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1世纪金融监管
定价:56.00元
作者:乔安妮凯勒曼(A. Joanne Kellermann)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86564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1世纪金融监管》是危机后反思金融监管的著作中*有深度、*有价值的一部。
该书通过聚焦于监管实践而不仅是监管规则,探讨了如何打造高质量监管、构造新的监管范式,介绍了英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典、欧盟等多个国家的金融监管实践。该书就原则导向监管、监管、前瞻性监管、分析式监管、监管中的董事会评价、金融监管的执行、金融监管的激励机制、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之间的有机配合等重要的金融监管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引人入胜的阐述。
人类能通过改进监管防范下一次金融危机吗?
公众应当对监管机构抱以什么样的合理期待?
金融监管机构究竟应当更关注监管的结果还是监管的过程?
什么样的监管才是良好高质量的监管,有什么特征?
如何把握对金融机构战略、商业模式、行为、文化的监管分寸?
未来十年金融监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本书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解答,代表了迄今对金融监管**水平的思考。
目录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乔安妮凯勒曼(A. Joanne Kellermann),荷兰央行执行董事。
雅各布德汗(Jakob de Haan),荷兰央行研究主管,同时任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政治经济教授。
费姆克德弗里斯(Femke de Vries),荷兰央行监管专家中心主任。
译者简介:
张晓朴 研究员,经济学博士。2005年和2011年分别获第十一届、第十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3年获首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Mundell-Huang Prize)。获中国金融学会第六届全国金融论文评比一等奖(**奖)。 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研究工作组(RTF)成员,联合论坛(Joint Forum)金融集团监管原则工作组成员。
文摘
序言
这本《21世纪金融监管》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书本内容的阅读,更是一种思维上的洗礼。我一直认为,金融监管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本书恰恰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深入地剖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监管机构是如何调整政策、弥补漏洞,以期防范未来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监管工具和方法的比较分析,这让我对如何有效界定金融风险、如何制定相机抉择的监管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对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分与联系进行了详细阐释,以及它们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中的不同作用,这一点对我理解金融监管的整体框架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金融科技(FinTech)带来的影响也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它不仅仅是介绍了FinTech本身,更是探讨了FinTech如何挑战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以及监管机构如何应对这些新挑战,例如支付系统、P2P借贷、智能投顾等。书中对于跨境监管协调的论述,也让我认识到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单一国家的监管措施往往难以奏效,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总体而言,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让我对21世纪的金融监管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
评分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21世纪金融监管》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金融世界背后那张无形而又至关重要的网——监管。我一直相信,一个健康的金融市场离不开有效的监管。本书并非枯燥的政策条文堆砌,而是通过对一系列真实案例的深入剖析,生动地展现了金融监管在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书中对风险管理、市场透明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核心议题的探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大而不能倒”问题的讨论,以及各国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和遇到的困境。此外,本书对全球金融监管一体化趋势的分析,以及不同国家在金融监管改革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极具参考价值。它让我明白,金融监管的演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宏观经济周期、技术变革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书中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的探讨,也让我认识到金融监管正在朝着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著作,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21世纪金融监管的系统性认知。
评分此次阅读《21世纪金融监管》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金融规则与创新之间微妙平衡的深刻探索。我一直认为,监管的本质是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的公平、有序和稳定,但同时也不能过度扼杀创新带来的活力。本书在这方面进行了极为细致的论述,让我对其中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书中对不同时期金融危机成因的梳理,以及各国监管机构事后采取的应对措施,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影子银行”的讨论,它揭示了金融创新在监管盲区中滋生风险的可能性,以及监管者如何努力将其纳入视野。同时,书中对金融科技监管的关注,也反映了作者对当下金融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对FinTech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其发展过程中,保持对金融风险的警惕,并找到合理的监管路径。书中对于全球金融治理的思考,也让我意识到,在日益互联互通的世界里,各国监管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多么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理解金融监管背后蕴含的哲学与实践。
评分在我阅读《21世纪金融监管》的这段时间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不断变化的金融世界,亲眼见证着监管力量如何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一直对金融监管的演变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观察视角。书中对不同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各国在金融治理上的差异与共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监管改革的详细梳理,它不仅阐述了改革的动因,也分析了改革的成效与不足。书中对新兴金融风险,如网络安全、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在金融监管语境下的讨论,更是让我看到了金融监管的边界正在不断扩展。它不再仅仅是关注传统的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而是要应对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挑战。书中对金融监管的未来展望,也让我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它提醒我们,金融监管并非一劳永逸的课题,而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不断适应的永恒命题。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让我对金融监管的复杂性、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全球金融市场动态的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对各种监管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市场的影响深感兴趣。最近,我读到了一本关于“21世纪金融监管”的书,虽然书中具体内容我无法在此一一赘述,但这次阅读经历无疑拓宽了我对金融监管在当今时代所扮演角色的理解。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传统的监管框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如何在新时代下构建更具前瞻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的监管体系,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课题。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采取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一些案例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不禁引发了我对金融监管未来走向的深度思考。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新兴金融业态,例如数字货币、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监管难题的探讨。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速度之快,其潜在的风险和机遇并存,对现有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考验。书中试图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新业态的本质,以及监管者在平衡创新与风险之间所面临的困境。总的来说,这次阅读让我对金融监管这一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有了更宏观、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关于这一主题的精彩论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