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 | |||
| 书 名 | 实用短棍术 | ||
| 作 者 | 刘勇 | 出版社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2-5 | 版 次 | 1 |
| 印刷时间 | 2012-5 | 印 次 | 1 |
| 页 数 | 158000 | 字 数 | 117000 |
| I S B N | 9787500942238 | 开 本 | 32开 |
| 包 装 | 平装 | 重 量 | 180 克 |
| 原 价 | 13 元 |
| |
| 目录 |
| 节 短棍概述 、棍的质地、规格 二、各部位名称 三、短棍的基本握法 四、握棍的基本手型 五、短棍的基本技法 二节 套路说明及实用方法 段 二段 三段 四段 三节 短棍术学习建议及注意事项 、学习武术图解知识 二、识图自学的方法与步骤 三、注意事项 四节 短棍术的准备活动 、棍棒操套 二、棍棒操二套 三、棍棒操三套 |
| 内容简介 |
| 棍是武术十八般兵器的种,有长棍、齐眉棍、鞭杆、短棍、两节棍、三节棍之分。短棍因取材容易、携带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自古以来就是人们防身自卫的有效。 本套短棍术动作简单,朴实无华,易于学练,不论有无武术基本功均可学练。 |
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一种强烈的“知识的覆盖面”与“技能的掌握度”之间的矛盾。它就像是把一个百科全书的目录生硬地拆分成了几个章节,试图用一本书的篇幅来囊括从中国传统武术到现代以色列格斗的精华。这种野心值得称赞,但执行起来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我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去辨别哪些部分更偏向于“搏击术”的竞技规则,哪些部分又更贴近“防身术”的非对称性对抗。这种混杂的结果是,当我想学习如何利用双截棍进行快速、连续的防守反击时,书中却突然跳到了中国散打的踢击原理;而当我试图理解如何运用擒拿术进行有效的关节控制时,又被引向了更宏观的“武术哲学”。这种频繁的跳跃,极大地打断了读者的学习心流,使得我们难以沉浸在一个单一的技术体系中进行有效的练习和内化。对于一个希望通过系统学习来建立自信的读者来说,这种缺乏主线和深度挖掘的内容,带来的更多是信息过载和技能迷茫。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读者体验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比较碎片化的。它集合了如此多的术语和流派名称,使得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密集的词汇测试,而不是一次流畅的武术之旅。比如,当它提到“短棍术”时,我期待看到的是不同长度和材质的棍子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差异分析;但它给我的更多是“如何握持”的通用指南。同样,在“擒拿术”的介绍中,细节的缺失尤其明显,许多关节技的衔接点和发力轴心,如果没有附带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或者更细致的分解图示,仅凭文字描述,其有效性是存疑的。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多年来学习各种格斗术的心得笔记的汇总,内容丰富是毋庸置疑的,但缺乏一个专业编辑对内容进行梳理和精炼,以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它更适合被当作一本“武术名词参考书”放在书架上,时不时翻阅一下,来唤起对某个特定武术领域的兴趣,而不是一本能够伴随你进行长期、系统化训练的实战手册。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更聚焦,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核心领域,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实战化的阐述。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真是长得能绕地球一圈啊,简直像是一份武术大全的目录缩写版!我本来是想找一本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比如专门讲实用擒拿或者短兵器应用的书,结果翻开这本《实用短棍术 棍术实用自卫术防身术伸缩擒拿术搏击术徒手格斗武术中国散打 双截棍双节棍以色列格斗防身术实》,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武术超市里迷路了。它的内容广度令人咋舌,从传统的棍术基础,到现代的以色列格斗理念,再到中国散打的某些元素,似乎都被塞进了这一个“大杂烩”里。老实说,当我翻到关于双截棍的部分时,我的期待值一下子被拉高了,因为这东西在市面上能找到的深入教材相对较少。然而,实际的讲解深度却让我有些失望。它更像是一份“名词解释手册”,罗列了各种武术流派的名字和一些基础的概念,但真正能让人通过阅读就掌握某项核心技能的实操指导,却是寥寥无几。如果你想找一本能让你拿起一根棍子就能立马像个高手一样自卫的秘籍,这本书可能不太适合,它更像是一个武术知识的“引言”或者“索引”,列出了很多你可能感兴趣的领域,但没有深入挖掘任何一个。整体阅读下来,感觉作者试图涵盖所有,结果却在每一个点上都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连贯的训练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配合,老实说,很有那么一点“上世纪末武术教学录像带”的风格。封面那设计感十足的排版,我已经开始对内容做好“朴实无华”的心理准备了。拿到书后翻阅,果然,那些讲解动作要领的插图,清晰度、角度选择上,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能看清就行”的务实态度。尤其是在讲解那些涉及空间和角度的擒拿技巧时,我常常需要结合文字描述,在脑海中反复构建三维模型,才能勉强理解那个“伸缩”和“拿”的衔接点到底在哪里。比如,书中提到的一种快速脱离缠斗的短棍防守手法,文字描述非常简洁,寥寥数语带过,但实际操作起来,手臂的翻转、重心的转移,光靠这些文字描述是根本无法捕捉到那种微妙的韵律感的。我理解,武术的精髓往往在于“意会”而非“言传”,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缺乏清晰的步骤分解和细节强调,就使得这些技术动作的还原度大打折扣。它更像是为那些已经有一定格斗基础,只是想了解一下“其他流派有哪些招式”的人准备的参考资料,而不是为零基础学员准备的入门教科书。它提供的是一种广阔的视野,但缺乏将视野落地到实际操练的工具。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深入研究一下“实用自卫”这个概念,尤其是针对都市环境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比如被限制行动或在狭小空间内的应对。书中对“徒手格斗”和“防身术”的提及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篇幅,这让我十分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基于现实场景的战术分析,而不是纯粹的招式堆砌。然而,当我深入阅读时,发现大部分篇幅依然集中在传统的武术套路框架内,比如站架、步法这些基础概念,虽然重要,但与标题中暗示的“高度实战化”似乎存在一定的落差。例如,关于“以色列格斗”的部分,介绍得非常概念化,缺乏那种强调快速反应、低姿态、利用环境和工具(当然,短棍是主要工具)进行有效制服或脱离的实战流程设计。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面对一个明显比我高大、持有武器的攻击者时,我该如何利用短棍的长度优势进行有效距离控制,以及在被抱摔或地面缠斗时,如何利用“伸缩”的特性来创造逃脱机会。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武术”的展示,而非“生存”的技巧,两者之间,似乎隔着一道看不见的鸿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