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與實驗技巧
定價:149.00元
作者:葉棋濃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122245021
字數:768
頁碼:48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鑒於在以往的相關書籍中缺乏對實驗結果的詳細分析,緻使讀者不易理解。所以本書強調對實驗結果作具體分析,每個實驗結果都附圖或照片,圖中設陰陽性對照,對照圖對實驗結果進行詳細分析,使讀者對實驗結果一目瞭然,本書還指齣瞭每個技術的難點和解決的辦法。
內容提要
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與實驗技巧係統介紹瞭現代分子生物實驗技術。~6章包括質粒的提取和目的基因的獲得、基因的剋隆和重要分子的篩選以及目的基因的錶達和檢測;第7~14章涉及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些新技術,包括報告基因分析、差異基因錶達譜分析、蛋白質-核酸相互作用技術、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技術、細菌體內同源重組技術、轉基因動物、基因打靶技術和流式細胞術;5~17章介紹瞭一些新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技術,包括乾細胞的分離培養與誘導分化技術、小RNA的構建及實驗技術、非編碼RNA數據庫及在綫分析工具。
本書強調對實驗結果作具體分析,每個實驗結果都附圖或照片,圖中設陰陽性對照,對照圖對實驗結果進行詳細分析,使讀者對實驗結果一目瞭然,本書還指齣瞭每個技術的難點和解決的辦法。
本書是生物、醫學及相關實驗室的工具書,適閤於從事生命科學研究和教育的科技工作者和教師,更適閤於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參考閱讀。
目錄
章分子生物學技術概述1
一、引言1
二、目的基因的獲取1
三、剋隆載體的構建和選擇2
四、載體的轉化2
五、重組子的篩選3
六、基因錶達4
七、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5
參考文獻6
第二章核酸提取技術7
節質粒DNA的提取7
一、引言7
二、堿裂解法小量質粒提取所需的儀器、材料及基本步驟8
三、Promega質粒DNA小量提取試劑盒操作程序9
四、注意事項10
五、實驗結果說明10
六、疑難解析10
第二節基因組DNA的提取12
一、引言12
二、從植物組織提取基因組DNA13
三、從動物組織提取基因組DNA14
四、細菌基因組DNA的製備15
五、用DNA提取試劑盒從全血和組織中提取基因組DNA15
六、注意事項17
七、實驗結果說明18
八、疑難解析18
第三節RNA的提取19
一、引言19
二、實驗設計思路和基本步驟20
三、實驗結果說明24
四、疑難解析24
參考文獻25
第三章目的基因的獲取及鑒定技術27
節普通PCR27
一、普通PCR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7
二、普通PCR技術的實驗方法28
三、疑難解析33
第二節實時熒光定量PCR34
一、實時熒光定量PCR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4
二、實時熒光定量PCR的定量方法38
三、熒光定量PCR的實驗方法43
四、熒光定量PCR技術的應用48
五、疑難解析54
第三節環介導恒溫擴增法快速檢測病原菌57
一、引言57
二、環介導恒溫核酸擴增的原理58
三、實驗設計思路和基本步驟60
四、實驗結果68
五、疑難解析69
六、小結72
參考文獻74
第四章載體的構建和鑒定78
節剋隆載體78
一、pBR322載體78
二、pUC8——一種Lac選擇型質粒80
三、pGEM3Z——剋隆DNA的體外轉錄80
四、柯斯質粒載體81
第二節錶達載體82
一、原核錶達載體82
二、真核錶達載體84
第三節載體構建中的關鍵工具和步驟90
一、關鍵工具90
二、關鍵步驟91
第四節載體構建的應用舉例93
一、實驗材料93
二、實驗方法94
參考文獻98
第五章細菌轉化與細胞轉染技術100
節細菌轉化100
一、基本原理100
二、實驗設計思路和基本步驟101
三、實驗結果及分析102
四、疑難解析102
第二節細胞轉染104
一、基本原理104
二、實驗設計和基本步驟107
三、實驗結果及分析108
四、疑難解析109
參考文獻110
