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原理与开发应用(第二版) 9787040286007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原理与开发应用(第二版) 9787040286007 高等教育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军宁 著
图书标签:
  • 数字信号处理
  • DSP
  • 处理器技术
  • 嵌入式系统
  • 应用开发
  • 高等教育
  • 教材
  • 通信工程
  • 电子工程
  • 控制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86007
商品编码:2942314311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原理与开发应用(第二版)

定价:43.10元

作者:王军宁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040286007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99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254xDSP为代表,介绍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的基本概念、结构、实现及使用开发方法。全书共分十章。以DSP技术开发和系统开发为基础,结合当今嵌入式系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注重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联系,讲述DSP的结构、特点、技术原理及系统开发。可作为大学本、专科生学习及实验、创新及工程设计之用,对于研究生及有关DSP技术开发人员也是十分有用的参考书。

内容提要


本书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以广为应用的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TMS320C54xDSP为典型代表,并结合*DSP器件和系统开发技术,介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技术的基本概念、结构、实现、器件开发及系统开发方法。全书共分十章,章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和特点。第二章介绍了当今各种不同的DSP器件结构和指标。第三章详细描述了C54xDSP的硬件结构和编程模型及与高速DSP的结构差异。第四章全面介绍了DSP指令及编程优化。第五章介绍了DSP各种开发工具及使用。第六章是TI DSP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CCS的介绍与使用。第七章介绍了TIDSP/BIOS的开发方法及使用。第八章是数字信号处理器软硬件设计与应用举例。第九章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系统开发方法与原理介绍(MATLAB/Simulink、CCS Link、DSP Builder、SOPC Builder等)。第十章是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开发与原理实验。全书以DSP技术开发和系统开发为基础,结合当今嵌入式系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注重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联系,讲述DSP的结构、特点、技术原理及系统开发。可作为大学本、专科生学习及实验、创新及工程设计之用,对于研究生及有关DSP技术开发人员也是十分有用的参考书。

