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想學術文叢:中國文化史(套裝上中下冊)
定價:145.00元
作者:柳詒徵
齣版社:中國書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06853194
字數:755000
頁碼:114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史文學,科學,自有其封域。古之學者治六藝,皆治史耳。故《漢誌》有“六藝”,不專立書目。劉宋以史儷文、儒、玄三學,似張史學,而乙部益以滋大。顧儒學即史學,而玄又齣於史,似四學之並立未諦。近世學校史隸文科,業此而雋其曹者稱文學博士,名實詭矣。西國史籍之萌芽,多齣文人,故以隸文科.與吾國邃古以來史為政宗異趣。近人欲屬之科學,而人文與自然徑庭,政治、經濟、社會諸學皆産於史,子母不可偶,故吾嘗妄謂今之大學宜獨立史學院,使學者瞭然於史之封域文學、科學,且創為斯院者,宜莫吾國若。三二紀前,吾史之豐且函有亞洲各國史實,固儼有世界史之性。麗、鮮、越、倭所為國史,皆師吾法。夫以數年豐備之史為之乾,益以近世各國新興之學拓其封,則獨立史學院之自吾倡,不患其異於他國也。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緒論
上編 上古文化史
章 中國人種之起源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製作
第三章 傢族及私産製度之起源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興
第六章 洪水以後之中國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曆授時
第九章 唐虞之讓國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興
第十四章 洪範與五行
第十五章 湯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傳疑之製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興
第十九章 周之禮製
第二十章 文字與學術
第二十一章 共和與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變遷
第二十三章 學術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與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子
第二十六章 孔門弟子
第二十七章 周末之變遷
第二十八章 諸子之學
第二十九章 秦之統
第三十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漢代內外之開闢
第三十二章 兩漢之學術及文藝
第三十三章 建築工藝之進步
中編 中古文化史
章 中國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東來之故
第二章 佛教人中國之初期
第三章 諸族並興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對峙
第五章 清談與講學
第六章 選舉與世族
第七章 三國以降文物之進步
第八章 元魏之製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興
……
下編 近世文化史
我對中國近代的文學藝術發展有著特彆的關注,因為我一直認為,文學藝術是反映一個時代精神風貌最生動、最直接的載體。這套《中國文化史》的齣現,給瞭我一個從更宏觀的文化思想視角去審視文學藝術演變的契機。我期待書中能夠探討近代以來,新的文學形式和藝術風格是如何在中國湧現的,這些創新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文化基因和時代精神。我希望能夠瞭解,在民族救亡和國傢重塑的宏大背景下,文人的創作心態發生瞭怎樣的變化,他們是如何通過文學藝術來錶達對國傢民族命運的關切,以及對新文化的追求。同時,我也對書中對不同藝術門類,例如新小說、新詩、話劇、電影等,在近現代中國的傳播和發展軌跡的論述感到非常好奇,希望從中能獲得關於中國近現代審美觀念和文化自覺的深刻理解。
評分我是一位對社會學和曆史學交叉領域情有獨鍾的愛好者,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文化思想,是洞察其社會變遷的鑰匙。這套《中國文化史》無疑給瞭我一個絕佳的機會去深入剖析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想的復雜肌理。我注意到書中在論述時,並非孤立地談論思想流派,而是將其置於具體的社會曆史語境之中,考察思想的産生、發展及其與政治、經濟、社會現實的互動關係。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因為很多時候,脫離瞭曆史土壤的思想,就如同無根之木,難以理解其真正的價值和生命力。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分析那些引領時代的文化巨匠們的思想遺産,探究他們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為中國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並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展現齣不同地域、不同階層在文化思想演變中的作用,從而呈現一個更加多元和立體的中國近現代文化圖景。
評分作為一個對哲學和思想史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梳理中國近現代哲學思想發展脈絡的著作。這套《中國文化史》似乎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從初步翻閱來看,它對近代以來西方哲學思想的傳入及其與中國傳統思想的融閤與衝突進行瞭細緻的描繪,這正是我一直想要深入理解的部分。我希望書中能詳細闡述諸如實證主義、馬剋思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潮在中國落地生根並演變齣獨特形態的過程,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中國知識分子的思考方式和價值取嚮。我也期待書中能夠對一些關鍵的學術爭論和思想流派進行深入的辨析,例如關於“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爭論,以及新儒傢思想的演進等,從中我希望能獲得更清晰的認識。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構建起一個關於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的完整框架,並培養我獨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精美,古樸的封麵透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就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打開第一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墨色印刷清晰,即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之前一直對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想這個領域很感興趣,也閱讀過不少相關的零散文章和專著,但總覺得缺乏一個係統性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讀。這套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的這一需求。從目錄上看,它覆蓋的範圍非常廣闊,從新文化運動的覺醒,到五四精神的傳承,再到改革開放後的思想解放,幾乎涵蓋瞭中國近現代文化發展的主要脈絡和關鍵節點。我尤其期待書中對不同思潮之間的碰撞與融閤,以及它們如何深刻影響瞭中國社會轉型和民族精神重塑的探討。我希望它能提供給我一個宏觀的視野,讓我能夠清晰地把握住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想發展的邏輯和動力,理解那些曾經激蕩人心的思想是如何孕育、傳播並最終改變瞭中國的。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懷有深厚情感的讀者,我一直對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想的轉型和發展充滿瞭疑問和思考。我希望這套《中國文化史》能夠解答我的一些睏惑,特彆是關於傳統文化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得到繼承、創新與重塑的問題。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中國傳統文化是如何應對挑戰,並從中汲取養分,産生新的生命力。我特彆關注書中對中國知識分子在這一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擔的使命的分析,他們是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平衡,並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近現代文化體係的。我也希望書中能夠展現齣,那些曾經被視為“舊文化”的元素,在新的時代語境下,是如何被重新審視和發掘,並煥發齣新的光彩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