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敦煌(共13册)《神秘的密教》9787561779811 定价:49.80元
《佛陀的本生因缘故事》9787561779767 定价:49.80元
《敦煌彩塑》9787567537828 定价:56.00元
《飞翔的精灵》9787567537910 定价:56.00元
《禅宗经典故事》9787567537866 定价:56.00元
《中世纪服饰》9787567537804 定价:56.00元
《报恩父母经典故事》9787567537897 定价:56.00元
《佛国尊像》9787567537842 定价:56.00元
《中世纪建筑画》9787567537859 定价:56.00元
《敦煌装饰图案》9787567537835 定价:56.00元
《发现藏经洞》9787567537880 定价:56.00元
《弥勒佛与药师佛》9787567537811 定价:56.00元
《法华经故事》9787567537873 定价:56.00元
敦煌研究普知型读物,学术大咖奉献给大众读者的**经典
敦煌的*方位呈现,再现千年文明
内容简介 本书由敦煌研究院资深摄影师拍摄的两千幅精美照片,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由樊锦诗领衔的敦煌研究院资深专家组成的作者队伍,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析藏经洞的奥秘,本书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杰出艺术成就和东方古代文化的辉煌,向全世界讲述历史留在敦煌的繁华和一个个悠远的故事。
敦煌研究院:敦煌学研究的科研单位,也是保护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和其它文物的文博单位。
樊锦诗: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自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
众所周知,中国的佛教与儒家和道教曾经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中国佛教美术艺术与佛教相生相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国佛教美术艺术应佛教需要而成长,应佛教发展而发展,对弘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思想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佛教美术艺术也是中国古代美术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
中国佛教美术留下了无数的遗迹、遗存和遗物,但历史上诸多古刹名寺因战火、天灾、人祸而灰飞烟灭,寺庙建筑中的佛教艺术也随之消失殆尽。唯开凿于山崖的佛教石窟寺虽历经沧桑,仍大多得以保存。敦煌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商业贸易的集散之地,是世界上四大文化、六大宗教、十余个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处,在敦煌适宜的土壤上,辉煌的敦煌莫高窟及其佛教艺术应运而生。敦煌莫高窟迄今保存了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5座唐宋窟檐。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悠久、保存*完整、内容*丰富、艺术*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代表了公元3至14世纪中国佛教美术艺术的高度成就。
然而,敦煌莫高窟这处千年佛教圣地,由于历史原因,公元16世纪以后,竟成为被历史遗忘的角落,它的丰富内涵和珍贵价值长期鲜为人知。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出土了公元4至10世纪的文书、刺绣、绢画、纸画等文物5万余件。其中文书,大部分是汉文写本,少量为刻印本。汉文写本中佛教经典占90%以上,还有传统的经史子集和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官私文书”等。除汉文外,还有古藏文、范文、回鹘文、粟特文、于阗文、龟兹文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
藏经洞及其文物的发现,引起了学界的震惊,中外学者以藏经洞文献研究为发端,开始关注敦煌莫高窟,从而引发了对敦煌莫高窟和敦煌地区石窟佛教艺术研究的热潮。在这个敦煌研究的热潮中,1944年,一个保管和研究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的机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大漠戈壁的敦煌莫高窟中诞生了。
六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离开了繁华的都市,来到了西部边陲的敦煌莫高窟安家创业。他们住土房、喝咸水、点油灯,严寒酷暑,大漠风沙,孤独寂寞,磨灭不了他们心中神圣的追求,为了保护敦煌石窟,为了研究和解读敦煌石窟艺术,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敦煌人”默默地奉献着青春、智慧、家庭,乃至人生。
经过几代敦煌学者对敦煌石窟长期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考证、研究,敦煌石窟壁画的尊像画(指大彻大悟、大智大勇的佛、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菩萨,虔诚修行、以求自我解脱的弟子、威武勇猛、守护佛法的天王、力士,轻歌曼舞的伎乐飞天等等佛教众神),释迦牟尼故事画(指佛教教主释迦牟尼生前救度众生的种种善行故事,今生诞生宫廷、犬马声色的太子生活、出家修行、降魔成道、教化众生的传奇故事)、经变画(指隋唐时期中国艺术家根据大乘佛教经典创作绘制的大幅壁画)、佛教东传故事画(指宣扬佛教东传、佛法威力、佛迹灵验等等神奇故事)、神怪画(指佛教接纳的中原汉地流行的传统神话和神怪形象)、供养人画像(指为祈福禳灾而出资开窟造像的功德主及其眷属的礼佛画像)、图案纹样(指装饰各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的图案纹样)等七类专题性如同天书般的内容逐渐得以认识、揭示和解读。