目录


章 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综述第二章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器介绍第三章 C54x数字信号处理器结构第四章 C54x数字信号处理器程序设计开发基础第五章 C54x数字信号处理器开发工具第六章 C54x处理器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CCS第七章 DSP/BIOS嵌入式软件开发第八章 数字信号处理器软硬件设计与应用第九章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系统开发第十章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开发及原理实验指导附录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原理与实践:从基础到高级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技术学习框架,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到核心原理的剖析,再到实际开发应用的指导,力求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DSP理论基础,并掌握实际的工程开发能力。本书内容广泛,涵盖了DSP领域的核心知识点,并结合了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工程实践,确保读者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并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第一部分:DSP基础理论与核心概念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数字信号处理的世界,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逐步构建对DSP的整体认知。 第一章:数字信号处理概述 1.1 信号的分类与表示: 详细阐述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区别,引入采样、量化、编码等概念,解释数字信号的表示方式,包括时域、频域表示法,以及如何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信号。 1.2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框图: 介绍典型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如信号源、模数转换器(ADC)、数字滤波器、DSP处理器、数模转换器(DAC)以及输出设备,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1.3 DSP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与应用: 探讨DSP技术在通信、音频/视频处理、图像识别、医疗诊断、工业控制、科学计算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DSP的不可替代性。 1.4 DSP的性能指标与评估: 介绍衡量DSP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如采样率、量化精度、运算速度(MIPS, FLOPS)、功耗、实时性要求等,并讨论如何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DSP器件。 第二章: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2.1 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与运算: 深入讲解单位脉冲信号、单位阶跃信号、指数信号、正弦信号等基本离散时间信号,并介绍信号的移位、翻转、伸缩、卷积等基本运算。 2.2 线性时不变(LTI)系统: 详细阐述LTI系统的定义、性质(线性、时不变、因果性、稳定性),以及其基本特性。 2.3 LTI系统的时域分析: 重点介绍LTI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以及如何通过卷积运算求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理解输入信号如何通过系统产生输出信号。 2.4 Z变换及其性质: 引入Z变换作为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强大工具,详细讲解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ROC),以及常用的Z变换性质,如线性、时移、乘法、积分等。 2.5 LTI系统的系统函数与频域特性: 利用Z变换推导出LTI系统的系统函数H(z),并分析系统函数与系统冲激响应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系统函数在单位圆上的取值与系统频率响应的关系,理解滤波器是如何对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处理的。 第三章:傅里叶变换与频域分析 3.1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 介绍DTFT的定义,以及其在分析无限长离散时间信号频谱方面的作用。 3.2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讲解DFT的定义、性质(周期性、对称性、线性、时移、乘法、循环卷积等),以及其在实际计算中的重要性。 3.3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深入阐述FFT算法的原理,特别是DIT(Decimation-In-Time)和DIF(Decimation-In-Frequency)两种基本结构,分析FFT如何显著降低DFT的计算复杂度,并讨论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效率优势。 3.4 频谱泄漏与窗函数: 解释DFT的周期性导致的频谱泄漏现象,并介绍各种常用的窗函数(如矩形窗、汉宁窗、海明窗、布莱克曼窗等)及其对频谱分辨率和旁瓣抑制的影响,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合适的窗函数以减小频谱失真。 3.5 功率谱密度与互功率谱密度: 介绍功率谱密度(PSD)和互功率谱密度(CSD)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DFT来估计这些谱密度,它们在信号分析和噪声抑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数字滤波器设计与实现 数字滤波器是DSP的核心组成部分,本部分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数字滤波器及其设计方法。 第四章: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 4.1 IIR滤波器概述: 介绍IIR滤波器的特点,即冲激响应无限长,系统函数存在极点。 4.2 IIR滤波器设计方法: 详细讲解几种经典的IIR滤波器设计方法,包括: 巴特沃斯滤波器(Butterworth): 分析其幅度响应平坦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传递函数设计。 