第六章外源基因錶達的鑒定112
節Northern Blot112
一、引言112
二、實驗設計思路和基本步驟112
三、實驗結果說明115
四、疑難解析116
第二節RTPCR116
一、引言116
二、實驗設計思路和基本步驟117
三、實驗結果說明119
四、疑難解析119
第三節Western Blot120
一、引言120
二、實驗設計思路和基本步驟120
三、實驗結果說明125
四、疑難解析125
第四節ELISA126
一、引言126
二、實驗設計思路和基本步驟128
三、實驗結果說明130
四、疑難解析131
參考文獻132
第七章報告基因分析134
節報告基因的定義和種類134
一、報告基因的定義134
二、常用的報告基因134
第二節應用報告基因分析基因的轉錄活性135
一、實驗原理135
二、實驗設計和基本步驟136
三、實驗結果分析137
四、疑難解析139
第三節報告基因在動物成像中的應用140
一、實驗原理140
二、實驗設計和基本步驟142
三、實驗結果分析143
四、疑難解析144
參考文獻145
第八章差異基因錶達譜分析147
節基於雙嚮電泳技術的蛋白質組學分析147
一、引言147
二、實驗基本步驟和注意事項147
三、雙嚮電泳實驗結果說明及疑難解析154
四、質譜數據分析說明及疑難解析154
五、結語160
第二節基因芯片160
一、引言160
二、工作原理161
第三節基因芯片的製備163
一、概述163
二、探針的選擇和製備164
三、基因芯片基片的選擇和準備165
四、基因芯片的製作166
第四節基因芯片的檢測168
一、基因芯片的雜交和數據獲取168
二、基因芯片分析常用的軟件和數據庫170
第五節基因芯片的應用171
一、基因芯片與病原微生物檢測171
二、基因芯片與腫瘤172
三、基因芯片與藥物研發174
四、結束語176
參考文獻177
第九章蛋白質核酸相互作用技術178
節凝膠遷移實驗178
一、引言178
二、實驗設計與基本步驟179
三、實驗舉例與結果說明184
四、需要注意的問題186
第二節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技術187
一、引言187
二、實驗基本步驟188
三、實驗舉例190
四、實驗注意事項191
第三節RNA沉降192
一、實驗基本原理192
二、實驗基本思路193
三、實驗舉例說明198
參考文獻199
第十章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技術200
節運用酵母雙雜交技術篩選與靶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質200
一、引言200
二、實驗設備及材料201
三、實驗設計流程202
四、實驗方法202
五、實驗結果說明208
六、疑難解析212
第二節GST沉降213
一、實驗基本原理213
二、實驗基本步驟213
三、實驗舉例216
四、實驗注意事項220
第三節免疫共沉澱221
一、引言221
二、實驗設計和基本步驟222
三、實驗結果舉例223
四、需要注意的問題226
第四節細胞共定位226
一、引言226
二、實驗設計和基本步驟227
三、實驗結果舉例說明227
四、實驗注意事項229
參考文獻229
第十一章微生物體內同源重組技術231
節傳統的大腸杆菌體內同源重組方法(RecA重組係統)231
一、引言231
二、利用RecA重組係統構建痢疾杆菌hns基因插入突變體231
三、RecA重組係統構建突變體的其他方法234
四、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235
五、小結235
第二節Red/ET重組係統236
一、引言236
二、痢疾杆菌酸hns基因缺失突變體的構建237
三、Red同源重組技術應用策略239
四、應用Gap-Repair剋隆技術構建pBR322-Red載體241
五、Red/ET重組係統的其他應用244
六、小結244
參考文獻244
第十二章轉基因動物技術246
節轉基因動物概述246
一、轉基因動物的概念246
二、轉基因動物的分類246
三、轉基因動物的命名247
四、轉基因動物的基本原理248
五、轉基因動物的安全性和倫理學問題249
六、轉基因動物技術的發展概況250
第二節顯微注射法製備轉基因動物251
一、儀器設備及材料251
二、實驗動物準備252
三、轉基因動物製備方法253
四、影響轉基因動物效率的因素256
第三節利用ES細胞製備轉基因動物257
一、ES細胞的研究曆史257
二、ES細胞的生物學特性257
三、ES細胞分離培養的基本方法258
四、ES細胞的遺傳修飾262
五、轉基因製備269
參考文獻270
第十三章基因打靶技術271
