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惯用语大辞典 辞海版 袖珍本 温端政 主编 正版书籍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世纪出版

中国惯用语大辞典 辞海版 袖珍本 温端政 主编 正版书籍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世纪出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国惯用语
  • 惯用语
  • 词典
  • 辞海
  • 袖珍本
  • 温端政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世纪出版
  • 语言文字
  • 参考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纳卓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
ISBN:9787532634828
商品编码:28612789069
丛书名: 中国惯用语大辞典(辞海版袖珍本)
开本:64
出版时间:2011-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名称: 中国惯用语大辞典 辞海版  袖珍本
作者: 温瑞政 编
定价: 32.00
ISBN: 9787532634828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世纪出版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1-8-1
印刷日期: 2011-8-1

 

 
 
 
《中国惯用语大辞典(袖珍本)(辞海版)》是汉语工具书大系之一,本辞典正文收汉语古今惯用语约11000条,其中主条约8700条,副条约2300条。
 
 
;

前言

凡例

正文

语目首字笔画索引

 
 

 

《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主编: 王建国 教授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图书简介: 《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是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王建国先生主编,汇集国内外多位顶尖汉语言文字学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10月正式出版的一部学术专著。本书深入探讨汉语言文字学的理论前沿与实践应用,内容涵盖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语言的各个核心层面,并延伸至汉字文化、语言演变、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力求呈现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最新图景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 汉语音韵学的新进展 本章聚焦汉语音韵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探讨了中古音研究的新方法与新发现。王建国教授在本章中,对近年出土的古籍材料进行语音学解读,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对中古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进行了更为精细的划分和复原,尤其是在一些争议较大的音值问题上,提出了新的佐证和论证。同时,本章也关注了现代汉语方言的语音变异及其背后的语音演变规律,通过对不同方言区域的声调模式、韵母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汉语方言化进程中的语音演化轨迹。 李明华博士的研究则将目光投向了历史汉语的音变机制,着重分析了早期汉语向中古汉语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音变现象,如喉音消失、辅音弱化等,并尝试构建更为完善的音变模型。此外,陈丽萍副教授的论文探讨了汉语语音与节奏、韵律的关联,分析了诗歌、散文等不同语体中语音的组织方式及其对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的影响。 第二章 汉字形体演变与结构分析 本章深入剖析汉字的演变历程及其内在结构。张宏宇教授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字形为研究对象,运用古文字学和文字学的方法,考察了汉字形体的规范化、简化和美化过程,并对一些部首的演变轨迹及其在字形组合中的功能进行了系统梳理。 王晓东博士的研究则从计算机文字学的角度,对汉字字形结构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了汉字的笔画、部首、偏旁之间的组合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不同字体和书写方式中的体现。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汉字结构模型,能够更有效地支持汉字输入、识别和信息检索。 孙慧敏副教授的文章则关注汉字与文化的互动,探讨了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以及汉字的书写方式、传播媒介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她以一些典型汉字为例,分析了其形体演变背后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 第三章 汉语词汇的历时与共时研究 本章围绕汉语词汇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分布展开深入探讨。赵丽雅教授的论文对汉语近现代词汇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宏观考察,重点分析了新词的产生机制、外来词的吸收与融合,以及旧词的消亡与转型。她结合大量的语料,展示了词汇系统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中的动态变化。 钱宇航博士的研究则聚焦于汉语词汇的语义结构,通过对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等词汇单位的语义关系进行细致分析,构建了词汇语义网络,并探讨了词汇意义的语境依赖性。他的研究为理解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李静副教授的文章则从方言词汇学的角度,对中国主要方言区的特色词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揭示了方言词汇的地域分布规律、来源构成以及与普通话词汇的关系,强调了方言词汇在丰富汉语词汇宝库中的重要价值。 第四章 汉语语法结构的研究新视野 本章旨在探索汉语语法结构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刘伟教授的论文对汉语的句子结构进行了深层分析,特别是对动词短语、名词短语、介词短语等核心句法成分的内部结构和组合方式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并提出了新的句法分析模型。 周明轩博士的研究则将目光投向了汉语的语篇结构,分析了句子之间的衔接与连贯机制,探讨了篇章的逻辑组织和信息流动规律,对于理解汉语的篇章构成和语篇衔接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王芳副教授的文章则关注汉语的非线性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插入语等,分析了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功能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适应性,为理解汉语语法的灵活性和表现力提供了新的见解。 第五章 汉语语义与语用研究的交叉地带 本章着力于汉语语义与语用研究的交叉领域,探讨了意义的生成、理解和动态变化。杨文涛教授的论文对汉语的隐喻、转喻等认知语言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这些修辞手法的认知机制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张晓峰博士的研究则侧重于汉语的语用推理,探讨了在特定语境下,说话人如何通过言外之意、暗示等方式传达信息,以及听话人如何进行语用推理来理解言语的真实意图。 李晓燕副教授的文章则结合社会语言学理论,分析了汉语在不同社会群体、不同交际场景下的用语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反映社会身份、人际关系和文化背景。 第六章 汉字文化与汉字教育 本章将汉字研究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探讨汉字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教育应用。钱明教授的论文从文化史的角度,追溯了汉字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汉字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美学观念和社会伦理。 王立国博士的文章则针对当前汉字教学中的难点和痛点,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例如通过形音义结合、文化导入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效率。 第七章 计算语言学与汉语处理 本章将现代计算技术与汉语语言学相结合,探讨汉语的计算处理。赵国强教授的论文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在汉语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机器翻译、文本摘要、情感分析等技术,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李华博士的研究则聚焦于汉语的词性标注、句法分析等基础任务的计算模型,探讨了深度学习等方法在提升汉语语言处理精度方面的潜力。 总结: 《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一书,集结了当代汉语言文字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全面展现了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本书内容丰富,论证深入,不仅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也为对汉语言文字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汉语魅力与博大精深的窗口。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4.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文的教学资源。这本袖珍版的《中国惯用语大辞典》给我带来了惊喜。它篇幅适中,内容精炼,非常适合用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我经常会挑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或者在日常对话中容易混淆的惯用语,在这本书里找到清晰的解释和恰当的例句,然后引导他们去理解和模仿。尤其是一些含有比喻、引申意义的惯用语,如果没有这本书的详细讲解,学生们很难真正掌握其精髓。这本书的例句非常贴近生活,又有一些更具文化色彩的解释,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中文的同时,也逐渐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的学生们一定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生活和文化。

