发用定型剂309

一、发用定型剂作用机理310

二、发用定型剂结构310

三、发用定型剂分类311

第四节染烫脱毛原料317

一、发用着色剂317

二、氧化剂321

三、卷发直发剂322

2章天然活性物质325

节蛋白质325

一、蛋白质简介325

二、常见蛋白类原料326

第二节肽328

一、多肽的结构与命名328

二、多肽的分类与作用330

三、水解蛋白肽330

四、功能多肽331

第三节氨基酸339

一、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339

二、氨基酸的分类340

三、氨基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340

四、常见氨基酸340

第四节糖343

一、单糖344

二、低聚糖346

三、多糖347

附录354

附录1化妆品限用组分354

附录2化妆品准用防腐剂365

附录3化妆品准用防晒剂371

附录4化妆品准用着色剂373

附录5化妆品准用染发剂393

参考文献401



《肌肤之秘:天然护肤的科学与艺术》 在这本精心编撰的著作中,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探寻肌肤奥秘的非凡旅程,深入理解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宝贵馈赠——那些能够滋养、修复并焕发肌肤活力的天然成分。本书并非仅仅罗列配方,而是致力于揭示天然护肤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巧妙地融入日常的护肤实践之中,创造出真正高效且温和的产品。 第一章:肌肤的语言——认识你的画布 在开始描绘美丽的画卷之前,了解画布至关重要。本章将带你深入认识肌肤的结构与功能,从表皮层、真皮层到皮下组织,逐一剖析它们在保护、代谢、感知等方面的精妙设计。我们将探讨肌肤的屏障功能是如何运作的,为何它如此重要,以及外界因素(如紫外线、污染、干燥)如何影响它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不同肤质的特征,理解油性、干性、混合性、敏感性肌肤的生理差异,以及它们对不同成分的反应模式。这为后续的成分选择与配方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你能够根据个体需求,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护肤方案。 第二章:大自然的宝藏——精选天然护肤成分 从古老的智慧到现代科学的验证,天然成分一直是护肤领域的璀璨明星。本章将为你精选一系列功效卓著的天然护肤成分,并对其功效、作用机理、安全性以及最佳应用方式进行深入解读。 植物油与脂质的魔力:我们将探索橄榄油、荷荷巴油、乳木果油、玫瑰果油等经典植物油的组成,解析它们富含的脂肪酸、维生素和抗氧化剂如何滋养、软化肌肤,增强肌肤的屏障功能。我们会讨论冷榨技术对保留营养成分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植物油的特性,例如,向日葵籽油的亚油酸成分对于修复肌肤屏障的益处,而摩洛哥坚果油则以其丰富的维生素E和甾醇而闻名,有助于对抗自由基损伤。 植物提取物的奇迹:告别单一成分,我们将深入植物提取物的世界。从具有强大抗氧化能力的绿茶提取物、白茶提取物,到舒缓镇静的洋甘菊提取物、金盏花提取物,再到提亮肤色的甘草提取物、熊果苷(天然来源)和抗炎的积雪草提取物,每一种成分都蕴含着独特的护肤力量。我们将探讨它们的活性成分,如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皂苷等,以及它们在肌肤中的具体作用,例如,积雪草中的积雪草苷(asiaticoside)能够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加速伤口愈合,并减少炎症反应。 天然保湿因子(NMF)的奥秘:肌肤自身就拥有强大的保湿机制。本章将介绍天然保湿因子(NMF)的构成,如氨基酸、乳酸盐、尿素等,并探讨它们如何在角质层中扮演“吸湿剂”的角色。我们还将介绍植物来源的天然保湿剂,如透明质酸(天然发酵)、甘油(植物来源)、海藻糖等,以及它们如何帮助肌肤维持充盈的水润状态,改善干燥、粗糙等问题。 天然焕活与修护成分:探索如迷迭香提取物中蕴含的迷迭香酸,其强大的抗氧化性能帮助抵御自由基;仙人掌提取物中丰富的多糖和氨基酸,能够有效舒缓并保湿;而蜂胶提取物,则以其抗菌、抗炎和促进细胞再生的特性,为受损肌肤提供修护力量。 第三章:科学的融合——天然配方设计原则 将天然成分转化为安全有效的护肤品,需要科学的配方设计。本章将详细阐述天然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将不同功效的成分进行巧妙的组合,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功效组合与协同效应:我们不只是简单地堆砌成分,而是要理解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衍生物)与保湿剂的结合,可以提升肌肤的整体健康度;舒缓成分与修复成分的联合应用,能够加速敏感肌肤的恢复。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成分的合理搭配,实现美白、抗衰老、保湿、舒缓等多重功效。 安全性与稳定性考量:天然不等于绝对安全。本章将强调对潜在致敏成分的识别与规避,以及如何通过选择高质量的原料和适当的工艺,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会讨论天然防腐体系的选择,如何平衡防腐效果与温和性,以及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刺激的精油或高浓度植物提取物。 质地与肤感的美学:除了功效,产品的肤感同样重要。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天然油脂、蜡类、增稠剂等,调配出令人愉悦的质地,如丝滑的乳液、轻盈的精华、滋养的面霜。触感、延展性、吸收速度都将成为我们设计的考量因素,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带来愉悦的感官体验。 天然色素与香氛的运用:摒弃化学合成的染料和香料,本章将介绍如何使用天然植物色素(如甜菜根提取物、胡萝卜提取物)为产品增添自然色彩,以及如何选择温和的天然香氛(如薰衣草精油、橙花精油)来提升产品的使用愉悦感,同时确保其低致敏性。 