切比雪夫滤波器(Chebyshev): 探讨其在通带或阻带具有等波纹特性的优点,以及I型和II型切比雪夫滤波器的设计。 椭圆滤波器(Elliptic): 介绍其在通带和阻带均存在等波纹,具有最佳阻带衰减率的特点。 4.3 模拟滤波器原型设计: 讲解如何利用模拟滤波器(如巴特沃兹、切比雪夫、椭圆)的原型设计,通过频率变换得到数字滤波器。 4.4 模拟域到数字域的变换: 重点介绍双线性变换法,解释其如何将模拟滤波器传递函数映射到数字滤波器传递函数,以及其优点和可能存在的频率畸变问题。 4.5 IIR滤波器系数的实现: 讲解IIR滤波器在硬件或软件中的实现结构,如直接型I、直接型II、级联型、并联型等,并分析不同结构的优缺点。 第五章: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 5.1 FIR滤波器概述: 介绍FIR滤波器的特点,即冲激响应有限长,系统函数只有零点,因此一定稳定。 5.2 FIR滤波器设计方法: 详细讲解几种主流的FIR滤波器设计方法,包括: 窗函数法: 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窗函数(同第三章),直接截断无限长冲激响应以得到有限长冲激响应,分析不同窗函数对设计结果的影响。 频率采样法: 讲解如何通过在特定频率点指定滤波器响应来设计FIR滤波器。 最优逼近法(Parks-McClellan算法): 深入阐述Parks-McClellan算法的原理,及其在设计最优FIR滤波器(最小最大误差)方面的优势,适用于设计具有特定波纹要求的滤波器。 5.3 FIR滤波器系数的实现: 介绍FIR滤波器在硬件或软件中的典型实现结构,如直接型、移位累加型(CORDIC)、并行实现等,并分析其计算复杂度和资源占用。 5.4 FIR滤波器的对称性: 探讨FIR滤波器系数的对称性(偶对称、奇对称)如何影响滤波器的幅频响应特性,以及如何利用对称性优化计算。 第六章:自适应滤波器 6.1 自适应滤波器基本原理: 介绍自适应滤波器的概念,即滤波器系数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以达到某种最优性能。 6.2 最小均方(LMS)算法: 详细讲解LMS算法的原理、收敛性分析,以及其在噪声消除、均衡等方面的应用。 6.3 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 介绍RLS算法,分析其比LMS算法收敛速度快,但计算复杂度更高的特点。 6.4 自适应滤波器的典型应用: 举例说明自适应滤波器在回声消除、噪声抑制、系统辨识、盲均衡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第三部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体系结构与开发 本部分将聚焦于DSP芯片本身,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指令集和开发工具,为实际项目开发打下基础。 第七章:DSP芯片的体系结构 7.1 DSP的通用架构: 介绍DSP芯片与通用微处理器(MPU)和微控制器(MCU)在架构上的区别和联系,强调DSP的并行处理能力、专用指令集和硬件加速器。 7.2 核心处理器结构: 讲解DSP的核心运算单元(如MAC单元、ALU、Barrel Shifter)、指令流水线、缓存(Cache)机制、DMA(Direct Memory Access)控制器等关键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高性能运算。 7.3 存储器结构: 分析DSP的内部存储器(如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寄存器文件)和外部存储器接口,以及内存访问方式(如Harvard架构、Modified Harvard架构)。 7.4 外设接口: 介绍DSP芯片常见的通信接口(如UART, SPI, I2C, USB, Ethernet)、模拟接口(ADC/DAC)、定时器、中断控制器等,以及它们如何连接外部设备和传感器。 7.5 典型DSP系列简介: 概述几种主流的DSP产品系列(如德州仪器TI C5000/C6000系列、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 STM32系列中的DSP加速版),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和适用领域。 第八章:DSP指令集与编程模型 8.1 DSP指令集特点: 详细介绍DSP指令集的独特性,如单指令多数据(SIMD)指令、MAC(Multiply-Accumulate)指令、饱和运算指令、位操作指令等,以及它们如何加速信号处理运算。 8.2 寻址模式: 讲解DSP常用的寻址模式,如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循环寻址等,以及它们如何有效地访问和处理数据。 8.3 汇编语言编程: 介绍DSP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伪指令、宏指令,以及如何编写高效的汇编程序来优化性能。 8.4 C语言与DSP开发: 探讨在DSP平台上进行C语言开发的方法,包括如何利用编译器优化、内联汇编、特定库函数等来达到接近汇编的性能。 8.5 浮点DSP与定点DSP: 区分浮点DSP和定点DSP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第九章:DSP开发工具与环境 9.1 集成开发环境(IDE): 介绍常用的DSP开发IDE,如TI Code Composer Studio (CCS), IAR Embedded Workbench, Keil MDK等,以及它们提供的代码编辑、编译、调试、仿真等功能。 9.2 编译器与链接器: 讲解编译器如何将高级语言转换为机器码,以及链接器如何将不同模块组合成可执行程序,并讨论代码优化选项。 9.3 调试器与仿真器: 详细介绍使用调试器进行代码调试(断点、单步执行、查看变量)、仿真器模拟硬件环境进行离线测试的重要性。 9.4 性能分析工具: 介绍如何使用性能分析工具(Profiler)来检测代码的瓶颈,找出需要优化的部分,如CPU占用率、内存访问、指令周期等。 9.5 驱动程序与库: 讲解如何使用DSP厂商提供的硬件抽象层(HAL)驱动程序和优化库(如DSP库、信号处理库)来简化开发,提高效率。 第四部分:DSP高级应用与实践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DSP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高级应用,并提供实践指导。 第十章:实时操作系统(RTOS)在DSP中的应用 10.1 RTOS概述: 介绍RTOS的基本概念、任务管理、进程间通信(IPC)、信号量、互斥锁、事件等核心机制。 10.2 DSP中的RTOS选择: 讨论在DSP项目中选择合适的RTOS(如FreeRTOS, RTLinux, DSP/BIOS等)的考量因素,如资源占用、实时性、稳定性、生态系统等。 10.3 RTOS与DSP任务的结合: 演示如何将DSP算法封装成RTOS任务,以及如何通过RTOS提供的机制来实现多任务的并发执行和资源共享。 10.4 实时性保证与中断处理: 讲解如何在RTOS环境下保证DSP算法的实时性,以及如何高效地处理硬件中断,将中断服务程序(ISR)与任务相结合。 第十一章:DSP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1.1 数字调制与解调: 讲解ASK, FSK, PSK, QAM等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在DSP中的实现,以及如何在时域和频域进行信号的生成与恢复。 