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谁操纵了全球资金市场

蛛网:谁操纵了全球资金市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维恩里奇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
  • 市场
  • 投资
  • 阴谋论
  • 全球化
  • 权力
  • 操纵
  • 经济
  • 危机
  • 内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5368
商品编码:28413641507

具体描述



目录

译者序

本书人物简介

前言

1部分 骗局/ 1

1章 女皇的加冕仪式/ 2

2章 镜厅/ 13

3章 优雅的人/ 22

4章 表现/ 41

5章 幸运转门/ 53

6章 贿赂/ 68

7章 名字登报/ 89

8章 摩纳哥的游艇/ 104

2部分 权势/ 119

9章 阴谋是什么/ 120

10章 你知我知/ 140

11章 海神/ 150

12章 在旗帜间/ 164

13章 打手心/ 185

3部分 二个骗局/ 211

14章 他就是那个人/ 212

15章 蜘蛛/ 232

16章 别骗子/ 248

17章 牛排的单位成本/ 269

18章 字谜游戏/ 287

4部分 胜利/ 303

19章 在方舟里/ 304

关于信息来源的说明 / 316

致谢 / 319

注释 / 323

作者简介 / 330




书名: 蛛网 谁操纵了全球资金市场

作者:(美)戴维·恩里奇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8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9

印次:1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页数:327

ISBN:9787111575368

定价:69.00

每一天,你的金融活动都被利率所左右,包括你的信用卡、车贷、房贷及你的学生贷款。人们很自然地认为这些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还会受到中央银

行干预的一定影响。但这个故事里的人却知道,这根本不是实际情况。


2006年,一拨来自顶*金融机构的银行家和交易员吃惊地发现,Libor居然是由少数操作层面的银行员工每天决定的,并且它很容易被操纵,甚至这些员工通

过控制其变化来使其交易头寸受益。而正是Libor决定了数以万亿计美元的贷款利率。汤姆·海耶斯是一位聪明而又爱惹麻烦的数学奇才,他成为这个小团伙

的“轴心”人物,其他成员还包括绰号“咕噜”的法国籍交易员,哈萨克斯坦养鸡场长大、缺乏金融智慧的小伙子,经常醉熏熏地在酒吧撩妹的瑞士银行家

,曾经组建乐队现在酷爱K歌的高管,以及热爱飙摩托车的笨经纪人。海耶斯的这个圈子创造了这个时代影响大的金融丑闻。


来自《华尔街日报》的获奖记者戴维·恩里奇对这一丑闻进行深度调查形成的本书,不仅揭露了骗局,还对扭曲的金融系统加以批判性审查。书中更多的是对

财富和日常所及之间潜在联系的揭示,而不是罗列其罪行和法律条文。

戴维·恩里奇(David Enrich)是《华尔街日报》社负责金融机构主题的编辑,领导一个精英调查团队。他曾在该社伦敦分社做欧洲银行业主题的编辑。他对

Libor丑闻的跟踪研究很大程度上基于多年来与海耶斯及其家庭的秘密交流。这也使他在2016年获得了在财经新闻界象征*高荣誉的杰拉尔德·勒伯奖。他目

前与妻子和两个儿子居住在纽约。


译者简介


雷曜 现在中国RM银行从事金融政策研究工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获学士、硕士 、博士学位。曾在中国RM银行驻美洲代表处(美国纽约)工作,

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芬兰中央银行访学,挂任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出版《次贷危机》《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互联网时代:追寻金融的新起点》《金

