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法律与本我
定价:49元
作者:(美)怀特 著,孟纯才,陈琳 译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503685439
字数:760000
页码:67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引言
章 身世
第二章 内战
第三章 友谊、伙伴和同行
第四章 走向成熟:早期的法学学术活动
第五章 普通法
第六章 全面认识法律
第七章 旅行与浪漫史
第八章 马萨诸塞州法院
第九章 法院 1903-1916
第十章 公认
第十一章 法院,1917年-1931年:“进步的法官”
第十二章 法院,1917年-1931年:言论自
第十三章 老年生活
第十四章 后评价
附件:霍姆斯的秘书名单
书目提要
索引
内容提要
作者爱德华·怀特没有把霍姆斯写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而是把他的平凡和平凡中的奇特之处一一写下来。爱德华用霍姆斯的著述、他的书信、他的日记和他同时代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秘书、情人和崇拜者对他的评论、记述来展现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优点有缺点、有慷慨悲歌有畏首畏尾、有平凡有的霍姆斯的生平和他的思想。
霍姆斯不是一个完人,他是一个的凡人。他的成就是一个凡人通过克已、努力、专注、坚持,后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他对法律科学成就的追求、专注达到了可以牺牲一切个人兴趣的程度。
从马萨诸塞州法院到美国联邦法院,霍姆斯一口气坐了四十九年,。霍姆斯长寿,九十三岁去世时,他同时代的人几乎走光了。政府在著名的爱灵顿公墓给他留了一席。几名当时在任的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为他扶柩,风光之极。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G.爱德华·怀特:1963年获美国安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文学学士学位;1964年及1967年分别获耶鲁大学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70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72年起于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任教。1987年至2003年先后被任命为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John B. Minor、David
最近有幸拜读了《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法律与本我》这本书,虽然我不是法律专业的科班出身,但书中所描绘的霍姆斯大法官那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洞察力,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在此提及译者姓名:怀特,孟纯才,陈琳)在字里行间,巧妙地将霍姆斯法官的个人经历、法律理念以及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融为一体。我尤其被书中对“法律是经验的产物,而非逻辑的产物”这一观点的深入剖析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法学理论,更是霍姆斯法官在面对具体案件时,如何权衡社会现实、道德考量与法律条文之间的微妙关系。他那种不拘泥于教条,而是以一种更为务实、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去理解和运用法律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的许多案例分析,都展现了霍姆斯法官的智慧和远见,他如何看待社会变迁对法律的影响,以及法律如何反过来引导社会发展,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尽管我对某些法律术语可能还不太熟悉,但作者的流畅叙述和清晰的逻辑,使得我能够相对轻松地理解书中的精髓。阅读此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美国法律思想史的大门,让我对“法律”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充满生命力的、与社会共生共长的活体。
评分这本《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法律与本我》着实颠覆了我之前对法律书籍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法律书都是枯燥乏味的,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抽象的理论,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以一种近乎文学的笔触,勾勒出了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这位伟大法官的形象,以及他那革命性的法律思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霍姆斯“法律作为一种职业预测”(The prophecies of what the courts will do in fact, and nothing more pretentious, are what I mean by the law)这一观点的阐释。这是一种极其务实的视角,将法律的关注点从“应该怎样”转移到“实际上会怎样”,强调了司法实践在法律形成中的关键作用。这种对现实主义法律观的深刻解读,让我看到了法律在社会运作中的真实能量。同时,书中对霍姆斯个人生活经历的穿插,也让这位法律巨匠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他的思考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之中。作者(怀特,孟纯才,陈琳)的翻译功力也相当了得,使得原本可能艰涩的理论,在阅读过程中变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法律的理解从“是什么”上升到了“怎么用”的层面,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收获。
评分我必须说,《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法律与本我》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能够激发思考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思想、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发展的书。作者(怀特,孟纯才,陈琳)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大法官那深刻而又极具前瞻性的法律思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霍姆斯法官对“自由意志”和“社会控制”之间关系的探讨所吸引。他如何看待个体自由在法律框架下的边界,以及社会如何通过法律来实现自身的有序运行,这些都是极具挑战性和深远意义的议题。书中的分析,常常引人入胜,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霍姆斯法官那种对法律的怀疑精神,以及他对理性思考的推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并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独立思考,去探索法律的本质。阅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法律”这个概念有了更加多维度的理解。
评分《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法律与本我》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思想的“接地气”。霍姆斯大法官的法律哲学,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脱离现实的空谈,而是深深根植于对社会现实和人类行为的细致观察。作者(怀特,孟纯才,陈琳)在书中对霍姆斯“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The life of the law has not been logic: it has been experience)这一名言的解读,让我印象深刻。它揭示了法律的动态性和演进性,强调了司法实践在塑造法律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读到书中关于霍姆斯如何看待社会变革对法律提出的挑战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灵魂,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引导法律走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轨道。书中的许多例子,都清晰地展现了霍姆斯法官的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他并不回避法律的局限性,而是积极寻找解决之道。这本书不仅让我对霍姆斯大法官本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法律的看法,让我认识到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规则,而是一个不断适应和发展的有机体。
评分不得不说,《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法律与本我》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有巧思。它并没有将霍姆斯大法官的生平与他的法律思想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将二者编织在一起,通过他的人生轨迹来展现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霍姆斯法官如何处理“公共政策”与“个人信念”之间冲突的论述。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霍姆斯大法官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是如何超越个人情感和党派偏见,以一种更加宏观和超然的视角来审视法律的适用,这无疑是一种极高的智慧。书中的一些论述,比如他对“自由”和“秩序”之间平衡的探讨,以及他对社会进步的敏锐洞察,都让我深感佩服。作者(怀特,孟纯才,陈琳)在翻译时,似乎也力求保持原文的韵味和逻辑性,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霍姆斯法官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法律知识,更像是在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中汲取智慧,启发思考。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法律智慧,往往是建立在对人性深刻理解和对社会复杂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