一、基因打靶技術的原理271
二、利用同源重組構建基因打靶動物模型的基本步驟272
三、基因打靶的策略274
四、基因打靶的生物學意義和應用前景286
參考文獻287
第十四章流式細胞術實驗方法291
一、引言291
二、實驗方法294
三、實驗結果分析299
四、流式細胞分析的質量控製309
參考文獻311
第十五章乾細胞的分離培養與誘導分化313
節人胎盤來源間充質乾細胞的分離培養與純化313
一、引言313
二、材料、試劑與主要儀器設備314
三、實驗方法315
四、實驗結果318
五、注意事項321
第二節小鼠間充質乾細胞的分離培養與純化324
一、引言324
二、骨髓法325
三、密質骨法325
第三節人胚胎乾細胞的培養334
一、引言334
二、實驗材料335
三、實驗方法335
四、注意事項339
第四節CD34 造血乾細胞與CD14 單核細胞嚮樹突狀細胞的誘導分化339
一、引言339
二、實驗材料與方法340
三、實驗結果343
四、注意事項345
參考文獻346
第十六章小RNA的構造及實驗技術351
節miRNA剋隆351
一、材料與設備352
二、實驗方法352
三、疑難解析355
第二節miRNA Northern Blot355
一、材料與設備355
二、實驗方法356
三、疑難解析357
第三節miRNA原位雜交357
一、材料與設備357
二、實驗方法358
三、疑難解析359
第四節基於poly(A)加尾的miRNA RT-PCR359
一、材料與設備359
二、實驗方法360
三、疑難解析361
第五節miRNA功能研究362
一、miRNA錶達檢測362
二、miRNA功能篩選鑒定362
三、miRNA靶基因鑒定364
第六節siRNA的構造及實驗研究365
一、引言365
二、如何進行siRNA實驗368
三、常用siRNA實驗的基本步驟371
四、實驗結果說明374
五、疑難解析376
參考文獻376
第十七章非編碼RNA數據庫及在綫分析工具介紹379
一、綜閤性非編碼RNA數據庫379
二、miRNA相關數據庫及預測403
三、rRNA相關數據庫及預測424
四、sRNA相關數據庫及預測432
五、siRNA相關數據庫及預測448
六、tRNA相關數據庫及預測456
七、snoRNA相關數據庫及預測471
參考文獻478
作者介紹
葉棋濃,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分子生物學研究室主任。國傢傑齣青年科學基金和軍隊醫學傑齣人纔基金獲得者。總後勤部“科技銀星”。。《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ournal of Chinese Clinical Medicine》、《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雜誌》、《國際腫瘤學》等雜誌編委。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對市麵上很多聲稱“最新”、“最全”的實驗技術手冊往往持保留態度,因為很多都是東拼西湊,實用性不強。但《正版潤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與實驗技巧》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體現齣作者深厚的臨床和科研經驗積纍。這本書最讓我稱贊的一點是它對“失敗的藝術”的處理。在每一章節的末尾,作者都會設置一個“陷阱預警”或“Troubleshooting Q&A”的版塊,這簡直是救命稻草!比如,在進行Western Blot時,如果一抗二抗孵育後背景過高怎麼辦?書中給齣瞭多達五種不同的排查方嚮,從清洗液的鹽濃度到封閉液的選擇都有細緻的指導,而且作者非常坦誠地指齣瞭哪些是新手最容易犯的低級錯誤。我對比瞭自己之前看過的幾本國外原版教材,這本書在對中國實驗室特定條件(比如某些國産試劑的兼容性)的考量上做得更為貼心。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宣講,而是腳踏實地的操作手冊,真正體現瞭“技術與技巧”的結閤,非常接地氣,對於追求高效率和高重復性的實驗工作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評分這本書的“技巧”二字,絕非虛名。它不像某些官方指南那樣冷冰冰地羅列標準操作程序(SOP),而是充滿瞭“過來人”的經驗之談。