融基准》等专著。




《蛛网:谁操纵了全球资金市场》是一本深度剖析现代金融体系复杂运作、揭示其潜在操纵力量的书籍。本书并非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带领读者穿越错综复杂的金融迷宫,探寻那些影响全球经济走向的隐秘脉络。 第一部分:金融的宏大图景与演进 书籍的开篇,作者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勾勒出全球资金市场的基本框架。它详细介绍了现代金融市场是如何从最初的简单票据交换,逐步演变成如今涵盖股票、债券、外汇、衍生品、加密货币等多元化、高速度、全球化的庞大体系。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不同金融工具的功能、运作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机制。这部分内容对于不熟悉金融体系的读者来说,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背景,而对于有一定金融基础的读者,则能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反思。 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市场结构的描述,而是着重探讨了金融市场演进背后的驱动力。这包括技术进步(如电子交易、算法交易)、金融创新(如结构性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全球化进程以及监管政策的不断变化。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不将这些因素视为孤立的技术或政策变革,而是将它们置于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之中,分析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当今资金市场的形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金融化”的深入探讨。作者解释了金融业如何在实体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及这种趋势对社会经济结构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它探讨了金融活动如何从服务于实体经济,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甚至有时是主导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如何通过复杂的金融产品和交易网络,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部分:蛛网的形成——权力与影响力的交织 在构建了金融市场的宏大图景之后,《蛛网:谁操纵了全球资金市场》的核心部分——“蛛网”的揭示便拉开了帷幕。作者借用“蛛网”这一意象,并非指代某种单一的、明确的组织或个人,而是描绘一种复杂、交织、渗透的力量网络。这个网络由一系列关键参与者构成,它们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联系——包括股权、合作、游说、信息共享、甚至隐形的默契——形成了一个难以察觉却又无比强大的影响力体系。 书中详细分析了构成这一“蛛网”的主要节点。首先是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作者深入研究了它们的商业模式、风险管理策略以及它们在市场中的地位。但本书的重点并非简单地罗列这些机构,而是探讨它们是如何通过庞大的交易量、创新的金融产品、以及对信息的垄断和优势,来影响市场价格、流动性以及监管走向。 其次,本书深入探讨了全球央行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角色。虽然这些机构在理论上承担着维护金融稳定、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责,但作者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揭示了它们在决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政治压力、利益博弈,以及它们与大型金融机构之间可能存在的“旋转门”效应。这种效应指的是,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高级官员在离职后,往往会进入对方的体系任职,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界限。 更进一步,本书还关注了那些看似“幕后”的玩家,例如大型企业集团、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以及那些拥有巨额财富的家族和个人。作者分析了这些实体是如何通过其庞大的资本体量,以及在多个行业和地区的影响力,来间接或直接地影响金融市场的走向。它们不仅是金融市场的资金提供者,有时也成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或规则的塑造者。 “蛛网”的形成,离不开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对称信息的利用。本书详细阐述了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是如何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少数掌握了关键信息或能够快速分析信息的参与者,往往能在市场波动中获得巨大的优势。作者探讨了信息泄露、内幕交易,以及信息在不同参与者之间流动所形成的隐形渠道,这些都构成了“蛛网”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部分:操纵的机制与后果 在揭示了“蛛网”的构成之后,本书的核心在于分析“蛛网”是如何实现对全球资金市场的操纵。这里的“操纵”并非指代简单的非法行为,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通过合法的、半合法的方式,来系统性地影响市场价格、引导资金流向、甚至塑造宏观经济政策,以最大化自身利益。 作者剖析了多种操纵机制。首先是“市场营销”和“叙事构建”。大型金融机构和利益集团擅长通过媒体、报告、以及公开演讲,来塑造公众对特定资产、行业或宏观经济趋势的看法。这种叙事的构建能够引导投资者的情绪和行为,从而影响市场价格。例如,在某些时期,对某个技术或某个经济体的过度乐观的宣传,可能会吸引大量资金涌入,推高资产价格,最终可能导致泡沫的形成。 其次,本书深入探讨了“规则制定”和“监管套利”。“蛛网”的参与者通过游说、政治捐款等方式,影响监管政策的制定。他们会积极推动有利于自身业务发展的法规,或者利用现有规则的漏洞进行套利。例如,在金融危机前,对某些高风险金融产品的监管放松,就被认为是“蛛网”影响力运作的结果。本书还展示了,即使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复杂的金融工具和跨境交易依然为规避监管提供了空间。 “算法交易”和“高频交易”的兴起,为市场操纵提供了新的工具。作者分析了这些自动化交易系统是如何通过极快的速度和复杂的算法,来捕捉微小的市场波动,甚至在短时间内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技术可能被用来进行“刷单”式交易,人为地制造交易活跃度,吸引其他交易者进入,从而达到操纵价格的目的。 此外,本书还关注了“金融工程”的滥用。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和结构性产品,虽然在理论上能够分散风险、提高效率,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能被用来隐藏风险、进行投机,甚至放大市场的波动性。作者通过对历史案例的研究,展示了这些金融工具是如何被“蛛网”的参与者用来创造新的获利机会,有时也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本书最令人警醒的部分在于,它揭示了这种“操纵”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首先,它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当少数掌握了资本和信息优势的参与者能够系统性地获利时,而广大普通民众却在承担市场波动的风险时,财富分配的不均将日益严重。其次,这种操纵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过度投机、资产泡沫的形成,以及监管的失效,都可能在某个时刻引发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最后,这种隐形的操纵可能会削弱民主制度的有效性,当金融权力凌驾于政治权力之上时,公众的利益将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第四部分:反思与未来 《蛛网:谁操纵了全球资金市场》的最后部分,作者并没有提供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呼吁读者进行深刻的反思。它强调了信息透明、独立监管以及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本书旨在唤醒读者对金融体系运作的警觉性,鼓励读者主动去了解和学习金融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经济环境,并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和生活决策。 作者鼓励读者关注那些致力于推动金融改革、倡导更公平的金融体系的组织和个人。它认为,只有通过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才有可能挑战“蛛网”的过度影响力,实现一个更加稳定、公平和可持续的全球金融体系。 总而言之,《蛛网:谁操纵了全球资金市场》是一本具有深远意义的书籍。它以严谨的逻辑、翔实的案例和引人入胜的笔触,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揭示了隐藏在其表象之下的权力运作。它不仅是一本关于金融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权力、信息、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复杂经济系统中如何定位的书。它将激发读者对当下金融体系的深刻思考,并促使我们去探寻一个更加健康、公正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冲击。我一直以为金融市场的波动主要源于供需关系、经济周期或者突发事件,但《蛛网:谁操纵了全球资金市场》却揭示了另一种更为隐秘的维度。它让我开始关注那些隐藏在决策层背后的利益集团,以及他们是如何利用复杂的金融工具和规则来达到自身目的的。我发现,原来很多我以为是“市场规律”的东西,实际上可能都是精心设计的“游戏规则”。书中的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虽然有些内容可能比较烧脑,但我却乐在其中。我喜欢这种挑战我固有思维模式的阅读体验,它让我不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了解,而是渴望挖掘更深层次的真相。对于那些对金融市场运作感到困惑,或者对“黑箱操作”感到好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绝佳的启蒙读物。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被浓雾笼罩的角落。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引人注目,深邃的背景色搭配着错综复杂的线条,仿佛预示着一场扑朔迷离的金融迷局。我之前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运作模式一直感到模糊,总觉得背后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推动着一切。市面上关于金融的书籍很多,但大多过于理论化,或者过于聚焦于某个细分领域,很难形成一个宏观的视角。而《蛛网:谁操纵了全球资金市场》这个名字,一下就抓住了我最想了解的核心——“操纵”这个词,带着一种揭秘的期待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把利刃,剖开金融市场层层叠叠的迷雾,让我能够看清那些隐藏在数字和图表背后的真相。我尤其对那些关于“幕后黑手”的论述感兴趣,究竟是谁在制定游戏规则?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又是通过何种手段来实现对全球资金流动的掌控?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出乎意料的答案,甚至颠覆我对金融市场的固有认知?我对它能够展现出金融世界的真实肌理,以及普通投资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抱有极大的好奇。