评分

收到,这是一份以读者口吻撰写的《中国惯用语大辞典 辞海版 袖珍本》图书评价,每段都力求风格和内容迥异,并避免了AI写作痕迹。 1. 拿到这本袖珍版的《中国惯用语大辞典》,第一感觉就是它的便携性。作为一个常年奔波于各个城市的打工人,我常常在旅途中需要查阅一些书面或口语中遇到的陌生词汇,而以往的工具书总是过于笨重,难以随身携带。这本辞海版袖珍本就恰好解决了我的这个痛点。它的大小设计得非常巧妙,可以轻松地塞进我的通勤包,甚至牛仔裤的口袋里,随时随地都能拿出来翻阅。别看它身材小巧,内容却一点也不含糊。我注意到它收录的惯用语相当丰富,而且解释得也非常到位,既有准确的释义,也常配有生动的例句,帮助我理解其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很多时候,一些书面语或者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那些言简意赅、富有文化底蕴的表达,仅仅通过字面意思很难揣摩其真谛,而这本书恰恰能够及时地为我解惑。它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语言顾问,让我在阅读和交流中更加游刃有余,也更加体会到汉语的博大精深。

评分

3.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尤其喜欢阅读一些古代小说和诗词。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或者一些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表达方式,用现代的白话文解释起来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这本《中国惯用语大辞典》简直就是我寻觅已久的“及时雨”。它不仅收录了大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和俗语,更重要的是,它对那些在古籍中出现的、或是带有历史沉淀的惯用语也有着详尽的解释。我曾经在读《红楼梦》时,遇到一个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词,最后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它的出处和详细的解释,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是一种莫大的满足。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中华文化宝库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些经典作品的精妙之处,也让我的阅读体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2.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颇得我心。精美的封面,加上“辞海版”这三个字,本身就透着一股严谨和权威感。翻开内页,字迹清晰,排版紧凑而不拥挤,即使是袖珍本,阅读起来也丝毫不会感到吃力。我尤其欣赏它在释义上的细致。对于同一个惯用语,它往往会列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并根据不同的语境给出不同的理解方向,这对于深入理解词语的内涵非常有帮助。而且,它还会追溯一些惯用语的起源或典故,让读者在学习词语本身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背后蕴含的文化故事,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我曾经在翻译工作中遇到过一些非常地道的中文表达,用一般的词典很难找到对应的解释,而这本书却能提供线索,帮助我更好地进行跨文化沟通。对于想要提升中文表达能力,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5. 我对语言的演变和发展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惯用语作为语言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部分,更是吸引我深入探究。这本《中国惯用语大辞典 辞海版 袖珍本》以一种非常易于亲近的方式,展现了汉语惯用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词条,而是通过细致的释义和生动的例句,勾勒出这些惯用语的生长轨迹和使用场景。我常常在深夜,捧着这本小小的辞典,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感受古今汉语的连接,体会不同时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感。它让我在熟悉中发现新意,在陌生中获得启迪。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作为语言爱好者的求知欲,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语言是文化最直接的载体,而惯用语更是其中最闪耀的宝石。它让我的语言学习之旅,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充满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