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绝热剪切带的数理分析
:76.00元
作者:(美)怀特 著,李云凯,孙川,王云飞 译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64083779
字数:230000
页码: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1 绪论:定性描述和一维实验
1.1 绝热剪切带的定性特征
1.1.1 基本形态
1.1.2 剪切带的形成
1.1.3 重要性
1.1.4 定性机制
1.1.5 绝热剪切的回顾和探讨
1.1.6 计算的含义
1.2 一维实验
1.2.1 均匀场的动态测试
1.2.2 在薄壁筒和其他形状中绝热剪切带的形成
1.3 结论
2 守恒定律和线性弹性概述
2.1 守恒定律
2.1.1 质量守恒
2.1.2 动量守恒
2.1.3 角动量守恒
2.1.4 能量守恒
2.1.5 Clausius—Duhem不等式
2.2 热弹性
2.2.1 Clausius—Duhem不等式的客观性和含义
2.2.2 Helmholz自由能和Gibbs函数
2.2.3 比热、热应力和热膨胀
3 热塑性
3.1 一般结构
3.1.1 动力学
3.1.2 热运动势
3.1.3 熵和能
3.2 屈服、塑性流变和本构方程
3.2.1 中间结构和局部弹性参考结构
3.2.2 仅考虑内部标量的弹性各向同性材料
3.2.3 弹性各向同性材料中的塑性拉伸
3.2.4 塑性屈服
3.2.5 塑性流变的本构关系
3.2.6 流变势
3.3 一维形式
3.3.1 特殊化和近似化
3.3.2 各向同性加工硬化和冷加工贮存能举例
4 热粘塑性模型
4.1 加工硬化
4.1.1 无过程影响的加工硬化
4.1.2 准静态、等温应力—应变曲线
4.1.3 冷加工和加工硬化的热动态一致性
4.2 塑性流变:简单表象和物理模型
4.2.1 指数定律模型
4.2.2 Litonski模型
4.2.3 Johnson—Cook模型
4.2.4 Zerilli—Armstrong模型
4.2.5 Bodner—Partom模型
4.2.6 MTS模型
4.2.7 Anand模型
4.3 结束语
5 一维问题部分:概述
5.1 齐次解和刚塑性材料的简化
5.1.1 初始边界条件概述
5.1.2 初始边界层举例
5.2 稳定解
5.3 类型变换、规整化和类型嵌入变换
5.4 典型的数值结果
6 一维问题第二部分:扰动的线性化和增长
6.1 齐次解的扰动:线性方程
6.1.1 冻结系数
6.1.2 扰动的初始边界值问题
6.2 特殊情况有限区间的准静态解
6.2.1 具有有限热传导率的理想塑性
6.2.2 没有热传导的加工硬化:早期响应
6.2.3 无热传导的加工硬化:均匀应力峰值附近的响应
6.2.4 有限热传导和加工硬化
6.2.5 准静态解的讨论
6.2.6 比例定律和比例参数
6.3 无限范围:带间距和模式
6.4 结束语
7 一维问题第三部分:线性解
7.1 绝热情况:k=0
7.1.1 应力边界条件
7.1.2 速度边界条件(Wright,1990a,1990b)
7.1.3 解的图形解释
7.2 有限热传导:k≠0
7.2.1 解
7.2.2 无加工硬化的近似解
7.2.3 进一步的近似和定性说明
7.3 多长度标度:完全形成的剪切带的结构和特殊情况下应力的演变
7.4 一般情况下完全形成的剪切带的典型结构
7.5 热学和力学长度范围
7.6 DiLiellio和Olmstead的剪切带发展理论
7.7 结束语
8 二维实验
8.1 Kalthoff实验
8.1.1 稳定—脆性—延性行为
8.1.2 脆性行为
8.1.3 延性行为
8.1.4 其他结果与讨论
8.2 厚壁扭转实验
8.3 厚壁筒体的破坏
9 二维问题
9.1 模型Ⅲ:反平面运动
9.1.1 惯性解
9.1.2 中心解
9.2 模型Ⅱ:平面内运动
9.3 前边界层
9.4 总结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提要
暂无相关内容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T·W·怀特(Wright T.W.)博士是美国马里兰(MD)阿伯丁实验基地的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的资深研究员,从1967年起便在那里工作。Wright博士发表了60多篇论文,大多发表在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Mechanics of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和Acta Materialia.Wright博士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及美国力学研究院的成员,现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的编委。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那些在材料科学、力学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尤其看重的是“数理分析”这四个字,它意味着书中不仅仅是概念的罗列,更强调了基于数学和物理原理的严谨推导和分析。在我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对一些复杂现象的理解停留在定性层面,而缺乏定量分析的支撑。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数学模型和严谨的分析过程,那么它将极大地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绝热剪切带的形成机制、演化规律以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评分拿到这本《绝热剪切带的数理分析》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书中的排版和图表都做得十分清晰,即使是对数理分析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大致把握住内容的脉络。从书名来看,它聚焦于一个非常具体的科学问题,这表明作者们在研究上是深入且有针对性的。作为一名希望在结构可靠性领域有所建树的工程师,我一直对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而绝热剪切带正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材料在高速变形和高应变率下的失效行为。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非常到位,从外面的纸箱到内部的缓冲材料,都显示出出版社对图书的珍视。书的封皮设计风格独特,既有学术的庄重感,又不失现代感,让人赏心悦目。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材料失效的书籍,但《绝热剪切带的数理分析》这个主题显得尤为突出和专业。我对于其能够提供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借此机会深化我对材料在动态加载条件下行为的认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其学术严谨性和内容可靠性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沉稳而又不失专业感的风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书的装帧也相当精美,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有一种厚重感,这无疑会提升阅读的舒适度。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翻阅,但从书脊上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来看,就足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学术分量。特别是“绝热剪切带”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性和前沿性,让人不禁对其理论深度和应用前景产生浓厚的兴趣。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名字也让人对图书的质量有了基本的信心。我非常期待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个复杂物理现象的清晰解答和深刻洞见。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首先被它简洁而有力的标题所吸引——“绝热剪切带的数理分析”。这几个字本身就概括了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同时又暗示了其研究的严谨性和深度。我是一名对材料力学和工程失效机理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而绝热剪切带作为一种重要的失效模式,一直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领域。从目录的浏览来看,本书涵盖了理论推导、模型建立以及数值模拟等多个方面,这正是我所期望的系统性研究。作者们分别来自北京理工大学,这所高校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声誉毋庸置疑,也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有了更高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