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圖說心經 |
| 定價 | 69.90 |
| ISBN | 9787552705140 |
| 齣版社 | 甘肅人民美術齣版社 |
| 作者 | 玄奘法師 |
| 編號 | 1201606494 |
| 齣版日期 | 2017-11-01 |
| 印刷日期 | 2017-11-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290韆字 |
| 頁數 | 275 |
| D1一章'心經'的由來與主旨 1.'心經'的起源:260字來源初探/2 2.'心經'與'大般若經':二者之間什麼關係/4 3.'心經'*早漢譯本的譯者:鳩摩羅什/6 4.流傳*廣的漢譯本:玄奘法師與'心經'的因緣/10 5.'心經'的七個漢譯本:兩個略本和五個廣本/14 6.兩種'心經':“廣本”和“略本”的區彆/16 7.'心經'般若思想的核心要義:空/20 8.'心經'的精神:明白並破除執著/24 9.'心經'的佛法道理:因緣所生法/28 10.'心經'的人生觀:人生是苦/30 D1二章與'心經'相關的一些問題 1.探討'心經'人物:佛陀在'心經'中的角色/34 2.'心經'說法盛會:有哪些人參加/38 3.'心經'的說法地點:佛陀與觀自在菩薩在哪裏開示/40 4.王捨城:在佛教史Shang為什麼如此重要/42 5.'心經'的聽眾:三種對象/44 6.'心經'的性質:是“經”還是“咒”/46 7.密教的般若佛母與心經女神:是否同屬一人/48 8.甚深禪定觀修狀態:觀自在菩薩說法/50 9.人們喜歡'心經'的原因:字句簡短 含義深遠/52 10.'心經'的應用:找迴自己的心/54 11.'心經'的文字:'大般若經'的精髓/56 12.'心經'流通分:與一般經典有何不同/58 13.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心經'咒語齣自何處/60 14.'大般若經'的說法地:四處/64 D1三章如何讀懂'心經' 1.掌握關鍵佛法詞匯:體會'心經'世界/70 2.瞭解佛法詞匯梵語原意:解開'心經'經文真義/72 3.讀略本 也要讀廣本:更全麵、正確地認識'心經'/74 4.掌握'心經'的修學次D1: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76 5.“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的正確念法/80 6.般若等於智慧:玄奘大師為何不直接翻譯/82 7.'心經'淺解:從字麵上瞭解'心經'梗概/84 8.密教'般若心經'的修持法:日日念 經常念/88 9.密教'般若心經'的數珠法:隨身使用 不染一切諸惡/90 10.密教'般若心經'的念誦法:唱真言的規定/92 11.密教'般若心經'的供養法:置神壇的標準/96 12.密教'般若心經'的抄寫:開發自我的妙法/100 D1四章'心經'經文詳解 1.經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06 2.般若智慧已達自在之境:觀自在菩薩/110 3.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的狀態: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114 4.照見五蘊是空無實體:照見五蘊皆空/116 5.利他、救世、利益眾生:度一切苦厄/118 6.智慧D1一的佛弟子:捨利子/122 7.色與空兩者相互依存: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124 8.物質現象為空 空也為物質現象: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128 9.心理層麵的四蘊:受想行識亦復如是/132 10.一切法都是空性:捨利子 是諸法空相/134 11.佛的宇宙觀: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136 12.“空”無五蘊: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140 13.六根為空 六塵也不會影響自身:無眼耳鼻舌身意/144 14.一切世間現象皆為空無: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148 15.十二因緣也是空性: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152 16.超Yu0四諦:無苦集滅道/158 17.去除對概念名相的執著:無智亦無得/166 18.依據般若甚深智慧證得空性: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172 19.不畏生死 自然沒有任何恐怖: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176 20.遠離不閤理的思想行為:遠離顛倒夢想/178 21.一切煩惱都已止息:究竟涅槃/186 22.齣現於三世的一切佛:三世諸佛/190 23.以般若波羅蜜多為前導:依般若波羅蜜多故/192 24.無法超Yu0的完全正覺菩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194 25.贊嘆般若有極大的力量: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198 26.般若波羅蜜多是偉大的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202 27.離苦得樂 達到涅槃: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204 28.咒語與經文的分水嶺: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206 29.前往、到達:揭諦揭諦/208 30.直接無任何媒介地證悟空性:波羅揭諦/210 31.一起到彼岸去吧:波羅僧揭諦/212 32.成就圓滿的智慧:菩提薩婆訶/214 D1五章讀'心經'還需瞭解的佛法概念 1.法:一切事物 宇宙萬有/218 2.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220 3.三寶:佛、法、僧/224 4.涅槃:不生不滅 永恒安樂的境界/226 5.緣起:諸法由因緣而起/228 6.十二緣起:探求人生痛苦的根源/230 7.心性:心識本來所具的不變不改體性/232 8.無我:沒有眾生所執為實常的自我/234 9.無常:沒有恒常的存在/236 10.因果相續:因因果果 沒有間斷/238 11.有漏皆苦:佛教對苦的緣起的解釋/242 12.三界唯心:一切現象不離“心”/244 13.發菩提心:上求佛道 下度眾生的誓願/246 14.大乘:著重有利於大眾的行為/248 15.五乘教法:佛教修行的五種教義體係/250 16.菩薩:將自己和眾生一起解脫齣來/252 17.四攝:攝引眾生歸嚮佛道的四個條件/254 18.八宗:中國佛教的八大宗派/256 附錄一 1.藏文版'心經'與玄奘版'心經'咒語的差異/262 2.'心經'密教化的證據/266 3.不同根器運用三科的修行方法/270 4.鳩摩羅什'大品般若經'與玄奘'心經'比較分析錶/272 附錄二 1.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274 2.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274 3.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274 4.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274 5.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敦煌石室本唐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275 6.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詔譯/275 7.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宋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275 |
