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IP网络测量
定价:45.00元
作者:唐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0302553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论述了IP网络测量理论和方法、网络性能测量、网络流量测量、IP网络测量仪表和系统,以及网络测量的应用等相关内容。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IP网络测量的功能和用途,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IP网络测量的相关技术、方法、模型和主要的测量协议;网络性能测量的概念、模型和指标,以及带宽测量、时延测量、端到端的性能测量等网路性能测量技术;IP网络流量测量模型和方法;基于熟知端口业务、流媒体业务、VoIP业务、P2P业务等网络业务的测量方法;IP网络测量仪表和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IP网络测量的应用及实例。
本书可以作为IP网络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研究人员、网络维护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目录
前言
章 概论
1.1 网络测量的功能和用途
1.1.1 网络测量的功能
1.1.2 网络测量的用途
1.2 网络测量的分类
1.2.1 按测量方式分
1.2.2 按测量位置分
1.2.3 协作式测量与非协作式测量
1.3 相关标准组织和活动
1.3.1 相关标准组织
1.3.2 专业国际会议
1.4 IP网络测量的发展
1.4.1 概述
1.4.2 外主要研究进展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IP网络测量技术
2.1 网络测量的体系结构
2.1.1 功能结构
2.1.2 拓扑结构
2.2 主动测量方法
2.2.1 基于ICMP的方法
2.2.2 基于TCP的方法
2.2.3 基于UDP的方法
2.3 被动测量方法
2.4 网络推测方法
2.4.1 概述
2.4.2 推测方法
2.5 网络测量协议
2.5.1 IPMP
2.5.2 OWAMP
2.5.3 TWAMP
2.5.4 IPFIX
2.5.5 PSAMP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网络性能测量
3.1 网络性能测量概述
3.1.1 网络性能的概念
3.1.2 网络性能测量指标
3.2 网络带宽测量
3.2.1 链路带宽测量
3.2.2 瓶颈带宽测量
3.2.3 可用带宽测量
3.3 网络时延测量
3.3.1 单向时延测量
3.3.2 往返时延测量
3.3.3 时延抖动测量
3.4 链路时延和带宽利用率测量
3.4.1 概述
3.4.2 线卡采集代理模型
3.5 丢包率测量
3.5.1 丢包率测量指标
3.5.2 丢包率测量方法
3.6 连通性测量
3.7 网络容量测量
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网络流量测量模型和方法
4.1 概述
4.2 流量测量模型
4.2.1 基于SNMP/RMON的流量测量
4.2.2 基于流的流量测量
4.2.3 基于节点对的流量测量
4.2.4 基于路径的流量测量
4.2.5 基于边缘的流量测量
4.3 数据包分类算法
4.3.1 数据包分类问题描述
4.3.2 数据包分类算法
4.4 流量矩阵估计
4.4.1 概述
4.4.2 流量矩阵估计问题描述
4.4.3 流量矩阵估计模型和方法
4.4.4 基于分配模型的流量矩阵估计
4.5 基于边缘的流量测量模型
4.5.1 概述
4.5.2 模型框架
4.5.3 测量模型的数学描述
4.5.4 路径探测
4.5.5 基于抽样和IPMP的路由探测方法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业务流量测量
5.1 概述
5.2 传统的因特网业务测量
5.2.1 概述
5.2.2 测量技术
5.2.3 主要测量工具
5.3 流媒体业务测量
5.3.1 流媒体概述
5.3.2 流媒体测量
5.4 VoIP业务测量
5.4.1 VoIP概述
5.4.2 VoIP相关协议
5.4.3 VoIP流量测量
5.4.4 VoIP QoS测量
5.5 P2P业务测量
5.5.1 P2P系统概述
5.5.2 BitTorrent
5.5.3 eMule
5.5.4 Skype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网络测量仪表与系统
6.1 概述
6.2 网络测量仪表与系统的实现技术
6.2.1 关键技术
6.2.2 发展趋势
6.3 手持式仪表
6.3.1 手持式仪表构成
6.3.2 手持式仪表实例分析
6.3.3 手持式网络测试仪表举例
6.4 台式网络测量仪
6.4.1 台式网络测量仪实例分析
6.4.2 台式网络测量仪举例
6.5 分布式网络测量系统
6.5.1 分布式网络测量系统体系结构
6.5.2 分布式网络测量系统实例分析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IP网络测量的应用
7.1 概述
7.1.1 网络测量的应用范围
7.1.2 网络测量的作用
7.2 网络测量与分类计费
7.2.1 网络通信计费方式的现状及问题
7.2.2 网络通信计费方式的发展趋势
7.2.3 网络测量在计费中的应用
7.3 网络测量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
7.4 基于测量的网络安全应用
7.4.1 网络安全与测量的关系
7.4.2 网络安全对测量的要求
7.4.3 网络安全中测量的应用实例
7.5 高速网络流量测量系统的应用
7.5.1 TraFlow千兆网络流量分析仪的接入方式
7.5.2 TraFlow千兆网络流量分析仪的应用
