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版)(研究生教学用书) 作 者:主编 杨瑞龙 | ||||||||
| ||||||||
本教材以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与城市化为背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改革与开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的分析,揭示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经济学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正在进行的一场伟大的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规律决定了我们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教条化,也不能照搬照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条,而应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合理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既重视对生产关系的分析,也关注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应在揭示资源配置规律的过程中剖析经济关系,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为此,本教材倡导直面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直面现实的研究并非是不要理论,而是应坚持问题导向,从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现有的理论并发展与创新经济学理论,丰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本教材共包含导论与九章内容。导论主要讨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论;第壹章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反思社会主义的实践,揭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性,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二章对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过程进行经济学分析,揭示了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的经济学意义;第三章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产权特征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模式选择;第四章运用现代企业理论,讨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基本思路与模式选择,着重研究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模式;第五章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问题;第六章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问题,特别是对2008年以来的经济新常态及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七章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特别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八章分析社会主义的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对对外贸易、资本引进、国际资本流动、汇率等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第九章主要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活动合理干预的边界与方式。
杨瑞龙,1957年5月生,江苏省昆山市人。199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先后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丹麦奥登塞大学访问进修。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非均衡经济学、产权与国有企业改革等研究领域发表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已出版了《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等多本学术专著,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第八届和第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ji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被选拔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壹、二层次人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教育部“青年教师奖”。作为博士 论文的指导教师,所指导的论文先后在2004年和2008年两度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导 论 1
第壹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12
第壹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实践 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市场经济 31
第四节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8
第二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 44
第壹节 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方式与路径比较 44
第二节 市场取向改革与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49
第三节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与地方政府的特殊功能 54
第四节 从中间扩散型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的渐进转换 60
第五节 重塑改革的动力机制,进一步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63
第三章 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69
第壹节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 69
第二节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73
第三节 国有企业走向市场面临的难题 82
第四节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逻辑与路径 89
第五节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改革 102
第四章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111
第壹节 蕞优企业所有权安排与公司治理 111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与共同治理 118
第三节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逻辑: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 126
第四节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 132
第五节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 14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 150
第壹节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50
第二节 微观收入分配与宏观收入调节 155
第三节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158
第四节 超yue分配关系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65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70
第壹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 170
第二节 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7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战略 182
第四节 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 191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199
第壹节 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99
第二节 低端劳动力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及其结构性效应 205
第三节 内需可持续增长的结构性基础与政策选择 210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及实施路径 215
第五节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协调发展 220
第六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调整 224
第八章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232
第壹节 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232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践 242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我国的经济增长 251
第四节 我国的贸易失衡问题 260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269
第壹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经济的必要性 269
第二节 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274
第三节 政府调控经济的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选择 280
第四节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重构 291
第三版后记 301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逻辑性很强,读起来一气呵成。它从基础的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问题,并且在不同的章节之间,能够做到很好的衔接和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在阐述理论时,也非常注重历史脉络的梳理,让我们能够理解这些理论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义。这种带有历史纵深的理论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它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气场有点强大,初翻的时候,扑面而来的理论气息让我这个初学者有点招架不住。里面的概念和逻辑链条环环相扣,每一个概念背后都可能延伸出很长的解释和讨论,需要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消化。我尝试着阅读了其中的一两个章节,发现作者的论述非常严谨,引用的文献也相当扎实,看得出来在学术界是有分量的。有时候,读着读着就会被一个观点深深吸引,然后忍不住想去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这种“引人入胜”的感觉,虽然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但却是学习的乐趣所在。我注意到书中有很多图表和数据分析,这对于理解抽象的经济理论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能让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探讨一些经典的经济学原理时,并没有停留在教科书式的阐述,而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辨析和现实应用分析。它似乎在尝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去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这一点非常吸引我,因为理论最终是要服务于现实的,如果脱离了现实,再好的理论也显得空洞。我在阅读中,经常能感受到作者在试图建立起一套能够解释当代经济发展中复杂问题的分析框架。这种努力,对于我们理解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演进,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研究的指南,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独特,它不像通俗读物那样娓娓道来,而是带着一种学究式的严谨和精准。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作者在一个概念上反复推敲,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力求做到滴水不漏。这对于需要建立扎实理论基础的研究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财富。当然,对于我这样初涉该领域的读者,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需要反复阅读,甚至做一些笔记来梳理逻辑。但一旦你克服了初期的困难,你会发现这种严谨的论述方式能够帮助你建立起清晰的理论框架,理解事物背后的深层原因。书中一些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也让我看到了作者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领域的深厚功底。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倒是挺讲究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那种淡淡的米白色背景配上烫金的书名,显得非常沉稳,一看就是学术专著的范儿。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也算比较厚实,摸起来触感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荧光纸,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书页的排版也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段落之间留白也恰到好处,不会显得拥挤。我翻看了目录,章节划分得非常细致,感觉内容应该很系统。虽然我还没正式开始深入阅读,但单从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来看,它无疑是一本值得仔细研读的著作。封面上的“研究生教学用书”几个字,也暗示了其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这让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学术研究方法和前沿理论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