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知日 歌舞伎完全入門 | 作者 | 茶烏龍 |
| 定價 | 69.80元 | 齣版社 | 中信齣版社 |
| ISBN | 9787508682013 | 齣版日期 | 2018-02-01 |
| 字數 | 360000 | 頁碼 | 234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專門關注日係內容的超人氣品牌「知日 ZHIJAPAN」推齣《知日》特集第50彈《知日歌舞伎完全入門》特集! *歌舞伎的400年/舞颱?道具?隈取?音樂?衣裳/屋號?傢係圖 *歌舞伎當代役者名鑒與歌舞伎經典名作選! *演員阪田藤十郎、鬆本白鸚、片岡仁左衛門、阪東玉三郎、市川海老藏、中村獅童、市川染五郎 *專訪攝影師筱山紀信、鬆竹社長迫本淳一、早稻田大學教授兒玉龍一 從0 到100,無論你對歌舞伎瞭解多少,都能體會到它的不同魅力! 專門關注日係內容的超人氣品牌「知日 ZHIJAPAN」推齣《知日》特集第50彈《知日歌舞伎完全入門》特集! *歌舞伎的400年/舞颱?道具?隈取?音樂?衣裳/屋號?傢係圖 *歌舞伎當代役者名鑒與歌舞伎經典名作選! *演員阪田藤十郎、鬆本白鸚、片岡仁左衛門、阪東玉三郎、市川海老藏、中村獅童、市川染五郎 *專訪攝影師筱山紀信、鬆竹社長迫本淳一、早稻田大學教授兒玉龍一 從0 到100,無論你對歌舞伎瞭解多少,都能體會到它的不同魅力! |
| 作者簡介 | |
| 矢口由紀子 演劇撰稿人。工作內容主要是歌舞伎、寶塚歌劇等的取材與采訪。在《婦女畫報》中連載瞭《本月的2000 名演員》和《歌舞伎新聞》;在《25ans》中連載瞭《寶塚,心跳的方程式》等文章。與歌舞伎相關的采訪錄有《小山三獨白》(演劇齣版社)、《市川海老藏·雙眼無法看到的寶物》(講談社)等。 任知 詩人,日本文化學者。畢業於南開大學,曾為《假日100 天》人文版編輯,昆明《生活新報》、廣州《信息時報》、上海《時代報》專欄作傢,有多篇詩歌、影評、樂評、書評等散見於各大報紙雜誌;曾主編獨立詩刊《個》,著有詩集《孤嶼心》,日本文化集《完全治愈係》《東瀛文人風譚》等。 薑建強矢口由紀子 演劇撰稿人。工作內容主要是歌舞伎、寶塚歌劇等的取材與采訪。在《婦女畫報》中連載瞭《本月的2000 名演員》和《歌舞伎新聞》;在《25ans》中連載瞭《寶塚,心跳的方程式》等文章。與歌舞伎相關的采訪錄有《小山三獨白》(演劇齣版社)、《市川海老藏·雙眼無法看到的寶物》(講談社)等。 任知 詩人,日本文化學者。畢業於南開大學,曾為《假日100 天》人文版編輯,昆明《生活新報》、廣州《信息時報》、上海《時代報》專欄作傢,有多篇詩歌、影評、樂評、書評等散見於各大報紙雜誌;曾主編獨立詩刊《個》,著有詩集《孤嶼心》,日本文化集《完全治愈係》《東瀛文人風譚》等。 薑建強 齣生於上海。齣國前在大學任教多年。20 世紀90 年代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大學。後在東京大學綜閤文化研究科擔任客座研究員,緻力日本哲學和文化的研究。現為東京《中華新聞》主編,《大傢》專欄作者。著有《山櫻花與島國魂——日本人情緒省思》《另類日本史》《另類日本文化史》《另類日本天皇史》《大皇宮》《島國日本》《夕陽山外山》等。譯有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中的《獨立器官》。 李一 《80 後》專欄作傢,獨立藝術策展人,前電通社成員,現定居東京,和朋友共同創立瞭創意設計公司Cabi。對昭和時代文化及日本當代藝術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 戴寜 大連人,定居日本,心在世界。教育學在讀博士,鬆下奬學金獲得者,人類學研究團體“仙人會”乾事。從大學時始遊學日、澳、美,在東西方之間深度感受各類跨國文化,擁有文化觀察員、同聲傳譯、教師、留學顧問、自由撰稿人等跨界職場體驗。 風蝕蘑菇 亞文化愛好者,熱衷於有趣而無用之事。專注現代視覺藝術、文本闡述、美酒美食及旅遊。運營有自媒體“蘑菇茶話會”。 regulars 撰稿人 田原 1965 年生,詩人、翻譯傢、日本文學博士。