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电工学概论(第2版)
定价:33.90元
作者:朱承高,贾学堂,郑益慧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040243673
字数:
页码:460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电工学概论(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十二章,主要介绍了电路,电能的传输和分配,常用电动机,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电子器件,电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及其应用,广播、电视、声像系统,信息通信系统等内容。涉及日常工作、生活中所能碰到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有关的原理和应用问题。
内容提要
《电工学概论(第2版)》是为经管、文科类专业学生编写的电工学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其特点是:知识面宽,侧重于原理而不作深入分析,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其内容包括电能的产生,电路,电能的传输和分配,常用电动机,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电子器件,电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及其应用,广播、电视、声像系统,信息通信系统,办公设备及智能卡系统,涉及日常工作、生活中所能碰到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有关的原理和应用问题。其中不仅有传统的、经典的内容,还介绍了一些新技术、新发展,部分资料性的内容可供学生复习及自学参考。
《电工学概论(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文科类专业及非电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并可供自学阅读参考。
目录
绪论
n章 电能的产生
n1.1 直流电源
n11.1 电能及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n11.2 直流电源的特征
n1.1.3 一次性电池
n1.1.4 可充电电池
n11.5 燃料电池
n11.6 太阳能电池
n11.7 直流发电机
n1.2 交流电源
n1.2.1 iE弦交流电量
n1.2.2 正弦交流电量的特征
n1.2.3 三相交流电源
n1.2.4 水力发电站
n1.2.5 火力发电站
n1.2.6 核能发电站
n1.2.7 风力发电
n1.2.8 其他发电方式
n复习思考题及练习题
n
n第二章 电路
n2.1 电路与基尔霍夫定律
n2.1.1 电路
n2.1.2 基尔霍夫定律
n2.2 电阻电路
n2.2.1 交、直流纯电阻电路
n2.2.2 电阻的串、并联电路
n2.2.3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综述
n2.2.4 非线性电阻的概念
n2.3 实际的电阻性负载举例
n2.3.1 电阻性负载及电阻器的额定值
n2.3.2 电取暖器
n2.3.3 电炊具
n2.3.4 热辐射光源
n2.3.5 气体放电光源
n2.4 电感电路
n2.4.1 磁场与电感
n2.4.2 交、直流纯电感电路
n2.4.3 带铁心的电感线圈电路
n2.4.4 电感线圈与电源的接通与断开
n2.5 电容电路
n2.5.1 电场与电容
n2.5.2 交、直流纯电容电路
n2.5.3 电容器的充放电
n2.5.4 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n2.6 电路元件串联与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
n2.6.1 电感线圈与电容器的串联电路及串联谐振
n2.6.2 电感线圈与电容器的并联电路及并联谐振
n2.6.3 功率因数的提高
n2.7 三相交流电路
n2.7.1 三相交流负载的星形联结
n2.7.2 三相交流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n2.7.3 三相交流负载的功率
n复习思考题及练习题
n
n第三章 电能的传输和分配
n3.1 电力系统的构成
n3.2 交流输电系统
n3.2.1 交流输电线
n3.2.2 变压器
n3,2.3 变电站
n3.3 直流输电系统
n3.3.1 采用直流输电的原因
n3.3.2 直流输电系统的组成
n3.4 低压配电系统
n3.4.1 配电方式
n3.4.2 楼字供电
n3.4.3 住宅供电
n3.4.4 工厂供电
n复习思考题及练习题
n
n第四章 常用电动机
n4.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n4.1.1 结构
n4.1.2 铭牌数据
n4.1.3 旋转磁场
n4.1.4 转动原理
n4.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n4.2.1 转矩特性
n4.2.2 机械特性
n4.2.3 起动
n4.2.4 调速
n4.3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n4.3.1 控制电器
n4.3.2 直接起动控制
n4.3.3 正反转控制
n4.3.4 可编程控制简介
n4.4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n4.4.1 磁场分析
n4.4.2 转矩特性
n4.4.3 起动方法
n4.5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应用举例
n4.5.1 空调器
n4.5.2 电冰箱
n4.5.3 洗衣机
n4.5.4 电风扇
n4.6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n4.6.1 结构与励磁