7.5.3 TraFlow千兆网络流量分析仪的应用案例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关于IP网络测量的书籍,在理论深度上确实做得不错,但对我来说,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指导性略显不足。书中对各种测量原理和算法的阐述细致入微,仿佛是在为网络测量构建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然而,在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遇到的具体网络故障或性能瓶颈时,感觉笔墨略有不足。例如,当提到如何诊断丢包问题时,书中列举了多种测量方法,但对于不同场景下应该优先选择哪种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初步判断,就没有更深入的探讨。我希望作者能在后续的章节中,增加一些“疑难杂症”的案例分析,详细剖析某个特定的网络问题是如何通过IP网络测量一步步定位和解决的。这种“问题-测量-分析-解决”的闭环式指导,对于帮助读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非常有帮助,也更能体现出网络测量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评分我一直对网络测量这个领域充满好奇,尤其是在大数据和5G时代,对网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窗口。书中对IP网络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关键指标的介绍,都非常全面。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QoS测量和流量工程的部分,让我对如何保证网络服务质量以及如何优化网络资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过,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学术化,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我希望能有更直观的图示和更生动的比喻来解释一些复杂的概念,这样可以降低学习门槛,让更多对网络测量感兴趣的人能够轻松入门。同时,书中对一些前沿技术,例如基于AI的网络测量,可以再增加一些更深入的探讨,这部分内容目前感觉略显简略,但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评分从这本书的目录和部分章节来看,它似乎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阐述,而对于实际操作和工具的应用提及相对较少。我是一名网络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不仅需要了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测量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如果能增加一些关于主流IP网络测量工具(如Wireshark、iperf、netperf等)的使用教程,或者提供一些实际场景下的配置和操作指南,那将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极具参考价值。许多时候,理论上的知识点,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其精髓。我希望未来版本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加强,例如,增加一些截图、命令示例,或者推荐一些相关的在线资源,让读者能够更便捷地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内容组织,让我觉得在阅读过程中有些零散,缺乏一种贯穿始终的逻辑主线。虽然每一章节都独立地讲解了某个IP网络测量技术或概念,但前后章节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读者在阅读时需要不断地在不同主题之间切换,感觉像是在拼凑一些独立的知识点,而不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理想中的一本书,应该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让读者逐渐建立起对整个领域的深刻理解。例如,可以先从网络测量的基本原理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具体的测量方法和工具,最后再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案例分析。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会让读者感觉更有条理,也更容易吸收和掌握书中的知识。目前这本书给我一种“点状”的知识集合,而非“线状”或“面状”的知识网络。
评分这本书的光盘内容太少了,我期待的光盘里能有更多的实践案例,比如一些现成的配置脚本,或者更详细的实验步骤。虽然书里讲到了很多原理和方法,但是对于我这种实践经验不是很足的读者来说,光有理论指导,缺少一些“手把手”的教学,总感觉学起来有点吃力。尤其是在一些高级的网络测量技术上,书中给出的只是概念和公式,却没有提供实际操作的演示,让我觉得不够过瘾。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在光盘或者配套的电子资源里,增加一些真实场景下的网络测量工具的使用演示,或者提供一些可以在虚拟机环境中复现的实验环境。这样,我们这些读者才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真正掌握IP网络测量的精髓。而且,很多时候,书本中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融会贯通,如果能有更多的实践资源支持,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也会吸引更多希望提升实操能力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