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
| 作 者: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
| 定价: | 60.00 |
| ISBN号: | 9787532631797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开本: | 32开 |
| 装帧: | 精装 |
| 出版日期: | 2011-01-0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是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系列的一种。它收录了从先秦到近代的小品文680余篇,选目独具匠心,内容覆盖了抒情、哲理、寓言、幽默等诸多方面,艺术上突出了韵、趣、小的文体特点。 《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鉴赏文多由名家精心结撰,含英咀华,指幽探微,有一些鉴赏文本身就是韵味悠远的小品。 《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既可以帮助读者领略小品之美,还可以借此了解古代小品文发展的基本风貌。 |
| 作者介绍 |
| 目录 |
| 出版说明 凡例 序言 篇目表 正文 附录 作家小传 篇目笔画索引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这是一篇简淡自然,不加藻饰,但却很讲究措辞的书信,对后来魏晋时期的笺启、书信一类的作品很有影响。 这篇书信大的特点,是言辞剀切,却又委婉动人。这原因,首先是感情真切。黄琼是作者仰慕的英才,又长于作者十多岁,作者由衷敬佩,希望他来到朝廷,一起对抗昏庸跋扈的外戚、宦官,为匡济天下做贡献。因此书信一开始,就用探询的语气问,听说您已经渡过了伊河、洛河,就在离京城洛阳不远的万岁亭了,或许您既然有了出仕的打算,就一定会顺从王命了吧?这虽是探询的语气,但却是真诚的问候,里面充满了衷心的希望,希望他尽快到京城就职,感情又是浓烈的。书信的末尾,“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思想,言辞显得急切,一种殷殷盼望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让受信者动容,也使千载而后的读者感动,真挚的感情贯穿全篇。另一个原因是,作者采用层层深入的结构方法,把自己的思想渐次引向深入,婉转地让对方能够接受,而且乐于接受。全文在开头的问询之后,接着就说明应该出仕的理由,这就比开始暗含在问询之中的意思深入了一层。这理由,也先从正面说,“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您如果有匡世济民的宏愿,现在就正是时候;如果您一定要等待像尧舜那样尽善尽美的君主出现,您才翩然出山,那就永远也没有实现宏愿的机会了。这些道理,都讲得切切实实,黄琼看到这里自然是能够接受的。再接下来,是要进一步说出仕以后的表现,应该是做到名副其实,不能“纯盗虚声”。这里主要是用举例子的办法来引起黄琼的警觉,而这些被作为例子的人物,例如鲁阳(今河南鲁山县)樊英、颍阳(今河南许昌)胡元安、汝南(今河南汝南县)薛孟尝,等等。这些在野时有清高名声的人,出仕后都役有什么功业可取,实际上就是骗取虚名,也因此败坏了“清流”的称号,被世人所不齿。所举这些人物,都是黄琼所知道的,这里之所以要不惮其烦地一一举出,就是要黄琼引为前车之鉴,不要再蹈覆辙。这些确凿的人物例证,是很有说服力的,这里与其说是在进一步劝导黄琼,不如说是在使用激将法,激励黄琼施展自己的才能,参加到政治斗争中来,为重振朝纲,也为“清流”挽回名声。作者的主要目的,到这里已经讲得清清楚楚了,道理一层深似一层,十分深刻,看到这里,想是黄琼也不禁暗暗点头了。后来,黄琼终于打消了犹豫态度,到京城出仕,做出了一些好的政绩,也为“清流”争了一口气,这封信恐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此外,这封信恰到好处地引用丁一些历史典故和谚语、格言,对于加深道理的说明,起了很好的作用。比如“伯夷隘,柳下惠不恭”,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是说周朝的隐士伯夷心胸狭隘而又固执,春秋时代鲁国的大夫柳下惠又玩世不恭。那么,人生正确的态度应该怎样呢?那就是“不夷不惠,可否之间”。而这两句,又出自扬雄的《法言·渊寄》,非常贴切,与上面衔接得天衣无缝。 …… |
这本《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简直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那些简短精悍、意蕴深远的文字充满好奇,总觉得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藏着无数的智慧与情感。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熟悉又陌生的篇章,有些是课本上学过的,有些则是第一次接触。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作品,而是花了大量的笔墨去解读、去剖析。比如,对于一篇描绘山水景色的散文,辞典不仅解释了其中晦涩的字词,更点出了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生机,以及作者借景抒情的巧妙之处。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情”的解读,小品文常常以小见大,用看似不经意的笔触,勾勒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起伏,或是对友人的思念,或是对人生的感慨,或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读着这些文字,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感受到他们真实的情感脉搏。而且,辞典的注释非常翔实,对于一些典故、用语的出处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实在是太有帮助了,再也不用为了弄懂一两个词语而查阅大量的资料。
