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与文化(上) 陈杰林 9787810931724

中国历史与文化(上) 陈杰林 978781093172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杰林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历史
  • 中国文化
  • 历史
  • 文化
  • 陈杰林
  • 9787810931724
  • 通史
  • 历史文化
  • 上册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931724
商品编码:2937327821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4-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历史与文化(上)

定价:39.80元

作者:陈杰林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01

ISBN:9787810931724

字数:561000

页码:49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普通高校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教学教材。以历史与社会为背景,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与文化为一体,分为政治与军事、经济与科技、文化与艺术、社会生活四大板块。政治与军事板块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1840年以前历代王朝更迭及存亡兴衰的过程,侧重介绍各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经济与科技板块叙述中国古代的农工商制度、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状况与成就。文化艺术板块分别从哲学、宗教、文学、史学、艺术等方面,按照历史演进的顺序来叙述古代文化的传承过程和成果。社会生活板块主要从衣食住行以及婚姻礼仪、丧葬习俗等方面展开论述,尝试复原古代社会生活原貌,深化学生对历史整体的认识。

目录


章 人类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
 节 劳动创造了人
 第二节 原始群时期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
 第三节 母系氏族公社
 第四节 父系氏族社会与原始社会的解体
第二章 中国历史文明时代的开始——奴隶社会
 节 夏王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第二节 商王朝——奴隶社会的发展
 第三节 西周——奴隶社会的鼎盛
 第四节 春秋——奴隶社会的解体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明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封建社会(上)
 节 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
 第三节 隋唐——封建社会的昌盛
第四章 中国历史文明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封建社会(下)
 节 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封建化和传统汉政权的柔弱
 第二节 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五章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
 节 中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经济状况
 第二节 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
 第三节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四节 中国封建制确立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五节 中国次封建统一时代的经济
 第六节 西汉时期的经济
 第七节 东汉、三国时期的经济
 第八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九节 中国第二次封建大统一时代的经济
 第十节 宋元时代的经济
 第十一节 明朝与清前期的经济
第六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节 别树一帜的中国数学
 第二节 指南针和其他物理学成就
 第三节 及炼丹化学
 第四节 生物学上的出色成就
 第五节 自成体系的中医药学
 第六节 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
 第七节 矿物学和采矿技术成就
 第八节 后来居上的冶金技术
 第九节 举世瞩目的机械发明
 第十节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古代科学
第七章 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
 节 原始文化——中国文化的肇始
 第二节 文明社会的开端——奴隶社会的文化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四节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五节 封建盛世——隋唐时期的文化
 第六节 宋元时期的文化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1840年前)
第八章 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节 夏、商及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五节 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六节 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璀璨中华:文明的脉络与精神的传承(上) 《璀璨中华:文明的脉络与精神的传承(上)》并非一本普通的历史教科书,它是一次深入中国古老文明心脏的探险,一场跨越数千年时光的哲学对话。本书旨在揭示中华文明非凡的韧性与活力,勾勒其在漫长岁月中如何孕育、发展、演变,并最终形成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核。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奠定中华文明基石的伟大时代,探寻塑造民族性格、影响东方乃至世界文明进程的关键时刻与思想流派。 本书的叙事始于史前时期,追溯人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最初印记。从仰韶、龙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精美陶器、早期聚落的痕迹,我们得以窥见远古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理解他们如何从自然的馈赠中提取生存之道,并逐步建立起初步的社会组织。我们将穿越蒙昧的迷雾,触摸那些与神话传说交织的早期文明曙光,例如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虽然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却折射出中华民族对起源、秩序与英雄的早期想象,以及对氏族融合、部落联盟形成的朦胧认知。 进入信史时代,本书将重点聚焦于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兴衰更迭。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其存在虽然历来存在一些争议,但其象征意义不容忽视,它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初步形成。商朝的辉煌,则主要通过其令人惊叹的青铜文明和甲骨文得以展现。我们将深入分析商代王室的祭祀制度、社会结构,以及占卜活动所反映的宇宙观与敬畏之心。而周朝,尤其是西周,则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本书将详细阐述周公制礼作乐的伟大创举,分析其对后世政治制度、伦德规范、社会秩序的深远影响。周礼的建立,不仅确立了等级制度,更重要的是,它开始系统地构建一套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伦理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时期,被誉为“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细致梳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我们将探讨儒家思想如何由孔子、孟子、荀子等人传承与发展,其“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如何成为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基石,以及其对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治理的深刻洞见。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则以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理念,提供了一种与儒家截然不同的智慧,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功利,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墨家思想的“兼爱非攻”,虽然在后世影响力不如儒道,但其朴素的平等主义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仍具启迪意义。法家思想,在秦国由商鞅等人实践并最终统一中国,其“法不阿贵”、“以法治国”的理念,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尽管其严苛与实用主义也引发了长久的讨论。此外,本书还将触及阴阳家、名家、纵横家等其他流派,展现那个时代思想的多元与碰撞。 进入秦汉帝国,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巨变。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本书将深入分析秦朝在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与严苛的法律制度。然而,秦朝的迅速灭亡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汉朝,尤其是西汉,继承并发展了秦制,通过“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实现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政治文化中的主导地位。本书将重点阐述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开辟丝绸之路的壮举,分析其对中国对外交流与文化传播产生的深远影响。东汉的衰落与三国时期的动荡,也将是本书关注的焦点。我们将审视那个英雄辈出、战乱频仍的时代,理解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军事战略乃至文化观念产生的复杂影响。 “大一统”之后,中国历史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着融合与重塑。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主中原,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与社会变革,但也加剧了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隋唐盛世,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顶点。本书将着力描绘唐朝开放包容、气象万千的时代风貌。我们将探讨唐朝在政治制度上的完善(如科举制度的成熟)、经济上的繁荣(如均田制、租庸调制)、文化上的灿烂(如诗歌、书法、绘画的巅峰成就),以及其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巨大辐射力。长安城的繁华,丝绸之路的畅通,胡汉文化的交流融合,共同构成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壮丽画卷。 本书在探讨具体历史事件与制度的同时,更注重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我们试图回答:是什么样的思想资源、社会结构、地理环境,塑造了中华文明独特的运行逻辑?在长达数千年的演进中,中华民族如何在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衰落中保持其核心的文化认同?“家国情怀”、“仁爱精神”、“天人合一”等概念,又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发展并代代相传的? 《璀璨中华:文明的脉络与精神的传承(上)》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学术力作,也是一次引人深思的文化之旅。它不以猎奇的视角看待历史,而是以严谨的态度,深入剖析中国文明的内在逻辑与演进规律。通过对上古神话、先秦思想、秦汉统一、隋唐盛世等关键时期的系统梳理与深度解读,本书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鲜活、充满智慧的中华文明初貌,为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供一个坚实而深刻的认知基础。本书的阅读体验,将是与古人对话,与文明共鸣,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次翻开一本新书,我最先关注的往往是作者的写作风格。是磅礴大气,还是细腻婉约?是枯燥的史实堆砌,还是引人入胜的叙事?从这本书的排版和篇幅来看,它似乎并非那种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的通俗读物,更像是一部严谨的学术性著作。我个人偏爱那种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作品,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获得阅读的愉悦。虽然我还不清楚作者陈杰林先生的具体学术背景,但从书名“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宏大命题来看,这无疑是一个需要深厚功底才能驾驭的领域。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处理如此庞杂的史料,又将以何种视角来解读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是侧重于政治经济的宏观分析,还是着力于思想艺术的微观描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独特的见解,能够刷新我以往对某些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的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ISBN号是9787810931724,这串数字背后隐藏着出版社的编辑、排版、校对等一系列心血。对于我而言,这个数字更像是一个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翻阅,但“中国历史与文化”这样的主题,本身就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它关乎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系统而又易于理解的方式,梳理和呈现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并深刻剖析其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我希望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加清晰、完整的中国历史知识体系,理解不同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和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引发我对中华文明独特性的思考,以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评分

