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刻纸剪画:中华剪纸文化大观/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定价:25.80元
作者:王光敏
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54209882
字数: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异彩纷呈,灿若星河。《刻纸剪画:中华剪纸文化大观/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全面阐述剪纸作为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平面“镂花艺术”,采用剪、刻、撕或烫烙等方法制作,以玲珑剔透的纸感语言和强调影廊的艺术造型的独特民间艺术形式。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诙谐,并以赏心悦目的剪纸佳作图片以飨青少年及广大读者,是启智爱国的佳读本。
目录
概说篇
剪纸探源
剪纸与原始艺术
剪纸与生产劳动
剪纸与民俗文化
剪纸与民间哲思
剪纸的历史沿革
西周“剪桐”
汉代“剪纸为幡”
魏晋“剪纸为人”
南北朝剪纸
唐代“春胜”
宋代剪纸
元代剪纸
明代剪纸
清代剪纸
新剪纸的诞生
剪纸的种类
剪纸的用途
衣饰类绣品剪样
室内装饰绣品剪样
小件绣品剪样
剪纸的特点
艺术特点
文化特点
剪纸与民间工艺
文化共性
中和之道
剪纸艺术的展望
美育篇
剪纸的语言
语言单位
语言寓意
剪纸的情感表达
“天人合一”论
“五行运化”论
传统方法论
剪纸与美学
技艺篇
工具与材料
刀具类
纸类
蜡盘及辅助用品
类型与设计
剪纸的类型
剪纸的设计
主题与内容
动物剪纸
人物剪纸
植物剪纸
风景剪纸
古文字剪纸
剪纸的后期制作
设备与材料
装裱与保存
流派篇
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
西南地区
华南地区
人文篇
剪纸与家居装饰
剪纸与节日
春节剪纸
元宵节剪纸
二月二剪纸
端午节剪纸
七月七剪纸
中秋节剪纸
剪纸与礼仪
剪纸与妇女
剪纸与民歌
剪纸与乐舞
剪纸与戏曲
戏曲
秧歌
皮影戏
剪纸与神话
始祖神话
感生神话
英雄神话
八仙神话
剪纸与宗教
剪纸与儒教
剪纸与道教
剪纸与佛教
剪纸与基督教
剪纸与角色
剪纸的寓意
艺人与作品
作者介绍
文摘
《刻纸剪画:中华剪纸文化大观/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当然,主要是提高剪纸作品的艺术魅力,花边的搭配可以出奇、出新,只要与主题和谐统一,都可实现绿叶衬红花的目的,使剪纸作品更具风采、魅力骤生。
整理剪纸作品剪纸作品必须压平才能装裱,尤其是小的刺牙,必须抻平,避免折叠。先用小毛刷将剪下的小碎纸屑清扫干净,提起剪纸作品抖动一下,有利于小纸屑的脱落,并可发现是否有剪断的地方,以便裱糊时修补。
装裱剪纸的程序
摆放剪纸作品剪好的作品一般都是经过折叠后再打开的。所以必须先检查剪纸是否已经压平,尤其是检查有无断裂。将剪纸作品反放在托纸的适当位置上。注意要反放,如果有花边,也同时反放在托纸的四周。这样做可以检查装裱后的反面整体剪纸的效果,所以可在未裱糊前多摆几种样式,以便选择 佳方案。
刷糨糊 用排笔刷先蘸饱糨糊,使排笔刷的刷毛都充分蘸上糨糊。然后在糨糊碗边刮去一部分糨糊。刷时,排笔刷上切忌蘸太多的糨糊,要求排笔刷上的糨糊均匀、量少。
把底版纸放平,均匀快速地左右刷一遍,上下刷一遍,中间不能留空档。刷完后,立即将刷上糨糊的一面倒扣在已准备好的反放着的剪纸及托纸上,用手迅速轻压纸面,并揭去托纸。这时,剪纸与花边已经定型在底版纸上了。
除去多余的糨糊定型在底版纸的作品之外的许多地方依然残留着糨糊,这时要用与剪纸作品同样的纸质、与底版纸同样大小的纸数张,反复多次快速地蘸掉多余的糨糊。
以上第二、三过程要求快速、准确,但不能扇动空气,以防产生风,使剪纸作品移位。
保存
剪纸作品裱糊好后,要充分晾于,待作品表面的糨糊干燥后,再压平。压平、干燥后的作品即可装框,可展示,可悬挂,也可收卷。
……
序言
评价四 我是一位对中国传统音乐略有研究的读者,偶然间发现了这套《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心想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古琴、戏曲等方面的素材。没想到,这本书系给予我的远不止这些。其中一本关于中国古代乐器的介绍,简直是我的“宝藏”。作者对各种乐器的起源、形制、演奏技巧以及在历史上的地位,都做了详尽而严谨的梳理。我尤其欣赏他对乐器音色的描述,力求用最贴切的语言来还原那些古老的声音,让我能透过文字,想象出古琴的悠扬、编钟的浑厚、琵琶的清脆。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关于音乐家的故事、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音乐与文学、哲学、宗教的联系,这使得音乐不再是孤立的艺术形式,而是与整个中华文明紧密相连。那些精美的乐器插图,工艺考究,栩栩如生,让我仿佛能看到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对于我这样的音乐爱好者来说,这套书系无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