n4.6.2 转矩及电动势
n4.6.3 起动及调速
n4.7 直流电动机的应用举例
n4.7.1 电动交通工具
n4.7.2 电动工具
n复习思考题及练习题
n
n第五章 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
n5.1 电对人体的危害
n5.1.1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n5.1.2 触电方式
n5.2 对低压导线及用电器的电气安全性能要求
n5.2.1 低压导线
n5.2.2 用电器:
n5.3 防止发生电气事故的安全措施
n5.3.1 隔离电源和安全电压
n5.3.2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
n5.3.3 过流、压及漏电保护
n5.4 节约用电
n5.4.1 加强节电管理
n5.4.2 节电技术措施
n复习思考题及练习题
n
n第六章 电子器件
n6.1 半导体器件
n6.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n6.1.2 PN结和二极管
n6.1.3 双极晶体管
n6.1.4 单极晶体管——场效晶体管
n6.2 集成电路
n6.2.1 基本概念
n6.2.2 模拟集成电路
n6.2.3 数字集成电路
n6.2.4 大规模集成电路概述
n6.3 光电器件
n6.3.1 发光二极管
n6.3.2 光敏二极管
n6.3.3 光敏晶体管
n6.3.4 光电耦合器
n6.3.5 半导体激光器
n6.4 电子显示器件
n6.4.1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
n6.4.2 液晶显示器(LCD)
n6.4.3 等离子显示器(PDP)
n6.4.4 阴极射线显示器((CRT)
n复习思考题及练习题
n
n第七章 电子电路
n7.1 晶体管放大电路
n7.1.1 双极晶体管放大电路
n7.1.2 场效晶体管放大电路
n7.1.3 差分放大电路
n7.2 集成运算放大器
n7.2.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符号及主要参数
n
n第八章 电力电子技术
n第九章 传感器及其应用
n第十章 广播、电视、声像系统
n第十一章 信息通信系统
n第十二章 办公设备及智能卡系统
n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2.电子技术——电子器件、电子电路
电子技术部分的内容包含在第六章~第八章中,由于近年来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电子器件的发展,电子电路只能在电子器件的基础上开发出各种功能,所以把电子器件独立为第六章,并选择常用的电子器件作原理性的介绍,如晶体管、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显示器件等,使学生了解这些器件的功能及特性。
第七章电子电路包括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两大部分,主要对传统的电子电路作概要的介绍,其内容比较系统,也比较充实,包括晶体管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转换电路(555电路及A/D、D/A转换等),其内容不要求学生深入掌握,但要对主要内容有清晰的概念,了解一些器件和电子电路的构成及功能。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个新兴的电子应用技术,主要研究应用电力电子器件进行电能转换的方法,第八章重点介绍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及整流(交流变直流)、逆变(直流变交流)的原理及电路功能,并对生产与生活中常见的电力电子装置作一般介绍。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后将会对整个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整个电子技术部分不引导亦不要求学生进行电子电路分析、计算元件参数及选择元件等工作,只要求大概知道电子器件的作用,电子电路能够对电信号起哪些处理作用,采用哪些元器件来实现此种处理,这样就精简和压缩了传统内容而增加了如电力电子技术等新内容。
3.综合应用——电子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综合应用部分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其应用知识。传感器是现代测控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元件,目前任何电气装置中都少不了它。但传感器形式繁多,原理各异,教材中只能选取常用的典型实例予以一般介绍,要求学生对主要的几种类型能够清楚其原理和应用。
广播、电视、声像系统是生活中典型的电子信息系统,介绍这部分内容能够使学生理解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应用功能。我们日常见到的一些设备、家电都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及电路设计必须符合系统的组成要求,才能发挥其正常的工作性能。
信息通信系统一章的编写目的也是使学生对目前各种各样的现代通信方式有一般性的了解,能够知道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有了关于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后能够应对通信事业的新发展,并在自己工作中充分利用其新成果。
办公设备及智能卡系统是一项新的发展前途无限的电子信息系统,特别是经济管理及文科类专业会经常接触、利用该系统并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序言
绪论
n章 电能的产生
n1.1 直流电源
n11.1 电能及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n11.2 直流电源的特征
