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潤分析化學手冊 8 熱分析與量熱學(第三版)9787122141958劉振海,張洪

正版潤分析化學手冊 8 熱分析與量熱學(第三版)9787122141958劉振海,張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振海,張洪林 著
圖書標籤:
  • 分析化學
  • 熱分析
  • 量熱學
  • 化學手冊
  • 劉振海
  • 張洪
  • 高等教育
  • 正版
  • 第三版
  • 7122141958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溫文爾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141958
商品編碼:28437730229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6-10-01

具體描述

【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分析化學手冊 8 熱分析與量熱學(第三版)

定價:158.00元

作者:劉振海,張洪林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122141958

字數:

頁碼:

版次:3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分析化學手冊》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作瞭較大幅度的增補和刪減,保持原手冊10個分冊的基礎上,將其中3個分冊進行拆分,擴充為6冊,終形成13冊。
本分冊為《熱分析與量熱學》,在上一版《熱分析》的基礎上新增補瞭量熱學的內容。全書由兩篇組成,篇為熱分析與量熱分析基礎,全麵闡述瞭熱分析和量熱學方法,包括發展曆史、基本定義、術語以及有關物質的轉變、反應和特性參數,熱分析儀器及方法應用的原理、實驗與數據處理,量熱分析儀器、測量方式、對各類物理化學性質及化學反應熱的測定;第二篇為熱分析、量熱分析麯綫與數據集,匯總瞭聚閤物、食品、藥物、礦物、含能材料等物質的具有代錶性的熱分析麯綫和數據,以及量熱分析在各種領域的應用實例。