城西國際大學教授,齣版有詩集、文學專著和譯著20 多部。 彼得貓(彭永堅) 從佛山、東京、廣州到上海,一直生活在外,洞察力屬於AB 型。《周末畫報》全國創意總監,南方電影論壇、廣州書墟發起人,於2009年創辦瞭“彼得貓古本店”。 受訪人 筱山紀信 日本著名攝影師,以超現實主義的人體攝影作品、色性與聖性並存的少女寫真和為歌舞伎藝術傢五代目阪東玉三郎、十八代目中村勘三郎拍攝的作品等聞名。擅長錶現拍攝對象的個人氣質,野而不浪,美而不淫,經典影集包括《少女館》《晴天》《聖塔菲?宮澤理惠》《誕生》《筱山紀信和28 個女人》《女方?玉三郎》等。與杉本博司、荒木經惟、森山大道、細江英公等一起被公認為當代日本具代錶性的攝影傢。 長塚誠誌 生於1942 年,日本著名攝影師。曾拍過許多廣告作品,其中以能夠代錶日本的汽車攝影作品走紅於攝影界,並多次獲奬。從2002年開始,一直是歌舞伎演員市川猿之助的專屬攝影師,並在過去的十多年間不間斷地拍攝著百變多樣的猿之助。 中村扇雀 三代目中村扇雀,“人間國寶”四代目阪田藤十郎的次子,齣生於上方歌舞伎世傢。經典演繹包括三大名姬——《本朝二十四孝》中的八重垣姫、《金閣寺》中的雪姬、《鐮倉三代記》中的時姬,以及男性角色《心中天網島》中的紙屋治兵衛、《曾根崎心中》中的德兵衛和《封印切》中的忠兵衛等。 中村獅童 二代目中村獅童,祖父是昭和時代的著名女方演員中村時藏,齣生於歌舞伎世傢——萬傢。除瞭在歌舞伎作品《天日坊》《阿古屋》《毛拔》《四榖怪談》《高野聖》中的精彩演繹之外,在影視界人氣也很高。電影代錶作有《乒乓》《藉著雨點說愛你》,並參演瞭《赤壁(下)》與《霍元甲》;齣演的日劇有《HR》《新選組!》《八重之櫻》《MONSTERS》等。 中裏毅 生於京都,自學生時代起便對歌舞伎、文樂、日本音樂等文化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於平成九年(1997)進入鬆竹株式會社,從事歌舞伎製作的相關業務。目前,作為演劇製作部歌舞伎製作室的室長,負責歌舞伎公演的全部製作工作。 兒玉龍一 早稻田大學教授、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副館長。1967 年齣生於兵庫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後在早大、東京國立文化財産研究所、日本女子大學等就職。著名歌舞伎研究傢、評論傢。編有《能樂?文樂? 歌舞伎》,與人閤編有《歌舞伎手冊》《電影中的古典藝術》等。《朝日新聞》的歌舞伎評論擔當。2013 年起任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副館長。 古井戶秀夫 1951 年生於東京,1974 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演劇科,現任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係研究科文化資源學教授。專攻演劇學、舞踴學、歌舞伎及日本舞研究。著有《歌舞伎登場人物事典(普及版)》(2010 白水社)、《歌舞伎入門》(2002 岩波書店)、《新版舞踴手帖》(2000 新書館)等。 迫本淳一 日本鬆竹株式會社現任社長。1978 年在慶應義塾大學法學部學士學位畢業後,進入鬆竹電影劇場工作。1997 年獲得律師執照的他遠赴哈佛任職客座研究員,並在歸國後受前社長永山武臣的邀請再次進入鬆竹,次年成為副社長,2004 年就任社長。 鬆本宗大 鬆竹株式會社演劇營業部演劇事業室長、演劇宣傳室長。進入鬆竹株式會社後,先後參與瞭電視部製片人、電影宣傳員、宣傳製片人等工作,後又任職於歌舞伎座以及新橋演舞場等劇場。在劇場中擔任團體總務室、宣傳部等舞颱內外的引渡人。在這之後,作為新橋演舞場的副經理、演劇製片人,也參與瞭演劇的創作工作。主要負責的作品有連續劇《鬼平犯科帳》《雲霧仁左衛門》,落語電影《電影立川談誌》,歌舞伎電影《三人吉三》《阿弖流為》《航海王》等。 靳飛 學者,作傢,北京戲麯評論學會會長,東京大學特任教授、駐華代錶。已齣版著作《風月無邊》《北京記憶》《煮酒燒紅葉》《茶禪一味》《中國學者看日本》《沉煙心事牡丹知》《梅氏醉酒寶笈》《張中行故事》等。 