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是《习近平用典(第一辑)》的延续。《习近平用典(第一辑)》出版以来,译成英、法、德、俄、西班牙语等十余种版本,累计发行近200万册,引发巨大社会反响。《习近平用典(第二辑)》是对习近平新近引用的148则典故的深刻解读,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读本。
书 名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作 者 | 人民日报评论部 |
开 本 | 16 |
字 数 | 285千字 |
定 价 | 49.00元(平装) |
书 号 | 平装:978-7-5115-5424-6 |
CIP分类 | D2-0 |
出版时间 | 2018-4 |
本书收入习近平2014年9月以后在重要讲话(文章)中引用的148则典故,分为敬民、笃行、廉政等11篇,按主题对典故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对背景义理进行解释,以帮助广大读者追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准确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杨振武,人民日报社社长,主持本书编写;
卢新宁,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带领评论部张铁、范正伟等撰写习近平用典现实意义的解读文字;
杨立新,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一读室主任,撰写典故释义文字。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学、中学、专科院校师生等,以及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群。本书极其适合全民阅读活动。
【治理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等文中引用
1.习近平引用原文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人民日报对此引用的解读
■ 解读
习近平在很多场合,都曾引用《礼记》里的这句话,表达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初心追求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因为这个初心,共产党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也因为这个初心,共产党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作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矢志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习近平也以“大道为公”,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出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打造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襟和视野。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3.此引用语句的原典
■ 原典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春秋至秦汉〕《礼记·礼运》
4.原典释义
■ 释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礼记》谓孔子理想的“大同”景象。大道:伟大的制度。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因而可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通“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习近平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则典故,多被用于阐述中国外交政策。他所讲的“大道”,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公平正义”等价值观,而“天下”则指全世界。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其蕴含的内容比原典中更深邃、更宽广。
敬民篇
3 /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5 /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 《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7 /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 《发挥亚太作用 应对世界经济挑战——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9-19……略
治理篇
23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等文中引用
25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7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9-55……略
修身篇
59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61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等文中引用
63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65-91……略
笃行篇
95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97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99 /行百里者半九十。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等文中引用
101-123……略
劝学篇
127 /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29 /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31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33-147……略
天下篇
151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153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155 / 国虽大,好战必亡。
—— 《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157-181……略
廉政篇
185 /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87 / 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而论。
——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89 /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91-209……略
法治篇
213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15 /法者,治之端也。
——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217 / 法之不行,自于贵戚。
——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19-229……略
辩证篇
233 /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
—— 《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35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37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239-259……略
历史篇
263 /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65 /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67 /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69-281……略
文学篇
285 /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87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 《在二〇一七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89 /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91-317……略
319 / 主要参考文献
329 / 后记
我向来对那种试图一览无余地解释一切的书籍感到疏离,但这部作品却以一种近乎留白的姿态,成功地激发了我的所有感官和想象力。它留给读者的解读空间是巨大的,很多关键性的冲突和矛盾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将其抛给了我们自己去消化、去填补。这种“不把话说死”的处理方式,恰恰是它高明之处。在涉及一些宏大叙事和复杂主题时,作者并没有采取居高临下的教导姿态,而是选择了跟随人物,与他们一同在迷雾中摸索。这种平视的视角,使得作品充满了真诚和温度。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断地在脑海中构建不同的可能性,去揣摩人物背后的动机,去推演事件的走向。这种主动的参与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乐趣和深度。一本真正的好书,应该是能够与读者进行一场持续对话的书,而这部作品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在合上书页之后,依然在我心中久久回响。
评分这部作品在结构上的创新性值得大书特书。它完全打破了传统线性的时间叙事,采用了多重嵌套、视角不断切换的方式,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揭开事件的真相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起初,这种非线性的结构让人有些许不适应,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去梳理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叙述者之间的关联。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就会发现其精妙之处——它完美地模拟了我们记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记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相互交叉影响的,作者通过这种结构,使得历史的厚度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尤其是在故事的后半段,当那些看似散乱的线索最终汇聚时,那种豁然开朗的震撼感,是单一叙事结构无法比拟的。它要求读者付出努力,但给予的回报也是成倍增加的,这无疑是一次对读者智识的挑战,也是一次极大的精神犒赏。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是极其洗练的,但绝非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难懂,而是在简约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作者对语言的掌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恰到好处地落在最应该出现的位置。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意象的运用,那些富有象征意义的物件或场景,在叙述中屡次出现,它们不仅仅是背景装饰,更是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命运的关键符号。比如书中反复出现的关于“一座古老的钟楼”的描写,它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重大的转折,时间的流逝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心头一颤。这种高明的叙事技巧,让读者在享受故事本身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文字构建出的另一个维度的意义空间。我甚至会去查阅作者的创作背景,想知道他是如何将如此复杂的哲学思考,如此深沉的历史感悟,用如此轻盈又坚实的笔触表达出来的。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文字的盛宴。
评分从主题立意上来说,这本书的格局非常开阔,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描摹个人悲欢离合的层面,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深远的社会肌理和文化传承。作者似乎在追问一个核心问题:在剧烈的社会变革面前,那些植根于历史深处的精神内核如何被继承,又将以何种形态重生?书中穿插的一些对于传统习俗、民间信仰的描写,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更是为人物的行为提供了深层的文化动力支撑。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与关切,这份关切并非空洞的赞美,而是带着一种审视和反思的力度。它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与我们共同的历史之间的关系,理解我们今天的处境是如何被过去的每一个选择所塑造。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不再仅仅关注眼前的一城一池,而是能以一种更宏大的时间尺度去看待周遭的一切,这是收获,更是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这部书的叙事功力实在令人惊叹,作者仿佛拥有洞察人心的魔力,将历史的洪流与个体的命运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开篇的场景描写,那种扑面而来的年代感和人情味,让我瞬间沉浸其中,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尘土气息和柴火烟味。尤其是对几位核心人物内心挣扎的刻画,细腻入微,丝丝入扣。他们的每一次抉择,每一次犹豫,都被作者捕捉得精准而富有张力。我读到某个情节时,甚至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对话,那些只言片语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和未尽之意,远比直白的叙述更有力量。那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个体如何努力保持自我、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的探讨,引发了我久久的回思。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那些永恒的困境与光辉。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如大江奔流,气势磅礴,时而又像涓涓细流,温柔地抚慰人心,这种韵律感让人欲罢不能,每一次翻页都带着对下一刻的期待。
评分好书,喜欢在京东买东西,放心!
评分好书,喜欢在京东买东西,放心!
评分好书,喜欢在京东买东西,放心!
评分一口气看完很生动很受启发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书,喜欢在京东买东西,放心!
评分十个字就有奖励,我纯粹混奖励的。
评分十个字就有奖励,我纯粹混奖励的。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