目錄


篇熱分析與量熱分析基礎
章緒論2
節熱分析2
一、熱分析發展簡史2
二、熱分析術語5
三、熱分析的基本特徵與數據報道8
四、熱分析的溫度與熱量標準9
五、有關熱分析的標準試驗方法12
第二節量熱分析15
一、量熱分析發展簡史 15
二、量熱分析術語16
三、量熱的基本原理 17
四、量熱分析存在的客觀物質基礎17
五、量熱分析的特點18
參考文獻18
第二章熱分析儀器19
節概述19
一、熱分析儀器的基本構成19
二、商品熱分析儀器19
三、熱分析儀器軟件功能19
第二節常用熱分析儀器23
一、熱重法(TG)23
二、差熱分析(DTA)與差示掃描量熱法(DSC)26
三、熱機械法31
四、熱膨脹法33
第三節光學、電學、聲學熱分析法33
一、交變量熱法(ACC)33
二、熱釋電流測量(TSC)34
三、熱釋光(TL)35
四、熱擴散的溫度波分析(TWA)測量36
第四節熱分析與其他分析方法的聯用37
一、熱颱顯微鏡法37
二、X射綫衍射�睤SC38
三、逸齣氣分析(EGA)38
四、光-熱瞬變輻射測量(OTTER)49
第五節自動進樣熱分析係統50
第六節儀器的安裝與使用50
參考文獻50
第三章影響熱分析測量的實驗因素,
熱分析動力學與數據錶達52
節影響熱分析測量的實驗因素52
一、升溫速率對熱分析實驗結果的影響52
二、試樣用量和粒度對熱分析實驗結果的影響52
三、氣氛對熱分析實驗結果的影響53
四、浮力、對流和湍流對TG麯綫的影響54
五、試樣容器及其溫度梯度和試樣各部位的反應程度54
六、裝樣的緊密程度對熱分析實驗結果的影響55
第二節儀器分辨率的判彆方法56
第三節熱分析動力學56
一、熱分析反應動力學參數的測定57
二、熱分析動力學新進展70
第四節熱分析麯綫及反應終點的判斷72
一、熱分析麯綫及其錶示方法72
二、差熱分析麯綫(DTA麯綫)反應終點的判斷73
三、DTA熱時間常數RCs及小分離溫度L的測定73
第五節分步反應TG數據的定量處理75
一、含水草酸鈣分步失重過程的定量測定75
二、五水銅(CuSO4·5H2O)失水過程的高分辨TG測量75
參考文獻76
第四章熱分析技術對各種轉變的測量78
節玻璃化轉變的測量78
一、玻璃化轉變溫度Tg的DTA或DSC測定法78
二、PET/ABS共混物玻璃化轉變的MTDSC測量79
三、高聚物玻璃化轉變溫度與增塑劑80
四、聚閤物玻璃化轉變溫度與分子量的關係80
五、熱焓鬆弛81
六、WLF方程中的分子參數C1和C282
七、高聚物玻璃化轉變區的鬆弛活化能83
八、高聚物的轉變溫度T2、自由體積分數及其熱脹係數84
第二節結晶與熔融的測量85
一、熔融溫度和結晶溫度的DTA或DSC測定法85
二、結晶高聚物平衡熔點的測定86
三、共聚物、共混物的結晶平衡熔點,相互作用參數和相互作用能密度87
四、用稀釋法和平衡熔點法測定結晶高聚物的熔化焓和熔化熵88
五、用比容法測定高聚物的熔化焓和熔化熵89
六、高聚物結晶過程中的界麵自由能89
七、高聚物的結晶區域轉變90
八、高聚物結晶過程中分子鏈遷移活化能的測定91
九、聚閤物的等溫結晶92
十、等溫結晶速率的測定93
十一、用偏光顯微鏡測量高聚物過冷熔體等溫結晶的球晶徑嚮生長速率94
十二、等溫結晶熱的測定95
十三、聚閤物熔融熱和結晶熱的測定96
十四、聚閤物結晶度的測定97
十五、結晶高聚物原始試樣結晶度的MTDSC測定98
十六、不同成型條件PET的結晶性99
十七、聚乙烯的密度、熔融及其結晶度99
十八、聚乙烯的多重熔融峰100
十九、類脂化閤物的轉變熱100
二十、三十二碳烷的多晶型101
二十一、熱緻性液晶101
二十二、熱緻性高分子液晶103
二十三、潤滑油的蠟含量104
二十四、油脂固體脂指數的測定104
二十五、二元係相圖的測繪105
第三節聚閤物共混物組成與相容性測量105
一、聚閤物共混物組成的測量105
二、無規共聚物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與共聚組成106
三、部分相容聚閤物共混物的相容性107
四、相容性聚閤物共混體係108
五、含有結晶性聚閤物的相容性共混體係108
六、聚閤物共混體係的液�慘閤嘈形�109
七、上、下臨界相容溫度111
八、聚聯苯酰亞胺/聚硫醚酰亞胺共混體係相容性的DMA測量111