11.2 滤波器在通信中的作用: 探讨FIR和IIR滤波器在通信信道均衡、抗混叠、成型滤波等方面的应用。 11.3 均衡器设计与实现: 介绍通信信道可能带来的失真,以及如何利用DSP设计和实现各种均衡器(如线性均衡、非线性均衡)来补偿这些失真。 11.4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 阐述SDR的概念,以及DSP在SDR中如何通过软件灵活配置和实现各种通信协议和功能。 11.5 案例分析: 以具体的通信系统(如Wi-Fi、蓝牙、蜂窝通信)为例,分析DSP在该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和实现细节。 第十二章:DSP在音频与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12.1 音频信号处理: 采样与量化: 讲解音频信号的采样率、位深度等参数对音质的影响,以及DSP如何实现ADC/DAC接口。 音频编码与解码: 介绍MP3, AAC, FLAC等音频编码格式的原理,以及DSP如何实现相关算法。 音频效果处理: 讨论混响、回声、均衡器(EQ)、压缩器等音频效果在DSP中的实现。 语音识别与合成: 简述语音识别和合成的基本流程,以及DSP在其中的应用。 12.2 图像处理: 图像表示与基础操作: 讲解图像的像素表示,以及灰度化、二值化、几何变换等基本图像处理操作。 图像滤波: 介绍用于降噪(如高斯滤波、中值滤波)、边缘检测(如Sobel算子、Canny算子)的图像滤波器。 图像压缩: 简述JPEG等图像压缩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DSP在其中的作用。 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 探讨DSP在SIFT, SURF等特征提取算法以及简单的目标检测算法中的应用。 12.3 嵌入式多媒体应用: 结合嵌入式系统,讨论DSP在数字电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智能相机等产品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DSP系统优化与功耗管理 13.1 性能优化策略: 算法优化: 讨论如何选择或改进现有算法以提高计算效率,降低运算复杂度。 代码优化: 强调汇编优化、编译器优化、流水线优化、数据局部性优化等技术。 硬件加速: 介绍如何充分利用DSP的硬件加速器(如MAC单元、FFT硬件)和DMA控制器。 13.2 功耗管理技术: 低功耗模式: 介绍DSP的睡眠模式、待机模式等,以及如何通过软件控制进入和退出这些模式。 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 探讨如何根据计算负载动态调整DSP的工作电压和频率以降低功耗。 功耗分析工具: 介绍使用硬件和软件工具进行功耗监测和分析的方法。 13.3 实时性与功耗的权衡: 讨论在设计DSP系统时,如何在满足实时性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 第五部分:项目实践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引导读者进行实际项目开发,并对DSP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第十四章:DSP典型项目开发流程与案例 14.1 项目需求分析与DSP选型: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项目需求(性能、功耗、成本、外设等)选择合适的DSP芯片。 14.2 系统设计与硬件实现: 介绍DSP系统的硬件设计原则,包括电源、时钟、存储器接口、外设连接等。 14.3 软件开发与集成: 详细讲解从驱动程序开发、算法实现到 RTOS 集成、系统测试的完整软件开发流程。 14.4 案例研究: 提供几个具体的DSP项目案例,如: 低功耗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实时音频信号分析仪 嵌入式图像识别模块 低延迟通信接口设计 详细剖析这些案例的开发思路、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帮助读者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十五章:DSP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15.1 异构计算与多核DSP: 探讨DSP与GPU、FPGA等其他处理器协同工作的趋势,以及多核DSP在处理复杂任务时的优势。 15.2 AI与DSP的融合: 分析DSP在边缘AI计算中的作用,如何高效地运行深度学习模型。 15.3 高性能计算与新兴应用: 展望DSP在5G/6G通信、物联网(IoT)、自动驾驶、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未来应用。 15.4 发展面临的挑战: 讨论DSP技术在功耗、成本、开发复杂度、软件生态等方面的挑战。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并重,旨在为DSP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开发者、电子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一本全面而实用的参考书。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入理解DSP技术的核心原理,掌握DSP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原理与开发应用(第二版)》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是一个刚刚接触DSP领域的研究生,原本对这个方向充满了迷茫,觉得它既高深又抽象。但当我翻开这本书,那份担忧很快就被学习的乐趣所取代。书中从最基础的数字信号处理概念讲起,比如采样、量化、傅里叶变换这些我曾经觉得难以理解的理论,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下变得清晰明了。尤其是那些图文并茂的讲解,形象地展示了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变化,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 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非常扎实地将理论与实际开发紧密结合。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主流DSP芯片的架构和指令集,并且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具体项目中应用DSP技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滤波器设计和实现的那几章,它不仅讲解了不同类型滤波器的原理,还提供了详细的C语言代码和仿真结果,我可以直接跟着敲代码,感受代码运行带来的效果,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对于我们这些实践经验不足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中提到的开发工具链的使用方法也非常清晰,让我能够快速上手。