例如,在處理對酶非常敏感的RNA樣本時,作者特意提醒,在冰浴和工作颱之間轉移管子的時間控製,以及分裝酶的策略,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往往是決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微量核酸的定量部分,書中細緻地分析瞭NanoDrop與熒光法(如Qubit)在測量不同濃度和組分樣本時的係統偏差,並指導讀者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驗目標(是關注絕對濃度還是相對比例)來選擇閤適的定量工具,甚至給齣瞭不同試劑盒的“性格分析”。這種對細節的極緻關注,以及對操作變量的深度剖析,使得這本書的使用體驗遠超同類書籍。它仿佛一位經驗豐富、不厭其煩的導師,時刻在旁邊指導你,確保每一步操作都精準無誤,大大提升瞭實驗的成功率和可重復性,是值得每一位分子生物學研究人員常備案頭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正版潤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與實驗技巧》真是讓我這個初入科研領域的新人眼前一亮。首先要提的就是它的排版和印刷質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享受。紙張的厚度和光澤度都恰到好處,即使是長時間查閱那些復雜的圖錶和流程圖,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難得的是,書中對每一個核心技術的介紹都配有極其詳盡的插圖和流程示意圖,很多經典文獻中晦澀難懂的實驗步驟,通過書中的圖解一下子就變得清晰明瞭。我記得在摸索PCR擴增條件優化的時候,按照書上提供的“梯度設置參考”和“常見問題排查樹”,我很快就找到瞭最佳條件,省去瞭大量試錯的時間。這本書的理論深度也相當紮實,它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羅列操作步驟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每一步背後的生化原理,這對於我理解“為什麼”比“怎麼做”更重要。比如在談到DNA提取時,它詳細解釋瞭SDS、EDTA和蛋白酶K協同作用的機製,讓我不再是機械地執行步驟,而是真正理解瞭如何“掌控”實驗的走嚮。這本書絕對是實驗室必備的“武功秘籍”,值得反復研讀和收藏。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組織邏輯性極強,簡直是為自學者量身定做的學習路徑圖。它沒有采用簡單的章節羅列法,而是將技術模塊化,從基礎的核酸提取、純化開始,層層遞進到復雜的基因編輯和高通量測序的樣本製備部分。我尤其喜歡它對“技術演進史”的穿插介紹。比如,在講到傳統Sanger測序後,作者並沒有直接跳到NGS,而是用一個小節迴顧瞭早期測序的局限性,這使得讀者在學習新技術時,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些“現代技術”的革命性意義。此外,書中對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技術選擇給齣瞭清晰的決策樹。例如,當你需要進行基因錶達分析時,是選擇RT-qPCR還是RNA-Seq?書中從成本、通量、靈敏度和數據解讀復雜性等多個維度進行瞭橫嚮對比分析,並給齣瞭推薦的實驗流程圖。這種全景式的視野,極大地拓寬瞭我的研究思路,讓我明白科研工作不是單項技能的比拼,而是對多種工具的綜閤運用和選擇能力。
評分我是一個偏重生物信息學背景的科研人員,本以為分子生物學的實驗細節對我來說會顯得冗餘,但《正版潤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與實驗技巧》成功地打破瞭我的固有觀念。這本書在處理“數據産生與質量控製”的銜接點上做得非常齣色。它詳細闡述瞭如何從實驗設計源頭確保數據的可靠性,而不是等數據齣來再被汙染數據搞得焦頭爛額。比如,在討論質粒構建和轉染效率時,書中不僅給齣瞭方法,還詳細說明瞭如何通過qPCR來評估轉染效率的準確數值,以及這個數值如何直接影響後續的下遊分析。對於我們信息分析人員來說,理解樣本的“前世”至關重要,隻有瞭解瞭實驗操作中可能引入的係統誤差和隨機誤差的來源,纔能在後續的分析中進行更精準的校正和過濾。這種跨學科的視角整閤,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單純的實驗手冊,它更像是一本關於“高質量數據生成規範”的指導綱領,對於任何需要依賴實驗數據進行嚴謹建模和分析的人來說,都是極具啓發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