第四節熱機械分析(TMA)與動態熱機械分析(DMA)113
一、用TMA測量高分子材料的各嚮異性性質113
二、補強劑對聚乙烯膜的抑製形變113
三、聚閤物膜TMA的針入與拉伸測量113
四、由動態黏彈測量求解聚閤物轉變的錶觀活化能114
五、動態黏彈測量組閤麯綫的繪製115
第五節水分測量116
一、水-乙醇混閤液的DSC測量116
二、自由水、結閤水的熱分析117
三、二氧化錳的水分測量117
四、水閤氧化鋁的加壓脫水過程118
第六節金屬與閤金的熱分析118
一、金屬與閤金相變熱力學參數的測定118
二、金屬與閤金相變動力學參數的測定123
三、金屬與閤金的比熱容測定125
四、金屬和閤金的抗氧化性能127
五、非晶態閤金熱脹係數測定與DMA測量128
第七節與轉變有關的其他測量128
一、懸浮態冷凍細胞的DSC測量128
二、聚閤物轉變與其熱曆史128
三、矽橡膠的熱分析130
四、混閤油脂的熱分析131
五、食用肉的DSC測量131
六、聚甲基酸甲酯的介電分析131
參考文獻132
第五章熱分析技術對各種反應的測定135
節熱穩定性的測定135
一、高分子材料的相對熱穩定性135
二、評定絕緣材料溫度指數的Toop法137
三、評定電絕緣材料溫度指數的熱重割綫法137
四、有機材料氧化誘導期的測定138
第二節交聯、聚閤反應139
一、環氧樹脂的固化反應及其玻璃化轉變139
二、等溫固化“3T”圖的內容、製作和含義139
三、光聚閤反應的熱測量141
四、感光樹脂單體後聚閤反應的測量142
第三節固體催化劑評價142
一、金屬催化劑的評價142
二、催化劑物相分析(DTA�睧GD法)143
三、汽車尾氣淨化催化劑氧化活性的評選143
四、催化劑製備方法的選擇144
五、固體催化劑錶麵酸性的測定146
六、催化劑中毒效應及其再生性考察147
七、催化劑的積炭與燒炭147
第四節木材熱分析148
一、縴維素熱分解的TG�睤TA�睩TIR聯用測量148
二、縴維素酸水解的測量法149
三、鬆香氧化穩定性的測量149
四、阻燃木材燃燒特性的測量150
第五節含能材料、煤的熱分析150
一、含能材料瞬變反應的跟蹤150
二、自身反應性物質的DSC測量151
三、煤和焦炭的工業分析152
四、 煤的含熱量的測定153
第六節礦物定量與類質同象的熱重測量153
一、礦物定量的熱重測量法153
二、物質類質同象成分含量的測定154
第七節與反應有關的其他測量155
一、導熱油熱分解的測量155
二、油脂氧化反應的測量155
三、橡膠中炭黑含量的測定156
四、石膏變為熟石膏程度的DSC測量156
五、金屬與氣體反應的測量157
六、CaO與SO2反應的TG測量157
參考文獻158
第六章物質特性參數的熱分析測定法160
節熱力學參數的測定160
一、比熱容的DSC測定法160
二、綫脹係數的TMA測定法161
三、熱擴散率的測定161
四、熱導率的測定163
第二節純度的測定164
第三節孔度的量熱測定165
參考文獻165
第七章量熱分析儀器166
節量熱分析儀的原理166
一、絕熱式量熱體係的基本原理166
二、熱導式量熱體係的基本原理167
三、流動型熱導式量熱體係的基本原理167
四、熱傳導傳熱原理167
五、對流傳熱原理168
六、輻射傳熱原理168
第二節量熱分析儀的分類168
一、按量熱對象的不同分類168
二、按熱傳遞的特點分類168
三、按量熱儀的操作類型分類168
四、按測量原理分類168
第三節常用量熱分析儀169
一、彈式量熱儀169
二、等溫量熱儀169
三、絕熱量熱儀171
四、熱導式量熱儀171
五、跌落式量熱儀172
六、脈衝式量熱儀172
七、火焰量熱儀173
第四節幾種常見的微量量熱儀173
一、TA公司生産的微量量熱儀173
二、法國Setaram公司生産的MicroDSC Ⅲ微量量熱儀177
三、美國Calorimery Science Corporation生産的CSC4400微量量熱儀178
四、中國産RD496型微量量熱儀179
第五節影響量熱測量的實驗因素181
一、溫度對量熱分析實驗結果的影響181
二、氣氛對量熱分析實驗結果的影響181
三、樣品對量熱分析實驗結果的影響181
四、空間環境對量熱分析實驗結果的影響181
參考文獻181
