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宪主编的《读库(1802)》共九篇文章。第一篇《区块链与比特币》,介绍了这几年人们生活中*热的互联网名词“区块链”与“比特币”的知识,区块链原本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编码、传输、加密、解密、验证技术,而比特币就是这种理念的一个具体应用。王天兵整理的《吴小兔自述》,讲的是紫砂壶大师吴小兔的生活经历以及是如何开始寻找紫砂泥、制作紫砂壶的。《“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里展示的是希区柯克筹拍的浪漫悬疑片《捉贼记》里的时尚印记,王鹤在《不体面的撕扯》里回顾了郁达夫与王映霞的过往,令人不胜唏嘘。
张立宪主编的《读库(1802)》一共包含了九篇 文章。《区块链与比特币》、《印度禁书风波》、《 吴小兔自述》、《1978年,北京的宾馆不够了》、《 高丽“称帝”幻梦》、《“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 、《不体面的撕扯》、《马桶与痰盂》和《忘年交》 。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发表论文《比特币:一 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区块链技术(理念)宣 告诞生。区块链已成为近几年*火的互联网字眼,伴 随它一起出现*多的词就是比特币。汪诘在《区块链 与比特币》里本着“自顶向下、逐次求精”的原则, 将比特币和区块链知识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深 入下去,希望读者每剥下一层都有完整的知识收获。
《印度禁书风波》是由徐龙华翻译自2014年5月8 日《纽约书评》里温迪·多尼哥所写India: Censorship by the Batra Brigade(《印度:巴特 拉之流的审查》),起因是作者2010年在印度企鹅出 版社出版的《印度教徒:另一种历史》一书,被一位 退休校长提起诉讼,官司打了四年,*后出版社决定 放弃诉讼。多尼哥复盘了整个过程中双方的交锋,也 将*多的思考留给了未来。
王天兵采访整理的《吴小兔自述》,讲的是紫砂 壶大师吴小兔的生活经历以及如何开始寻找紫砂泥、 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他半路出家研究紫砂,没有老师 ,全凭自己试验、琢磨,耐着性子去相信、热爱、了 解,找泥做壶,终成传世之作。文中还展示了十几款 吴小兔做的紫砂壶泥胚和成品,极为难得。
四十年前的1978年,北京的外宾接待能力到底如 何?据当年主管宾馆接待业务的北京市**服务局报 告称,实际能用于接待临时外宾的房间为2012间, 4017个床位,按*高容量可住外宾2990人,工作人员 650人。陈徒手老师梳理了近两年的公开档案,在 《1978年,北京的宾馆不够了》一文中,让读者看到 **服务局是如何与各方周旋,如何调度安排,如何 疲于应付。
公元918年,朝鲜半岛上的新罗贵族王建创立高 丽王朝,从历**看,高丽王朝让**的朝鲜民族确 立了初步完整的民族共同体和成熟的民族认同意识。
王建当时接受后唐、后周帝国册封的“高丽国王”封 号,在形式上纳入中华文明**的宗藩羁縻体系内。
秋原在《高丽“称帝”幻梦》里记录了始终有强烈自 主意识的历任高丽统治者,如何屡屡尝试摆脱与中原 的羁縻关系,力图重新称帝建号的举动。
《“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里展示的是希区柯 克筹拍的浪漫悬疑片《捉贼记》里的时尚印记。女主 角格蕾丝·凯莉给人的传统印象——既有高冷女神的 孤傲,又颇具大家闺秀的和气,与希区柯克对理想中 的女性“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的矛盾体”的苦心追寻 不谋而合,电影让格蕾丝精致**的女装风格深入人 心,成为1950年代的**廓形。
王鹤在《不体面的撕扯》里回顾了郁达夫与王映 霞的一段过往,他们为看客献上无比活色生香的谈资 ,也将彼此残剩的感情烧得灰飞烟灭,令人不胜唏嘘 。
《马桶与痰盂》从顺口溜“马子满街晒”讲起, 勾连出南京的诸多旧物与旧习。安枫在《忘年交》里 回忆了自己与作家孟伟哉交往的点滴。
区块链与比特币 汪诘
印度禁书风波 温迪·多尼哥
吴小兔自述 王天兵整理
1978年,北京的宾馆不够了 陈徒手
高丽“称帝”幻梦 秋原
“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 Archie M
不体面的撕扯 王鹤
马桶与痰 盂余斌
忘年交 安枫
说实话,《读库(1802)》这本书的打开方式,有点像是在一个热闹的市集里,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它里面的内容,不全是那种需要你费尽心思去解读的晦涩文字,但又不乏引人入胜的思考深度。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几篇关于文化传承的文章,作者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那些看似遥远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他并没有用枯燥的学术理论来“教育”你,而是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故事,让你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读完这些文章,我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更加意识到保护和传承的意义。另外,书中穿插的一些关于艺术和审美的探讨,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艺术理论”,而是从更贴近生活、更具象的层面去解读艺术,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有所领悟,感受到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长者,用温和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扇新的窗户。
