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定价:25.10元
作者:孙淑艳,华北电力大学电子技术课程组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0404081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孙淑艳主编的这本《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包括五大模块:数字电路基础实验、NI Muhisim 12使用指南、数字电路仿真实验、VHDL语言仿真实验和附录。实验类型有基本的验证性实验,也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数字电路基础实验使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集成芯片的外特性,通过实验搭接电路来掌握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并通过预习要求中的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数字电路仿真实验是借助于Multisiml2 仿真平台对电子电路进行辅助设计和辅助分析;VHDL语言仿真实验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做必要铺垫;附录中介绍了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集成逻辑电路的连接和驱动、集成逻辑门电路新旧图形符号对照以及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型号及引脚图。
本书采用实验报告原始数据便携式设计,学生做完实验可以将实验原始数据、实验波形等直接填写在原始数据记录处,然后裁下贴在上交的实验报告中,节省时间,适用性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本、专科教材,同时也可作为参加各类电子设计竞赛学生自学的参考书,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实验模块划分得极其合理,每一个单元似乎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的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形成了知识的闭环。我注意到它在介绍完基本逻辑功能(与、或、非、异或)后,立刻就引入了“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实现”的综合实验,这比我之前看的某本教材,在讲解完理论后,中间隔了整整三章才开始综合应用要高效得多。这种紧凑的编排,最大化地利用了读者的学习热情和对新知识的即时记忆。更值得称道的是,它似乎非常重视对“资源浪费”和“逻辑冗余”的讨论。在设计一些加法器或译码器时,它会引导读者思考如何用最少的门电路实现相同的功能,这不仅仅是省成本的问题,更是培养工程师思维的关键一步——效率至上。我个人对其中关于“有限状态机”(FSM)的实验设计部分尤其感兴趣,那部分内容往往是初学者最容易迷失的地方,如果这本书能提供清晰的状态图和相应的VHDL/Verilog(如果涉及的话)代码框架或详细的硬件描述,那绝对是物超所值。它似乎在试图构建一套完整的“理论输入—设计转化—硬件实现—波形验证”的完整流程。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是那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教材。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一看就知道是面向工程实践的硬核读物,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渲染,直奔主题。内页纸张质量不错,印刷清晰,排版工整,长时间盯着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时序逻辑表格看,眼睛也不容易疲劳,这点对于需要反复对照学习的实验手册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用过好几本不同出版社的实验指导书,很多都是图文模糊,或者代码注释混乱,结果就是实验过程卡壳,效率极低。而这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严谨,一看就是出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之手。光是目录的编排就体现了层次感,从基础的逻辑门、组合电路搭建开始,稳步推进到更复杂的触发器、寄存器和计数器应用,最后很可能还涉及一些微处理器接口的基础实验,这种循序渐进的结构,对于自学者或者初次接触数字电路实验的工科生来说,是极大的友好。我特别关注了它的实验项目设置,它们似乎不仅仅停留在“搭出这个功能”的层面,更注重原理的理解和故障排查能力的培养,这才是真正拉开理论和实践差距的关键所在。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的下学期课程学习提前打下了一剂强心针,期待能在接下来的实验课上,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转化为指尖下的成果。
评分翻开内页,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实验原理的阐述方式。它不是那种干巴巴地罗列公式和定义,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实际操作的语言,把那些抽象的布尔代数和卡诺图的简化过程,生动地转化成了你在面包板上如何连线、如何观察波形。举个例子,讲解多路选择器(MUX)的工作原理时,它不仅给了真值表,还配上了清晰的逻辑图和对应的74系列芯片型号,甚至在旁边的注释框里提到了该芯片的工作电压范围和引脚定义注意事项,这种细节的把控,简直是救命稻草。很多教材在讲到实际元器件时,就含糊带过,导致学生拿着万用表却不知道该测哪一脚的电压。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功课,它仿佛是你的高级助教,全程手把手地带着你,告诉你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测试点最关键。我喜欢它那种务实的态度,它不追求花哨的理论证明,而是紧紧围绕“如何让电路跑起来”这个核心目标。特别是它对实验仪器的选用和调试方法的介绍,也十分到位,对于那些刚接触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的新手来说,这部分内容比任何单独的仪器使用手册都来得实用和直接,因为它结合了具体的实验场景。
评分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编写风格是那种非常扎实、不浮夸的学院派作风,但又充满了实践的温度。它避免了将复杂的理论降维到幼儿园水平的过度简化,同时也摒弃了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望而生畏的纯理论推导。它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在保证理论深度的前提下,用最直观的实验去印证和深化这些理论。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动手操作来真正掌握数字逻辑精髓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脚手架”非常稳固。它不仅教会你如何搭建一个同步计数器,更教会你如何系统性地思考如何从零开始设计任何一个涉及到时序逻辑的系统。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期待的话,我希望在后续的修订版中,能增加更多关于FPGA或CPLD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实验模块,将传统离散元件实验(如TTL/CMOS芯片)与现代硬件描述语言(HDL)的应用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前沿技术的完美对接。不过就目前的内容而言,它已经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领域的一份不可多得的优秀参考资料了,足以支撑起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的深度学习和实践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还体现在它对常见故障模式的预见性上。在很多实验步骤的末尾,我都看到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或者“故障排除提示”这样的板块。这绝对是救急的法宝。例如,在讲解CMOS电路的下拉电阻问题时,它会明确指出“如果输出出现不稳定的高阻态,请检查输入端是否悬空”,这种基于经验的提醒,远比单纯的电路图指导要来得有价值。它仿佛在告诉我,电路在理想情况下工作,但在现实世界中,电源噪声、器件老化、连接松动都会导致失败,而这本书已经替你踩过了一遍“雷区”。另外,它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部分也进行了详尽的指导。它不是简单地要求你抄写实验结果,而是引导你比较理论计算值和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并要求你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来源,比如器件的参数漂移、测试仪器的精度限制等等。这种对误差的科学态度,是培养严谨科研和工程习惯的基石。这本书的价值,已然超越了一本实验指导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数字电路实战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