评分

读完《蛛网:谁操纵了全球资金市场》,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提供一个简单的“标准答案”,而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思考空间的大门。我喜欢作者那种不回避复杂性,不回避争议性的写作风格。他没有试图将所有问题简单化,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独立思考,去辨别信息,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这本书让我对“信息”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数据,更是策略、是武器,是被用来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我开始更加谨慎地对待我获取到的各种金融信息,并且试图去理解这些信息背后可能存在的意图。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在当今信息泛滥的时代尤为珍贵。它让我意识到,金融市场的“透明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真正的理解,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评分

阅读《蛛网:谁操纵了全球资金市场》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探险。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有感染力,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枯燥的数据和理论,而是将金融市场的运作巧妙地比喻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而那些操纵者则是这个系统中的捕食者。我喜欢这种形象的比喻,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书中的案例分析也相当深入,不仅仅是简单提及,而是层层剥茧,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关键人物的决策以及事件对市场产生的连锁反应都清晰地呈现出来。我特别对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和“蝴蝶效应”的讨论印象深刻,这让我意识到,原来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在金融市场中却可能引发惊涛骇浪。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投资决策,是否也曾被某些我不曾察觉的力量所左右?它促使我去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不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而是看到更深层的本质。

评分

《蛛网:谁操纵了全球资金市场》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揭露金融内幕的书,不如说是一部关于权力与资本博弈的史诗。作者的笔触非常老练,他能够将宏大的全球金融体系与个体决策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在感受时代洪流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个体在其中的渺小与无奈。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金融体系的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不同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衡。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看似公平的市场背后,是否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它不仅仅是关于金钱的故事,更是关于人性、欲望以及对权力的无止境追求的故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让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社会结构和经济公平性的深刻反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