第八章量熱分析的各種測量方式183
節各種物理化學性質的樣品池方式測量183
一、標準池183
二、液體(氣體)循環池183
三、液體比熱池183
四、混閤池184
五、焦耳熱效應檢驗池184
六、安瓿樣品池184
第二節各種物理化學性質的流動方式測量184
一、停流測量法184
二、單流動測量法184
三、混閤流動測量法184
第三節各種物理化學性質的滴定方式測量185
參考文獻185
第九章各種物理性質的量熱分析測量186
節固體可燃物燃燒熱的測定186
第二節可燃液體的燃燒熱和苯分子的共振能測定187
第三節溶解熱、稀釋熱的測定188
第四節中和熱、解離熱的測定190
第五節汽化熱的測定190
第六節冰的熔化熱的測定192
第七節吸附熱的測定192
參考文獻193
第十章各種化學反應反應熱的量熱分析測量194
節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和反應熱的測定194
一、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194
二、反應熱的測定194
第二節液相反應的反應熱及平衡常數的測定195
一、液相反應的反應熱及平衡常數195
二、反應熱及平衡常數的測定196
第三節固相反應的反應熱的測定197
第四節固體分解反應的熱力學函數 198
第五節碳酸鈣的分解壓與分解熱的測定199
參考文獻201
第二篇熱分析、量熱分析麯綫與數據集
第十一章高分子材料的熱分析麯綫204
節通用高分子的熱分析麯綫204
一、聚烯烴及其共聚物的熱分析麯綫204
二、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以及丁苯共聚物、聚異戊二烯等彈性體的熱分析麯綫209
三、環氧樹脂、聚縮醛、聚腈、聚酰胺、聚酯及棉紗的熱分析麯綫222
第二節特種高分子(聚四氟乙烯、聚芳酯、聚苯硫醚、聚碸、聚酰亞胺、聚醚醚酮以及導電聚閤物)的熱分析麯綫232
第三節其他高分子材料(聚氨酯、縴維素、聚閤物含水體係以及幾種共聚物、共混物、互穿網絡聚閤物等)的熱分析麯綫241
第四節聚閤物轉變溫度與頻率的關係圖250
參考文獻255
第十二章食品添加劑與食品的熱分析麯綫257
節食品添加劑的熱分析麯綫257
第二節酒、巧剋力、食用固體脂、奶油、加氫大豆油的熱分析麯綫267
第三節棕櫚油、椰子油的熱分析麯綫269
第四節米、澱粉、明膠、蛋白、動物髒器以及茱萸烷的熱分析麯綫270
參考文獻275
第十三章藥物、生物體、木材及其成分的熱分析麯綫276
節藥物的熱分析麯綫276
第二節藥物綜閤熱分析麯綫295
一、熱分析藥物應用一覽錶296
二、藥物麯綫集296
第三節生物體的熱分析麯綫311
第四節木材及其成分的熱分析麯綫314
參考文獻320
第十四章礦物的熱分析麯綫321
節天然元素的熱特性321
第二節鹵化物、硫化物和氧化物礦物的熱特性324
一、鹵化物的熱特性324
二、硫化物礦物的熱特性326
三、氧化物礦物的熱特性336
第三節無機鹽礦物的熱特性343
一、鹽礦物的熱特性343
二、碳酸鹽礦物的熱特性353
三、硼酸鹽礦物的熱特性357
四、磷酸鹽礦物的熱特性362
五、砷酸鹽礦物的熱特性364
六、矽酸鹽礦物的熱特性366
參考文獻380
第十五章含能材料的熱分析麯綫382
節單組分的熱分析麯綫382
第二節混閤的熱分析麯綫409
一、兩種混閤的熱分析麯綫409
二、二元單質混閤係統的熱分析麯綫410
第三節一硝基甲苯、硝基氯苯和間硝基苯胺的熱分析麯綫417
第四節起爆藥及鉬鉻酸鋇高氯酸鉀延期藥的熱分析麯綫419
第五節槍炮和黑的熱分析麯綫425
第六節固體火箭推進劑的熱分析麯綫432
第七節相關物的熱分析麯綫434
參考文獻437
第十六章無機化閤物的熱分析麯綫442
節稀土溴化物與甘氨酸(Gly)/丙氨酸(Ala)配閤物的熱分析麯綫442
第二節過渡金屬席夫堿配閤物的熱分析麯綫451
第三節其他稀土配閤物的熱分析麯綫456
參考文獻466
第十七章DTA-EGD-GC聯用麯綫及數據467
節固體催化劑評價467
第二節石油抗氧添加劑的熱(氧化)穩定性477
第三節煤質熱特性評定479
第四節礦物鑒定491
第五節各類化閤物鑒定503
參考文獻521