n1.1.3 一次性电池
n1.1.4 可充电电池
n11.5 燃料电池
n11.6 太阳能电池
n11.7 直流发电机
n1.2 交流电源
n1.2.1 iE弦交流电量
n1.2.2 正弦交流电量的特征
n1.2.3 三相交流电源
n1.2.4 水力发电站
n1.2.5 火力发电站
n1.2.6 核能发电站
n1.2.7 风力发电
n1.2.8 其他发电方式
n复习思考题及练习题
n
n第二章 电路
n2.1 电路与基尔霍夫定律
n2.1.1 电路
n2.1.2 基尔霍夫定律
n2.2 电阻电路
n2.2.1 交、直流纯电阻电路
n2.2.2 电阻的串、并联电路
n2.2.3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综述
n2.2.4 非线性电阻的概念
n2.3 实际的电阻性负载举例
n2.3.1 电阻性负载及电阻器的额定值
n2.3.2 电取暖器
n2.3.3 电炊具
n2.3.4 热辐射光源
n2.3.5 气体放电光源
n2.4 电感电路
n2.4.1 磁场与电感
n2.4.2 交、直流纯电感电路
n2.4.3 带铁心的电感线圈电路
n2.4.4 电感线圈与电源的接通与断开
n2.5 电容电路
n2.5.1 电场与电容
n2.5.2 交、直流纯电容电路
n2.5.3 电容器的充放电
n2.5.4 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n2.6 电路元件串联与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
n2.6.1 电感线圈与电容器的串联电路及串联谐振
n2.6.2 电感线圈与电容器的并联电路及并联谐振
n2.6.3 功率因数的提高
n2.7 三相交流电路
n2.7.1 三相交流负载的星形联结
n2.7.2 三相交流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n2.7.3 三相交流负载的功率
n复习思考题及练习题
n
n第三章 电能的传输和分配
n3.1 电力系统的构成
n3.2 交流输电系统
n3.2.1 交流输电线
n3.2.2 变压器
n3,2.3 变电站
n3.3 直流输电系统
n3.3.1 采用直流输电的原因
n3.3.2 直流输电系统的组成
n3.4 低压配电系统
n3.4.1 配电方式
n3.4.2 楼字供电
n3.4.3 住宅供电
n3.4.4 工厂供电
n复习思考题及练习题
n
n第四章 常用电动机
n4.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n4.1.1 结构
n4.1.2 铭牌数据
n4.1.3 旋转磁场
n4.1.4 转动原理
n4.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n4.2.1 转矩特性
n4.2.2 机械特性
n4.2.3 起动
n4.2.4 调速
n4.3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n4.3.1 控制电器
n4.3.2 直接起动控制
n4.3.3 正反转控制
n4.3.4 可编程控制简介
n4.4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n4.4.1 磁场分析
n4.4.2 转矩特性
n4.4.3 起动方法
n4.5 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应用举例
n4.5.1 空调器
n4.5.2 电冰箱
n4.5.3 洗衣机
n4.5.4 电风扇
n4.6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n4.6.1 结构与励磁
n4.6.2 转矩及电动势
n4.6.3 起动及调速
n4.7 直流电动机的应用举例
n4.7.1 电动交通工具
n4.7.2 电动工具
n复习思考题及练习题
n
n第五章 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
n5.1 电对人体的危害
n5.1.1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n5.1.2 触电方式
n5.2 对低压导线及用电器的电气安全性能要求
n5.2.1 低压导线
n5.2.2 用电器:
n5.3 防止发生电气事故的安全措施
n5.3.1 隔离电源和安全电压
n5.3.2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
n5.3.3 过流、压及漏电保护
n5.4 节约用电
n5.4.1 加强节电管理
n5.4.2 节电技术措施
n复习思考题及练习题
n
n第六章 电子器件
n6.1 半导体器件
n6.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n6.1.2 PN结和二极管
n6.1.3 双极晶体管
n6.1.4 单极晶体管——场效晶体管
n6.2 集成电路
n6.2.1 基本概念
n6.2.2 模拟集成电路
n6.2.3 数字集成电路
n6.2.4 大规模集成电路概述
n6.3 光电器件
n6.3.1 发光二极管
n6.3.2 光敏二极管
n6.3.3 光敏晶体管
n6.3.4 光电耦合器
n6.3.5 半导体激光器
n6.4 电子显示器件
n6.4.1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
n6.4.2 液晶显示器(LCD)
n6.4.3 等离子显示器(PDP)
n6.4.4 阴极射线显示器((CRT)
n复习思考题及练习题
n
n第七章 电子电路
n7.1 晶体管放大电路
n7.1.1 双极晶体管放大电路
n7.1.2 场效晶体管放大电路
n7.1.3 差分放大电路
n7.2 集成运算放大器
n7.2.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符号及主要参数
n
n第八章 电力电子技术
n第九章 传感器及其应用
n第十章 广播、电视、声像系统
n第十一章 信息通信系统
n第十二章 办公设备及智能卡系统
n参考书目
