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嬰幼兒及其照料者:尊重及迴應式的保育和教育課程 |
| 作者: | 【美】珍妮特·岡薩雷斯—米納 黛安娜·溫德爾·埃爾 |
| 定價: | 88.0 |
| 齣版社: | 商務印書館 |
| 齣版日期: | 2016-01-01 |
| ISBN: | 9787100110983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大32開 |
| 內容簡介 | |
《嬰幼兒及其照料者》是一本關於0~3歲兒童保育與教育的入門著作,突齣展現瞭早教先驅瑪格達 格伯和艾米 皮剋勒基於尊重及迴應的保育及教育理念。全書在教育理論及研究實踐的基礎之上,提齣瞭具有可作性的方法和實踐知識,適用於各種不同的嬰幼兒教育背景。在當今早期兒童教育過於重視入學準備和專業素質的培養與篩選的背景下,本書重視自由遊戲的價值、自立能力的發展以及迴應和尊重孩子的重要性,顯得尤為難能可貴,值得每個與照料孩子有關的人細細品讀與反思。 |
| 目錄 | |
簡要目錄 譯者序 Ⅰ 作者介紹 Ⅲ 前言 Ⅴ 編 聚焦照料者 第 1 章 原則、實踐與課程 3 第 2 章 嬰幼兒教育 33 第 3 章 照料是一門課程 62 第 4 章 遊戲是一門課程 94 第二編 聚焦兒童 第 5 章 依 戀 123 第 6 章 感 知 150 第 7 章 運動技能 175 第 8 章 認 知 209 第 9 章 語 言 240 第 10 章 情 緒 271 第 11 章 社會技能 304 第三編 聚焦項目 第 12 章 物理環境 331 第 13 章 社會環境 372 第 14 章 嬰幼兒保育和教育項目中的成人關係 400 附錄A 嬰幼兒照料項目的質量檢查錶 429 附錄B 環境對照錶 432 附錄C 傢長服務項目的指導原則 447 附錄D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對教育項目 的認證標準 449 ? |
| 編輯 | |
◆嬰幼兒保育和教育經典之作,深受早教工作者尤其是孩子傢長的推崇; ◆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培訓用書,全書切閤NAEYC 的項目標準; ◆ 兩位作者有著40 多年的幼教資曆,本書闡述瞭的教育理念,信息豐富,可性強; ◆ 注重孩子自由遊戲的價值、自立能力的發展以及迴應和尊重孩子的重要性; ◆ 基於幼教理論和**的實證研究,提齣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的十項原則。 |
| 媒體評論 | |
《嬰幼兒及其照料者》一書以全新的視角介紹瞭嬰幼兒早期教育。作者在書中強調瞭以尊重和迴應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照料者隻有給予兒童充分的尊重並敏感而及時地迴應其需求,兒童纔能與照料者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纔能在自由探索周邊環境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使身心獲得發展。作者在係統地闡述其教育理念的同時,還介紹瞭照料者在教養實踐中應該遵循的一係列規範,涉及瞭兒童的智力、運動技能、情緒能力、人際關係等多個方麵的發展。本書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同時又有切實而有效的實踐指導意義。 ——陳英和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它避開瞭傳統育兒書籍那種生硬的理論堆砌,而是構建瞭一個多層次的思考框架。我尤其喜歡它在處理“衝突與界限”那一章節時的平衡感。在推崇尊重和迴應的前提下,許多父母會陷入一個誤區:是不是就不能說“不”瞭?這本書清晰地界定瞭,真正的尊重並不等於放縱,而是需要建立在清晰、一緻且充滿同理心的界限之上的。作者通過細膩的描述,教導我們如何用孩子的語言去錶達規則,比如,與其直接嗬斥“不許跑!”不如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我知道你現在跑起來很開心,但是這裏是吃飯的地方,我們可以等到外麵草地上再盡情奔跑,好嗎?”這種“先接納情緒,再引導行為”的模式,效果顯著,而且維護瞭親子間的信任感。書中對依戀理論的引用也恰到好處,讓理論知識變成瞭指導實踐的可靠羅盤,而不是冰冷的學術名詞。讀完全書,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學習一套技巧,而是在重塑一種對待生命的哲學態度。
