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Head First Mobile Web(中文版)
定价:68.00元
作者:(美)加德纳,(美)格里格斯比,林琪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123411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799kg
编辑推荐
更多精品类图书请点击:book../20130427_j3x0
内容提要
移动Web的使用在呈爆炸式增长。很快,人们会更愿意在手机和平板电脑而不是PC机上浏览网页。你的企业需要一种移动策略,不过从哪里开始呢?本书会告诉你如何使用你熟悉的Web技术建立网站和应用,可以在各种任意大小的设备上工作。把你的HTML、和CSS技术派上用场,然后优化你的网站,让它在要求很高的移动市场中有出色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如何针对特定的设备来调整你的业务策略。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在越来越复杂的移动领域里自由驰骋;同时采用技术和策略方法完成移动Web设计;使用*的开发技术,包括响应式Web设计,以及利用WURFL完成服务器端设备检测;通过图片、谜题、故事和问答轻松学习。
目录
引子1 移动Web入门:响应式Web设计2 真正的响应性:移动优先响应式Web设计3 单独的移动网站:直面不太好的环境4 决定支持谁:我们要支持哪些设备5 设备数据库和类:分组行动6 使用框架构建移动Web应用:花格布爱好者7 真实世界的移动Web盘用:超级移动Web应用8 用PhoneGap构建混合型移动WebEf用:花格布搜寻:实现原生9 如何实现未来友好:应对混乱i 其他:6大主题(我们没有谈到的)ii 建立Web服务器环境:就要开始了iii 安装WURFL:搜寻设备iv 安装Android SDK和工具:完善环境素引
作者介绍
Lyza是一位开发人员。她从1996年就在Web领域打拼。Lyza实际上出生在美国俄勒冈的波特兰,并在那里长大,让人奇怪的是,那是一个人人都想去的小镇,但似乎没有哪个名人来自那里。2000年,Jason得到了他的部手机。他开始考虑如果所有人都能利用他们的设备访问信息,这个世界会有怎样的改观。他的妻子Dana遇见他时,他正痴迷于他的移动梦想。直到今天,他还在疑惑她居然嫁给了他。
文摘
序言
我必须得承认,这本书在技术前沿的追踪上,展现出了一种令人佩服的敏锐度。我手里拿到的这个版本,虽然涵盖了基础框架,但它对新兴技术的引入处理得非常平衡。它没有陷入追逐每一个新框架的热潮中,而是专注于那些支撑整个移动Web生态的底层能力和通用原则。例如,它对Web组件(Web Components)的介绍,虽然不是最深入的,但绝对是最“实用”的,它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构建可复用、跨框架的UI单元,这在当前组件化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们在描述这些技术时,总能保持一种“放眼未来”的视角,即便是讲解一个看似过时的旧技术,也会巧妙地引申到它在现代架构中的遗留影响或借鉴意义。这种“历史感”和“前瞻性”的结合,让这本书的知识保质期大大延长了。我感觉我不是在学习一个特定时间点的技术栈,而是在学习一套应对未来技术迭代的“方法论”。
评分说真的,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天哪,这排版也太‘活泼’了吧?”它完全没有传统技术书籍那种刻板的印象,反而充满了各种手绘草图、彩色的高亮和那种略显随意的注释风格,让人感觉不像是在读一本教科书,更像是在翻阅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的私房笔记。这种“非正式”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JavaScript核心概念时的处理手法,它没有直接抛出API文档,而是设计了一系列巧妙的小故事或者类比,把异步操作、作用域链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性能优化的,用到了一个“水管堵塞”的比喻来解释阻塞的原理,我当时就拍案叫绝。这本书的节奏控制得也非常好,它懂得在知识点最密集的地方穿插一些“休息站”,让你有机会停下来回顾和实践一下。这种设计哲学,显然是为了最大化读者的学习兴趣和持久性,而不是想一次性把所有知识点灌输给你。对我这种容易走神的人来说,这种引导式的学习体验简直是福音,让我保持了很高的阅读粘性。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读者体验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组织结构非常具有逻辑性,但这种逻辑性是通过“任务驱动”而非“章节顺序”来体现的。它不是按照“HTML、CSS、JS”的传统三段论来展开的,而是围绕着构建一个完整移动应用的“里程碑”来组织的。比如,它会先带你完成一个“快速原型”的搭建,在这个过程中,你自然而然地会接触到布局和基础交互;然后,它会引导你进入“性能优化和离线支持”的阶段,这时你才会深入到网络API和缓存机制的学习。这种以终为始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目的性。每完成一个“任务”,都有一个清晰的总结和下一步的挑战预告,这种设计机制有效地防止了学习过程中的倦怠感。读这本书就像是玩一个大型的角色扮演游戏,你不断地完成主线任务,解锁新的技能树,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我在其他技术书籍中很少找到的。
评分这本书在构建“用户体验思维”方面的引导,是我个人觉得它超越了许多同类书籍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做”(How-to),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Why)。我以前写代码,总是在追求代码的优雅和功能的实现,却常常忽略了最终用户在不同设备上可能遇到的痛点。这本书强迫我跳出纯粹的技术实现层面,去思考“人在使用”的场景。比如,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讨论移动端特有的手势交互和触控反馈的微妙之处,这些都是在传统桌面开发中很少被强调的细节。当我真正开始关注这些“微小的交互”时,我才意识到,一个优秀的移动网页,其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这些不易察觉的人机工程学设计。这本书的论述风格非常犀利,观点明确,甚至带有一点“布道者”的激情,它不断地在提醒读者,我们正在为“移动优先”的世界构建接口,这种责任感是必须被内化的。读完后,我的代码注释里都多了很多关于“用户心智模型”的思考。
评分哎呀,最近我终于把手头的那本“技术硬骨头”啃完了,说实话,过程真是跌宕起伏。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初次踏入一片广袤又略显迷茫的数字丛林,里面的知识点密度大得惊人,感觉每翻开一页,都有新的概念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它对“响应式设计”的讲解,简直是庖丁解牛,把那些复杂的媒体查询和布局技巧拆解得细致入微。我花了大量时间在理解那些CSS的深层机制上,特别是关于弹性盒子和网格布局的交叉应用,简直是把我以前对网页布局的认知彻底颠覆了。更妙的是,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各种生动的比喻和场景模拟,仿佛作者就在我旁边手把手教我如何应对不同尺寸屏幕的挑战。不过,坦白讲,刚开始看的时候,那种信息过载的感觉还是挺强烈的,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消化吸收。这本书的深度绝对不是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它要求你得有一定的前置知识基础,否则很容易在半途迷失方向,感觉自己像个刚拿到望远镜却不知道该对准哪个星系的迷途旅人。那种啃完后的成就感,绝对是无以言表的,仿佛自己真的掌握了一门构建未来数字体验的“魔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