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原子和分子的故事
定价:28.00元
作者:凌永乐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122182265
字数:
页码:23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原子和分子的故事》是一本故事会,也是一本古化学百科全书,他向我们讲述了很多书本中没有提到的知识和故事,有些也许作为真正的化学人也未必了解。全书从道尔顿提出原子的概念,打开近代化学发展大门开始,通过一代代化学家的努力,如阿伏伽德罗、康尼查罗、佩林等的努力,才有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并能够准确测量原子量,确立分子式,你知道化学分子式是经过怎样的过程才确立的吗?分子式确立后逐渐的发展到原子是怎样联结形成分子的?分子的结构?他的构型、构象如何?这一环套一环,一步一步逐层揭开,相信化学家们的生动故事,和科学研究的历程,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还等什么,快打开吧
内容提要
《原子和分子的故事》围绕化学学科中基本的元素——原子和分子,分30篇,通过人物与事件的发展贯穿其中,讲述了原子和分子概念的形成、原子量的测定、分子的形成、结构的测定、原子核的蜕变,同时贯穿其中也向读者展示了化学科学研究的历程,化学家的故事,以及基本的科学实验的测定。可以作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知识读本,也可以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目录
古代自然哲学中关于物质组成的论说
道尔顿将原子引进化学――促进近代化学发展
阿伏伽德罗推理引用分子――遭埋没半个世纪
康尼查罗论证原子和分子――促使原子说和分子说得到公认
洛希米特和佩林等人测定原子和分子的大小和多少――显示原子和分子存在的真实性
斯塔斯和理查兹测定原子量――消除早期的混乱
拉瓦锡等人创造元素分析――化学分子式得到确立
普劳斯首先确定物质组成固定――建立分子定组成定律
洛朗和热拉尔等人研究分子组成――提出多种论说
迪马在研究分子组成中发现取代反应――引出原子价概念
凯库勒提出原子联结理论――梦中联苯环原来是扑朔迷离
贝齐里乌斯命名同分异构体――启动分子结构研究
巴斯德幸运拆分旋光异构体――分子立体化开端
布特列洛夫提出分子结构――阐明分子构造
范特霍夫排除异议把分子推向空间――创立分子构型
哈塞尔和巴顿发展分子结构研究――建立分子构象
汤姆森发现电子――撬开原子
科塞尔和路易斯各自利用电子得失和共用解释原子结合成分子――成为现代价键理论前奏
维尔纳“冒失”论配位――终实验证实
范德瓦尔斯提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聚集得到解释
拉特迈尔和罗德布什共同提出原子间结合的氢键――解释了水和其他一些物质的异常性质
阿斯顿创建质谱仪――测定原子量有新法
卢瑟福首先实现原子蜕变――发现质子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完成原子核构造
哈恩等人发现原子核裂变――原子能得到应用
劳厄和布拉格父子创立X射线衍射法――开辟晶体结构测定研究
施陶丁格创立高分子化学――促进高分子材料生产
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共建DNA双螺旋结构――分子生物学诞生
摩尔根师生创立基因理论――分子遗传学出现
今天的原子和分子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作者介绍
凌永乐,北京化工大学离休教师,出版过多部著作《拉瓦锡》《化学元素周期系史话》《化学概念和理论的发现》《化工史话》等等。
文摘
序言
古代自然哲学中关于物质组成的论说
道尔顿将原子引进化学――促进近代化学发展
阿伏伽德罗推理引用分子――遭埋没半个世纪
康尼查罗论证原子和分子――促使原子说和分子说得到公认
洛希米特和佩林等人测定原子和分子的大小和多少――显示原子和分子存在的真实性
斯塔斯和理查兹测定原子量――消除早期的混乱
拉瓦锡等人创造元素分析――化学分子式得到确立
普劳斯首先确定物质组成固定――建立分子定组成定律
洛朗和热拉尔等人研究分子组成――提出多种论说
迪马在研究分子组成中发现取代反应――引出原子价概念
凯库勒提出原子联结理论――梦中联苯环原来是扑朔迷离
贝齐里乌斯命名同分异构体――启动分子结构研究
巴斯德幸运拆分旋光异构体――分子立体化开端
布特列洛夫提出分子结构――阐明分子构造
范特霍夫排除异议把分子推向空间――创立分子构型
哈塞尔和巴顿发展分子结构研究――建立分子构象
汤姆森发现电子――撬开原子
科塞尔和路易斯各自利用电子得失和共用解释原子结合成分子――成为现代价键理论前奏
维尔纳“冒失”论配位――终实验证实
范德瓦尔斯提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聚集得到解释
拉特迈尔和罗德布什共同提出原子间结合的氢键――解释了水和其他一些物质的异常性质
阿斯顿创建质谱仪――测定原子量有新法
卢瑟福首先实现原子蜕变――发现质子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完成原子核构造
哈恩等人发现原子核裂变――原子能得到应用
劳厄和布拉格父子创立X射线衍射法――开辟晶体结构测定研究
施陶丁格创立高分子化学――促进高分子材料生产
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共建DNA双螺旋结构――分子生物学诞生
摩尔根师生创立基因理论――分子遗传学出现
今天的原子和分子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我得说,《原子和分子的故事》是一本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原子和分子的认知仅限于课本上的几个简单概念,总觉得那是一片遥不可及的科学领域。然而,凌永乐先生的叙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用他那充满魔力的笔触,将我带入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微观宇宙。我被书中对粒子世界生动而又精确的描绘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直接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巧妙地运用比喻和类比,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画面。读到关于原子核与电子的相互作用时,我仿佛能看到它们之间无形的“引力之舞”,而当分子形成时,则如同一个个小巧的“组合乐高”,搭建出奇妙的物质形态。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深刻地理解了物质的多样性是如何源于这些微小粒子的不同组合和排列。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扇开启我好奇心的大门,让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更加敬畏的眼光去审视周遭的世界,发现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的现象背后,都蕴藏着如此精妙绝伦的科学奥秘。
