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红外光学材料(第2版)
定价:139.00元
作者:余怀之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118099676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较全面地论述了到目前各种红外光学材料的光学、热学和力学性质(参数),各种红外光学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工艺,以及工艺条件对各种性能产生影响。同时,对应用中所必须要考虑的增透膜和保护膜也做了论述,CVD金刚石是理想的窗口材料,对金刚石的性质、CVD金刚石的合成机理、制备方法以及后续加工方法也做了介绍。
目录
章 红外光学材料基础
1.1 引言
1.2 大气窗口
1.3 黑体辐射——普朗克辐射定律
1.4 波动方程和光学常数
1.5 反射和折射
1.6 薄膜光学
1.7 折射指数和色散
1.8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光的传播——双折射
1.9 透明介质中光的散射
1.10 透明介质热辐射的发射率
1.11 断裂强度和断裂韧性
1.12 断裂强度的统计分析
1.13 抗热冲击品质因子
1.13.1 压力诱导应力
1.13.2 热诱导应力
1.13.3 品质因子
1.14 激光窗口的光畸变
参考文献
第2章 红外光学材料的光学性质
2.1 引言
2.2 反射
2.3 透过率和吸收系数及与温度的关系
2.3.1 概述
2.3.2 红外光学材料的透射波段
2.3.3 Ge和Si
2.3.4 GaAs和GaP
2.3.5 蓝宝石和氧化铝多晶.
2.3.6 氧化物多晶光学陶瓷--MgAl204、MgO、Y203、石英和YAG
2.3.7 ZnS和ZnSe
2.3.8 CVDSiC和CVDSi2N4
2.3.9 MgF2和CaF2
2.3.1 0硫系化合物玻璃
2.4 折射指数、色散和折射指数与温度的关系
2.4.1 Ge和Si
2.4.2 GaAs和GaP
2.4.3 氧化物光学陶瓷
2.4.4 CVDZnS和CVDZnSe
2.4.5 β—SiC和0α--Si3N4
2.4.6 MgF2和CaF2
2.4.7 硫系玻璃
2.5 散射
2.6 发射率
2.7 红外光学材料的微波透射性质
参考文献
第3章 红外光学材料的力学与热学性质
3.1 引言
3.2 红外光学材料力学和热学性质
3.2.1 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v
3.2.2 热导率
3.2.3 热膨胀系数
3.3 红外光学材料的硬度及其影响因素
3.3.1 硬度测试
3.3.2 温度对硬度的影响
3.3.3 晶粒尺寸的影响
3.3.4 压力的影响.
3.3.5 形成固溶体改善硬度
3.3.6 化学键对硬度的影响
3.3.7 硬度和材料其他参数的关系
3.4 红外光学材料断裂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3.4.1 常用的强度测试方法
3.4.2 陶瓷材料强度的影响因素
3.5 蓝宝石单晶的高温强度
3.5.1 温度对蓝宝石强度的影响
3.5.2 蓝宝石高温强度的改善
3.6 红外光学材料的断裂韧性
3.7 红外光学材料抗热冲击品质因子
3.8 固体粒子对红外光学元件表面的冲击损伤
3.9 红外光学元件表面的雨蚀
3.10 激光窗口用光学材料
参考文献
第4章 红外光学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
4.1 引言
4.2 热压工艺
4.2.1 热压的工艺原理
4.2.2 ZnS和.ZnSe的热压
4.2.3 热压制备其他光学材料
4.3 烧结、热压烧结和热等静压法
4.3.1 烧结、热等静压制备ZnS
4.3.2 尖晶石(MgAl204)的制备
4.3.3 氮氧化铝(A10N)晶体
4.4纳米和亚微米氧化物透明陶瓷的制备
4.4.1 透明A1203哆晶陶瓷
4.4.2 Nd:YAG
4.4.3 纳米MgO和Y203
4.5 熔体定向凝固法
4.5.1 定向凝固的热流及温度分布
4.5.2 热交换法(}tEM)
4.5.3 梯度凝固法(GSM)
4.5.4 垂直梯度凝固法(VGF)
4.5.5 泡生法(kyropoulos法)
4.5.6 水平法生长蓝宝石
4.6 导模法
4.6.1 导模法生长原理
4.6.2 导模法工艺
4.7 直拉生长法((~'zochralski法)
