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 2(2018)
定价:118.00元
作者:李林 田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20121781
字数:402
页码:424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总结了2017年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成果及面临的问题,并对2018年法院信息化的发展形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书中从审判、执行、监督管理和诉讼服务四个维度评估了全国地方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此外,书中还从建设“智慧法院”助力司法改革、拓宽诉讼服务、破解执行难题以及司法大数据运用等方面总结了全国法院信息化的进展,分析了地方法院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提升司法质效、优化诉讼服务、提高执行能力的现状。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7年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与2018年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001
一 2017年人民法院信息化新态势/004
二 2017年人民法院信息化新进展/007
三 2018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展望/019
2 中国法院信息化第三方评估报告(2017)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028
Ⅱ 专题报告
3 建设“智慧法院”助力司法改革的实践与展望(2017)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055
4 信息化条件下的法院诉讼服务建设:进展、成效与展望(2017)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077
5 中国法院“智慧执行”发展报告(2017)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097
6 司法大数据:发展、应用与展望(2017)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115
Ⅲ 地方法院信息化
7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六E”打造互联网时代电子法院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130
8 依托“人工智能 ”构建智慧海事法院的实践与展望
【上海海事法院智慧海事法院建设调研课题组】/144
9 南阳法院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157
10 以法官需求为主导的法院信息化建设
——以深圳市盐田区“智慧法院”建设为样本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调研课题组】/171
Ⅳ 信息化助力提升司法质效
11 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调研报告【杨 敏】/186
12 天津法院刑事速裁案件管理系统建设调研报告【张 兴】/201
13 四川法院要素式智能审判化解“案多人少”的实践【刘 楠 曾学原】/215
14 河北法院电子卷宗随案自动生成的实践【李建立】/228
15 构建“四全四化”综合治理送达难新模式
——福建泉州两级法院送达工作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245
Ⅴ 信息化拓宽诉讼服务
16 浙江法院以“大立案、大服务、大调解”为载体的“互联网 司法服务”调研报告
【朱深远 姚海涛】/261
17 应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眉山实践【张 能 彭惠琴】/275
Ⅵ 信息化提升执行能力
18 “智慧执行”打通实现公平正义“后一公里”
——广州法院“信息化 大数据”双引擎助力基本解决执行难
【广州法院“智慧执行”研究课题组】/290
19 江西法院“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调研报告
——运用“互联网 ”思维破解执行难、助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江西法院“法媒银”平台研究课题组】/307
20 运用大数据分析“履行力”破解“执行难”
——无锡法院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
【弓建明 邱必友 王 坚 诸啸军 闵仕君】/324
Ⅶ 信息化助力司法大数据运用
21 借力大数据 智慧助法官——北京法院睿法官系统
【佘贵清 李 响 孙 冰 吴 娟】/337
22 江苏法院“同案不同判预警平台”调研报告
【王禄生 刘 坤 杜向阳 梁雁圆】/351
23 司法证据的大数据分析——以贵州法院的实践为例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信息技术处】/364
Ⅷ 附录
24 2017年中国法院信息化大事记/381
Abstract/388
Contents/390
作者介绍
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
田禾,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文摘
序言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2(2018)》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份年度报告,更是对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发展脉络的系统性梳理与分析。我关注报告在理论层面的贡献,例如,它是否对信息化时代下司法公正的内涵进行了新的界定?信息化建设对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内部监督以及外部制约产生了哪些影响?报告中是否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或评估模型,来衡量信息化对司法效率、公正性以及公信力所产生的量化或质化影响?此外,我对于报告中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基于现实挑战所提出的前瞻性建议,也格外感兴趣。一份优秀的蓝皮书,不仅要记录过去,更要启迪未来。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学界提供丰富的实证数据和深入的理论探讨,推动中国司法信息化研究迈上新的台阶。
评分作为一名关注科技与社会交叉领域发展的读者,《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2(2018)》吸引我的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技术革新与社会治理的深刻互动。我非常好奇,报告会如何描绘技术在司法体系中的具体渗透和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在案件审理中的辅助决策作用,区块链技术在证据存证和保护中的潜力,以及大数据分析在风险预警和司法资源配置方面的应用。这些前沿技术,是否已经在中国法院的实践中落地生根,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同时,我也关注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挑战,比如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等问题,以及法院系统对此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这份报告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关于技术驱动下的司法改革的全面视角,让我们看到科技如何重塑法律的运行逻辑,并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法治进程。
评分《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2(2018)》的出版,无疑是中国司法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法治建设的读者,我对这份报告的出现充满期待,因为它直接触及了当前司法改革的核心命题之一——信息化。在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的当下,法院系统如何拥抱技术、提升效能、优化服务,是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指标。这份蓝皮书,正是以一种系统性的视角,对过去一年的法院信息化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这对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法院在科技赋能下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尤其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逐渐融入司法实践的背景下,报告的深入分析,对于指导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规避潜在风险,具有现实而迫切的意义。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份报告,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堆砌,更是司法理念、工作模式乃至法律制度革新的催化剂。它能否真正提升司法公正与效率,能否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优化营商环境,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也相信这份报告会给出详实的解答。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社会发展动态保持高度关注的普通市民,每当看到新闻报道中提及的“智慧法院”或是“移动微法院”,我总是充满遐想。《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2(2018)》的出现,正是我希望了解这些发展背后细节的绝佳机会。我希望能在这份报告里,读到普通老百姓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更便捷地参与到诉讼过程中,比如在线立案、网上阅卷、以及远程庭审等。信息化是否真的让司法服务变得更加“触手可及”?它在提升司法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方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同时,我对于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数字鸿沟”,以及如何确保不同群体都能平等地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也感到担忧。这份报告能否就此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或发展方向,让技术进步真正惠及每一个人,而非加剧社会不平等,这一点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对《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2(2018)》的出版,感到既兴奋又充满好奇。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司法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份报告的问世,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真实图景。我尤其关注报告中关于技术在具体司法场景中的应用案例,比如电子卷宗的生成与流转、智能审判辅助系统的引入、以及在线诉讼平台的优化等。这些是否真正减轻了法官的审判负担,提高了案件审理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又如何影响了诉讼参与人的体验,是否拉近了法院与民众的距离?报告中是否提及了在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数据安全问题,以及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我相信,这份报告能够提供关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洞察,帮助我们理解信息化如何重塑中国法院的运作模式,以及它对整个法治生态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