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体育运动中的筋膜松解术 体育/运动 书籍 |
| 作者: | [美]露丝·邓肯(Ruth Duncan) |
| 定价: | 128.0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ISBN: | 9787115472717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全面介绍筋膜松解(MFR)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实践指南。全书通过100多幅真人实拍照片,简述了筋膜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详解了筋膜松解的基础技术、步骤、手法、力度及方案等,旨在帮助康复师、理疗师、按摩师、健身从业者和专业运动员、教练员通过正确的方法放松肌筋膜,并缓解由于筋膜受限或损伤引发的肌肉僵硬、疼痛和功能障碍。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体育运动中,《体育运动中的筋膜松解术》都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筋膜松解过程,并在实际应用中获益。 |
| 目录 | |
| 目 录 前言 VII 序 IX 致谢 XI 部分 筋膜松解的基础入门 第1章 筋膜松解简介03 筋膜的元素 04 影响筋膜的各种条件 10 筋膜松解的概念 12 筋膜松解与其他按摩形式的对比 16 筋膜松解的益处 18 筋膜松解疗程 18 结束语 19 简答题 20 第2章 初步评估21 客户咨询 22 病史 23 身体评估 27 结束语 38 简答题 38 第3章 准备与沟通45 禁忌证 45 设备和房间的准备 48 正确的人体力学结构 50 心理准备 51 师与客户的沟通 53 筋膜松解的效果与反应 54 结束语 57 简答题 58 第二部分 筋膜松解的应用 第4章 触诊与身体评估61 触诊评估 61 组织的运动性、移动性和滑动性 70 牵引与按压 74 皮肤捏提法 77 回弹法 79 结束语 82 简答题 82 第5章 筋膜松解的技术法83 如何应用各种筋膜松解技术 83 交叉手放松 87 纵向轴放松 89 按压放松 91 横断面放松 92 筋膜松解与筋膜回弹 94 技术组合 95 结束语 95 简答题 96 第三部分 应用筋膜松解技术 第6章 交叉手放松99 腿部技术 100 手臂技术 110 躯干技术 114 头部与颈部技术 128 结束语 132 简答题 132 第7章 纵向轴放松133 仰卧位牵引 135 俯卧位牵引 140 双侧位牵引 142 相对侧和侧卧位牵引 144 结束语 146 简答题 146 第8章 按压放松147 软组织按压技术 149 关节按压技术 154 结束语 156 简答题 156 第9章 横断面放松157 骨盆底放松技术 158 横膈膜技术 159 胸廓入口技术 160 关节横断面技术 162 结束语 163 简答题 163 第10章 筋膜松解165 筋膜对损伤做出的反应 165 松解过程 166 筋膜松解给客户的感觉是什么? 168 筋膜松解给师的感觉是什么? 169 结束语 169 |
| 编辑 | |
| 中国奥委会体能康复专家陈方灿,国家队体能训练中心负责人王雄,浙江游泳科医团队负责人韩昭岐联袂! 1 100 多幅彩色高清实拍照片 2 剖析筋膜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3 提供属于手法师领域的评估和工具 4 展示60余种筋膜松解的手法与技术步骤 5 消除因筋膜受限与损伤引发的肌肉僵硬、疼痛和功能障碍 6 为软组织手法提供全新思路和精准依据 一本关于筋膜松解(MFR)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实践指南! 面向康复师、理疗师、按摩师、健身从业者。 提供实施MFR前要的身体评估、有效沟通和信息采集实例。 详解针对身体不同部位采用每种技术手法的步骤、要点、注意事项。 列出不同MFR方案的作条件、优缺点和常见问题。 |
| 媒体评论 | |
| 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罗伯特·沃德(Robert Ward)和约翰·巴尔内斯(John Barnes)创造及推广的筋膜松解技术已经成为软组织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容易作,患者接受度高,风靡欧美各地。它的有效取决于精准的评估和熟练的手法,而这本书提供了详细的介绍,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和工具书。 ——美国运动医学/ 运动生物力学博士(PhD),美国、中国香港注册物理师(PT) 曾任纽约大学康复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奥委会体能康复专家 陈方灿 随着托马斯·迈尔斯所著的《解剖列车 |