第四章:温和的艺术——天然护肤品制作工艺 从实验室到您的梳妆台,精湛的工艺是连接原料与成品的桥梁。本章将详细介绍天然护肤品的制作流程,强调每一个环节的精密度和对原料特性的保护。 原料的鉴别与预处理:优质的原料是成功的一半。本章将指导你如何选择经过有机认证、纯净无添加的天然原料,并了解不同形式的原料(如粉末、油、提取液)的预处理方法,例如,某些植物粉末需要进行微粉化以提高溶解度和吸收效率。 乳化技术的奥秘:乳液和面霜是护肤品中最常见的形式。我们将深入探讨天然乳化剂的选择与应用,以及冷制法、热制法等不同的乳化工艺,如何控制油水比例,达到理想的乳化稳定性和肤感。例如,采用天然乳化蜡,如蜂蜡或植物蜡,可以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和滋润感。 萃取与浸渍技术的精髓:如何从植物中提取其精华成分,是制作高效天然产品的关键。本章将介绍不同提取方法,如溶剂提取、超临界CO2提取,以及更温和的浸渍法,如何选择合适的溶剂(如植物油、甘油、水)来最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同时保留其天然活性。 控温与混合的艺术:许多天然成分对温度敏感。我们将详细讲解在制作过程中,如何精确控制温度,避免活性成分的流失或变性。同时,搅拌的速度、顺序和时间,都将影响最终产品的质地和稳定性。 第五章:天然的力量——针对不同肌肤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掌握了科学的理论与精湛的工艺后,本章将为你提供一系列针对常见肌肤问题的天然护肤解决方案。 舒缓与修复敏感肌:对于脆弱易受损的肌肤,我们将推荐使用洋甘菊、金盏花、燕麦等具有镇静、消炎作用的成分,搭配天然屏障修复成分,如神经酰胺(植物来源)和角鲨烷,帮助肌肤重建健康的屏障,缓解红肿、瘙痒等不适。 水润饱满干性肌:针对干燥缺水的肌肤,我们将侧重于选择富含滋养油脂和保湿因子的配方,如牛油果油、摩洛哥坚果油、透明质酸,以及具有锁水功效的天然蜡类,为肌肤提供深层滋养和长效保湿。 清爽控油油性肌:对于容易出油、长痘的肌肤,我们将关注具有控油、净化毛孔作用的成分,如茶树油(稀释使用)、绿茶提取物、薄荷提取物,以及温和的去角质成分,帮助肌肤维持水油平衡,预防痘痘生成。 焕亮匀净黯沉肌:希望提亮肤色、淡化色斑的肌肤,我们将选择富含天然美白成分的配方,如甘草提取物、桑葚提取物、烟酰胺(天然衍生物)以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C衍生物,抑制黑色素生成,促进肌肤代谢,使肤色更加均匀透亮。 紧致弹润初老肌:对抗岁月痕迹,我们将探索具有抗氧化、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的天然成分,如石榴籽油、玫瑰果油、辅酶Q10(天然发酵),以及支持肌肤自身修复机制的成分,帮助肌肤恢复紧致与弹性。 第六章:天然生活方式——从内而外的美丽 真正的美丽源于身心的和谐。本章将延伸探讨,将天然护肤理念融入健康的生活方式,从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肌肤的健康与光泽。我们将强调均衡饮食对肌肤的重要性,摄取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的食物;充足且优质的睡眠如何帮助肌肤自我修复;适度的运动如何促进血液循环,为肌肤带来红润光泽。 附录:常见天然原料索引与DIY参考 本书最后将附带一个详尽的常见天然原料索引,方便读者快速查找所需成分的特性与功效。同时,我们将提供一些简单的DIY护肤品配方,让你能够在家中亲手体验天然护肤的乐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肌肤之秘:天然护肤的科学与艺术》不仅是一本关于成分与配方的书籍,更是一种对自然、对健康的尊重与追求。我们鼓励读者以更科学、更温和的方式,拥抱天然,呵护自己的肌肤,展现由内而外散发的健康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观感受就是“专业”和“实用”。作为一名对化妆品有浓厚兴趣的普通消费者,我常常在浏览各种美妆博主和成分党的分享时,对那些复杂的成分列表和功效描述感到困惑。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秘密武器”,帮助我解开了许多疑问。 在“原料”的论述部分,这本书的深度让我惊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某种原料的名称和基本功效,而是深入到其化学结构、物理性质、生物活性以及在配方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讲到“防晒”时,它不仅仅列举了氧化锌、二氧化钛、阿伏苯宗等防晒剂,还详细解释了它们各自的作用原理,包括物理遮蔽和紫外线吸收,以及它们的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这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些防晒产品需要“成膜”或者“物理防晒”会相对温和。 更让我觉得“物超所值”的是,书中对于“化妆品配方设计”的讲解,并非是空泛的理论,而是提供了很多具有启发性的思路。比如,在设计一款“洁肤”产品时,它会引导读者考虑洁面产品的PH值、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是否需要添加舒缓成分或保湿剂,从而达到温和而有效的清洁。这让我明白,一个好的洁面产品,不仅仅是把污垢洗掉,更重要的是要兼顾对皮肤的保护。 在“工艺技术”方面,这本书也展现了其扎实的功底。它详细介绍了在配方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例如乳化不稳定性、成分分解、微生物污染等,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对化妆品的生产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这本书在“保湿祛斑美白洁肤抗衰老防晒”这些热门功效的论述上,更是做到了“拨云见日”。它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用科学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分析了各种成分的实际功效和作用机制。