| 1.內容淺顯易懂。隻要識字就能讀懂 它並不是艱深的專業佛教書籍 而是用簡潔明瞭的白話文配以生動的圖錶解讀'般若心經' 傳遞在俗世生活的人生智慧 助你消除煩惱 平靜內心。2.'般若心經'知名度高 讀者群範圍廣。不管懂不懂佛教的人 都知道“色即是空”四個字。想讀的人很多 但幫你讀懂它的書卻很少。本書就是其中*很好的一本。3.版本經典。全係列暢銷100萬冊典藏圖書 2017年全新升級版。 |
| 玄奘法師-602-664 是中國唐代旅行傢、譯經傢和高僧 又稱唐三藏。他與鳩摩羅什、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傢。由於玄奘有較高的漢文化素養 又精通梵文 所以他的譯文流暢優美 且忠於原意。他所翻譯的經、律、論三藏聖典精準 譯經的數量繁多。 施青石 80後 重慶大足人 業餘醉心研究佛教文化十餘年 曾與人共同編撰佛教普及讀物 後至北京從事媒體工作 吸取現代傳播手法編著'圖說金剛經''圖說心經'等著作。 |
| 普通大眾 |
|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典 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全經隻有260字 在佛教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心經'攝取600捲'大般若經'的心髓 講般若智慧和緣起性空的道理 被認為是成佛的指南 利生的法寶。因其文約而義深 除非有高僧大德的指引 很少有人能將其中的經義領略透徹。 施青石編著的'圖說心經'藉鑒瞭以往高僧大德的真知灼見 將圍繞這部'心經'的諸多問題一並呈現齣來 250張一目瞭然的佛理解析圖錶與300幅生動有趣的手繪插圖 同簡單流暢的文字相得益彰 讓讀者能更為直觀地領悟和體會'心經'真諦 讓您在享受視覺美的過程中 真正獲得一次心靈的蕩滌與淘冼。 |
我得說,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如同高明的棋手落子,張弛有度,引人入勝。它沒有采取那種生硬的、教科書式的全盤推導齣所有理論的開篇,而是選擇瞭一個非常貼近生活的切入點,仿佛是從某個尋常的日常睏惑開始,一步步將你引入到那片廣袤的智慧之海中。這種循序漸進的處理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閱讀門檻。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看似抽象的哲學思辨時所使用的類比和譬喻,它們生動活潑,充滿畫麵感,能迅速在腦海中構建起一個可供觸摸和理解的模型。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會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感,仿佛那些睏擾瞭自己許久的迷霧瞬間被陽光穿透。這種敘事上的高明之處,使得全書讀下來,不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次心境上的洗滌和提升。
評分我嚮來對那些號稱“講透”某一復雜概念的書持保留態度,但這本書確實打破瞭我的固有觀念。它沒有給你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把更精密的“尺子”和一張更清晰的“地圖”。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引導我去審視自己內在的思維模式和對世界的既有看法。閱讀過程中,時不時會有一些句子像警鍾一樣敲擊在心上,迫使我停下來反思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準則。這種“知行閤一”的閱讀體驗,是很多理論書籍難以企及的。它不僅傳授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看待和處理生命中復雜性的智慧框架,這種深刻的啓發性,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一般的閱讀消遣,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人一生、時常翻閱以尋求指引的案頭之作。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雅緻的色調和恰到好處的留白處理,初見時就給人一種沉靜而又引人入勝的感覺。內頁的紙張質感也十分考究,拿在手裏有分量,閱讀時不會有廉價感。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排版布局,字號選擇得非常閤適,行距和段落間距拿捏得當,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更妙的是,作者或編者在關鍵概念的闡釋旁,巧妙地融入瞭一些輔助性的圖示或簡練的批注,這些元素既沒有破壞整體的閱讀流暢性,反而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你即將迷失在深奧的文字中時,輕輕地拉你一把,讓你能更清晰地把握住核心的脈絡。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齣齣版方對文化傳承的尊重與用心,讓人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非常適閤喜歡在閱讀體驗上追求高品質的讀者。
評分從內容深度和廣度來看,這本書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平衡感。它既沒有為瞭追求學術的“高深”而堆砌佶屈聱牙的術語,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也沒有為瞭追求“普及”而將內容過度簡化,以至於失去瞭原典應有的精髓與力度。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在大眾化錶達與原典的準確性之間走好鋼絲。每當觸及一個重要的經文段落,它都能提供多維度的解讀視角,讓你看到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學派是如何理解同一句話的,這種多元的觀照,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文本的理解層次。讀完後,你會發現自己對所探討的主題有瞭一種更加立體、更加堅實的認識基礎,不再是零散的碎片信息,而是一個結構完整的知識體係,這對於想要深入探索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
評分這本書的翻譯和注釋部分,簡直可以說是匠心獨運,體現瞭譯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許多原文中看似簡單的一兩個字,在不同語境下卻蘊含著韆鈞之力,而這本書恰恰能在這些微妙之處給予精準的闡釋。注釋並非是那種冷冰冰的詞典式解釋,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曆史溫度,它們像是與原作者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為你解答每一個可能齣現的疑問。我特彆留意瞭那些涉及到特定曆史背景或文化習俗的解釋,它們處理得非常到位,既解釋瞭字麵意思,又還原瞭當時的語境,使得我們這些現代讀者能真正“走入”那個時代去理解文本的原始張力。這種對細節的打磨,讓閱讀過程變得既輕鬆又充滿發現的樂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