评分老实说,《原子和分子的故事》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之前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科普书,充斥着各种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公式,但事实恰恰相反。作者凌永乐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原子和分子的世界展现在我面前。他没有直接硬塞知识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故事,一点点地揭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我尤其喜欢他对原子结构的描绘,他用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把原子比作一个微型的“家庭”,原子核是家长,电子是孩子们,它们之间有着特殊的“互动”方式。这些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概念,即使我之前对化学一窍不通,也能轻松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惊叹于物质世界的奇妙。原来,我们所见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些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它们的排列和组合方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这本书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科学的兴趣,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加开放和好奇的心态去探索这个世界。
评分我承认,一开始拿到《原子和分子的故事》这本书,我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毕竟“原子”和“分子”这些词汇,总会让人联想到枯燥的化学公式和实验室里的实验。但翻开第一页,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凌永乐的笔触如同变魔术一般,将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描绘得如此生动鲜活。他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游,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潜入物质的最深层。书中并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原子和分子们是如何“诞生”、“互动”、“组合”的。这些故事充满了想象力,但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化学键的描述,作者没有用复杂的公式,而是用“约定”和“合作”来形容原子之间的联系,这让我瞬间明白了它们是如何形成稳定结构的。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发出“哇!”的惊叹声,因为很多现象在我脑海中得到了全新的解释。比如,为什么水是液体,而冰是固体,又或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气体。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科学的好奇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精妙的运作机制。它让我意识到,科学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评分《原子和分子的故事》这本书,绝对是一本让我“相见恨晚”的佳作。在阅读之前,我对原子和分子的认知,仅停留在模糊的课本概念,总觉得它们是枯燥乏味的科学理论,与我的生活相去甚远。然而,凌永乐先生的笔触,却如同一位充满智慧的向导,将我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他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原子和分子的“性格”、“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将原子间的化学键比作“友谊”和“合作”,这一下子就让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充满了人情味,让我能够轻易理解原子为何会紧密结合。书中还让我明白,看似简单的物质,背后却蕴含着如此精妙的科学原理。例如,水和冰的形态差异,竟然源于分子间微小的排列变化。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加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我们身边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原子和分子的故事》,确实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我一向对科学类的书籍抱有敬畏之心,总觉得它们离我的生活太过遥远。但凌永乐的这部作品,却像一股清流,将那遥远而神秘的微观世界,变得触手可及,亲切无比。作者的叙述语言,没有丝毫的学术腔调,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向我讲述着原子和分子们的“喜怒哀乐”,它们如何从最初的“孤单”走向“联合”,如何通过“合作”创造出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化学键的描写所打动,作者将其比喻为“承诺”和“约定”,瞬间就让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充满了情感色彩,让我深刻理解了原子之间为何会紧密相连。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认知,仿佛被重新刷新了一遍,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现象,现在都蒙上了一层奇妙的科学光辉。它不仅教会了我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一种探索未知、尊重自然的科学态度。
评分《原子和分子的故事》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科普读物的固有印象。在此之前,我总是觉得科学书籍要么晦涩难懂,要么过于枯燥。然而,凌永乐先生的笔触,却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魔术师,将原子和分子的世界,以一种意想不到的生动和有趣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之所以如此推崇这本书,是因为它能够将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描绘得如此鲜活,仿佛它们真的拥有生命,有着自己的“情感”和“社交”。书中对于原子间相互作用的描述,更是让我拍案叫绝,作者用“吸引”与“排斥”的动态平衡,来解释原子为何会形成稳定的结构,这种解释方式,比任何枯燥的公式都来得直观和富有想象力。我特别喜欢书中所传递的“关联性”理念,它让我明白,单个的原子或许微不足道,但当它们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就能产生令人惊叹的宏观现象。这本书不仅仅增长了我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让我开始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自然。