通过研究,学者们不仅解读了作为敦煌石窟主体的佛教的题材内容、思想、教义及其演变发展,而且还揭示出壁画表现的人间所没有的佛教众神和他们所居住的佛国世界,其素材无不取自于现实人间世界。揭开佛教教义的神秘面纱后,可以看到,敦煌壁画中名目繁多的佛国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反射。展示在人们眼前的不只是虚幻的佛国世界,而且是一千年敦煌和河西的形象历史,是一千年丰富多彩的古代社会生活,是一千年内涵博大的文化,是一千年壁画和彩塑艺术的发展史。因此,敦煌石窟被誉为“佛教艺术宝库”和“中世纪的百科全书”。今天,当历史图像资料已经成为凤毛麟角的时候,通过博大精深的敦煌壁画认识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出版的“解读敦煌”系列丛书,是由敦煌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摄影师共同完成的一套内容详备、体例新颖、面向广大读者的通俗读物。本系列丛书具有三大优势:
一、全面涵括了敦煌石窟的建筑、壁画、彩塑以及出土文书的内容,体系浩大、内涵丰富;
二、由敦煌研究院资深专家组成的作者队伍,将他们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以佛教、艺术、社会三大类多专题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析敦煌石窟的奥秘;
三、由敦煌研究院资深摄影师拍摄的两千副精美照片,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
本丛书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杰出艺术成就和东方古代文化的辉煌,向全世界讲述历史留在敦煌的繁华和一个个悠远的故事。
*好,我们通过出版“解读敦煌”系列丛书,以纪念藏经洞发现110周年,敦煌研究院建院66周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4周年。
樊锦诗
2010年6月20日
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敦煌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壁画碎片和传说故事,直到我开始阅读这套《解读敦煌》。这套由樊锦诗先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13册巨著,彻底颠覆了我过去的认知,将敦煌的博大精深以一种极为详实而又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在我眼前。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关于敦煌壁画艺术的章节,这部分内容简直是视觉的盛宴。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窟龛壁画的风格演变、题材内容、艺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惊叹于那些精美绝伦的画面,色彩虽经千年而依然鲜艳,线条虽历沧桑而依旧流畅。从佛教经典的经变画,到描绘世俗生活的供养人像,再到充满想象力的神话故事,每一幅壁画都像一部无声的史诗,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信仰的力量和人民的生活。作者们对壁画中人物的服饰、发型、面部表情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解读,让我仿佛能穿越时空,与画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佛传故事”壁画的讲解,那些描绘释迦牟尼一生事迹的画面,构图宏大,叙事生动,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另外,关于敦煌音乐舞蹈壁画的介绍也让我耳目一新,那些曼妙的舞姿、飘逸的乐器,都展现了盛唐时期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象。这套书不仅仅是艺术欣赏,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文化教育。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敦煌一直是我心中一个遥不可及的圣地。我曾无数次想象着那片古老的土地,那沉默的石窟,那色彩斑斓的壁画。终于,我拥有了这套《解读敦煌》,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那片奇幻世界的大门。我最先翻阅的是关于敦煌石窟建筑的介绍,书中对不同窟龛的结构、形制、以及修建年代的考证,让我对敦煌石窟的形成和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惊讶于古人是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凿出如此宏伟的石窟群,每一处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书中还着重介绍了敦煌石窟的彩塑艺术,从佛像的造型、表情,到服饰的纹理、色彩,都做了详尽的阐述。我特别留意了对泥塑技法的介绍,了解到古代匠人们是如何运用夯土、石灰、麦草等材料,塑造出如此逼真、生动的形象。那些或庄严、或慈祥、或喜悦的佛陀菩萨,仿佛就在眼前,散发着温润的光芒。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供养人画像的专题,这些画像不仅是艺术品,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服饰、习俗的宝贵资料。我看到了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们,在佛前虔诚地祈祷,他们的神态、服饰,都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印记。这套书的体量很大,13册内容丰富,每一册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了解。
