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方哲学与人生 卷
定价:49.00元
作者:傅佩荣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60616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西方哲学与人生(卷)》共介绍了包括苏格拉底、笛卡尔、马克思、尼采、柏拉图、奥古斯丁、叔本华、卡西尔、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休谟、怀特海等十二位西方哲学大家。作者将哲学家归类融合,划为心灵的曙光、境界的向往、爱智的趣味三大部分,由大哲学家的思想、时代背景介绍起,兼有学术的细致品评及深入浅出的人物经历叙述。读起来犹如亲自聆听傅教授循循善诱的精彩讲解。
目录
作者介绍
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特优奖。其作品曾获台湾高文化奖、高文艺奖。是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的嘉宾主持及山东卫视《新杏坛》首席主讲专家。
傅教授专心注解中国哲学的传统经典,已出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易经》等。日前又推出了《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孔子辞典》等新作。
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希腊文、拉丁文等多国语言,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从原始的文本开始,兼顾哲学探讨与现实关怀。目前在内地推出的西哲著作有:《西方哲学与人生》(卷、第二卷)《推开哲学的门》《柏拉图哲学》《荒谬之外——加缪思想研究》等。
文摘
序言
这本著作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知识的边界”的审慎态度。作者反复强调,所有的体系和理论终究是有限的,真正的智慧或许存在于那些无法被言说的“间隙”之中。他似乎在引导我们去质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认知结构。我感觉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东方哲学的某些精髓,但又巧妙地避免了东方思辨的模糊性,保持了一种欧洲理性精神的锐利。书中对“真理的代价”的论述尤为精辟,它探讨了当我们试图穷尽一切去认识世界时,我们可能付出的代价——那就是对日常经验、对情感连接的麻木。这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几年对知识的过度追求,是否也让自己错过了生活中那些更本质的美好。这本书的结构非常精妙,它不是线性展开的论证,而更像是一幅复杂的拼图,需要读者自己去找到内在的逻辑联系,这种“主动构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哲学体验。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有一个非常迷人的特质,那就是它能像变色龙一样,根据读者的心境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在我心情低落时,它展现出深沉的同情与理解,仿佛黑暗中有一盏灯在默默等待;而当我状态较好时,它又变得充满挑战性,逼迫我去思考那些一直回避的难题。作者对“美学与伦理”关系的探讨尤其令人耳目一新,他没有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是将“如何生活得美”与“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特别喜欢他描述艺术创作过程的那几页,他将其类比为一种“有限性内的无限拓展”,这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艺术的理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极其克制却又暗流涌动的类型,它不会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通过精确的选择和罕见的搭配,营造出一种令人屏息的智力张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肌肉”得到了极大的锻炼,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多了一层深邃的滤镜。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真是太独特了,读起来就像是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哲学漫游。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哲学流派,而是以一种非常个人化、近乎诗意的笔触,将那些深奥的思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琐碎、情感的起伏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存在”的那一章,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地定义概念,而是通过一系列富有画面感的比喻,引导读者去感受“在世”本身的重量与轻盈。尤其是在讨论现代人的疏离感时,作者引用了中世纪某个隐士的只言片语,那种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焦虑的碰撞,让我反复咀嚼了好几遍。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哲学,而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度对谈。文字的韵律感极强,读完后,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某种思辨的余温,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审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它成功地将学院派的严谨与人文关怀的温暖融合在一起,让哲学不再是高悬于殿堂之上的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关乎“我如何度过此生”的指南。
评分老实说,我最初拿起这本书是带着一丝敬畏和怀疑的,毕竟“哲学”这个词听起来就自带距离感。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充满了生活化的机锋和一种近乎幽默的自嘲。作者似乎总能洞察到我们这些普通人在面对“意义”缺失时的那种无力感,然后用一种非常坦诚、不加粉饰的方式来解构它。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自由意志”的探讨,它没有给我们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将问题抛回给我们,让你自己去掂量“选择”的重量。书中的许多段落,我甚至会大声朗读出来,因为它们的节奏感和排版布局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读起来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它仿佛在对读者说:“是的,生活很荒谬,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如何回应这份荒谬。”这种积极入世的基调,让我在读完一些沉重的思考后,反而感到一种轻松和释然,而不是陷入无尽的虚无。它更像是一本哲学性质的“精神健身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像是在攀登一座精神上的高山,每登进一步,视野就开阔一分,但同时也会感到一阵阵来自灵魂深处的寒意——那是直面真理的震撼。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时间”这个主题的方式。它不是线性的叙述,而是像一个复杂的星盘,将过去、现在、未来相互交织、相互定义。作者对现象学的理解非常深刻,他没有用晦涩的术语来包装,而是用一系列极其精准的生活场景来展现“被给予性”和“意识的指向性”。比如,他描述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窗帘缝隙落在书桌上的那一刻,如何瞬间将一个普通的早晨提升到“纯粹的在场”的高度。这种对瞬间的捕捉能力,让原本宏大的哲学命题变得具体可感。当然,这本书的密度非常高,初读时可能会感到吃力,需要经常停下来做笔记,甚至回溯前面的章节来巩固理解。它要求读者全身心地投入,去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结论。对于那些渴望进行深度自我对话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效的催化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