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看看吧,你知道的那些都是错误的 : 告诉你生活中 的错误常识
定价:35.00元
作者:纪小云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388856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正视生活,揭露真相,消灭无知!★让你更博学,更有趣,更受欢迎的知识宝库!★让疯狂、谷歌抽搐的知识百科!★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颠覆你的世界观、科学观、认知观!★滚蛋吧,子君,让真相风刮得更猛烈些吧!
内容提要
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是专家,所以对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总是会人云亦云。很多人道听途说,听信民间传言,以为自己找到了答案,但*终发现真相另有说法。总之,真真假假的知识,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日渐困惑与不安。如果仅仅是一些无关轻重的问题,即便以假作真,也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可是,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如健康问题)上受到蒙蔽,那很可能要吃大亏、倒大霉!
目录
章 吃的是寂寞,还是安心?
竹炭食品能够吸附血液中的毒素?/001
海鲜、水果同食,会诱发砷中毒?/002
菠菜与豆腐同食影响钙吸收?/003
只吃有机食品,也会损害健康?/004
土鸡蛋的营养价值比洋鸡蛋高一些?/006
毛鸡蛋是何物,营养比鸡蛋丰富?/007
生鸡蛋、溏心蛋,吃起来更营养?/008
排骨汤、大骨汤,多喝几口能补钙?/009
蔬菜吃得越多,身体就越健康?/010
蔬菜越新鲜,口感和营养就越好?/011
素食主义生活更环保,身体更健康?/013
水果吃起来越甜,含糖量越高吗?/014
吃辣椒,越辣越想吃,越吃越热?/015
喝瓶装纯净水比自来水安全、健康?/016
蔬菜有虫眼用农药少,更安全?/018
喝茶、喝咖啡不能补充水分?/019
葡萄和提子是两种不同的水果?/020
野菜或偏远地区种植的蔬菜污染少?/021
元宵和汤圆只是名字不同罢了?/022
味精竟然和酒一样,也有度数?/023
巧克力能够提高大脑的计算能力?/024
黄瓜顶花鲜艳是因为“避孕”了?/025
学习大力水手,多吃菠菜能补铁?/026
吃鱼好处多,吃得越多越好?/027
人一生进食9吨,谁先吃完谁先走?/028
和尚不吃肉,戒“荤”就是戒肉?/029
海水是咸的,海水鱼为什么不咸?/030
饮用无糖饮料,身上不会长“肉肉”?/031
益生菌饮料改善肠道环境,促消化?/032
猪血、萝卜、银耳、雪梨,能清肺?/033
酱油、生抽和老抽有什么区别?/034
米醋、白醋和陈醋有什么区别?/036
白酒越陈越香,越陈越好?/037
啤酒和白酒一块喝为啥容易醉?/038
新鲜木耳比干木耳的营养好?/039
第二章 是外貌协会,还是送福利?
一周三次,去死皮还是“剥皮”?/040
嘴唇干裂,多擦润唇膏就好了?/041
脸上长痘痘,“牙膏君”来帮忙?/042
面膜当饭吃,天天做才会有效果?/044
买了面膜不能浪费,多敷段时间?/045
冷热水交替洗脸,能让皮肤更紧致?/046
防晒霜SPF系数越高,效果越好?/047
标榜美白功能的化妆品真能美白?/048
洗完脸立即用毛巾把水擦干?/049
化妆品用得越多、抹得越厚就越好?/050
使用儿童护肤品效果会更好?/051
自制面膜、护肤品经济又安全?/052
用珍珠粉来美白,纯属瞎折腾?/053
眼睛太娇贵了,多用点眼霜?/054
蜂蜜自制面膜,去痘又除痕?/055
吃木瓜能让“飞机场”挺起胸?/056
香薰精油安神、又丰胸?/057
裹保鲜膜运动,效果好?/058
敷柠檬片、喝柠檬汁,瞬间白富美?/059
眼睛和嘴巴四周的皮肤易衰老?/060
寒冷有利于脂肪堆积,冬天易长胖?/061
柑橘吃多了,皮肤和柑橘一样黄?/062
痔疮膏能治疗黑眼圈和细纹?/063
塑身袜穿久了会导致血管破裂?/064
夏天穿黑色衣服比穿白色衣服热?/065
白头发不能拔,拔一根长10根?/066
胡子不能早刮,越刮长得越粗?/067
逆向剃须,胡子刮得更干净?/068
口服胶原蛋白,能护肤、美容?/069
钻石恒久远,克拉竟是豆荚果?/071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看看吧,你知道的都是错误的》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而风趣的长者,用他丰富的阅历和犀利的洞察力,为我揭示了生活中隐藏的种种误区。作者纪小云的文笔流畅,叙事生动,将那些本该枯燥的科学原理和历史事实,讲述得引人入胜。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金钱和幸福”关系的探讨印象深刻。我一直以为,拥有更多的财富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幸福,但书中却通过大量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指出金钱的增加对幸福感的提升是有限的,当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过度的财富反而可能带来焦虑和空虚。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幸福”的定义,也让我意识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微小幸福,才是真正值得珍视的。然后,书中关于“人际交往中的沟通陷阱”的分析,更是让我如梦初醒。我常常因为自己的“直言不讳”而感到自豪,认为那就是真诚,但书中却揭示了,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直言不讳”,其实是对他人感受的漠视,是“沟通暴力”的另一种形式。作者通过举例说明,强调了同理心和换位思考在沟通中的重要性,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与家人、朋友交往中的沟通方式。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讲解这些“错误常识”时,总是能巧妙地穿插一些有趣的个人经历或历史趣闻,使得原本严肃的话题变得轻松愉快。比如,在谈论“时间管理”时,他引用了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时间的主观性和可塑性。这种多元化的叙事风格,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丝毫不会感到疲惫,反而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经验之谈”,可能只是经验的误读;很多我们坚信不疑的“事实”,可能只是被时间掩盖的“谎言”。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思维的“断舍离”,扔掉那些不再适合自己的陈旧观念,迎接更清晰、更明智的认知。我开始更加谨慎地对待别人的建议,也更加勇于挑战自己的固有想法。