评分这本《原子和分子的故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微观世界的奇幻冒险。作者凌永乐用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把那些抽象的概念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一直觉得科学书可能会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从最基础的原子构成,到复杂的分子排列,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铺陈。读的时候,我仿佛能看到一个个小小的粒子在舞台上跳跃、组合,它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规则”,遵循着某种看不见的秩序。书中很多比喻都非常巧妙,比如将原子比作乐高积木,将化学键比作黏合剂,这些形象的类比一下子就让我抓住了核心概念。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物质世界多样性的解读,原子和分子的不同组合竟然能创造出我们身边所有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事物,这让我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产生了全新的敬畏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加探究、更加好奇的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世界。即使是对化学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和收获,因为作者的语言非常平实,没有过多晦涩的术语,而是通过故事和场景来引导读者理解。这本书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让我对科学不再感到遥远和神秘,而是充满了亲近感和探索欲。
评分我必须坦诚地说,《原子和分子的故事》这本书,成功地让我这位原本对科学不太感冒的读者,变得充满了好奇。作者凌永乐先生的叙述方式,绝对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原子和分子的世界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描述,他将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关系,比作太阳和行星的运动,这种比喻,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概念。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单个的原子,而是进一步讲述了它们如何“携手”形成分子,以及这些分子又是如何“构建”出我们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质。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原来我们所见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些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它们的排列方式和组合方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它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加敬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发现科学的魅力无处不在。
评分《原子和分子的故事》这本书,着实让我对微观世界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一直以为,原子和分子这些东西,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研究的课题,跟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由它们组成的,它们才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石。作者凌永乐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他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那些深奥的科学原理讲得就像在讲故事一样。我尤其喜欢他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描述,仿佛看到了一个微型太阳系,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旋转,这种形象的比喻,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书中还讲述了不同原子如何结合成分子,以及这些分子又是如何组合成我们熟悉的物质,比如水、空气、甚至我们吃的食物。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每天接触的万事万物,背后都有着如此精妙的科学原理在支撑。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它让我觉得,科学并非只有冰冷的公式和复杂的实验,它也可以充满趣味和想象力。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在阅读《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之前,我对原子和分子的了解,仅限于模糊的课本印象,总觉得它们是抽象且遥不可及的。然而,凌永乐先生的这部作品,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他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宏大而精微的宇宙。书中没有生硬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将原子和分子的世界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微小的粒子,有着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它们或聚集,或分散,或结合,或分离,在无声无息中,塑造着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作者对于分子结构的解释,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将不同的分子比作不同的“建筑”,它们通过巧妙的组合,构成了我们所见的复杂物质。这种形象的比喻,让我瞬间就理解了,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会有如此迥异的性质。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它让我开始以一种更加好奇、更加探究的眼光,去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发现了隐藏在平凡中的伟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