鵜養透 日本人文紀實攝影師,常常在東京進行拍攝。以一種相對剋製和冷靜的視角,關注存在於現代社會中的隱形機製。1985 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1998 年獲得第七屆寫真新世紀奬,2005 年在東京舉辦瞭個展“從終點站開始:廣州火車站1997”,2014 年影集《看不見的機器》在英國齣版發行。 特彆鳴謝 ●鬆竹株式會社● 日本俳優協會● 日本國立劇場● 太田紀念美術館● 日本國文學研究資料館● 日本EVENT 企劃株式會社● 美國國會圖書館◎迫本淳一◎筱山紀信◎長塚誠誌◎中村扇雀◎中村獅童◎兒玉龍一◎古井戶秀夫◎鬆本宗大◎中裏毅◎靳飛◎原口純子◎細野晉司◎小林正明◎山中慎太郎◎唐可◎王亮鵬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歌舞伎是什麼? 這想必是很多朋友初次接觸這個詞匯時冒齣的疑問。 與大傢今天所熟知的“歌舞伎町”不同,歌舞伎是一種戲劇形式,是日本三大國劇之一。它有點兒類似於京劇,與京劇一樣都是源於民間的傳統藝術,都有著華麗的視覺呈現、復雜的程式與講究。 誕生於江戶時代的歌舞伎,迄今已有400 多年的曆史。齣雲阿國被象徵性地視為歌舞伎的創始人。身穿惹人注目的奇裝異服,在街頭跳著奇奇怪怪的舞蹈,女扮男裝的她迅速掀起瞭歌舞伎舞蹈的風潮。許是因為關於男女愛戀、世俗風情,歌舞伎這一接地氣的藝術形式很快便得到瞭民眾擁捧。後曆經演員齣賣色相被幕府數次打壓、政權更迭、演劇改良運動、戰爭,歌舞伎逐漸演變為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不可思議的女方,傳承傢藝的襲名,炫目的舞颱視覺。 從0 到100,無論你對歌舞伎瞭解多少,都能體會到它的不同魅力。撲麵而來的直接的美,誇張的寫實的肢體錶現,精湛的各具特色的錶演方式,跌宕起伏的劇情,不同組閤不同口味的歌舞伎作品——古典與新潮,浪漫與血腥,色與性,淒慘與荒誕,童真與怪神;錯綜復雜的世傢關係與細緻的紋樣、禮節、演齣規則……越瞭解歌舞伎,越覺得其博大精深,趣味多多。它是隻是感受便感覺親近的藝術。 |
| 文摘 | |
| |
| 序言 | |
當我拿起這本書,最初的想法是想快速瞭解一下日本的歌舞伎。結果沒想到,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入門指南,更像是一扇通往日本傳統藝術殿堂的窗口。從書的前言開始,我就被作者那種對歌舞伎的熱情和深入研究所吸引。 書中對於歌舞伎曆史的梳理,脈絡清晰,細節豐富。我瞭解到,歌舞伎並非一蹴而就,它經曆瞭從早期簡單的錶演形式,到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具有高度藝術性的戲劇形式的過程。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代錶性的人物和事件的介紹,讓我對歌舞伎在日本社會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尤其讓我著迷的是,本書對歌舞伎錶演形式的剖析。它細緻地講解瞭歌舞伎演員的錶演技巧,比如“型”、“見得”、“科白”等等。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在作者的筆下變得生動形象,讓我這個外行也能窺見其中的奧妙。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見得”的描述所吸引,那種在關鍵時刻瞬間凝固的戲劇性動作,原來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情感和信息。 此外,書中對歌舞伎的服裝、化妝以及音樂的介紹,也極具特色。那些華麗的服飾,誇張而富有象徵意義的臉譜,以及伴隨劇情起伏的傳統音樂,共同營造瞭一種獨特的舞颱美學。書中通過大量的插圖和生動的描述,讓我仿佛置身於舞颱之中,能夠感受到服飾的質感,看到演員臉上的錶情變化,聽到樂器的演奏。 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將一項看似復雜的傳統藝術,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它不僅提供瞭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激發讀者對歌舞伎的興趣和熱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歌舞伎的理解得到瞭極大的提升,也更加期待能夠親身體驗歌舞伎的魅力。
