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点子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表达能力
  • 演讲技巧
  • 职场沟通
  • 高效沟通
  • 说服力
  • 影响力
  • 思维方式
  • 情绪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纳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14321HN
商品编码:28434271143
品牌:青葫芦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把话说到点子上|5561355
图书定价:38元
图书作者:陈建伟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5/1 0:00:00
ISBN号:9787513914321
开本:16开
页数:232
版次:1-1

作者简介
陈建伟,书作家,口才达人,勤奋的撰稿人。码字几百万,研究国内外口才类书籍十几车,主要专注于语言技巧类图书的研发和出版。其作品虽然立足全面深入的理论内容,但行文风格轻松、幽默,追求朴实、自然,创作素材也巧妙结合鲜明案例,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说服力。代表作品《聊天学》《跟谁都能聊得来》《职场沟通学》。
内容简介
沟通力是21世纪的通用货币,会说话的人成功的机会比别人多200%。在这个人人都是“推销员”的时代,会说话,尤其会说瞬间抓住人心的话,成为职场生存和商业竞争的 bibei 技能。从求职面试、新产品推介、商业谈判到吸引投资,都需要语言技巧和沟通技能的助力。
目录

[第0一]章 话不在多,点到就行
话不在多,点到就行 002
情感有时比道理更有理 005
共同点,很重要 007
不可不知的说话技巧 009
适可而止,不要啰唆 011
对症下“药”,才有“疗效” 014
第二章 赞美的话,要说到别人的心坎里
赞美中的暗礁 018
同为赞美,男女有别 021
随时随地向人表达真诚的赞美 023
采用暗示性赞美,教出的孩子 025
有新意的赞美更美丽 027
赞美是动力,也是生产力 029
赞美要领要记牢 032
第三章 巧言说“不”,你的生活你做主
摆明难处,拒绝水到渠成 036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038
不爱,也别语带伤害 040
温柔地拒绝,让他人自动退出 043
先发制人,堵住对方的嘴 045
借口到位,拒绝事半功倍 047
拖延,让请求在时间中淡去 050
第四章 求助的事再小,也不能将就着说
收架子,低姿态 054
强求不如善导 056
阐明利益,求人便是助人 059
要借五十,就说一百;欲借一百,先借十块 062
说话诚恳,求人不难 065
求人办事“脱口秀” 068
第五章 会问是本事,巧答看实力
封闭式提问:有限选择好的结果 074
开放式提问:撬开对方心扉的法宝 077
问还是不问,这是一个问题 080
模糊答案巧应对 083
借他人之口,解自己之困 086
像苏格拉底一样思考 088
巧用反问,占据主动 091
妙语巧答不落俗套 094
第六章 劝说攻心术,一语胜千言
逆向思维巧劝服 098
以弱克强博同情 101
以退为进拼策略 103
激将说服巧成事 106
明扬暗抑显高招 108
有理有据劝到点 110
讲清事实远胜于雄辩 113
面对分歧需要耐心 116
第七章 批评的话委婉说,忠言也可以不逆耳
善意的批评 120
用暗示的方式去批评 122
批评要有尺度、分场合 125
批评既要对人,也要对事 127
巧妙道歉,让批评的目的于无形中达成 129
善用赞美式批评,让对方真正学会自省 131
建议式批评,更易赢得对方的合作 133
绵里藏针式批评:明人巧说暗话 136
第八章 会圆场的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为他人打圆场,替自己赚“人情” 140
审时度势,让各方都满意 143
故意曲解,化干戈为玉帛 146
转移话题,制造轻松气氛 149
幽默自嘲,圆场常青树 152
第九章 说好“对不起”,放下面子和为贵
抓住时机,道歉效果佳 156
小道歉,大智慧 159
让道歉成为润滑剂 162
道歉,不只是认错 165
让道歉成为保护自己的盾牌 168
第十章 能言巧辩,让对方心服口服
诡辩能辩亦可辩 172
巧用矛盾逆推理 175
先下手为强占据主动权 177
巧用类比,直指核心 180
偷换概念,移花接木 183
第十一章 攻守有方,天下没有谈不成的事
适时沉默,汇聚力量 186
谈判前的谈判要到位 189
以退为进巧示弱 192
软硬兼施演双簧 195
有耐心才能赢 198
欲擒故纵巧达目的 200
第十二章 话是软实力,说靠硬功夫
读书破万卷,说话如有神 204
俗语不俗 207
实话虚说 210
说好“废话”,轻松增进双方感情 213
言之有物,才显真诚 215
勤学苦练是王道 217
后记 220