评分

我是一位在通信领域工作的工程师,过去在处理一些高速数据采集和实时信号处理任务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总觉得现有的方法不够高效。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这本《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原理与开发应用(第二版)》,并且越读越觉得相见恨晚。书中的内容非常务实,紧紧围绕着DSP技术的核心应用展开。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推导,而是侧重于DSP的硬件特性如何支撑高效的信号处理算法,以及如何在实际的嵌入式系统中进行优化和实现。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DSP的指令集优化和代码实现的部分。作者详细分析了不同指令如何影响运算效率,以及如何通过并行处理、流水线技术等方法来提升DSP的整体性能。这对于我这种需要极致性能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书中提供的具体代码片段和性能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优化前后的差异,也为我理解和掌握DSP的底层原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让我对DSP的开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更深入探索的兴趣。

评分

作为一名在嵌入式系统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开发者,我对各种处理器都接触过不少,但真正让我对DSP产生浓厚兴趣并愿意深入研究的,还是这本书。它不同于很多过于基础或者过于深入的书籍,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DSP的原理和应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开始,我对DSP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基础的信号处理算法,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DSP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能力。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DSP架构的讲解,它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枯燥的硬件细节上,而是着重阐述了这些架构特性如何服务于信号处理的特定需求,比如MAC单元、DMA控制器等。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DSP在某些场景下比通用处理器更具优势。而且,书中提供的开发实例非常丰富,从音频处理到图像识别,再到通信系统,几乎涵盖了DSP应用的所有主流领域。我能够从中学习到不同领域开发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思路,这对于我拓展技术视野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是一名喜欢钻研技术的学习者,对各种计算平台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接触到《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原理与开发应用(第二版)》这本书之前,我对DSP的理解仅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层面,认为它是一个专门用于信号处理的“黑盒子”。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出发,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了解DSP的整个体系,包括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核心优势,以及与其他处理器类型的区别。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DSP的理论知识讲解,它在保证严谨性的同时,又避免了过于深奥的数学推导,而是通过大量的类比和实例,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例如,作者在讲解FFT算法时,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描述其原理,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它的核心思想。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很多关于DSP开发流程的介绍,从软件的开发环境搭建,到调试技巧,再到性能优化,为我这个初学者提供了非常完整的指导。这本书让我对DSP技术有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飞跃。

评分

说实话,在拿到这本《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原理与开发应用(第二版)》之前,我曾尝试过阅读一些其他DSP方面的书籍,但总感觉它们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偏向于某一特定应用领域,很难找到一本能够全面系统地涵盖DSP核心技术并兼顾实践开发的教材。这本则不同,它非常巧妙地找到了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平衡点。从DSP的硬件架构、指令集,到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再到实际的嵌入式开发流程,整本书的脉络清晰,逻辑性极强。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复杂概念的处理方式,比如多速率信号处理、自适应滤波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辅以大量的工程实例,来阐述这些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实现方法。这对于我这样需要将DSP技术应用于实际产品开发的工程师来说,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书中的代码示例也非常贴合实际项目需求,我可以从中借鉴很多思路和实现技巧,直接应用到我目前负责的项目中,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