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器械使用的细致考量上。对于我们这些经常需要处理大面积肌肉群和深层组织的人来说,徒手操作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在疲惫的时候。书中对泡沫轴、按摩球、甚至是一些进阶的工具的选用标准、使用角度和避免损伤的禁忌事项,都做了非常负责任的阐述。它没有盲目推崇任何某一种“网红”工具,而是强调工具是人体的延伸,关键在于理解背后的生物力学原理。我根据书中的建议,重新调整了泡沫轴滚压我的髂胫束(IT Band)的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来回滚动,而是结合了静态按压和微小关节活动度的结合。效果立竿见影,原本那种“碾压式的”不适感被一种深层的、可持续的松弛感所取代。这本书绝对是那种会让人忍不住反复翻阅,并在每一次实践中都能找到新收获的典藏级著作。
评分我是一名健身教练,平时需要指导各种不同水平的客户,从初级到高级,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恢复需求都不一样。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提供了非常系统化的“分层”指导。它不仅仅是罗列动作,而是教会你如何去“评估”和“决策”。书中详细区分了急性损伤期、慢性劳损期和正常训练期应采取的不同松解策略,这对我帮助极大。例如,书中对于如何判断一个区域是需要“温和释放”还是“深度针对”,给出了明确的触诊指征和客户反馈的量化标准。这使得我的工作更加科学化和个性化。过去我可能只是笼统地建议客户多做拉伸,现在我可以根据书中的框架,为他们定制出更精准的筋膜优化方案,并且能向客户清晰地解释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专业形象和客户的依从性。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它在实操部分提供的那些细节,简直是宝典级别的存在。我以前尝试过一些自我筋膜放松的方法,但效果时好时坏,更多是依赖感觉和网上的碎片化视频。这本书则不同,它非常具体地讲解了每一种技术的操作要领、力度控制、呼吸配合,甚至细致到了器械的选择和替代方案。比如,书中对肩袖肌群周围的筋膜处理技巧,描述得极其详尽,连手腕角度的微小变化都会对放松效果产生的影响都解释得清清楚楚。我按照书中的指引,尝试着处理了我长期困扰的胸小肌紧张问题,经过几次坚持不懈的自我松解,确实感觉肩胛骨的活动度有所改善,深呼吸时胸腔的扩张感也更明显了。这种可以立刻应用到训练和恢复中的知识,对于一线工作者来说价值连城,完全可以取代以往那种“试错式”的学习过程。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重新学习之旅,语言风格非常沉稳、严谨,带着一种临床科学研究的特质。它并没有过多地使用煽动性的语言来夸大效果,而是用大量的数据和临床观察来支撑每一个论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疼痛与释放”这一敏感环节时的态度。他们强调了“循序渐进”和“不强求即刻疼痛释放”,而是更关注身体长期的适应性和神经系统的重新教育。书中对体态不良引发的筋膜代偿模式的分析,也极其透彻,比如很多久坐导致的骨盆前倾,书中将其归因于一系列连锁的筋膜张力失衡,并给出了详细的“解开结”的步骤。这让我对很多看似独立的问题,有了更宏观的、结构性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吸引力,封面的配色和排版都透着一股专业的气息,特别是封面上那几张精细的人体解剖图,立刻让人感受到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实打实的专业工具书。我是在备赛期间偶然翻到这本书的,当时我的训练强度很大,身体的反应也比较大,尤其是下肢和核心部位总感觉僵硬不适,想找些科学的方法来辅助恢复。拿到书后,我首先关注的是它对理论基础的阐述,作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系统地介绍了筋膜的结构、功能以及它在运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读完前几章,我对“筋膜”这个概念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原来它远不止是一层薄薄的结缔组织,而是连接全身、影响运动表现和恢复的关键网络。书中对不同类型筋膜的讲解,搭配清晰的插图,让复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为后续的实操环节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我还没完全进入实操部分,但仅从理论构建的严谨性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体能训练师和运动康复专业人士的案头必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