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面诊手诊秘诀》首先介绍了相关的面诊、手诊基础知识,内容详尽且通俗易懂,为初学者打开了大门。然后,详细讲解了多种常见疾病的面诊、手诊方法,让读者可以学到简便实用的诊病技巧。同时,还详细讲解了常见疾病的手疗法和穴位疗法。另外,针对每种疾病的治疗,还特别配备了保健的药膳方剂。这些都是本书的亮点,即不管是诊断,还是治*,均内容丰富且方法多样,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诊治方法。
书名:每天学点面诊手诊秘诀:一分钟揽镜自测,人体异状一看便知
定价:32.8元
版 次:1
印刷时间:2016年01月01日
开 本:16开
纸 张:轻型纸
包 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ISBN:9787553743639
阅读导航8
面部脏腑分属10
手掌脏腑对应图15
十四条常见掌线示意图16
手部反射区17
一章
认识面诊与手诊
什么是面诊20
面诊的理论依据22
头面部的脏腑反射区24
掌握面诊的要点40
什么是手诊42
手诊的理论依据44
认识手疗50
手疗的基本操作方法52
二章
面部诊病方法
面色异常与疾病判断56
眼部异常与疾病判断64
耳部、鼻部异常与疾病判断72
口腔异常与疾病判断76
舌部异常与疾病判断88
三章
观手诊病的方法
观手外形诊病104
观五指诊病108
观指甲诊病112
14条主要掌纹线的病理变化116
8种常见病理纹的对应病症144
四章
常见疾病诊疗法
流行性感冒162
慢性支气管炎164
肺炎166
肺结核168
慢性胃炎170
胃下垂172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74
肠炎176
便秘178
神经衰弱180
脑动脉硬化182
高血压184
低血压186
冠心病188
贫血190
癫痫192
糖尿病194
甲亢196
尿路感染198
胆囊炎、胆囊结石200
痔疮202
腰痛204
颈椎病206
湿疹208
荨麻疹210
痤疮212
神经性皮炎214
麦粒肿216
斑秃218
过敏性鼻炎220
鼻出血222
扁桃体炎224
咽炎226
耳鸣228
白内障230
牙痛232
尿路结石234
前列腺炎236
阳痿238
遗精240
早泄242
月经不调244
痛经246
闭经248
子宫脱垂250
子宫肌瘤252
卵巢囊肿254
乳腺增生256
不孕症258
百日咳260
小儿遗尿262
眩晕264
头痛266
失眠268
肥胖症270
我一直对中医的诊断方式很好奇,特别是面诊和手诊,总觉得里面藏着很多古老的智慧。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求知欲。它没有讲那些过于深奥的医学术语,而是从最基本的中医理论入手,比如“气”、“血”、“津液”这些概念,并且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我这个中医小白也能轻松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关于“望诊”的介绍,通过观察面部的不同区域,比如额头、眼睛、鼻子、嘴巴,以及它们的颜色、光泽、形状,就能推断出身体哪些脏腑可能出现了问题。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图示,让我能清楚地看到这些面部特征,并且学会如何去解读。这不仅仅是看病,更像是在解读身体发出的信号。而“手诊”的部分更是让我惊叹,手掌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着身体的某个脏腑,通过观察手掌的颜色、湿度、弹性,甚至是掌纹的变化,就能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指导,给自己和家人做“手诊”,虽然还不是非常熟练,但已经能发现一些自己从未注意到的身体信息。这本书真的非常实用,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评分终于拿到这本书了,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秘诀”和“绝技”的感觉,但实际内容却十分扎实,完全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套路。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耐心地手把手教你如何入门。开篇就从最基础的理论讲起,比如阴阳五行、脏腑功能,这些中医最核心的概念,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还配了大量生动形象的图解,让那些一开始可能觉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我尤其喜欢它讲解经络的部分,以前总觉得经络虚无缥缈,这本书通过详细的图示和文字描述,告诉你经络是怎么分布的,和身体的哪些部位相关联,以及它们的功能是什么。这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将身体看作一个个孤立的器官,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部分都相互影响。而且,它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紧接着就引出了面诊和手诊的部分,这部分内容才是这本书的亮点所在。通过观察面部的一些细微变化,比如颜色、斑点、纹理,就能初步判断身体的状况,这简直太神奇了!手掌的各个部位也对应着身体的脏腑,通过按压和观察,也能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这本书的图解非常清晰,步骤也很详细,即使是初学者,跟着书中的指导练习,也能慢慢摸索出一些门道。它让我觉得中医诊断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学问,而是普通人也能接触和学习的健康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简直是为那些对中医养生充满好奇,但又不知从何下手的朋友们量身定做的。它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学究气,而是非常务实地讲解了中医的入门知识。首先,它花了不少篇幅来解释中医的基本原理,比如“望闻问切”这四大基本诊断方法,以及“气血津液”这些概念。我以前总觉得中医很神秘,但这本书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将这些概念都拆解得很细致,并且用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来举证,比如用“气”来比喻身体的能量流动,用“血”来比喻营养物质的输送,这些解释让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望诊”的部分,它详细列举了不同部位的面部变化可能反映出的身体问题,比如眼白发黄可能和肝胆有关,唇色发紫可能和血液循环不畅有关。这些知识非常实用,以后自己或者家人有个小毛病,就能有个初步的判断,不至于慌乱。而且,书中的图解非常到位,一张张清晰的图片,直观地展示了不同面部特征,让人一目了然。它还引入了“手诊”的概念,通过观察手掌的纹理、颜色,甚至是掌纹的变化,也能推测身体的健康状况。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能,感觉学会了之后,就能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家庭健康顾问”。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结构清晰。它并没有一上来就讲那些玄乎的概念,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中医的世界。它首先介绍了中医的几个核心理论,比如“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阴阳五行”的学说。这些内容虽然听起来有点古老,但这本书用现代的语言和大量的图解,把它们变得非常容易理解。我特别喜欢它讲解“经络”的部分,以前总是觉得经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本书通过详细的图示,展示了经络在身体上的走向,以及它们与各个脏腑之间的联系。这让我对身体的运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孤立的器官,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紧接着,这本书就进入了“面诊”和“手诊”的实操部分。我不得不说,这部分内容真的太惊喜了!它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观察面部的一些细微变化,比如皮肤的颜色、光泽、斑点,来推断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我尝试着对照书中的图片,观察自己的脸,发现真的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而且,它还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手掌的颜色、纹路,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变化,来了解身体的健康信息。这些知识非常贴近生活,而且容易学习和应用。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更是一本可以用来指导实践的工具书。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医养生感兴趣的初学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既能打下坚实基础,又能学到实用技巧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我的一个惊喜。它并非那种浮夸的“秘籍”,而是以严谨的态度,从最核心的中医理论出发,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比如,它详细阐述了“阴阳”和“五行”在中医中的应用,以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看似基础的理论,在书中得到了生动而具体的解读,配以大量的精美插图,让我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讲解,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重点突出了“面诊”和“手诊”这两个中医诊断的独特方法。我特别喜欢它关于面诊的章节,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某个部位的颜色变化代表什么,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变化背后的生理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其他面部特征来综合判断。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中医诊断并非遥不可及。而手诊部分,同样令人耳目一新,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细致地讲解了如何通过观察手掌的不同区域、纹理和颜色,来推断身体的健康状况。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中医诊断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过程,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