评分这本《读库(1802)》真是个宝藏,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仿佛打开了一个充满惊喜的潘多拉魔盒。它不似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底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一点点地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开篇的几篇文章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无论是对某个历史事件的深入挖掘,还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都带着一种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我尤其喜欢其中一篇关于城市变迁的文章,作者用极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老街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挣扎与新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往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读来让人感慨万千。还有一些关于生活哲学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没有给你生硬的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引导你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方式,恰恰是最打动我的地方。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拓展,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滋养,让我对世界和生活有了更丰富、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这本《读库(1802)》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沉浸式体验。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到主题的,而是需要你一点点深入,慢慢体会其中的精髓。那些关于社会观察的篇章,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对一些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比如信息爆炸时代的焦虑、人际关系的疏离等等,进行了非常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他没有简单地去批判或指责,而是尝试去理解这些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反思自己是否也身处其中,是否也受到过类似的影响。这种共情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当下时代的一种忠实记录和深刻反思。此外,书中一些关于个体成长的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没有给你套路化的“成功学”,而是从更有人情味的角度,探讨了面对挫折、寻找意义等人生课题,读来让人感到温暖和鼓舞。
评分我必须得说,《读库(1802)》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陈年的书店,每一页都散发着纸墨和时光混合的醇厚气息。它所收录的文章,似乎都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不浮躁,不喧嚣,却自有其隽永的魅力。其中一些讲述个体生命故事的篇章,让我仿佛亲历了那些平凡却又不凡的人生。作者没有刻意去渲染悲情或讴歌伟大,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人物内心的起伏和命运的轨迹。我读到一位老工匠坚守传统技艺的故事,感受到的是一种对职业的敬畏和对匠心的执着;读到一位女性在困境中寻找自我价值的历程,则体会到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这些文字,不直接告诉你“应该怎样”,而是通过展现“真实发生过怎样”,让你在共鸣中思考。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情感和思考,也让我们有机会审视自己的生活。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给你多少“答案”,而在于它能激发你多少“问题”,让你在合上书页后,依然在脑海中久久回味。
评分初次接触《读库(1802)》,我感受到的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它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仿佛一个精心策划的旅行,你会在其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体验不同的风情。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关于自然和旅行的篇章。作者的笔触充满了画面感,仿佛带着你一起穿越到那个遥远的地方,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品味那里的独特韵味。他不仅仅是简单地描绘风景,更重要的是捕捉到了那个地方特有的气息和文化内涵,让你在阅读的同时,仿佛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旅行。还有一些关于科学的科普文章,也做得相当出色。它将一些复杂的科学概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让我这个对科学不太感冒的人,也觉得津津有味,甚至引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之间自如切换,并且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呈现出相当高的水准,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