評分拿到這本《知日 歌舞伎完全入門》,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全麵性”。不同於市麵上一些側重於某個方麵的歌舞伎介紹,這本書幾乎涵蓋瞭歌舞伎的方方麵麵,從曆史沿革、錶演形式,到服裝道具、音樂音效,再到劇目分類、經典解讀,幾乎無所不包。這種全麵的梳理,對於像我這樣想要係統性瞭解歌舞伎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資料。 本書的敘事風格也頗為有趣。它並沒有采取流水賬式的平鋪直敘,而是通過一個個小故事、一個個生動的細節,將歌舞伎的魅力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不同角色類型和錶演技巧的介紹,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將那些看似抽象的藝術概念具象化。比如,在解釋“見得”時,書中就將其比作武士拔刀齣鞘的瞬間,充滿瞭力量感和戲劇性。這樣的講解方式,讓我在輕鬆閱讀的同時,也能夠深刻地理解歌舞伎錶演的精髓。 另外,書中對歌舞伎服裝和化妝的描述也令人印象深刻。那些精美絕倫的和服,以及演員臉上色彩斑斕、造型獨特的妝容,都被細緻地解讀。我瞭解到,這些看似華麗的裝飾背後,其實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和象徵意義,能夠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身份、性格以及劇情的發展。書中豐富的插圖,也讓這些文字描述更加直觀和生動,仿佛真的能夠觸摸到那些精美的絲綢,感受到那些濃墨重彩的妝容。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還深入淺齣地介紹瞭歌舞伎的劇目。從經典的“義經韆本櫻”到“助六由縁江戸桜”,書中對每個劇目的背景故事、主要人物以及錶演亮點都進行瞭詳細的闡述。這讓我對歌舞伎的敘事方式和藝術錶現力有瞭更深的認識。讀到這些內容時,我仿佛置身於劇場之中,能夠想象齣演員們在舞颱上的錶演,感受著劇情的跌宕起伏。 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激發讀者對歌舞伎的興趣。它用一種親切而又不失專業的方式,將這項古老而迷人的藝術形式展現在我們麵前,讓我們能夠感受到歌舞伎跨越時空的藝術魅力,以及它在日本文化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
評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關於歌舞伎的書,雖然書名聽起來挺專業的,但沒想到內容卻意外地平易近人。打開扉頁,一股淡淡的紙香撲鼻而來,仿佛置身於古老的劇場後颱,等待著一場盛大的演齣。一開始,我隻是被那些精美的插圖所吸引,那些色彩斑斕的和服、造型誇張的妝容,還有演員們蓄勢待發的眼神,都深深地抓住瞭我的目光。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停留在視覺的欣賞,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細緻的嚮導,一步步地引領我走近瞭歌舞伎這個神秘而迷人的世界。 書的前半部分,著重介紹瞭歌舞伎的曆史淵源和發展脈絡。從最初的女性錶演者,到後來嚴禁女性登颱,再到男性扮演所有角色,這一路的演變過程充滿瞭故事性。我瞭解到,歌舞伎並非一開始就如此成熟,它經曆瞭無數的挑戰和創新,纔逐漸形成瞭今天我們所熟悉的錶演形式。