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坚信我们应该直面死亡,就像正视其他恐惧一样。我希望通过去领会,且真正领会人类的处境——我们的有限性,我们短暂的生命之光——品味每个独特的当下,享受全然为的是喜悦,也由此培育我们对自身,乃至对全人类的悲悯之心。
——欧文·亚隆
内容简介
作者亚隆曾说,《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是完全个人化的,它来自于他自己直面死亡的经历。虽然直面死亡就如同直视骄阳一样——那是一件极痛苦又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想要充分觉知地活着,真正了解人类生存的处境、人生的有限性以及短暂的生命之光,那么请跟随亚隆的步伐,看他如何以一位普通老者的身份对内心的死亡恐惧进行自我表露和深刻解剖。
作者简介
欧文·亚隆(Irvin Yalom)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他曾被授予1974年的Edward Strecker奖,和1979年的精神医学奖,他是《当尼采哭泣》(此书曾荣获1993年联邦俱乐部小说金奖)、《爱情刽子手》和《叔本华的治疗》的作者,他还撰写了经典教科书《住院病人的团体治疗》和《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亚隆目前住美国加洲。
目录
D一章 死亡之痛
第二章 识别死亡焦虑
第三章 觉醒体验
第四章 观念的力量
第五章 通过关系克服死亡恐惧
第六章 死亡意识:我的回忆录
第七章 治疗死亡焦虑:给心理治疗师的建议
后记
读者指南
精彩书摘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死亡焦虑改头换面——朱丽叶的故事
朱丽叶是一位49岁的英国治疗师,现居马萨诸塞州。她在前来加利福尼亚旅行的两周之内和我进行了几次面谈,希望能处理她在先前治疗中不曾解决的一个问题。
原来,朱丽叶的一位密友去世两年了。自那时起,她不但无法从痛失友人的悲伤中摆脱,而且产生了一系列症状,严重地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她变得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任何小小的疼痛或是痉挛都会让她惊慌不已,立即打电话给私人医生。并且,她变得不敢参加以前所热衷的许多运动,比如滑雪、滑冰、潜水,任何有一点点风险的活动她都不敢尝试。甚至,朱丽叶连开车都觉得不舒服,在登上来加利福尼亚的飞机之前还不得不服用安定。很明显,友人之死激起了她内心经过改头换面的极大的死亡焦虑。
接下来我开门见山,询问她从小到大对于死亡的认识,了解那些真正发生过的事情。我得知,朱丽叶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D一次注意到了死亡。她发现了死去的鸟儿和昆虫,也参加了祖父母的葬礼。虽然朱丽叶不记得D一次意识到自己必将死亡时的场景,但是她想起青春期时她有一两次想到过自己的死亡:“就好像下面有个陷阱在等着你,一旦掉下去便陷入了永恒的黑暗之中。我对自己说,我Z好再也不要去那里。”
“朱丽叶,”我说,“让我问你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死亡这么可怕?具体来说,到底是什么吓着你了?”
她立即回答说:“如果死了我就什么都不能做了。’
“那又怎么样呢?”
“看来我得告诉你我以前做画家时的经历。我Z初的职业是画家。每个人、每个我遇到的老师都说我在这方面极有天赋。不过,我虽然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了很大的荣誉,但我决定学心理学后就把画画完全放弃了。”
然后她自己纠正说:“不,也不能说是完全放弃。我总是在构图或着色,不过从来没有完成过。画了几笔之后,我把它们随意堆在桌上。在我的工作间里,到处都塞满了没有完成的作品。”
“为什么呢?如果你喜欢画画并且开始动笔,为什么却没有完成呢?”
“因为钱。我很忙,个案排得非常满。”
“你能挣多少?需要多少?”
“嗯,大多数人都认为我挣得挺多的——我每个星期至少花四十个小时接待病人,有时更多。但我有两个孩子在私立学校上学,我得支付天价的学费。”
“你先生呢?我记得你曾告诉我他也是一位治疗师。他也如此努力地工作赚钱吗?”
“他每周也看这么多病人,有时候还更多。他赚得也比我多,因为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做神经心理方面的测验,那更赚钱。”
“看起来你和你的先生赚得比需要的要多。但是你告诉我,是钱让你完全无法追求艺术?”
“嗯,是钱,但是是以一种奇怪的方式。你看,我和我先生总是在互相竞争,较量谁能挣得更多。我们没有公开承认,这种竞争也不太明显,但彼此心知肚明。”
“好吧,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假如一个病人走进你的治疗室,告诉你她很有天赋而且渴望创造性的自我表达,但她却无法创作,只因为她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和丈夫竞争看谁赚的钱更多——即便这赚的钱早巳超出实际所需。你会对她说什么?”