评分《看看吧,你知道的都是错误的》这本书,简直是一次令人兴奋的认知冒险!作者纪小云以一种锐不可当的笔触,将我们生活中那些自以为牢不可破的“常识”一一粉碎,其过程既震撼,又让人欲罢不能。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人生的意义”的哲学探讨。我一直以为,“人生的意义”是一个宏大而难以捉摸的问题,需要花费毕生的精力去追寻。然而,书中却通过对不同哲学流派和心理学理论的梳理,指出“人生的意义”并非是固定的,而是可以由个体主动创造和赋予的。这种观点让我眼前一亮,它将“人生的意义”从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变成了一个触手可及的实践过程。接着,我对书中关于“教育的本质”的讨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书中却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教育更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信息的灌输。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强调了“启发式教育”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在论证这些“错误常识”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大量地引用了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包括一些社会新闻、历史事件,甚至是一些我们身边发生的趣事。这种多维度的论证方式,使得他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他善于运用反问和设问,引导读者主动思考,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自己的认知进行碰撞和对话。这本书就像一个“思想的催化剂”,它能够激发读者内在的求知欲和批判性思维。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固步自封,正是因为我们被“常识”所束缚,不敢去质疑,不敢去挑战。阅读这本书,让我对“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独立思考的能力。
评分《看看吧,你知道的都是错误的》这本书,就像一本充满惊喜的寻宝图,每一次翻页都可能揭示一个隐藏在日常表象之下的惊人事实。作者纪小云以一种极其幽默又不失严肃的笔触,将那些我们深信不疑的“常识”一一解构,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感叹原来自己一直活在“舒适区”的幻觉里。我一开始被书中关于“人类是否真的有多达七个感官”的讨论所吸引。我一直以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就是全部,但书中却详细介绍了本体感觉(感知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和平衡觉(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甚至还提到了前庭觉和内脏感觉。这让我重新认识了人体感知的复杂性,原来我们每天都在接收来自身体内部和外部的无数信息,只是我们从未察觉。这种认知上的扩展,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前所未有的敬畏感。接着,我被书中关于“孩子学习的最佳年龄”的论调所挑战。我一直以为所谓的“早期教育”就是越早越好,越密集越好,但书中通过引用神经科学的研究,指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模式和发展需求,过度的早期刺激反而可能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让我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让我更加理解了“顺应天性”的重要性。作者在解释这些“错误常识”时,往往会追溯到这些观念的源头,分析它们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传播,又如何因为科学的进步而被证伪。这种“溯源”的方式,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堆砌,更是一场关于认知演变的生动演绎。我特别喜欢作者在章节结尾处提出的思考题,它们总能引发我更深层次的联想和自我审视。比如,在探讨“成功人士的共同特质”时,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几个标签,而是深入分析了“成功”定义的模糊性以及成功背后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成功”的追求,可能是一种被社会价值体系所塑造的迷思。阅读这本书,就像经历了一场头脑的风暴,它不断地刷新我的认知边界,让我质疑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观念。它教会我,保持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永远是通往真实的重要途径。我不再轻易相信任何“普适性”的结论,而是开始习惯于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背后的逻辑。
评分《看看吧,你知道的都是错误的》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启迪性的作品之一!作者纪小云以一种锐利而又不失温和的笔触,将我们生活中那些根深蒂固的“常识”一一拆解,其过程既震撼,又充满了智慧。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维护”的讨论。我一直认为,在朋友和家人之间,只要付出真心,就能维持长久的关系。然而,书中却通过对沟通心理学、社会交换理论等多个角度的研究,指出有效的沟通技巧、共同的价值观以及适当的界限设定,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接着,我对书中关于“学习新技能的有效方法”的探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学习新技能就意味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死记硬背,但书中却指出,兴趣、方法和持续的练习才是学习的关键,而强迫自己去记忆,往往效率低下。作者通过大量成功的学习案例, debunking 了许多关于学习的常见误区,让我看到了更高效的学习路径。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在阐述这些“错误常识”时,总能找到那些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切入点。他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将科学的严谨与生活的智慧相结合,使得阅读过程既增长了知识,又温暖了人心。而且,他善于运用对比和反差,将那些被误读的“常识”与真实的情况进行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强烈的警示效果。这本书就像一个“认知升级”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打破思维定势,以一种更加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它让我明白,所谓的“常识”,很多时候是经过了大众化的筛选和简化,失去了事物本来的复杂性和 nuanced。阅读这本书,让我对“真相”的追求更加执着,也让我对“智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看看吧,你知道的都是错误的》这本书,绝对是一场震撼心灵的知识盛宴!作者纪小云以一种颠覆性的视角,将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一个个剥开,其过程既令人惊叹,又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讨论。我一直认为,早睡早起、多吃蔬菜、坚持锻炼就是健康生活的全部。然而,书中却通过对睡眠科学、营养学和运动生理学的深入研究,指出一些看似健康的习惯,在不当的情况下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过度追求“早睡”,而忽视了身体的自然节律;或者盲目地摄入某些“超级食物”,而忽略了整体饮食的均衡。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健康”的理解是否过于片面和简单化。接着,我对书中关于“情感的表达”的探讨深感共鸣。