書中對不同時代代錶性的劇目和演員也做瞭詳盡的介紹,讓我對歌舞伎的傳承和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讀到這裏,我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聲,感受到一代代藝人對藝術的執著和熱愛。 接著,本書詳細闡述瞭歌舞伎錶演的幾個核心要素,比如“見得”(pose)、“科白”(對白)、“鳴物”(道具音效)等等。這些看似零散的元素,在書中被條理清晰地一一剖析,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窺見其中的奧妙。特彆是關於“見得”的部分,書中用瞭很多插圖和圖解,詳細說明瞭不同角色的“見得”動作所蘊含的情感和意義,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受用。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歌舞伎演員在關鍵時刻會定格成那個獨特的造型,原來那其中蘊含著如此豐富的信息量。 再往後,作者開始探討歌舞伎的劇目類型和錶演風格。從描繪曆史人物的“時代物”,到反映市井生活的“世話物”,再到充滿奇幻色彩的“幽玄物”,每一種類型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錶現手法。書中還穿插瞭許多經典劇目的介紹,通過對故事梗概、人物性格和錶演特色的講解,讓我對這些耳熟能詳的劇目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讀到這些內容時,我腦海中會不自覺地浮現齣那些在舞颱上揮灑自如的演員們的身影,想象著他們是如何將一個個鮮活的角色呈現在觀眾麵前的。 最後,本書還特彆關注瞭歌舞伎的服裝、化妝和音樂。那些華麗的服飾、誇張的臉譜,以及伴隨劇情起伏的音樂,都是構成歌舞伎獨特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書中對這些細節的描寫細緻入微,讓我仿佛置身於劇場之中,能感受到服飾的材質、妝容的層次,聽到伴奏的鏇律。這本書真的讓我對歌舞伎的認識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藝術,而是充滿生命力和故事的傳統文化,充滿瞭值得我們去探索和品味的魅力。
評分拿到這本《知日 歌舞伎完全入門》時,說實話,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以為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但翻開目錄,我卻被其中涵蓋的內容深深吸引瞭。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歌舞伎的錶演形式,更像是帶領讀者進行瞭一次全方位的文化體驗。從它的起源、發展,到構成歌舞伎藝術的方方麵麵,這本書都進行瞭詳盡而生動的闡述,讓我這個完全不瞭解歌舞伎的人,也能逐步建立起清晰的認知。 書的前半部分,著重勾勒瞭歌舞伎在日本社會曆史中的地位和演變。我瞭解到,這項古老的藝術形式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吸收和融閤新的元素。從早期簡陋的錶演,到後來成為江戶時代最受歡迎的娛樂形式之一,歌舞伎的每一次變革都與當時的社會思潮和民眾需求緊密相連。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代錶性劇目和錶演風格的介紹,讓我對歌舞伎的生命力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原來它能夠經久不衰,是有其深層原因的。 接著,本書深入剖析瞭歌舞伎錶演的各個組成部分。我特彆被“型”(kata)這個概念所吸引。書中用大量的插圖和生動的描述,解釋瞭在歌舞伎中,演員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錶情,甚至每一個眼神,都蘊含著特定的意義和情感錶達。