评分评价二 我最近入手了这套《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着实让我惊喜连连。之前总觉得传统文化有些遥不可及,但这本书系却以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在我面前。以其中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书为例,我之前对故宫、苏州园林等都有所了解,但这本书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罗列建筑的结构和样式,更是深入剖析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念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建筑材料、工艺细节的描绘,例如榫卯结构的精巧,以及不同地区建筑风格的差异,都阐述得极为细致。通过书中大量的精美图片,我仿佛置身于那些古老的宫殿、寺庙和民居之中,感受着它们所散发出的独特韵味。作者还巧妙地将建筑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使得冰冷的建筑焕发出勃勃生机。读完之后,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和美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评价一 这套《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简直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我尤其钟爱它对中华传统工艺的细致呈现,每本书都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出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化瑰宝。翻阅其中一本关于传统服饰的书籍时,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衣袂飘飘的时代,从龙袍凤冠的华丽,到布衣素裙的雅致,每一针一线都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与审美的流转。作者对于不同朝代服饰特点的解析,不仅有理有据,更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了解到那些精美的服饰背后,承载着怎样的社会风貌、礼仪制度,甚至人们的情感寄托。书中的插图更是惊艳,无论是人物的服饰细节,还是场景的还原,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仿佛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服饰纹样的介绍,那些象征着吉祥、权力和祝福的图案,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套书不仅仅是关于文化的介绍,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评分评价三 说实话,当初选择这套《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纯粹是因为它的名字吸引了我,以为会是一本比较中规中矩的文化普及读物。然而,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这本书系带给我的震撼远远超出了预期。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书,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简单介绍各个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更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节日背后所承载的家族情感、社会伦理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特别喜欢作者对那些被逐渐遗忘的习俗的重新发掘和生动讲述,例如一些地方性的祭祀活动、儿童游戏,甚至是特定的饮食文化,都写得有声有色,充满画面感。书中对这些习俗的演变过程的梳理,也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是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不断传承与创新的。那些精美的插图,无论是描绘节庆场面的热闹,还是展现家庭团聚的温馨,都让我倍感亲切,仿佛也参与其中。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身边的许多传统,也激发了我对这些习俗的重新学习和传承的兴趣。
评分评价五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非常感兴趣,这套《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无疑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并且给了我许多意想不到的启发。其中一本关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书籍,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历代名家名作,更着重于阐述书画背后的文化内涵、哲学理念以及士人精神。我特别喜欢他对于笔墨韵味、构图意境的解读,这些抽象的概念在他的笔下变得生动形象,让我能够体会到中国水墨画的“气韵生动”和书法艺术的“力透纸背”。书中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梳理,以及对书画与历史事件、社会风潮的关联分析,都让我对中国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些精美的书画作品复制品,清晰且色彩饱满,让我能够近距离欣赏古代大师的鬼斧神工。这本书也让我反思了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些宝贵的艺术遗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