第十八章微生物生長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522
節微生物概述522
一、微生物的性質522
二、微生物的生長過程522
三、微生物生長量的測量方法523
第二節微生物群體生長的動力學方程523
一、非限製條件下微生物群體生長的動力學方程 523
二、限製條件下微生物群體生長的動力學方程 523
三、微生物生長的Monod模型524
第三節微生物生長的熱譜功率�彩奔淝�綫524
一、大腸杆菌等標準菌培養實驗525
二、大腸杆菌的14個不同菌株培養實驗525
三、癌細胞培養實驗527
第四節微生物生長的佳生長溫度529
第五節微生物生長的低生長溫度530
第六節微生物生長的適酸度532
第七節微生物生長的熱動力學函數的確定533
參考文獻535
第十九章藥物作用下的微生物代謝過程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536
節藥物作用下的微生物的生長模型536
一、藥物的生長模型536
二、藥物促菌的生長模型536
第二節閤成藥物對微生物代謝過程的影響537
一、閤成藥物對弗氏誌賀菌代謝抑製實驗537
二、癌細胞培養抑製實驗539
第三節中草藥的作用541
一、中草藥提取液的作用541
二、中草藥有效成分的作用542
第四節補益中草藥的促菌作用547
一、補益藥人參液促菌實驗547
二、補益藥黃芪液促菌實驗549
第五節細菌耐藥性研究550
第六節中草藥的有機金屬配閤物作用552
第七節中西藥物研究展望554
參考文獻555
第二十章非綫性化學振蕩體係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556
節概述556
一、化學振蕩反應556
二、化學振蕩體係的研究方法556
三、化學振蕩反應的特徵和條件557
四、BZ反應振蕩體係的類型557
第二節化學振蕩機理557
一、化學振蕩反應558
二、BZ反應559
第三節BZ化學振蕩體係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559
第四節微生物振蕩體係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561
第五節萃取振蕩體係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564
一、伯胺 N1923氯仿萃取鹽酸和磷酸振蕩體係實驗564
二、伯胺N1923氯仿萃取乙酸振蕩體係實驗566
第六節中藥振蕩體係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568
第七節振蕩體係的研究展望572
參考文獻573
第二十一章萃取劑的性質及萃取反應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574
節溶劑萃取的基本原理574
一、溶劑萃取熱力學的基本原理574
二、萃取劑性質研究的基本原理575
第二節萃取反應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576
一、HEH[EHP]從介質中萃取鈷的反應熱測定實驗576
二、Cyanex 272煤油液萃取Co2 、Ni2 的實驗578
第三節萃取劑性質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579
一、P204Li在有機相形成反嚮膠束過程的實驗579
二、HPMBP皂化鹽在有機相形成反嚮膠束過程的實驗581
參考文獻585
第二十二章錶麵活性劑在非水溶液體係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586
節錶麵活性劑概述586
第二節臨界膠束濃度的測定方法587
第三節陰離子錶麵活性劑在非水溶液體係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588
一、十二烷酸鈉、十二烷基鈉在DMA/長鏈醇體係中CMC和熱力學函數實驗588
二、AOT錶麵活性劑在DMF/長鏈醇體係中CMC和熱力學函數的實驗592
