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劍道
定價:38.00元
作者:玉昆子
齣版社:華夏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0806967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華劍道,曆史悠久且飽含瞭哲學思想,是中華文明之一端。它不但能強身健體,還能自衛防身,其中劍理更能修身養性。劍法,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自衛防身之法,蘊含著豐富的搏擊理念;另一部分是內修之術,又稱內煉之術。《中華劍道》一書詳細講解瞭劍的淵源、劍技的源流與發展,以及劍與的關係等,全數重點則是對奇門十三劍、武當對劍習練的詳細講解,配以近400多張作者習練時的分解動作圖片,清晰流暢,學者易於把握,為習練劍術的一本入門好書。
目錄
前言章 劍的淵源第2章 劍的基本知識第3章 劍技的源流與發展第4章 淺議道教與劍之間的關係第5章 淺議劍與“氣”及自身“精氣神”的關聯第6章 劍之道第7章 奇門十三劍詳解第8章 奇門十三劍練習法第9章 武當對劍0章 對劍攻略1章 劍術中的手眼身法步炁論後記
作者介紹
玉昆子道長,生於全真龍門派武道傢庭,俗名韓超。六歲起,跟隨祖父武術傢鐵臂沱南俠韓其昌先生係統地學習瞭梅花樁拳、少林拳、楊式太極拳及形意拳,至今已有三十餘年(道教全真派內分文道和武道,梅花樁拳隸屬於全真龍門派,即武道)。玉昆子道長在練功三十餘年中,非常重視武學中“道”的深刻內涵(以前屬於龍門派永字輩居士),現成為龍門派道士並任北京市武術協會梅花樁拳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道教協會常務理事,梅花樁拳派第十八代,被國傢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授予武術六段稱號,還曾擔任過海南省邊防部隊武術教練。玉昆子道長酷愛古琴藝術,現今正在挖掘整理古琴、瑟、簫、木魚、磬等樂器組閤的道教題材的麯目,並成立瞭玉昆子道傢音樂五人組,擔任組長。近年來玉昆子道長在武道與古琴藝術方麵廣收門徒,誌在弘揚道傢精神,把道傢文化推嚮世界。
文摘
序言
這本《武林秘史》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作者的筆力老辣,對江湖風雲的描繪栩栩如生。它講述瞭晚唐五代時期,一個沒落世傢子弟如何憑藉一身武藝和過人的智慧,在亂世中掙紮求生,最終攪動武林格局的故事。書中對不同門派的武學特點和人物性格的刻畫入木三分,讓我仿佛身臨其境。尤其是主角在麵對道義與生存的兩難抉擇時,那種內心的掙紮和痛苦,被作者細膩地捕捉並展現齣來,讀來令人唏噓。書中對權謀鬥爭的描寫也十分精彩,不同勢力之間的暗流湧動、明爭暗鬥,展現瞭那個時代殘酷的生存法則。情節跌宕起伏,懸念迭起,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非常過癮。
評分讀完《盛唐煙雲錄》,我仿佛穿越迴瞭大唐的鼎盛時期,感受到瞭那種磅礴大氣和萬國來朝的自信。這本書以一個普通商賈的視角切入,串聯起瞭長安城內外的風雲變幻。它不僅僅是曆史的復述,更是對那個時代社會生活的全景式展現——從精緻的茶道、華麗的服飾,到復雜的官場生態和邊疆戰事,無不描繪得細緻入微。作者的考據工作顯然是下瞭大工夫的,許多細節之處都令人拍案叫絕,讓人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也學到瞭不少曆史知識。主角雖然隻是個小人物,但其在時代洪流中的沉浮與選擇,恰恰反映瞭個體命運與時代命運的緊密相連,讓人深思。
評分這本《草木集注》簡直是植物愛好者的福音。它不像傳統圖鑒那樣枯燥乏味,而是以一種近乎詩歌的筆觸,描繪瞭華夏大地不同地域的特色植被。作者似乎對每一株草木都懷有深厚的感情,無論是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野花,還是紮根於深山老林的古樹,都被賦予瞭獨特的生命故事。書中對植物的形態、藥用價值、乃至與古人生活的關聯,都有非常詳盡而優美的描述。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物候”的章節,詳細記錄瞭不同節氣下植物的變化,讓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微妙節奏。讀完之後,即便是路邊的一棵小草,在我眼中也變得充滿瞭靈性和故事性,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日常觀察的興趣。
評分我對《山海異聞錄》這部作品的想象力深感震撼。它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奇詭的世界觀,那些在古籍中一閃而過的異獸和神祇,在作者的筆下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和復雜的社會關係。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一個迷失在蠻荒之地的探險傢,每翻開一頁,都是對未知世界的一次全新探索。書中對各種奇珍異寶的描寫,也充滿瞭浪漫主義的色彩,讓人不禁神往。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描繪這些光怪陸離的景象時,並沒有忘記探討人與自然、人與未知力量的關係,使得整本書在奇幻的外衣下,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考。文筆典雅流暢,即使是描述最奇異的景象,也保持著一種古典韻味,讀來極為享受。
評分《兵法心訣》這本書,重點不在於教你招式,而在於剖析“道”的層麵。它摒棄瞭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而是用大量古代將領的實戰案例來闡釋其核心思想——即“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哲學延伸。作者的論述邏輯極其嚴密,層層遞進,讓人能清晰地理解,真正的勝利源於對形勢的全麵掌控和對人心的精準拿捏。書中反復強調的“勢”的營造和“變”的運用,對於理解現代管理和團隊協作也大有裨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評價某些經典戰役時,那種不拘泥於傳統定論的批判性思維,引人深思,讓人在閱讀中不斷挑戰自己的固有認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