评分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无尽的神秘与辉煌。我一直对这座古老的丝路明珠充满好奇,尤其是它背后蕴含的千年佛教艺术和灿烂文化。最近,我入手了一套《解读敦煌全套13册》,由樊锦诗先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虽然我还没能完全读完这浩瀚的13卷,但仅仅是翻阅,就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套书不仅仅是图册,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学术之旅。它以一种普知型的科普方式,将敦煌石窟的宏伟景象和深邃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不同石窟群的详细介绍,让我对敦煌艺术的地域性、时代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尤其让我着迷的是关于敦煌彩塑的章节,那些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佛陀、菩萨、飞天,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旧散发着庄严与慈悲。作者们对塑像的材质、技法、风格演变进行了细致的考证,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见古代匠人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智慧。书中对壁画内容的解读也极其精彩,从经变故事到供养人像,每一幅画面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历史,充满了宗教信仰、社会生活、民族交流的丰富信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飞天”形象的专题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窟龛的飞天姿态各异,有的身姿轻盈,有的舒展飘逸,有的则英武矫健,无不展现出一种自由、奔放、超凡脱俗的美感。这套书的编排也非常人性化,图片清晰精美,文字深入浅出,即使是初次接触敦煌艺术的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其中的魅力。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文物充满了敬畏,而敦煌,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这套由樊锦诗先生倾力主编的《解读敦煌》(全套13册),彻底满足了我对这座古老文明的渴望。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其中关于佛教图像学部分的介绍。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窟龛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解读,让我对佛教艺术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学习到了如何辨识不同佛陀的形象特征,如手印、法器、服饰等,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含义。书中对“胁侍菩萨”的研究尤其让我着迷,了解到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常见胁侍的造型特点和象征意义。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对“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等壁画内容的详细解析,这些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佛陀的修行历程和慈悲精神,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密宗图像”的介绍,这些画面神秘而复杂,展现了佛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融合与演变。这套书的学术性非常强,但同时又兼顾了科普性,文字通俗易懂,图片清晰精美,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地领略敦煌艺术的魅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细节的关注,比如壁画中人物的眼神、手势,甚至是飘带的走向,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评分对于我这样对古代艺术和历史有强烈求知欲的人来说,这套《解读敦煌》简直是如获至宝。樊锦诗先生主编的这套13册巨著,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为我打开了通往敦煌世界的大门。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敦煌石窟寺建筑的介绍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罗列数据和年代,更是将每一座洞窟的勘察、建造、演变过程娓娓道来。我了解到敦煌石窟的选址、开凿方式、以及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变化,这让我对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毅力有了更深的敬意。书中对石窟形制,如中心塔柱窟、佛殿窟、禅窟等,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介绍,并结合大量的图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和功能。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佛教传入中国以及在敦煌地区传播的历史脉络,这让我对敦煌石窟的产生背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书中对石窟的修复和保护的讨论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了解到保护这份珍贵文化遗产所面临的挑战和付出的努力。这套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它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多元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仅仅是佛教艺术,也包含了一些非佛教的题材和元素,展现了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汇点的独特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