第四節陽離子錶麵活性劑在非水溶液體係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597
第五節非離子錶麵活性劑在非水溶液體係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600
參考文獻604
第二十三章酶催化及膠束酶催化反應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605
節單底物(縴維素、澱粉)酶催化研究概況605
一、縴維素酶降解的研究概況605
二、澱粉酶研究概況605
三、影響酶反應速率的因素606
第二節酶催化反應的熱動力學基本原理606
一、無抑製時單底物酶催化反應的熱動力學606
二、競爭性抑製時單底物酶催化反應熱動力學608
三、非競爭性抑製時單底物酶催化反應熱動力學609
四、反競爭性抑製時單底物酶催化反應熱動力學610
五、有抑製劑、無抑製劑存在時酶催化反應的rm與Km值610
第三節水溶液中澱粉酶催化反應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610
一、不同酸度時澱粉酶催化反應的實驗611
二、Ca2 、Li 、Co2 、Ni2 對澱粉酶催化作用的實驗[7]611
第四節水溶液中縴維素酶催化反應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614
一、縴維素酶降解縴維素的佳酸度和佳溫度的實驗614
二、小麥秸稈酶降解反應的實驗616
第五節反膠束酶催化反應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619
參考文獻623
第二十四章蛋白質模型分子體係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624
節概況624
一、蛋白質模型分子624
二、蛋白質模型分子的溶液熱力學性質研究624
三、溶液中焓相互作用的研究625
第二節基本原理625
第三節實驗儀器和方法627
第四節蛋白質模型分子體係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628
一、水溶液中氨基酸與單糖化閤物間的異係焓相互作用的實驗628
二、水溶液中氨基酸與吡啶及甲基吡啶異構體的混閤焓變及稀釋焓的實驗631
參考文獻634
第二十五章復雜物質反應的熱力學數據的測定及部分應用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636
節多價金屬離子水解聚閤作用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636
第二節復雜化閤物標準生成焓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637
第三節金屬有機化閤物的低溫熱容、標準燃燒焓、標準生成焓、標準溶解焓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639
第四節環糊精鍵閤體的鍵閤能力和熱力學參數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645
第五節催化劑錶麵吸附熱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處理647
第六節種子萌發過程的量熱分析麯綫及數據648
參考文獻650
附錄651
一、標定物質的比熱容651
(一)標定物質α�慚躉�鋁的比熱容651
(二)標定物質安息香酸的比熱容651
(三)標定物質銅的比熱容652
(四)標定物質水的比熱容652
(五)標定物質氯化鉀的比熱容652
二、固體元素的熱導率(λ/[W/cm·K)]653
三、標定物質的熔點Tm和熔化熱ΔHm654
四、ICTA檢定的溫度校正標定物質654
五、基本物理常數值654
六、常見礦物及其他無機物的熔點655
七、常見有機化閤物的熔點670
參考文獻677
符號與縮略語678
主題詞索引681
熱分析與量熱麯綫圖索引694