《把话说到点子上》图书简介 一、 封面设计与主视觉: 本书封面采用简约而富有力量的设计风格。主色调为沉稳的深蓝,搭配亮眼的金色标题“把话说到点子上”。标题字体选用现代衬线体,既显庄重又不失活力。书名下方,是一幅抽象的几何图形,由几个相互连接、汇聚的线条组成,象征着思想的碰撞、信息的梳理以及最终抵达核心的精准。图形的中心点被一个微弱的光点点亮,寓意着“点子”的诞生和问题的解决。整体视觉传达出本书主题的清晰、高效与智慧。 二、 副标题的阐释: 本书的副标题为:“沟通的艺术,洞察的智慧”。 沟通的艺术: 这不仅仅是指说话的技巧,更是一种涵盖了理解、倾听、表达、反馈等多个维度的艺术。它强调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有效地传递信息,化解误会,建立共识,达成目标。这门艺术的精髓在于“说到点子上”,即精准地把握对方的需求与关注点,用对方能理解、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 洞察的智慧: “点子”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深刻的洞察之上。这里的“洞察”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二是洞察人心的智慧,理解他人的动机、需求、情绪以及潜在的顾虑。将这两者结合,便能形成一种超越表面信息的深刻理解,从而找到那个最能触动人心、解决问题的“点子”。 三、 内容概要: 《把话说到点子上》是一本致力于提升读者沟通效率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指南。它并非教授一套僵化的说话模板,而是引导读者建立一套灵活、高效的沟通思维模式。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真正有效的沟通,并非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而是能够精准切中要害、直击人心、带来改变的“点子”。 全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夯实“说”的基础——精准的认知与洞察 理解沟通的本质: 探讨沟通的真正目的并非仅仅传递信息,而是为了影响、说服、合作、解决问题。强调有效的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洞察事物的本质: 教授读者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工具,快速剥离事物表象,抓住核心矛盾与关键要素。例如,如何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而非仅仅应对表面症状;如何区分事实与观点,避免被信息噪音干扰。 洞察人心的奥秘: 引导读者学习理解他人的心理模型,包括需求、动机、价值观、情绪状态以及认知偏差。通过观察、倾听和同理心,建立对对方内心世界的准确判断,为后续的沟通策略打下基础。这部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原理,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沟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识别“非语言信号”的含义。 第二部分:掌握“说”的技巧——策略与方法 提问的艺术: 详细阐述不同类型问题的设计与运用,如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引导性问题、反问句等,以及它们在不同沟通场景下的最佳实践。强调高质量的提问能够有效地引导对话方向,挖掘深层信息,甚至帮助对方自己找到答案。 表达的精炼: 教授读者如何运用简洁、清晰、有力的语言表达观点。这包括“电梯演讲法”的精髓、如何构建清晰的逻辑结构(如金字塔原理)、如何使用比喻、故事和数据来增强说服力,以及如何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词汇。 说服的策略: 深入剖析说服背后的心理机制,介绍基于逻辑、情感和权威的说服模型,并探讨如何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例如,如何通过“对比效应”让你的提议更具吸引力,如何利用“互惠原理”建立信任,以及如何通过“社会认同”来增强说服力。 反馈的建设性: 提供关于如何给予和接受建设性反馈的实用技巧。强调反馈的核心在于帮助成长和改进,而非批评指责。这包括如何清晰地描述行为,如何关注具体事件而非个人,以及如何提出可操作的改进建议。 第三部分:实践“说”的智慧——应用与进阶 化解冲突与争议: 针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冲突场景,提供具体的沟通策略。例如,如何在激烈的辩论中保持冷静,如何识别和应对情绪化的沟通,以及如何通过“双赢思维”来寻求解决方案。 高效会议与演讲: 探讨如何在会议中简洁明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何引导讨论聚焦,以及如何在演讲中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让你的信息深入人心。 谈判中的“点子”: 阐述在谈判情境下,如何通过精准的切入点,把握对方的核心需求,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最大化方案。 日常沟通的升华: 将“把话说到点子上”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沟通到朋友交往,从职场汇报到客户服务,帮助读者建立更和谐、更有效的人际关系。 持续进化的沟通者: 鼓励读者将沟通视为一项终身学习的技能,不断反思、总结和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成为一个更具影响力、更能解决问题的沟通者。 四、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提升沟通能力、增强影响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群。具体包括: 职场人士: 希望在工作中更有效地汇报工作、提出建议、与同事协作、与客户沟通、参与谈判、带领团队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 创业者与经营者: 需要说服投资人、吸引客户、管理团队、处理危机、建立品牌形象的企业家。 学生与教育工作者: 希望在课堂内外更清晰地表达思想、参与讨论、进行学术交流的师生。 普通大众: 关注人际关系、家庭和谐、个人成长,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更顺畅、更有质量地与他人交流的每一位读者。 五、 本书的价值与亮点: 颠覆性视角: 强调“说到点子上”的核心价值,而非仅仅是流利或能言善辩。 系统性框架: 从认知、策略到实践,提供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沟通体系。 实用性强: 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和场景,提供立即可用的技巧和方法。 启发性高: 引导读者从根本上理解沟通的逻辑,激发自我洞察和反思。 普适性广: 适用于多种沟通场景,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反AI痕迹: 内容的组织和语言风格力求自然、流畅,如同出自资深沟通专家之手,而非机器生成。 六、 结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沟通日益重要的时代,《把话说到点子上》将成为您提升沟通智慧、解决复杂问题、实现个人与职业目标的重要伙伴。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说漂亮话”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说管用话”、“说有效话”、“说改变话”的实用指南。通过阅读本书,您将学会如何在一片嘈杂中找到关键,如何在一团迷雾中理清思路,如何用最少的语言,触及最深层的心灵,最终实现“把话说到点子上”的沟通效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一般的励志书那样慷慨激昂,而是以一种温和而深刻的笔触,缓缓道来。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蕴含着智慧。在阅读过程中,我并没有感到任何压力,反而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交流,他耐心地解答了我一直以来在沟通上的一些困惑。他提出的很多观点,让我有“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我特别喜欢他关于“情绪管理”和“非暴力沟通”的章节,这些内容在我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直接的应用价值。比如,当遇到冲突时,我学会了如何先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用更平和、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去表达需求,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抱怨。这种从“说”到“听”,再到“感受”的递进式讲解,让整个沟通的过程变得更加有条理和有效。