我一直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尽量避免负面情绪的表达,以维持和谐的关系。但书中却指出,压抑和否认自己的负面情绪,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内心冲突,而学会健康地表达和疏导情绪,才是建立真正深厚人际关系的关键。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揭示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理解和支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论证这些“错误常识”时,总能找到那些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切入点。他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将科学的严谨与生活的智慧相结合,使得阅读过程既增长了知识,又温暖了人心。而且,他善于运用对比和反差,将那些被误读的“常识”与真实的情况进行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强烈的警示效果。这本书就像一个“认知升级”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打破思维定势,以一种更加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它让我明白,所谓的“常识”,很多时候是经过了大众化的筛选和简化,失去了事物本来的复杂性和 nuanced。阅读这本书,让我对“真相”的追求更加执着,也让我对“智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看看吧,你知道的都是错误的》这本书,简直是一次令人兴奋的认知大爆炸!作者纪小云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和扎实的学识,将那些我们生活中根深蒂固的“真理”一一粉碎,其过程既令人惊愕,又充满了启迪。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消费主义陷阱”的讨论。我一直认为,购买更多的物品能够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然而,书中却通过对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的研究,指出过度消费不仅不会带来持久的幸福,反而可能导致物质的堆积、精神的空虚以及环境的负担。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接着,我对书中关于“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的探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并且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但书中却以一种更加辩证的视角,分析了科技进步的双刃剑效应,指出科技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引发新的社会问题,例如信息茧房、隐私泄露以及数字鸿沟等。作者通过对当下科技发展的深入剖析, debunking 了许多关于科技进步的过度乐观和盲目崇拜。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在阐述这些“错误常识”时,总能找到那些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他用一种生动而富有逻辑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和吸收。而且,他善于运用类比和故事,将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这本书就像一个“思维的万花筒”,它能够帮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事物,从而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常识”,很多时候是未经深入思考的结论,甚至是他人观念的盲目追随。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认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独立思考的能力。
评分《看看吧,你知道的都是错误的》这本书,简直是我今年阅读过的最令人振奋的书籍之一!作者纪小云以一种旁征博引、逻辑严谨的方式,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许多“常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颠覆。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外貌和能力”关系的讨论。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是否优秀,能力才是决定性因素,外貌的吸引力更多的是肤浅的。然而,书中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案例,揭示了“光环效应”和“首因效应”在社会交往中的强大影响力,证明了良好的外貌和仪态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人对一个人的判断和评价,甚至会无意识地提升他人对这个人的能力和性格的正面预期。这让我感到非常吃惊,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关于人类认知偏见的奥秘。接着,我深入阅读了书中关于“学习和记忆”的章节。我过去一直认为,只要努力记忆,就能将知识牢牢地印在脑海里。但书中却通过神经科学的研究,指出死记硬背的效率远低于理解性记忆和应用性记忆,并且强调了遗忘的重要性——适度的遗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和筛选真正重要的信息。这完全颠覆了我过去的学习理念,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更高效、更科学地进行学习。作者在阐述这些“错误常识”时,不仅引用了权威的学术研究,还结合了丰富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使得整个论证过程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他擅长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让我这种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而且,他不会简单地否定过去的认知,而是会分析这些错误认知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在特定历史或社会背景下的合理性,这使得他的观点更加客观和全面。这本书不仅仅让我“知道了”许多“错误的常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它鼓励我去质疑,去探究,去独立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常识”,其实是经过了一层层的主观加工和群体认同,早已偏离了事物本来的面貌。阅读这本书,就像给我的大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礼”,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评分这本《看看吧,你知道的都是错误的:告诉你生活中 的错误常识》简直颠覆了我过去所有关于日常认知的认知!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抱着一种“又一本讲冷知识的书”的心态,没想到它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此。