這種高度程式化的錶演方式,反而賦予瞭歌舞伎一種獨特的藝術張力和深邃的意境。讀到這裏,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歌舞伎演員需要多年的刻苦訓練,原來是為瞭將每一個“型”演繹得淋灕盡緻,將角色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傳遞給觀眾。 此外,書中還花瞭不少篇幅來介紹歌舞伎的服裝、化妝和音樂。那些繁復華麗的服飾,充滿象徵意義的妝容,以及配閤劇情節奏的獨特音樂,共同營造瞭一種極緻的舞颱美學。我尤其對“隈取”(kumadori)的臉譜印象深刻,書中詳細解釋瞭不同顔色和綫條所代錶的人物性格和情感狀態,讓我對歌舞伎演員錶演時臉上的“錶情”有瞭全新的認識。 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歌舞伎的窗戶。它用一種非常吸引人的方式,將復雜的藝術形式變得通俗易懂,讓我不僅瞭解瞭歌舞伎的“是什麼”,更體會到瞭它“為什麼”以及“怎麼”能如此迷人。讀完之後,我迫不及待地想去親身體驗一場真正的歌舞伎錶演,感受那種跨越時空的藝術魅力。
評分讀完這本《知日 歌舞伎完全入門》,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一位非常耐心的老師,將一個我原本覺得遙遠且復雜的藝術形式,一點點地展現在我眼前。書中並非一開始就拋齣大量專業術語,而是從最基礎的“歌舞伎是什麼”開始,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這個充滿魅力的世界。我特彆喜歡它對歌舞伎曆史變遷的梳理,從最初的起源,到經曆的幾次重大改革,都講得非常清楚,讓我對歌舞伎的形成過程有瞭清晰的認識。 書中對於歌舞伎錶演“型”的講解,對我觸動很大。我之前一直覺得歌舞伎的錶演可能比較誇張,但讀瞭這本書纔知道,原來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姿態,都是經過高度提煉和程式化的,它們承載著豐富的意義和情感。書中用瞭很多圖例來展示不同角色的“型”,比如“見得”時的定格動作,以及演員在錶演中的各種身段和錶情。這些圖例配閤文字的解釋,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歌舞伎錶演的獨特魅力,也理解瞭為何演員需要經過如此嚴格的訓練。 另外,本書對歌舞伎服裝和化妝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那些五彩斑斕的服飾,以及演員臉上被稱為“隈取”的獨特妝容,都被一一詳細解讀。我瞭解到,不同的顔色和圖案代錶著不同的含義,例如紅色象徵熱情和勇敢,而藍色則可能代錶神秘和邪惡。這些細節的呈現,讓我對歌舞伎舞颱上的視覺衝擊力有瞭更深的理解。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還詳細介紹瞭歌舞伎的劇目。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劇目名稱,而是選取瞭一些代錶性的劇目,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它們的故事情節、人物關係以及錶演特點。通過對這些經典劇目的解讀,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歌舞伎的敘事方式和藝術錶達,也對歌舞伎所展現的日本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認識歌舞伎的大門。它用一種非常人性化、充滿吸引力的方式,將這項古老的藝術形式展現在讀者麵前,讓我感受到瞭歌舞伎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讀完之後,我更加期待能夠有機會親身去劇場,感受歌舞伎現場演齣的震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