作者介紹


劉振海,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國際熱分析與量熱學協會教育委員,國際期刊《熱分析與量熱學雜誌》編委,遼寜大學等五所大學的教授;中國科協繼續教育中心編輯業務培訓講師團成員;應邀擔任全國高校係統熱分析培訓的主講。被中科院研究生院評為傑齣貢獻教師。現在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給研究生講授《熱分析》和《中英文科技論文寫作》兩門課;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講中英文科技論文寫作,80學時/學年。 齣版專著十餘部,代錶性著作: 1 熱分析導論. 北京:化學工業齣版社,1991. 3 分析化學手冊 第六分冊 熱分析. 北京:化學工業齣版社,1994; Handbook of Thermal Analysis. Chichester: John Wiley﹠Sons, 1998; 分析化學手冊 第八分冊 熱分析. 北京:化學工業齣版社,2000;聚閤物量熱測定. 北京:化學工業齣版社,2002.

文摘









序言



化學前沿探索與實踐指南 《現代化學前沿技術與應用》 本書旨在為化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工程師以及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涵蓋當前化學科學中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幾個關鍵領域。全書結構清晰,內容翔實,力求在理論深度與實際應用之間取得完美平衡,是理解和掌握現代化學研究範式的理想參考書。 第一部分:先進閤成方法學與催化科學 第一章:綠色化學與可持續閤成 本章深入探討瞭化學閤成領域嚮可持續和環境友好方嚮發展的最新趨勢。重點介紹瞭原子經濟性反應、溶劑替代技術(如超臨界流體、離子液體和深共熔溶劑)的應用,以及光催化和電化學閤成在構建復雜分子骨架中的新興作用。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新型催化劑體係(如單原子催化劑、MOFs衍生催化劑)來提高反應的選擇性和效率,並減少廢物産生。此外,還涵蓋瞭生物催化在不對稱閤成中的最新進展及其工業化潛力。 第二章:流動化學與過程強化 流動化學(Flow Chemistry)作為一種革命性的反應操作模式,在本章中得到瞭詳盡的論述。內容涵蓋瞭從微反應器設計原理到連續化生産過程的放大策略。重點分析瞭流動體係在處理高危反應(如硝化、重氮化)和高放熱反應中的固有安全優勢。讀者將學習如何利用先進的在綫監測技術(如質譜、IR光譜)實現對反應的實時控製和優化,從而顯著縮短反應時間並提高産品純度。 第三章:C-H鍵活化與官能團化 C-H鍵活化是現代有機閤成中最具挑戰性也最有價值的研究方嚮之一。本章係統梳理瞭過渡金屬催化(鈀、銠、銥等)介導的區域選擇性和化學選擇性C-H鍵官能團化的最新突破。詳細討論瞭導嚮基團的設計、氧化劑的選擇以及電子效應在控製反應路徑中的作用。通過大量的實例研究,展示瞭該技術在簡化復雜藥物分子和天然産物閤成路綫中的強大能力。 第二部分:材料科學與錶徵技術 第四章:功能性聚閤物與高分子材料設計 本章聚焦於麵嚮特定應用(如生物醫學、能源存儲)的功能化高分子材料的理性設計與閤成。內容涵蓋瞭活性自由基聚閤(如RAFT, ATRP)的精確控製機製,以及新型生物相容性聚閤物的閤成。特彆關注瞭智能響應性材料(如pH敏感、溫度敏感水凝膠)的構築,並探討瞭這些材料在藥物控釋係統和組織工程支架中的應用前景。 第五章:先進光譜學技術在化學分析中的應用 本章是關於現代化學分析工具箱的深度介紹。重點闡述瞭高分辨質譜(HRMS)在代謝物鑒定和蛋白質組學中的應用,特彆是高分辨二維分離技術(如LC-HRMS/MS)。同時,對先進核磁共振(NMR)技術進行瞭探討,包括固體NMR在催化劑錶麵結構研究中的應用,以及二維NMR在解析復雜分子結構中的強大功能。此外,還詳細介紹瞭錶麵等離子體共振(SPR)和拉曼光譜在實時監測分子相互作用方麵的優勢。 第六章:納米材料的閤成與結構控製 納米化學是連接基礎科學與工程應用的關鍵橋梁。本章詳細介紹瞭無模闆法、溶劑熱法等閤成納米顆粒(量子點、貴金屬納米催化劑、二維材料)的精確控製方法。核心內容集中在錶麵化學的調控——如何通過配體工程實現對納米材料的尺寸、形貌和錶麵電子態的精細控製。討論瞭其在光電器件、高效異相催化以及生物傳感中的前沿應用。 第三部分:理論計算與數據科學驅動的化學 第七章:計算化學方法與分子模擬 本章為讀者提供瞭理解和應用計算化學工具的基礎。從密度泛函理論(DFT)的基本原理齣發,係統介紹瞭如何利用計算方法預測反應路徑、過渡態能量以及材料的電子結構特性。重點討論瞭如何將量子化學計算結果與經典分子動力學模擬(MD)相結閤,以研究溶液中或界麵上的動態過程,如溶劑化效應和膜傳輸機製。 第八章:化學信息學與機器學習在研發中的融閤 隨著實驗數據的爆炸性增長,數據科學已成為化學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章探討瞭化學信息學(Cheminformatics)的核心工具,如分子描述符的計算與選擇。隨後,詳細介紹瞭如何應用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模型來預測化閤物的活性、毒性以及材料性能。內容包括如何構建高質量的化學數據庫、模型訓練的策略,以及如何利用高通量篩選數據指導新分子或新材料的設計(逆嚮設計)。 第九章:高通量實驗與自動化平颱 本章介紹瞭如何利用自動化機器人係統和微流控技術實現實驗過程的“高通量化”和“無人化”。詳細描述瞭機器人液體處理係統在藥物篩選和催化劑庫構建中的應用。重點分析瞭自動化反饋迴路的構建,即如何將在綫分析數據實時輸入到控製係統,從而實現在沒有人工乾預下的自動反應優化,極大地加速瞭實驗發現的周期。 全書匯集瞭來自不同化學分支的尖端知識,不僅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更側重於如何將這些前沿技術轉化為解決實際科學和工程問題的有力工具。每章末尾均附有深入的案例分析和推薦閱讀文獻,確保讀者能夠跟上化學科學日新月異的發展步伐。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市麵上關於熱分析的書籍汗牛充棟,但大多流於錶麵,隻停留在儀器的介紹層麵。然而,這本手冊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把實驗數據和背後的熱力學/動力學模型構建緊密地結閤瞭起來。例如,在介紹反應焓測量時,書中不僅僅給齣瞭標準的熱量補償公式,還詳細探討瞭測量過程中熱阻抗對結果準確性的影響,並給齣瞭基於有限元分析的修正思路。這種從宏觀現象到微觀機製的層層遞進,極大地提升瞭讀者對熱分析本質的理解。我個人覺得,對於那些希望從“操作員”晉升為“數據解讀專傢”的年輕研究人員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思維框架是無價的。它強迫你去思考麯綫的每一個拐點、每一個斜率背後的物理化學意義,而不是簡單地套用軟件生成的報告。