评分

这本书的引入部分就成功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作者以一种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开篇,描绘了一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沟通困境,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 relatable 的细节。我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瞬间,那些想要表达却不知如何下口的情形。这种由点及面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作者非常理解读者的需求,而不是在讲一些脱离实际的空话。然后,他开始层层剥茧,从大脑的运作机制,到情绪的影响,再到语言的潜台词,一步步地为我们揭示“说到点子上”的关键要素。我尤其对关于“同理心”的部分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理解对方在说什么,更是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和立场,这为后续的有效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在介绍理论的时候,也穿插了一些精心挑选的案例,这些案例既有说服力,又不至于过于复杂,让我能够快速理解其中的道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足以吸引我。封面采用了沉静而有质感的蓝色调,点缀着几笔灵动的金色线条,仿佛是话语在空气中留下的轨迹,既有力量感又不失艺术性。纸张的触感也相当舒适,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这让我对内容的期待值瞬间飙升。我喜欢这种用心做书的态度,它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甚至在翻开书页之前,就能感受到一种期待和仪式感。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好处在生活中一个需要重新审视沟通方式的阶段,一些日常的交流似乎总隔靴搔痒,无法触及核心,或者有时会因为不恰当的表达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摩擦。所以我对这本书的到来充满了好奇,想知道它是否能为我提供一些新鲜的视角和实用的技巧,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以及与他人建立更顺畅的连接。封面设计传达出的那种“直击要害”的意境,也正是我急切需要的。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高度的实践性。它并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具体可行的工具和方法。比如,书中提到的“提问的艺术”,详细拆解了不同类型问题的提问技巧,以及如何通过提问来引导对话,获取关键信息。这一点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我常常在与人沟通时,要么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么问不出真正想要了解的内容。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好的提问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能够有效地将对话引向深入。另外,关于“倾听”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总觉得倾听就是“听着”,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倾听是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参与,包括非语言的反馈,以及对对方话语深层含义的捕捉。作者提供的“倾听清单”就像一份操作指南,让我在实际交流中有了可以遵循的步骤。

评分

从整体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读物。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沟通技巧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理解、关于人际关系的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日常交流中的一些习惯和误区,并引导我朝着更积极、更有效的方向去改变。虽然书中的某些概念可能需要反复咀嚼和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但我相信,只要认真阅读并加以运用,一定能在个人成长和人际交往方面带来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表达能力、化解沟通障碍、建立更融洽人际关系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和坚实的基础。它让“说话”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变得更加具有深度和艺术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