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婴幼儿及其照料者:尊重及回应式的保育和教育课程 |
| 作者: | 【美】珍妮特·冈萨雷斯—米纳 黛安娜·温德尔·埃尔 |
| 定价: | 88.0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出版日期: | 2016-01-01 |
| ISBN: | 9787100110983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内容简介 | |
《婴幼儿及其照料者》是一本关于0~3岁儿童保育与教育的入门著作,突出展现了早教先驱玛格达 格伯和艾米 皮克勒基于尊重及回应的保育及教育理念。全书在教育理论及研究实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具有可作性的方法和实践知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婴幼儿教育背景。在当今早期儿童教育过于重视入学准备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与筛选的背景下,本书重视自由游戏的价值、自立能力的发展以及回应和尊重孩子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值得每个与照料孩子有关的人细细品读与反思。 |
| 目录 | |
简要目录 译者序 Ⅰ 作者介绍 Ⅲ 前言 Ⅴ 编 聚焦照料者 第 1 章 原则、实践与课程 3 第 2 章 婴幼儿教育 33 第 3 章 照料是一门课程 62 第 4 章 游戏是一门课程 94 第二编 聚焦儿童 第 5 章 依 恋 123 第 6 章 感 知 150 第 7 章 运动技能 175 第 8 章 认 知 209 第 9 章 语 言 240 第 10 章 情 绪 271 第 11 章 社会技能 304 第三编 聚焦项目 第 12 章 物理环境 331 第 13 章 社会环境 372 第 14 章 婴幼儿保育和教育项目中的成人关系 400 附录A 婴幼儿照料项目的质量检查表 429 附录B 环境对照表 432 附录C 家长服务项目的指导原则 447 附录D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对教育项目 的认证标准 449 ? |
| 编辑 | |
◆婴幼儿保育和教育经典之作,深受早教工作者尤其是孩子家长的推崇; ◆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培训用书,全书切合NAEYC 的项目标准; ◆ 两位作者有着40 多年的幼教资历,本书阐述了的教育理念,信息丰富,可性强; ◆ 注重孩子自由游戏的价值、自立能力的发展以及回应和尊重孩子的重要性; ◆ 基于幼教理论和**的实证研究,提出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十项原则。 |
| 媒体评论 | |
《婴幼儿及其照料者》一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婴幼儿早期教育。作者在书中强调了以尊重和回应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照料者只有给予儿童充分的尊重并敏感而及时地回应其需求,儿童才能与照料者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才能在自由探索周边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使身心获得发展。作者在系统地阐述其教育理念的同时,还介绍了照料者在教养实践中应该遵循的一系列规范,涉及了儿童的智力、运动技能、情绪能力、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本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又有切实而有效的实践指导意义。 ——陈英和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我是一个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习惯了复杂的数据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所以最初我对这种侧重“情感联结”的保育书籍抱有一定保留。然而,这本书用其无懈可击的论证结构和丰富的跨学科视角,彻底征服了我。它将神经科学、依恋理论与实际操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书中关于压力皮质醇水平对大脑发育影响的讨论,让我对“不被理会的需求”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有了科学层面的认识,这比任何情感上的呼吁都更具说服力。更令我惊叹的是,书中对于“照顾者自我关怀”的强调。作者没有把照料者塑造成一个无私奉献的圣人形象,而是直白地指出,一个心力交瘁的成年人是无法提供高质量回应的。因此,如何为自己建立支持系统,如何识别并管理自己的疲惫,被提升到了与孩子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务实且富有同理心的视角,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维护家庭系统健康运作的实用手册,对我个人的生活质量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它避开了传统育儿书籍那种生硬的理论堆砌,而是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思考框架。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冲突与界限”那一章节时的平衡感。在推崇尊重和回应的前提下,许多父母会陷入一个误区:是不是就不能说“不”了?这本书清晰地界定了,真正的尊重并不等于放纵,而是需要建立在清晰、一致且充满同理心的界限之上的。作者通过细腻的描述,教导我们如何用孩子的语言去表达规则,比如,与其直接呵斥“不许跑!”不如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说:“我知道你现在跑起来很开心,但是这里是吃饭的地方,我们可以等到外面草地上再尽情奔跑,好吗?”这种“先接纳情绪,再引导行为”的模式,效果显著,而且维护了亲子间的信任感。书中对依恋理论的引用也恰到好处,让理论知识变成了指导实践的可靠罗盘,而不是冰冷的学术名词。读完全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一套技巧,而是在重塑一种对待生命的哲学态度。
评分作为一个从小受应试教育熏陶长大的人,我过去总习惯于用“目标导向”来看待一切,包括孩子的成长。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早期教育的刻板印象。它并没有急着推销任何快速见效的“早教秘籍”或复杂的蒙特梭利器具,反而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回应式”环境的构建。我非常震撼于作者对“环境即是第三位老师”这一理念的深入挖掘。书中详细分析了物理空间的设计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探索的欲望和安全感。比如,关于光线、色彩的选用,以及如何设置易于孩子独立取用的材料区域,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构筑了孩子自主学习的基石。更重要的是,书中强调了成人自身的“在场感”——那种不打断、不评判、全身心投入的陪伴。这要求我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和期待,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真正可以自由伸展的心理空间。这种强调内在准备多于外在干预的理念,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启发,它让我学会了欣赏孩子每一个自发的小小成就,而不是急着去标记“好”或“坏”。
评分这部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新手父母量身定做的宝典,它以一种极其细腻和体贴的方式,带我们领略了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奥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尊重”二字上的深度和广度。它不是那种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大量鲜活的、贴近日常生活的案例,展示了如何真正做到“看见”孩子。比如,书中对于婴儿非语言交流的解读,让我这个过去只关注“哭声代表饿了或困了”的家长醍醐灌顶。原来,孩子那些细微的眼神接触、手势的摆动,甚至身体的紧张程度,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需求信号。读完这部分,我开始有意识地放慢自己的节奏,尝试去“倾听”我的宝宝在说什么,而不是急于用成人的逻辑去填补空白。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极大地改善了我们之间的互动质量,让喂养和安抚不再是任务,而成为了一种充满理解和爱的对话。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同理心,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育儿导师面对面交流,让人倍感安心和力量。它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放下“完美父母”的执念,转而拥抱真实、充满弹性的育儿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像其他育儿书那样提供明确的年龄分段指南——“六个月的宝宝该做什么”。相反,它提供的是一套持续迭代的“心智模型”。我发现,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我校准了自己的“观察焦点”。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常常盯着孩子有没有达到某个“里程碑”;读了之后,我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孩子此刻的状态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回应?”。书中对于“共同调节”(Co-regulation)的描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解释了为什么在孩子情绪崩溃时,我们需要的不是立刻解决问题,而是先成为他情绪的“容器”,帮助他稳定下来,这种“陪伴式稳定”的力量是任何外部干预都无法替代的。我尝试在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大哭时,只是紧紧抱住他,用平静的语调重复他的感受,而不是马上介入去评判谁对谁错。那一刻的宁静,胜过千言万语。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没有给你答案,但它给了你一套极其精良的工具和一套高度敏感的雷达,让你能够自己找到、并设计出最适合你的孩子的独特答案。它真正培养的是一种持续学习和适应的育儿能力,而非一套僵化的操作流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