作者纪小云以一种近乎“侦探”的严谨态度,一层一层地剥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露出底下令人拍案叫绝的真相。我最开始感兴趣的是关于“人一生到底能记住多少信息”的部分。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大脑是个巨大的硬盘,可以储存无数的细节,但书中引用的研究和数据却让我大跌眼镜。原来,我们的记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和有选择性,很多我们自认为记得牢牢的事情,其实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甚至是被大脑“重新构建”的产物。这让我开始反思,那些我坚信不疑的童年回忆,那些我津津乐道的“往事”,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这种对自我认知的怀疑,一开始让我有些不安,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然后,书中关于“健康常识”的解读更是让我醍醐灌顶。比如,关于“吃得越清淡越健康”的论调,书中就通过大量的科学证据指出,适量的脂肪和胆固醇对人体机能至关重要,完全的“无油无盐”反而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内分泌失调。这对于长期奉行“吃草”人生观的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但也让我松了一口气,毕竟偶尔放纵一下味蕾也不是那么“罪大恶极”。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释这些“错误常识”时,不仅仅是抛出结论,而是详细地梳理了这些错误认识产生的历史渊源、科学误解以及社会心理因素。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不仅知道了“是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认知上的盲区,让我开始以一种更加批判和审慎的态度去审视我所接收到的信息。我发现,很多我们深信不疑的“真理”,可能只是被广泛传播的“谎言”。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自我迭代和思维重塑。我开始在生活中主动去质疑,去探究,去验证,而不是盲目地接受。这种改变,是我在这本书中获得的最大的财富。
评分《看看吧,你知道的都是错误的》这本书,绝对是一剂猛药,足以让你从过往的认知迷雾中苏醒过来!作者纪小云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和扎实的学识,将那些我们生活中根深蒂固的“真理”一一击碎,其过程既令人惊愕,又充满了启迪。我首先被书中关于“成功人士的秘诀”的章节所吸引。我一直以为,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拥有某种秘不可宣的特质,或者掌握了某种神奇的“方法论”。然而,书中却通过对大量成功案例的分析,指出“运气”和“时机”在成功中所扮演的不可忽视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许多所谓的“秘诀”不过是事后总结的合理化解释,甚至是一些误导性的经验。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成功”的理解是否过于片面和理想化。接着,我对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探讨深感共鸣。我一直以为,人应该尽量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但书中却指出,压抑情绪往往会适得其反,反而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健康的“情绪管理”更在于接纳、理解和转化,而不是一味地压制。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了如何通过正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这些“错误常识”时,总是能找到那些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无论是来自心理学、社会学还是生物学的研究,都显得格外严谨。他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并且不时穿插一些幽默的比喻和类比,使得阅读的过程充满了乐趣。这本书就像一个思维的“加速器”,它让我能够更快地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新的信息。它让我明白,所谓的“常识”,很多时候只是特定群体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的共识,并非普适真理。阅读这本书,让我对“真相”的追求更加坚定,也让我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探索的勇气。
评分《看看吧,你知道的都是错误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场深刻的认知革命!作者纪小云以其非凡的才华,将那些我们深信不疑的“生活常识”一一解构,其过程既令人拍案叫绝,又发人深省。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的讨论。我一直认为,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牺牲个人生活,长时间地投入工作。然而,书中却通过对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的大量研究,指出这种“牺牲”往往是适得其反的,而真正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在于高效的时间管理、清晰的界限设定以及对个人价值的深刻认知。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方式。接着,我对书中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的探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感到既兴奋又担忧,认为它最终会取代人类。但书中却以一种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指出人工智能更可能成为人类的助手,而不是替代者。作者通过对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深入剖析, debunking 了许多关于人工智能的过度渲染和恐惧。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在阐述这些“错误常识”时,总能找到那些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他用一种生动而富有逻辑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和吸收。而且,他善于运用类比和故事,将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这本书就像一个“思维的万花筒”,它能够帮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事物,从而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常识”,很多时候是未经深入思考的结论,甚至是他人观念的盲目追随。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认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