拿到这本《中国历史与文化(上)》的时候,我首先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宁静而庄重的气息所吸引。书名简洁明了,却涵盖了极其宏大的主题,这本身就足以激发人的求知欲。我并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但一直以来,我对我们这片土地上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和孕育出的璀璨文化都抱有深厚的兴趣。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一些不同于以往阅读经历的视角和解读。或许是关于某个被忽视的角落,亦或是对某些熟悉事件的全新阐释。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笔触,引导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基因。我渴望能够从中汲取养分,更深刻地认识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朴实,没有过于花哨的封面,却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扎实。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光面纸,而是略带哑光的质感,印刷清晰,字迹大小也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一直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却又知之甚少的细节。读一本好的历史文化读物,就像是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似乎承载了许多这样的故事,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扉页,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对历史的敬畏。那种渴望了解过往的冲动,在看到这本书时被进一步点燃了。我期待着它能带领我走进一个更加广阔和深刻的历史画卷,去探寻那些被时间尘封的智慧和辉煌,去理解那些塑造了今日中国的深层逻辑。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对于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社会结构以及思想观念的演变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探索欲。这本书的书名《中国历史与文化(上)》所呈现出的广度,让我隐隐期待它能够为我揭示那些我可能尚未接触到的历史侧面。我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对重大历史事件的陈述,更能深入挖掘那些构成普通人生活肌理的细节,比如不同朝代的衣食住行、社会习俗、节日庆典,以及在这些日常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我常常觉得,理解一个时代的真正关键,往往在于把握其文化精神的脉络,而这本书似乎正有潜力提供这样的视角。它能否让我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温度,触摸到历史的真实肌理?这便是我对它最大的期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