評分

這本書的索引部分做得非常到位,這是我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定位某個特定術語或公式時。我經常需要交叉引用不同章節的內容,比如在研究相變材料的潛熱釋放時,我需要同時參考DSC測量部分和熱力學平衡態計算部分,而這本書的內部交叉引用鏈接做得非常清晰,幾乎沒有齣現找不到關聯信息的窘境。此外,書中還收錄瞭一些非常實用的附錄,比如常用物質的比熱容數據錶,以及一些老舊但依然在某些特定實驗室中使用的熱分析儀器的故障排除指南,這顯示齣編者在內容組織上的周全和對不同用戶群體的關懷。總的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用熱能的語言來理解物質世界變化規律的百科全書,每次翻閱都有新的領悟,是案頭常備的寶藏。

評分

這本書的紙張質量和印刷工藝也值得一提,雖然內容專業,但閱讀體驗卻非常舒適。我熬夜閱讀瞭好幾個晚上,也沒有齣現眼睛乾澀或文字模糊的情況,這對於需要長時間查閱資料的科研工作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細節。在內容深度上,作者對各種高級技術,如DSC(差示掃描量熱法)在玻璃化轉變溫度測定中的局限性分析,可謂是鞭闢入裏。它不僅告訴我們怎麼做實驗,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比如,掃描速率對Tg測定結果的影響機製,以及如何通過選擇閤適的升溫程序來最大程度減小非平衡態效應。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對比不同量熱技術優劣勢時的客觀態度,沒有偏袒任何一種方法,而是基於實驗的精度、速度和適用範圍進行多維度評價。這種平衡的視角,讓讀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具體研究目標,做齣最閤理的實驗設計選擇,而不是盲目跟風使用某種“熱門”技術。

評分

我是在準備一個關於高分子材料熱解行為的課題時偶然接觸到這本手冊的。坦白說,一開始我對“熱分析與量熱學”這個領域是有些畏懼的,總覺得公式和麯綫圖太多,難以掌握。但這本書的敘事邏輯極其流暢,它不像教科書那樣闆著臉孔,反倒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在手把手地教你。比如,在講解熱重分析(TGA)時,它巧妙地將質量損失麯綫與反應動力學聯係起來,深入淺齣地介紹瞭阿倫尼烏斯方程在聚閤物降解速率擬閤中的應用。更讓我稱贊的是,它對儀器操作的細節描述達到瞭近乎苛刻的程度——如何正確校準鉑金坩堝的重量、不同氣氛下基綫漂移的修正方法,這些都是我在實際操作中踩過的坑,書裏卻早有預警。這種高度的實踐指導性,使得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遠超一般理論專著,幾乎可以作為標準操作規程(SOP)的補充教材來使用,我甚至把書中關於熱曆史效應的章節打印齣來貼在瞭我的工作颱前。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下子就讓人感受到它內容的厚重。我印象特彆深的是,目錄排版極其清晰,無論是宏觀的章節劃分還是微觀的子項羅列,都體現齣編者對知識體係的深刻理解。特彆是關於熱力學基礎那一章,作者似乎花瞭大量篇幅來闡述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實際應用,不僅僅停留在公式推導上,還結閤瞭大量的工業案例,比如新型催化劑在高溫反應中的穩定性預測。我記得有一處關於差熱分析(DTA)的原理介紹,它細緻地分析瞭信號漂移的可能原因,並給齣瞭快速排除故障的流程圖,這對於一綫實驗人員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而且,書中引用的參考文獻非常新穎,涵蓋瞭近十年的國際頂級期刊成果,讓人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手冊,更像是一扇通往前沿研究的窗口。那種嚴謹中不失靈動的敘述風格,讓原本枯燥的化學數據分析過程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