拿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扎实”。这不像是一些为了迎合市场而出的“速成”读物,里面充满了实实在在的理论和公式。虽然我当初选择它,也是看中了它的“规划教材”背景,但真正开始阅读后,才体会到那种严谨和系统性。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就能立刻上手搞定一切的书,它更多的是在打地基。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有其逻辑顺序,循序渐进。对于像我这样,之前对电学只有模糊概念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书中对每一个公式的推导,虽然一开始看起来有点吓人,但仔细跟着看,你会发现它是有理可循的。而且,它在讲解原理的同时,也会适当地提及一些相关的应用场景,比如电机的基本原理,虽然不会深入到工程细节,但至少让你明白这些理论是怎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它的优点在于,不会回避那些“硬核”的部分,而是鼓励读者去理解和接受,这对于真正想要掌握电工学精髓的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评分这本书,我觉得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实用性”导向。虽然名为“概论”,但它在内容的设计上,似乎更倾向于让读者了解电工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在翻阅的时候,发现它不仅仅是在讲解抽象的物理定律,更多的是在解释这些定律是如何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在介绍电路原理的时候,它会穿插一些关于家庭电路安全、或者简单电器故障排除的例子。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背景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我不需要去记住那些复杂的公式,但至少能明白,为什么电线会有粗细之分,为什么需要保险丝,以及一些基本的用电安全常识。它更像是一个“科普”读物,只不过它科普的对象是电工学。它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平实,避免了过多晦涩的术语,让普通人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虽然它不是一本深入的专业书籍,但作为一本引导读者初步认识电工学的教材,它做得非常到位。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概论”二字,想着是基础入门,应该不会太难。拿到手后,翻看了几页,感觉它在内容的组织上,确实有它一套逻辑。它不像一些技术书籍那样,上来就丢给你一堆专业术语,而是试图先建立一个宏观的认识。从宏观的角度去介绍电这个概念,以及它在不同领域的一些基础性的表现。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更多的是在“讲故事”,通过一些历史的演变,或者是一些有趣的现象,来引出相关的理论。这一点我觉得对于那些对科学发展史或者基础科学产生好奇心的读者来说,会很有吸引力。它可能不是那种能让你立刻解决某个实际工程问题的工具书,但它能让你明白,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很多电气设备,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以及背后的一些基本原理。它在知识的传递上,更注重的是一种“启蒙”的作用,激发读者的兴趣,而不是直接灌输。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当初买来的时候,完全是抱着“通识课总得有个课本”的心态。毕竟是“十一五”的规划教材,总觉得不会太差。拿到手,翻开扉页,厚度适中,排版也算清晰,纸张质量也还好,不是那种很粗糙的,摸起来还算舒服。目录看了一遍,基本上涵盖了电工学的一些基础概念,从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到一些基础的元器件,再到一些简单的应用。这对于我这种完全的门外汉来说,简直就像在看天书。但是,不得不承认,它的叙述方式,尽量地试图去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电阻、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用了不少比喻,试图让没有物理基础的人也能理解。虽然有时候还是觉得云里雾里,但至少它在努力拉近和读者的距离。书里的一些插图,看起来也挺用心的,虽然不是那种高清大图,但该有的示意图都还是有的,多少能帮助理解那些复杂的电路图。总的来说,作为一本入门教材,它确实尽力了,努力地在填补学习者和专业知识之间的鸿沟,虽然这个过程对某些读者来说,可能依然充满挑战。
评分坦白讲,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带着一点点“惊喜”的。当初买它是出于功课的需要,也知道是“十一五”规划教材,意味着它的内容一定是经过一定程度的筛选和规范的。拿到书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全面性”。它不仅仅停留在一些最基础的直流交流电路分析,还会触及到一些更广泛的电工学领域,比如电磁感应,或者是一些基础的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入门”教材,更像是一个“导览”。它为你打开了一扇门,让你看到电工学更广阔的世界。虽然有些内容,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需要反复琢磨,但至少它给了一个清晰的指向。它不是那种只讲皮毛的书,而是试图让你对这个学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各个分支之间是怎么联系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帮助你建立一个相对完整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