例如,在“美白”部分,它详细介绍了抑制黑色素生成、阻断黑色素转运、促进黑色素代谢等不同的美白策略,以及与之对应的成分。这让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市面上的美白产品。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兼具科学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化妆品配方书籍。它能够帮助读者从“小白”成长为“成分达人”,并对化妆品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化妆品有研究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和谐,标题字体也很有质感,一看就给人一种专业、权威的感觉。我一直对化妆品的成分和制作过程很感兴趣,尤其是在疫情之后,自己在家DIY一些简单的护肤品,让我对化妆品配方的科学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化妆品配方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把这个加进去,再把那个加进去”的层面,完全没有概念。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配方,更重要的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种成分的化学性质、在配方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最终达到预期的功效。 比如,关于保湿成分的讲解,我之前只知道透明质酸很保湿,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的渗透性差异,以及其他一些保湿剂,如甘油、丁二醇、角鲨烷等,它们各自的保湿原理和适用范围。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产品号称“长效保湿”,而有些则效果平平。 此外,书中对于祛斑、美白、洁肤、抗衰老、防晒等不同功效的配方设计,都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它不仅提供了具体的配方示例,更重要的是讲解了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在美白祛斑部分,它不仅仅提到了VC、熊果苷等常见成分,还深入探讨了它们的作用机制,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阻断黑色素的转运等。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美白产品的原理,从而更明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化妆品配方科学的大门,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我非常期待能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探索更多有趣的配方。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最惊喜的发现!作为一个对成分有着“究极好奇心”的消费者,我一直渴望了解那些琳琅满目的化妆品背后到底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很多时候,看到广告里那些神乎其神的功效描述,心里总会犯嘀咕,这背后究竟是魔法还是科学? 这本书就像一本“化妆品配方的解密手册”,它非常务实地从“为什么”出发,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是什么”。比如,书中在讲到“洁肤”这一章时,并没有止步于介绍各种表面活性剂的类型,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如皂基、SLS、SLES、APG等)的去污原理、温和度、刺激性,以及它们在不同肤质和清洁需求下的选择建议。这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洁面产品洗完脸会紧绷,而有些则感觉温和舒适。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把“抗衰老”这个笼统的概念简单化,而是将其分解为针对不同老化迹象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细纹和皱纹,书中详细介绍了视黄醇类衍生物、胜肽类成分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和抑制胶原蛋白降解来达到效果。对于暗沉和肤色不均,则着重讲解了各种抗氧化剂和提亮成分的协同作用。这让我意识到,抗衰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针对性地、多维度地进行。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即使我没有深厚的化学背景,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原理。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分子机制解释得通俗易懂。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专业的实验室,跟随作者一起探寻化妆品的神奇之处。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配方指南,更是一本关于“美”的科学教科书。它教会我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化妆品,如何辨别虚假宣传,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和设计更适合自己的护肤产品。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化妆品有深入了解需求的朋友们!