至今,我好像都能听见朱丽叶用清脆的英国腔回答说:“我会告诉她,你过得真可笑!”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我努力探索一种方法以帮助朱丽叶活得不那么“可笑”。我们探讨了她的婚姻关系中的竞争性以及那些搁置在旁尚未完成的作品的意义。我们讨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幻想自己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是否是在对抗从生到死一路走过去的宿命?也许,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给她带来了某种报偿,让她无法探寻自身天赋的极限所在?也许,她想让自己永远相信,只要她愿意,她就能做出伟大的成就。只要她想,她就可以成为杰出的画家——这种幻想显然有它吸引人的地方。但也许,从来就没有画家能够达到朱丽叶期望自己达到的水平。
……
《破茧:生命韧性与超越苦痛的艺术》 简介 人的一生,如同一场漫长的旅程,在这旅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荆棘与坎坷,承受失落与痛苦。然而,生命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奇妙而强大的韧性,一种在逆境中生长、在磨难中绽放的潜能。《破茧:生命韧性与超越苦痛的艺术》并非是一本关于逃避的指南,更不是一味地宣扬虚无缥缈的乐观主义。它是一次深入生命本质的探索,一次对人类内在力量的挖掘,一次关于如何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实践性引领。 这本书,将带领我们一同审视那些塑造了我们人生轨迹的深刻体验:亲人离世的哀恸,事业受挫的迷茫,关系破裂的伤痛,以及那些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让我们感到无力与恐惧的种种不安。我们常常试图与这些苦痛保持距离,或者用各种方式去麻痹自己,但真正的力量,恰恰在于我们敢于直面它们,理解它们,并最终将它们转化为成长的契机。 “破茧”,顾名思义,是一种蜕变的过程。就像毛毛虫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蜕变,才能挣脱束缚,展翅高飞,我们的人生亦是如此。面对生命的种种挑战,我们并非是被动的承受者,而是拥有主动选择权的主体。选择如何解读,如何反应,如何从中汲取养分,进而重塑自我,迈向更辽阔的生命境界。 本书从多个维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生命韧性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和强化。它并非提供一蹴而就的答案,而是邀请读者参与到一场自我发现与自我构建的旅程中。 核心内容前瞻: 理解苦痛的本质: 我们将首先探讨苦痛在人类经验中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这本书并非鼓励我们去“享受”痛苦,而是帮助我们理解痛苦的信号,它往往是内心深处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的阵痛。我们将一起审视,那些让我们感到难以承受的经历,究竟触及了我们内心的哪些柔软之处,又揭示了哪些关于生存、意义和连接的根本性问题。 情感的接纳与转化: 悲伤、愤怒、恐惧、失落……这些强烈的情感往往被视为需要压抑或消除的对象。然而,《破茧》倡导的是一种全然的接纳。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命名并允许这些情绪的存在,而不是与之对抗。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工具和实践,我们将探索如何将这些看似负面的能量,转化成理解、同情和行动的动力。例如,对于哀恸,我们不会试图“忘记”逝者,而是学习如何带着记忆和爱,继续前行;对于挫败,我们不会沉溺于失败的懊悔,而是从中提炼经验,重新出发。 构建坚实的内心支撑系统: 生命韧性并非凭空而来,它需要土壤,需要滋养。《破茧》将详细阐述如何构建强大的内心支撑系统。这包括: 自我认知与接纳: 深入了解自己的优势、局限,以及过往的经历如何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学会以更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并认识到正是这些不完美,赋予了我们独特性和深度。 积极的自我对话: 那些在我们脑海中反复出现的想法,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那些消极、自我贬低的内在声音,并用更具建设性、支持性的语言取而代之。这并非是虚假的肯定,而是基于事实和理性的自我鼓励。 价值驱动的生活: 在迷茫和困顿之时,清晰的个人价值体系是重要的指引。本书将引导读者探索并明确自己生命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并学习如何将这些价值观融入日常决策和行动中,从而获得内心的稳定感和方向感。 培养感恩之心: 感恩并非仅仅是一种社交礼仪,更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力量。我们将学习如何从日常的点滴中发现值得感恩的事物,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从中找到一丝慰藉与希望。 建立有效的应对策略: 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经过心理学验证的有效应对策略,帮助读者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和主动: 问题解决导向: 学习如何将问题分解,识别关键要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分析能力、创造力以及对自我效能感的信心。 情绪调节技巧: 从深呼吸、正念练习到认知重构,我们将掌握多种即时缓解压力、稳定情绪的方法。这些技巧旨在帮助我们在情绪失控前,及时获得喘息与掌控感。 寻求支持的网络: 人是社会性动物,有效的社会支持是应对困难的重要资源。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在需要时主动寻求情感和实际的帮助。这包括与家人、朋友、伴侣的深度连接,也包括专业心理咨询的价值。 重塑人生的意义与目的: 苦痛的经历,往往是审视人生意义的绝佳契机。当既有的认知和信念受到冲击时,我们被迫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破茧》将引导读者进行一次深刻的意义探索。我们将探讨: 从创伤中发现意义: 即使是最艰难的经历,也可能隐藏着成长的契机和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学习如何从经历中提取智慧,看到挑战背后蕴含的潜力和可能性。 超越自我,贡献价值: 将个人的成长与更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服务他人、参与社会建设等方式,找到超越个人困境的更高层次的目标。这种贡献感,能够极大地提升生命的意义感和满足感。 活在当下,拥抱未来: 在理解了过去的经历,并为未来奠定基础的同时,本书也强调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通过正念和积极的自我关注,我们学会享受此刻的美好,并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未知的明天。 《破茧:生命韧性与超越苦痛的艺术》是一本写给所有渴望更深刻地理解生命、更从容地应对挑战的读者。它不是一本速成的“心灵鸡汤”,而是一部需要读者主动参与、反复实践的“人生实践手册”。通过这本书,你将获得的不只是理论知识,更是能够切实应用于生活、帮助你实现生命蜕变的工具和启发。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充满力量的旅程,在这个世界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坚韧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