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第1部分:制冷和供热单元 | ||
| 作 者: | ||
| 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 | ||
| 译 者: | ||
| 大16开 页数:20 字数:32 | ||
| ||
| ||||||||||||||||||||||||||||||||||||
| 内容简介 | ||||||||||||||||||||||||||||||||||||
| 本部分规定了以气体或者液体燃料为主的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制冷和供热单元的分类组成、评价指标、系统配置要求、运行优化及管理。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气体或者液体燃料为一次能源的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制冷和供热单元的选型、设计优化和运行管理。其中,楼宇分布式供能站原动机单机容量小于或等于10MW;区域分布式供能站原动机单机容量小于或等于25MW。 | ||||||||||||||||||||||||||||||||||||
我一直对能源的未来发展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能够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的创新技术。《GB/T 36160.1-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第1部分:制冷和供热单元》这本书的名字,立刻勾起了我对“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这一概念的兴趣。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带领我这个门外汉逐步了解这个复杂而先进的能源系统。我设想这本书会从宏观层面介绍分布式系统的优势,比如它如何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以及实现区域性的能源自给自足。接着,它会深入到“制冷和供热单元”这一具体的组成部分,我希望能够了解到这些单元是如何工作的,例如制冷单元如何提供低温冷源,供热单元又如何提供热能。更吸引我的是,书中是否会提及这些单元在设计上的创新,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优化它们的性能,从而达到更高的能效比和更低的运行成本。我对各种先进的技术细节充满期待,比如是否会介绍一些新型的制冷技术、高效的热泵技术,或者与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的集成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让我对这些技术有个大致的了解,并能感受到它们在改善我们居住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评分作为一个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略有了解的普通读者,我总是希望能找到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信息来指导我的理解。《GB/T 36160.1-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第1部分:制冷和供热单元》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技术条件”几个字,让我感觉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本能够提供实际指导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制冷和供热单元”的关键技术要求。这可能包括对这些单元的性能指标、设计标准、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以及安全性的详细规定。我非常好奇,在实现高效制冷和供热的同时,这些单元是如何满足环保要求的,比如低噪音、低排放等。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当前最先进的制冷和供热技术有哪些,以及它们在分布式系统中的集成方式。此外,我还会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关于系统可靠性、维护性和寿命的评估标准,这些对于一个长期的能源解决方案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能否帮助我理解,在选择和部署这类系统时,需要关注哪些技术细节,从而确保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份详尽的技术蓝图,让我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评估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可行性。
评分翻开《GB/T 36160.1-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第1部分:制冷和供热单元》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是它如何定义和界定“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这一概念。在我的理解中,这是一种比传统独立空调或供暖系统更高级、更智能的能源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这种系统的核心特征,例如它如何实现能源的分布式生产和就地消纳,以及“冷热电”三联供的独特优势。对于“技术条件”这个词,我抱着极大的好奇心,它是否意味着这本书会深入探讨构成这类系统的各种技术组件的性能参数、设计要求、安装规范以及安全标准?我特别关注“制冷和供热单元”这一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制冷和供热单元,比如它们的工作原理、效率评判标准(如能效比EER、COP),以及它们在应对不同负荷需求和环境变化时的表现。我希望能了解,为了实现高效的制冷和供热,这些单元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控制策略等方面有哪些关键的技术考量。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系统整体设计和优化方面的见解,帮助理解如何让这些单元协同工作,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听起来很专业,但作为一名对能源效率和家庭舒适度非常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弄清楚“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到底是什么,以及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空调、供暖系统有什么不同。这本书的标题《GB/T 36160.1-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第1部分:制冷和供热单元》给我一种它会解答这些疑问的期待。我设想这本书会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比如结合一些图表和实际案例,来阐释这种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以及它在制冷和供热方面的具体应用。我尤其好奇,这种“分布式”系统与传统的集中式系统相比,在能源利用效率、安装便利性、运行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究竟有哪些优势。我想了解它是否真的能实现“冷热电”三联供,也就是同时提供制冷、供热和电力的功能,这听起来就像一个能源利用的“瑞士军刀”,非常吸引人。这本书的第一部分聚焦于“制冷和供热单元”,这让我预感到它会详细介绍驱动这些功能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制冷和供热单元,比如它们的工作原理,比如吸收式、蒸汽压缩式,以及它们在不同气候条件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我还会期待它能提及一些关于这些单元的性能指标,比如能效比(EER、COP),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满足建筑物的冷暖需求。作为一个对技术细节不那么精通的读者,我希望书中能有适当的科普,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致理解这些专业术语背后的含义。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书名《GB/T 36160.1-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第1部分:制冷和供热单元》,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关于未来能源解决方案的蓝图。我一直关注着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能源消耗和可持续性方面。这本书的标题暗示着它可能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重要的是涉及“技术条件”,这让我联想到它会包含一些具体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可能无法深入理解所有的技术细节,但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清晰、逻辑性强的结构,逐步引导我了解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技术基石。特别是“制冷和供热单元”这部分,我期望它能细致地剖析这些关键组件的设计理念、工作流程以及它们在实际运行中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我很好奇,不同类型的单元在效率、可靠性、维护成本以及环境友好性方面是如何权衡取舍的。这本书是否会提及一些关于系统集成和控制的技术,以确保制冷和供热单元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并与整个分布式系统无缝对接?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指导性原则,即使我不是专业人士,也能对这个系统的复杂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了解在选择和部署此类系统时,需要关注哪些关键的技术要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