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对化妆品成分充满好奇的消费者,总觉得市面上那些琳琅满目的产品背后,隐藏着某种神秘的科学力量。然而,很多时候,市面上的一些书籍过于理论化,或者仅仅是罗列配方,并没有真正触及到核心。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配方设计”与“工艺技术”紧密结合,并且深入到“原料”的本质。在“化妆品配方设计”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些“万能公式”,而是强调了“针对性设计”的理念。比如,在设计一个“保湿”配方时,它会引导读者思考:目标人群的年龄、肤质、所处的气候环境,以及期望达到的保湿效果(是即时补水还是长效锁水)。基于这些考量,再来选择合适的保湿剂和协同成分。 书中对“工艺技术”的讲解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从未想过,一个简单的乳液或面霜,其制作过程中会涉及到如此多的技术细节。从乳化方式的选择(热制法、冷制法),到搅拌速度、温度控制,再到灌装和包装,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产品的稳定性、肤感和功效。这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工艺过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对化妆品的生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探讨“保湿祛斑美白洁肤抗衰老防晒”这些功效时,都将其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技术挑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抗衰老”部分,它不仅仅是提及胶原蛋白的流失,而是深入分析了胶原蛋白降解的酶类(如MMPs)以及如何通过抑制这些酶的活性来达到抗衰老的目的。这种深入的研究,让我对化妆品功效的科学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让读者既能理解“为什么”,又能掌握“怎么做”。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实操手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化妆品配方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评分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没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化妆品配方的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只是浅尝辄止,或者过于理论化,让人望而却步。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就被它独特的视角和扎实的讲解深深吸引了。 这本书在“原料”这部分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简单地列出各种原料的名称和功效,而是从“原料的本质”出发,详细阐述了它们的来源、提取方式、化学结构以及生物活性。例如,在“保湿”主题下,书中不仅仅介绍了透明质酸,还对天然保湿因子(NMF)的构成、不同植物提取物的保湿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让我明白,保湿并非单一成分的堆砌,而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书中对于“祛斑美白”的论述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停留于介绍VC、烟酰胺等主流成分,而是将这些成分的作用机制,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还原黑色素、阻断黑色素向角质层传递等,都讲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它还探讨了这些成分的稳定性和渗透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复配来提高美白效果。这让我对市面上那些宣称“XXX天美白”的产品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在“洁肤”部分,书中对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去污原理和刺激性做了非常详尽的对比分析。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洁面产品虽然泡沫丰富,但却容易破坏皮肤屏障,而有些看似温和的洁面产品,却能达到良好的清洁效果。这对于我这种敏感肌来说,简直是福音。 至于“抗衰老”和“防晒”这两个热门话题,书中更是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它并没有回避那些被过度神化的成分,而是用科学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分析了它们的实际功效和局限性。例如,在抗衰老方面,它详细介绍了多肽、神经酰胺、生长因子等成分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修复皮肤损伤、促进胶原蛋白再生。在防晒方面,它则详细讲解了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的区别,以及不同防晒剂的UVA/UVB防护原理。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地“授人以鱼”。它教会我如何去理解和分析配方,如何根据自己的皮肤需求去选择最合适的成分和产品。这本书绝对是化妆品爱好者、从业者,甚至是普通消费者了解化妆品科学的绝佳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