4.7.1 熔体生长的基本原理
4.7.2 锗和硅单晶生长
4.7.3 Ⅲ一V族化合物半导体GaAs和GaP
参考文献
第5章 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红外光学材料
5.1 引言
5.2 化学气相沉积基础
5.2.1 概述
5.2.2 温度的影响
5.2.3 反应剂分子向衬底表面的传输
5.2.4 压力的影响
5.2.5 反应剂气体流动状态
5.3 CVDZnS和CVDZnSe
5.4 CVDB—SiC
5.5 CVDGaP
5.6 CVDSi2N4
参考文献
第6章 金刚石光学材料
6.1 概述
6.2 CVD金刚石性质
6.2.1 CVD金刚石的光学性能
6.2.2 CVD金刚石的热学性质
6.2.3 CVD金刚石的力学性质
6.2.4 金刚石的氧化和保护
6.3 CVD金刚石生长机理
6.3.1 表面激活
6.3.2 生长机制
6.3.3 缺陷的产生
6.3.4 原子H的输送
6.4 CVD金刚石生长工艺
6.4.1 M’WCVD金刚石合成
6.4.2 直流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合成金刚石
6.4.3 燃烧火焰喷射合成金刚石
6.5 金刚石涂层
6.5.1 锗上的金刚石涂层
6.5.2 ZnS上的金刚石膜.
6.6 CVD金刚石表面加工
6.6.1 激光束平滑技术
6.6.2 热金属研磨金刚石表面的热化学抛光技术
6.6.3 等离子体腐蚀抛光
参考文献
第7章 增透膜和保护膜
7.1引言
7.2 红外光学材料的宽带增透膜
7.3 薄膜制备方法
7.4 表面凸起结构的减反射
7.5 光学元件表面保护
7.6 类金刚石碳(DLC)膜
7.7 GeC膜
7.7.1 GeC膜的制备
7.7.2 GeC膜的光学性质
7.7.3 GeC膜的力学性能
7.8 BP和GaP膜.
7.8.1 BP膜的制备
7.8.2 BP膜的结构
7.8.3 BP膜的光学性质
7.8.4 BP膜的力学性质
7.9 雨蚀保护
7.10 沙蚀保护
7.11 其他硬质保护膜
7.12 透明导电膜
7.12.1 金属网格滤波器
7.12.2 导电衬底和导电膜
7.12.3 导电网格设计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量子纠缠与时空本质的哲学思辨】的书籍。这本书的难度是相当高的,它不是一本科普读物,而更像是一次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极限挑战。作者以极其凝练的语言,将最新的量子物理学发现与康德、尼采的哲学思想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对于“观察者效应”的探讨,已经超越了物理学的范畴,深入到了意识与实在的关系层面。有一章专门分析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作者不仅清晰地还原了双方的论点,更以现代视角评价了这场“世纪之辩”对后世物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阅读此书,我经常需要反复研读某一段话,因为其中蕴含的信息密度实在太大了。它迫使你跳出现有的线性思维框架,去接受一种多维度、非局域性的宇宙观。虽然过程有些烧脑,但每当理解一个更深层次的概念时,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适合那些对基础科学抱有强烈好奇心,并愿意投入大量精力去进行抽象思考的读者。
评分我刚刚合上了一本【当代先锋派小说家的创作心法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可能有些高冷,但内容却是极其接地气,充满了对写作这一行为本身的热爱与挣扎。作者是一位屡获大奖的作家,他在这本书里毫不保留地分享了他从构思、到初稿、再到修改定稿的每一个“血淋淋”的阶段。他特别强调了“噪音的提纯”——即如何从日常的琐碎信息中捕捉到具有文学张力的“瞬间”。书中穿插了大量他的手稿片段,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一遍遍地推翻自己构建的叙事结构,又是如何通过改变一个动词来彻底颠覆整段文字的氛围。其中关于“对话的潜文本”的分析尤为精彩,他指出优秀的对话往往是角色之间“没有说出口的部分”构成的,这一点对我理解人物塑造帮助极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自由,时而像诗歌,时而又像一场与读者的深夜倾谈,充满了真诚和不加修饰的力量。对于所有怀揣创作梦想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面对创作困境时的精神支撑。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经典经济学理论的现代演绎】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陷入那些晦涩难懂的数学模型中,而是用非常生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阐释亚当·斯密、凯恩斯乃至新古典主义的核心思想。比如,在讲到“看不见的手”时,他不是简单地引用原文,而是构建了一个现代城市中外卖配送系统的微观模型,清晰地展示了市场机制如何自发地优化资源配置。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思辨性,它鼓励读者去质疑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理论,比如在分析全球化对不同阶层的影响时,作者毫不避讳地指出了传统理论模型的局限性,并引入了行为经济学的视角进行补充和修正。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现象,比如为什么有些看似不理性的消费行为会成为主流,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扎实的分析框架去剖析这些问题。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经济学底层逻辑,同时又厌倦了枯燥教科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它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文字功底也极为扎实,逻辑推进如行云流水。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古代中国宫廷生活与礼仪探秘】的力作。这本书的细节描写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我原本以为自己对明清宫廷有些了解,但读完后才发现,自己之前的认知简直是冰山一角。作者显然是花了数十年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进行考据,每一个细节——从皇帝早晨的更衣流程,到后宫嫔妃的每日膳食标准,甚至是不同场合下使用的特定称谓和行礼幅度——都被还原得淋漓尽致。最让我震撼的是对“礼”的深层解读。礼仪不仅仅是繁文缛节,而是权力结构和等级制度最直观的体现。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例如唐代与清代在朝会礼仪上的微妙差异,这些差异背后反映出的统治思想变迁,分析得入木三分。阅读这本书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紫禁城里,亲眼目睹着那些历史场景的发生。对于历史爱好者和研究清宫剧的观众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祛魅”与“溯源”的必备良品,它用严谨的学术态度,构建了一个真实、立体、有温度的古代宫廷世界。
评分这本【西欧中世纪城市手工业行的公会制度研究】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它彻底颠覆了我对中世纪“黑暗时代”的刻板印象。作者的视角非常聚焦,没有泛泛而谈,而是将目光锁定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行会组织上。书中细致地描绘了木匠行会、纺织行会等不同行业内部的等级森严制度——从学徒到帮工,再到最后成为大师傅的漫长路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深入挖掘了行会对于技术保密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原来,这些行会并非仅仅是经济组织,它们同时承担了社会保障、职业教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封建领主的权力。书中引用了大量档案记录,清晰展示了行会内部的仲裁案例,比如关于“抄袭设计”或“滥用原材料”的处罚,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高效、自律且极具排他性的经济共同体。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以扎实的文献考证为基础,展现了中世纪城市经济活力的一面,让人看到在蒙昧表象之下,隐藏着一套精密的、为后世市场经济奠定基础的组织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