评分我一直认为,古代小品文是一种别样的文学风景,它们没有史诗的宏大叙事,也没有律诗的严谨格律,却以其独有的清丽、隽永,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这本《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正是这样一本带领我们领略这份独特风景的宝藏。我拿到手后,翻阅了其中几篇让我印象深刻的文章,比如那篇描绘春日景色的短文,辞典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作者是如何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巧妙地融为一体,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充满生机和诗意的画面。它不仅解释了文字的含义,更点出了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文字传递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感悟。我特别欣赏辞典中对于“情致”的分析,小品文往往不事张扬,而是将情感融于字里行间,而辞典的赏析,就像是在帮助我们拨开层层迷雾,去感受那份含蓄而深沉的情感。它让我明白,为何一篇篇看似平淡的文字,能够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这本书不像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讲解,更像是朋友间的细语交流,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体味到小品文的精致与韵味。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身边,听他娓娓道来关于古代小品文的点点滴滴。我一直对那些文风清丽、意境悠远的小品文情有独钟,但总觉得对它们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其精髓。而这本辞典,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遗憾。它不像学术专著那样枯燥晦涩,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小品文的艺术世界。书中对每一篇小品文的赏析,都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考据,更是对作者创作心境、时代背景的深入挖掘。我特别欣赏它对于“意境”的解读,很多时候,小品文的魅力就在于那些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辞典的赏析,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打开了通往这些深层意境的大门。它会告诉我,为什么作者选择这样的词语,为什么这样安排篇章,而这些选择又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读完一篇赏析,我仿佛能更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那份细腻的情感,或是对自然的热爱,或是对人生的感悟,或是对过往的追忆。这本书让我对小品文的理解,从“读懂”上升到了“品味”,从“欣赏”上升到了“共鸣”。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一本辞典,不如说是一位饱读诗书的老者,在你耳边娓娓道来,诉说着那些关于古代小品文的动人故事。我从小就喜欢那些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文章,觉得它们像是从古人那里寄来的私信,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智慧。而这本辞典,恰恰满足了我对小品文的这一切好奇与向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每一篇小品文的解读都非常深入,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更是对作者创作背景、思想情感、艺术技巧的全面剖析。比如,在赏析一篇怀古之作时,辞典并没有止步于解释文中提及的历史典故,而是深入挖掘作者借古讽今、抒发个人情怀的用意,甚至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用,仿佛在一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对小品文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亲切,没有丝毫的学究气,让人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能学到许多东西。它让我明白,原来那些简短的文字,竟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
评分收到这本《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时,我着实惊喜了一下。我一直以来对古代的小品文都怀有特别的喜爱,总觉得它们像清风拂面,不着痕迹地触动心弦。然而,真正深入去理解那些文字背后的深意,却总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及时雨。它的编纂非常用心,每一篇选录的小品文,都配有详尽的赏析和注释。我注意到,它不仅仅是对文字本身的解释,更是对作者创作意图、文章结构、艺术手法的深入剖析。例如,在解读一篇描写日常生活的短文时,辞典不仅解释了其中的生僻字词,更点出了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摹,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或是对生活的热爱。这种解读方式,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与智慧。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意境营造”的分析,很多时候,小品文的魅力就在于那种含蓄而隽永的意境,而辞典的赏析,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指引我一步步去体会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