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沂蒙精神文学读本:家国情怀
定价:39.00元
作者:杨文学,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209086349
字数:
页码:27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沂蒙精神文学读本:家国情怀》是一部全景式展现、诠释沂蒙精神的文学新著。其内容大体由两大板块组成:一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沂蒙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国民党派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与英雄传奇故事;一为建国之后,沂蒙人民建设家园、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的艰苦奋斗历程与先进人物事迹。
目录
章 红嫂 跨越时空的传奇
第二章 红哥 鲜花遮蔽的绿叶
第三章 英雄 家国情怀的歌者
第四章 移民 失去家园的草根
第五章 旗帜 永不褪色的风景
作者介绍
文摘
章红嫂跨越时空的传奇“八路军”,一支军队的名称,在抗战期间仅仅存在了8年,但她并没有随时空的推进而消失,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为一种精神符号。与“八路”有着密切联系的八百里沂蒙亦是如此,从1938年2月到1945年8月,“八路”与沂蒙生死与共了7年半,从此,沂蒙就从一个地理概念,升华一种精神的代名词。
的精神必产生于的时代。
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天空,“沂蒙精神”的横空出世,得力于战争的推波助澜。没有十几年惊心动魄和波澜壮阔的战争,就不可能产生惊天地、泣鬼神的“沂蒙精神”。在漫长的战争中,沂蒙山区涌现出一个“后一把米当,后一尺布做军鞋,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红嫂”群体,与这个女性群体呼应的是“学文化,求解放,救中国”的“识字班”群体,“红嫂”与“识字班”是沂蒙山区特有的文化品牌,是根据地、解放区里亮丽的风景。
“红嫂”是指送子打东洋的母亲们,送夫上战场的妻子们。
“识字班”是指谁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的未婚女青年们。
仅抗日战争期间,沂蒙山区15.5万余名妇女就以不同的方式掩护了9.4万余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伤病员的行动,她们救助了1.9万余名伤病员。做军鞋、磨、拥军支前者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漫长的战争中,她们用女性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共和国的大厦,她们用三寸小脚踏平了胜利的大道,她们用纤纤的双手举起了共和国的大纛……一位西方哲人曾说过:一场动员起广大妇女自愿参加的战争,胜利是必然的。
党的后取胜也验证了上述论断。
抗战胜利快70年了,新中国成立也有60多年了,时间把那些鲜活的生命送向死亡,那些红嫂们早已去了天堂,就连小的“识字班”也蹒跚在去天堂的路上,她们带着战争的创伤,带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抑或带着一生的孤独,带着无尽的期盼和一生的守候离开了我们。
红嫂们在遥远的天堂相会了。
她们走了,但她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如同金山一样厚重,像太阳一样光辉!她们走了,在中国精神的天空里,她们的生命化为了永恒!让我们走进老区,走进历史的深处,重叙她们的故事吧。
119世纪末,南太平洋塔希提岛。落日的金色里,高更站在悬崖上,对着浩渺的大海和无边的苍穹,展开双臂发出人对生命意义的那三个惊世骇俗、回响百年的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显然这是渺小生命对浩瀚时空的困惑与迷惘,是内心世界与客观外在强烈的撞击后,发出的悲鸣和叹息,是个体无法融人群体带来的无助与沮丧。
人类一直生活在这个生命有无意义的巨大的探问中,苦苦寻找着答案。若干年后,这个答案让一个叫雷锋的青年和一个叫胡玉萍的老人找到了。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这样的事情雷锋做到了。
一个人有一次爱党拥军的行动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行动,这样的行动胡玉萍大娘做到了。
就在地处关里的沂南开展“远学雷锋,近学胡玉萍”的活动时,远在关外的辽宁省委、省,连同辽宁省军区也在全省掀起“学习胡玉萍,争做活雷锋”的热潮。
有人总结说:两个小人物跨越时空,联合演出一幕人间大戏。
战争年代,18岁的胡玉萍被沂蒙根据地的张庄区评选为支前拥军的模范,她在给众人做报告时说:“打鬼子,救中国,是咱大家的事,咱们男男女女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用,男人在前线打仗,女人在后方支前,前方和后方连成一片,不愁打不败鬼子。”和平时期,81岁的胡大娘在辽宁省抚顺市,给“雷锋团”的新兵做报告时说:“建设国家就跟一家人过日子一样,全家都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多少力气就出多少力气,一家人才能把日子过好。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只有全国的人都爱戴这个国家,大家都为她竭尽全力,这样,一个国家才有希望建设好。”
……
序言
当我拿到这本书,它的份量便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沂蒙精神,我一直认为它不仅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我们当下需要汲取力量的源泉。这本书的出现,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段峥嵘岁月的大门,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审视那份纯粹而伟大的情感。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些平凡英雄的伟大之处,他们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却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书写了最动人的篇章。那种在艰苦条件下,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是我最为敬佩的。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和呈现这些文学作品,无疑是对沂蒙精神的一次深刻挖掘和弘扬。我希望能从中读到那些充满时代印记的文字,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挚情感,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人民所能迸发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这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传承。
评分怀着无比敬意与好奇,我翻开了这本《沂蒙精神文学读本:家国情怀》。书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与深沉的情感力量,让我对山东省沂蒙地区的这片红色热土充满了向往。我一直认为,文学是承载民族精神、传承历史记忆的绝佳载体。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璀璨明珠,其背后蕴含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凝结着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的血汗与奉献。这本书,由杨文学先生与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共同编撰,这本身就意味着其内容的权威性与深刻性。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情怀,那种“生死不离”的革命情谊,那种“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我渴望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听到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赞歌,触摸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而深刻理解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这种精神,不仅仅属于沂蒙,更应该成为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心灵深处、唤醒民族记忆的作品充满兴趣。沂蒙精神,在我心中一直占据着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它代表着一种朴素而强大的力量,一种深沉而持久的爱国情怀。这本书,通过文学读本的形式,将这份精神凝聚起来,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期待着在书中能够读到那些充满时代温度的文字,那些描绘出沂蒙人民在艰难岁月中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这种“家国情怀”是如何渗透到每一个沂蒙人的血液里,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我们当下最需要的一种品格,它能激励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怀揣远大的理想,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片土地上流淌的血与泪,以及那份从未熄灭的理想之光。《沂蒙精神文学读本:家国情怀》这个书名,就已经奠定了它所要传递的核心价值。家国情怀,这四个字,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心底最深沉的情感。我特别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通过文学作品鲜活起来的人物形象,他们是沂蒙精神的创造者和践行者。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文字,理解他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如何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守信念,把国家、民族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这个和平发展的时代,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懂得感恩,珍惜当下,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评分提起沂蒙精神,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坚定信念的身影,以及在和平年代默默奉献的普通人。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系统梳理和传承这份宝贵精神财富的希望。《沂蒙精神文学读本:家国情怀》这个名字,就足够吸引人,它直接点出了沂蒙精神的核心——“家国情怀”。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深沉情感,是一种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崇高境界。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文学的形式,将这种情怀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代代沂蒙儿女是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潮,又是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家是最小国,国是万万家”的深刻内涵。这种精神,在当下尤其显得珍贵,它能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个人的价值,理解奉献的意义,并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