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教材)大學語文
定價:38.00元
作者:陳玉 等
齣版社:中國鐵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11312976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div>
內容提要
本書是為普通高校的大學語文課程編寫的,尤其適閤理工科高校大學語文誤程的需要。
本教材分為三篇七講:一是中國文學篇,二是外國文學篇,三是語言學篇。這三篇中,中國文學部分是重點,內容占3/4以上。外國文學部分較難把握,隻選摘瞭一些漢譯世界文學名著。語言學部分擷取瞭幾種中外語言學名著的段落。
三篇中,中國文學篇依據文學史分段安排內容。古代部分有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三段,二十世紀文學分兩部分,即:現代和當代兩段;外國文學篇選文注重古典文學名著;語言學篇既選擇瞭中國古代語言學理論名篇,也有當代外國語言學名著的節錄;此外,還將古典文獻學的內容相機插入。這樣的安排,既有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課程內容作依據,也參考瞭研究生的課程設置。
本書的文體形式,核心部分是課文;課文後麵加入賞析文字、資料鏈接、注釋、思考題。
課文皆齣自經典名著的版本。.所選篇目都經過對高中語文課本的摸底,然後選取;此外,還與此前齣版的大學語文課本的課文選目有所迴避。賞析文字是編寫者多年教學科研的心得,並在參閱大量文獻資料後進行獨立寫作的結果。資料鏈接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介紹和深入研讀的指示。注釋的編寫既有藉鑒,也有編寫者的闡幽抉微。思考題是經過編寫者的深思熟慮,方纔開列齣來的。
目錄
中國文學篇
講 先秦兩漢文學
文1 關雎
文2 論語三則
文3 左傳.齊襄公之死
文4 屈原:離騷(節選)
文5 古詩十九首(10首)
文6 班固:漢書。藝文誌(節選)
第2講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
文7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文8 劉義慶:世說新語(10則)
文9 李白:將進酒
文1O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節選)
文11 盛唐詩歌(10首)
文12 中晚唐詩歌(10首)
文13 曹丕:典論.論文
文14 詩式(節選)
第3講 宋元明清近代文學
文15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文16 宋詞(10首)
文17 關漢卿:竇娥冤(節選)
文18 王實甫:西廂記(節選)
文19 元麯(5首)
文20 馮夢龍:蘇小妹三難新郎
文21 湯顯祖:牡丹亭.驚夢(節選)
文22 吳敬梓:徽州府烈婦殉夫
文23 洪昇:長生殿.驚變(節選)
文24 羅貫中:關雲長掛印封金
文25 施耐庵: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文26 吳承恩:齊天大聖孫悟空
文27 曹雪芹:西廂記寶黛感真情
外國文學篇
語言學篇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種撲麵而來的,近乎殘酷的真實感。它沒有美化生活中的任何一個角落,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疏離、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還是個體在龐大社會機器麵前的無力感,作者都毫不留情地撕開瞭那層溫情的遮羞布。這種直麵現實的勇氣,非常值得稱贊。特彆是在探討社會階層固化和身份認同時,作者的觀察角度極其刁鑽,他沒有停留在宏大的理論層麵,而是通過一群特定群體的小人物的命運浮沉來展現。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段關於老城區拆遷的描寫,那種對逝去生活方式的緬懷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通過幾代人的視角交織在一起,形成瞭一種強大的曆史宿命感。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極具特色,它時而冷峻犀利,像手術刀一樣剖析問題;時而又變得異常質樸,帶著泥土的芬芳,這種反差處理得非常到位,反而增強瞭文本的力量。雖然閱讀過程不總是令人愉悅,甚至有些章節會讓人感到壓抑和沉重,但正是這種不迴避痛苦的真誠,讓它超越瞭普通的消遣讀物,升華為一種深刻的時代記錄和人文關懷的體現。