評分這部書簡直是為我們這些新手父母量身定做的寶典,它以一種極其細膩和體貼的方式,帶我們領略瞭嬰幼兒早期發展的奧秘。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尊重”二字上的深度和廣度。它不是那種空泛的說教,而是通過大量鮮活的、貼近日常生活的案例,展示瞭如何真正做到“看見”孩子。比如,書中對於嬰兒非語言交流的解讀,讓我這個過去隻關注“哭聲代錶餓瞭或睏瞭”的傢長醍醐灌頂。原來,孩子那些細微的眼神接觸、手勢的擺動,甚至身體的緊張程度,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需求信號。讀完這部分,我開始有意識地放慢自己的節奏,嘗試去“傾聽”我的寶寶在說什麼,而不是急於用成人的邏輯去填補空白。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極大地改善瞭我們之間的互動質量,讓喂養和安撫不再是任務,而成為瞭一種充滿理解和愛的對話。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同理心,讀起來感覺就像是和一位經驗豐富、充滿智慧的育兒導師麵對麵交流,讓人倍感安心和力量。它真正教會我的,是如何放下“完美父母”的執念,轉而擁抱真實、充滿彈性的育兒實踐。
評分作為一個從小受應試教育熏陶長大的人,我過去總習慣於用“目標導嚮”來看待一切,包括孩子的成長。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早期教育的刻闆印象。它並沒有急著推銷任何快速見效的“早教秘籍”或復雜的濛特梭利器具,反而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描繪瞭“迴應式”環境的構建。我非常震撼於作者對“環境即是第三位老師”這一理念的深入挖掘。書中詳細分析瞭物理空間的設計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探索的欲望和安全感。比如,關於光綫、色彩的選用,以及如何設置易於孩子獨立取用的材料區域,這些細節看似微小,卻構築瞭孩子自主學習的基石。更重要的是,書中強調瞭成人自身的“在場感”——那種不打斷、不評判、全身心投入的陪伴。這要求我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焦慮和期待,纔能為孩子提供一個真正可以自由伸展的心理空間。這種強調內在準備多於外在乾預的理念,對我來說是巨大的啓發,它讓我學會瞭欣賞孩子每一個自發的小小成就,而不是急著去標記“好”或“壞”。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它不像其他育兒書那樣提供明確的年齡分段指南——“六個月的寶寶該做什麼”。相反,它提供的是一套持續迭代的“心智模型”。我發現,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幫助我校準瞭自己的“觀察焦點”。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常常盯著孩子有沒有達到某個“裏程碑”;讀瞭之後,我的注意力轉移到瞭“孩子此刻的狀態是否得到瞭恰當的迴應?”。書中對於“共同調節”(Co-regulation)的描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解釋瞭為什麼在孩子情緒崩潰時,我們需要的不是立刻解決問題,而是先成為他情緒的“容器”,幫助他穩定下來,這種“陪伴式穩定”的力量是任何外部乾預都無法替代的。我嘗試在孩子因為玩具被搶而大哭時,隻是緊緊抱住他,用平靜的語調重復他的感受,而不是馬上介入去評判誰對誰錯。那一刻的寜靜,勝過韆言萬語。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沒有給你答案,但它給瞭你一套極其精良的工具和一套高度敏感的雷達,讓你能夠自己找到、並設計齣最適閤你的孩子的獨特答案。它真正培養的是一種持續學習和適應的育兒能力,而非一套僵化的操作流程。
評分我是一個在職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人,習慣瞭復雜的數據分析和嚴密的邏輯推理,所以最初我對這種側重“情感聯結”的保育書籍抱有一定保留。然而,這本書用其無懈可擊的論證結構和豐富的跨學科視角,徹底徵服瞭我。它將神經科學、依戀理論與實際操作完美地融閤在一起。書中關於壓力皮質醇水平對大腦發育影響的討論,讓我對“不被理會的需求”可能造成的長期影響有瞭科學層麵的認識,這比任何情感上的呼籲都更具說服力。更令我驚嘆的是,書中對於“照顧者自我關懷”的強調。作者沒有把照料者塑造成一個無私奉獻的聖人形象,而是直白地指齣,一個心力交瘁的成年人是無法提供高質量迴應的。因此,如何為自己建立支持係統,如何識彆並管理自己的疲憊,被提升到瞭與孩子發展同等重要的地位。這種務實且富有同理心的視角,讓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育兒指南,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維護傢庭係統健康運作的實用手冊,對我個人的生活質量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