評分這本書在結構上的創新和大膽嘗試,絕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它似乎並不遵循傳統的小說敘事綫索,而是像一個散落的星群,由許多看似獨立卻又在主題上緊密關聯的碎片故事構成。起初閱讀時,我有些費解,感覺像是在一個巨大的迷宮裏打轉,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理解瞭作者的用意——他想構建的不是一條綫性的時間河流,而是一個多維度的情感空間。每一個小故事都是一個切麵,共同投射齣一個宏大的主題。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方式,極大地考驗瞭讀者的注意力和邏輯梳理能力,但一旦你找到那條隱藏的、內在的邏輯鏈條,那種豁然開朗的體驗是無與倫比的。此外,作者對象徵手法的運用也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書中反復齣現的一些意象,比如一座被遺忘的燈塔、一扇永遠關不上的窗戶,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背景裝飾,更是角色內心世界和時代變遷的隱喻,每一次齣現都帶來瞭新的解讀維度。這本書無疑是需要“慢讀”和“細品”的,它拒絕被快速消費,它要求讀者拿齣足夠的耐心,去拼湊作者精心編織的文學圖景。
評分與其他同類題材的作品相比,這部作品的哲學思辨色彩顯得尤為濃厚。它不像那些熱衷於提供答案的讀物,恰恰相反,它更擅長提齣深刻的、令人不安的問題,比如“自由的代價究竟是什麼?”“記憶是否會扭麯我們對現實的認知?”作者並沒有急於給齣明確的立場,而是通過人物的對話和行動,將這些哲學睏境拋給讀者,引發我們自身的反思。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時間觀的那幾段論述,那種探討“永恒”與“瞬間”關係的文字,充滿瞭古典的韻味和現代的焦慮。閱讀時,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在房間裏踱步思考,試圖消化其中蘊含的深層含義。這種強迫讀者進行深度思考的特質,是它區彆於市麵上絕大多數文學作品的關鍵所在。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與讀者靈魂的深度對話,探討那些人類亙古不變的終極命題。這本書讀完後,留下的不是情節的迴味,而是一種長久揮之不去的心靈震顫,它拓寬瞭我看待世界的視角,讓我對許多習以為常的事物有瞭全新的審視角度。
評分這部作品最讓我贊嘆的是它那種強大的情感共振能力,盡管故事背景設定在遙遠的過去,或者是一個虛構的、充滿奇幻色彩的地域,但其中所描繪的人類情感卻是如此的普遍和真摯。特彆是關於愛與失去的主題,作者的處理手法極其剋製和高級。他避免瞭那些煽情的老套路,而是選擇瞭一種更為內斂、更貼近現實生活的方式來呈現情感的重量。比如,親人之間的隔閡與和解,那種因為長期的誤解和沉默所造成的傷害,在最後以一種近乎不動聲色的方式化解,帶來的衝擊力遠比撕心裂肺的哭喊要強烈得多。我感覺自己與書中的人物一起經曆瞭那些喜怒哀樂,他們的每一次成功都讓我由衷欣慰,他們的每一次跌倒都讓我感同身受。這種深入骨髓的代入感,是所有偉大文學作品共有的特質,而這部書顯然也具備瞭這種力量。它就像一麵魔鏡,映照齣我們自身人性中那些最柔軟、最脆弱,但也最堅韌的部分。讀罷全書,我仿佛完成瞭一次情感的洗禮,心中充滿瞭被理解的溫暖,也多瞭一份麵對生活挑戰的勇氣。
評分這部作品的敘事手法真是讓人耳目一新,作者似乎很擅長在看似平淡的日常敘述中,巧妙地埋下富有深意的伏筆。我尤其欣賞他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那種細膩入微的筆觸,仿佛能直接觸碰到角色的靈魂深處。比如,書中對主角在麵臨重大抉擇時那種矛盾、掙紮的心理描寫,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他沒有用大段的心理獨白去解釋,而是通過一係列細微的動作、眼神的流轉,甚至是隻言片語的對話,就把那種復雜的情感張力展現得淋灕盡緻。這種“留白”的藝術,使得讀者有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和填充,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再說到環境描寫,那簡直是立體生動的畫麵,仿佛能聞到空氣中泥土和青草的氣息,聽到遠處傳來的模糊的鄉音。這種高度的沉浸感,讓閱讀不再是被動的接收信息,而更像是一場親身經曆的旅程。整體來看,這本書在文學技巧上的成熟度非常高,它沒有迎閤市場的浮躁,而是沉下心來雕琢每一個字句,展現瞭作者深厚的文學底蘊和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力。我敢說,這本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或許會被時間所證明,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快餐文學,而是值得反復品味的經典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