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深亚微米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
| 作者 | Bang-Sup Song |
| 定价 | 68.00元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392176 |
| 出版日期 | 2014-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深亚微米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可以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供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技术人员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宋博士于1986年获AT&-T贝尔实验室DistinguishedTechnicalStaff奖,1987年获模拟器件公司CareerDevelopmentProfessor奖,1995年获伊利诺伊大学XeroxSeniorFacultyResearch奖。宋博士在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学术包括IEEE固态电路杂志(JSSC)、IEEE电路与系统杂志(TCAS)副主编,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国际电路与系统年会(ISCAS)组委会成员。宋博士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Fellow)。 |
| 目录 | |
| 章放大器基础 1.1激励点和传递函数 1.2频率响应 1.3稳定性判据 1.4运算放大器用于负反馈 1.5相位裕度 1.6瞬态响应 1.7反馈放大器 1.8反馈的作用 1.9左半平面和右半平面零点 1.10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 第2章放大器的设计 2.1晶体管的低频抽象模型 2.1.1大信号 2.1.2小信号 2.1.3跨导g。和输出电阻 2.1.4小信号模型 2.1.5体效应 2.2低频激励点电阻 2.3电阻反射定律 2.4三种基本放大器组态 2.5九种组合放大器 2.5.1共源一共源结构 2.5.2共源一共栅结构 2.5.3共源一共漏结构 2.5.4共栅一共源、共栅一共栅、共栅一共漏结构 2.5.5共漏一共源结构 2.5.6共漏一共栅结构 2.5.7共漏一共漏结构 2.6差分对 2.6.1共模抑制 2.6.2对称的传递函数 2.7增益自举 2.7.1零极点对的约束 2.7.2其他增益自举的概念 2.8偏置 2.8.1大化信号摆幅的套筒结构的偏置 2.8.2电流源的匹配 2.9电压源和电流源 2.9.1以Vcs和AVGs为参考的电流源 2.9.2带隙参考 参考文献 第3章运算放大器 3.1运算放大器的小信号模型 3.2运算放大器的频率补偿 3.2.1并联补偿 3.2.2极点分裂米勒补偿 3.3两级米勒补偿运算放大器的相位裕度 3.4两级运算放大器右半平面零点的消除技术 3.4.1插入串联电阻 3.4.2利用源极跟随器形成反馈 3.4.3利用附加的增益级对Gm自举 3.5负反馈运算放大器的瞬态响应 3.5.1压摆率 3.5.2全功率带宽 3.6运算放大器设计举例 3.6.1三级套筒式运算放大器 …… 第4章数据转换器基础 第5章奈奎斯特数据转换器 第6章过采样数据转换器 第7章高精度数据转换器 第8章锁相环基础 第9章频率综合和时钟恢复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是一位资深的模拟IC设计工程师,从业十余年,见证了CMOS工艺从微米级别一路发展到如今的深亚微米甚至纳米级别。我一直在努力跟进最新的技术发展和设计理念,确保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落伍。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及时雨。我非常关注在深亚微米工艺下,模拟电路设计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例如器件参数的波动性、漏电流的增加、工艺制程的复杂性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前沿、更深入的见解,特别是关于如何在高压、高频、低功耗等不同应用场景下,有效地进行深亚微米CMOS模拟电路的设计和优化。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最新的设计技术和方法论,例如关于低压差分信号(LVDS)、高速SerDes、射频前端的LNA、PA等关键模块的设计经验,这些都对我日常的工作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一直想找机会拜读一下。我平常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数字IC设计领域,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模拟和数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高级的SOC设计都离不开对模拟部分,尤其是RF前端和电源管理部分的理解。这本书虽然是“深亚微米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这个主题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特别是在追求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今天,深亚微米制程下的模拟电路设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一直对如何处理短沟道效应、漏电流、阈值电压漂移等问题感到好奇,也很想了解在如此小的尺度下,晶体管的行为模型是如何被修正和应用的。特别是对于我这种非专业出身的读者,希望能从书中找到一些直观的解释和实用的案例,帮助我建立起对这个领域的宏观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听说这本书的作者在业界很有名气,经验丰富,所以对内容质量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打通数字与模拟的知识壁垒,让我能更全面地理解整个芯片的设计流程和技术瓶颈。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毕业不久的硕士研究生,方向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在校期间,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CMOS器件物理和模拟电路设计的理论知识,但感觉总是有点纸上谈兵,尤其是在实际的设计应用方面,理论和实践之间总感觉隔着一层窗户纸。最近我的导师推荐我看一些关于深亚微米CMOS模拟电路设计的书籍,以期能为我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书名《深亚微米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听起来就非常契合我的学习需求。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深亚微米”这一概念所带来的具体设计挑战和解决方案。比如,在纳米尺度下,寄生效应的影响会更加显著,沟道长度调制、短沟道效应、量子效应等等,这些都需要更精细的模型和更巧妙的设计技巧来应对。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深入理解这些挑战,并学习到一些业界领先的设计理念和实用方法,例如如何进行低功耗、高线性度、宽带宽的模拟电路设计,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器件模型和仿真工具。
评分我对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一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经常会阅读相关的技术科普文章和行业新闻。最近看到很多关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芯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新闻,这让我意识到模拟集成电路在这些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本书的标题《深亚微米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听起来非常专业和前沿,让我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相对易懂的方式,解释深亚微米CMOS技术在模拟电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和优势,以及它带来的与传统工艺相比的独特之处。例如,我很想知道在如此精密的制程下,设计人员是如何克服噪声、干扰、功耗等方面的挑战,从而实现高性能的模拟功能。如果书中能够配有一些生动的图解或者简洁的示例,那就更好了,这样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有所收获。
评分作为一个在模拟IC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CMOS工艺的不断进步对模拟电路设计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从早期的微米级到如今的深亚微米,每一个工艺节点的飞跃都意味着需要重新审视和掌握一系列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这本书的主题“深亚微米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正是我当前最需要了解和深入学习的领域。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工艺变化对模拟电路参数(如跨导、输出电阻、寄生电容等)的影响分析,以及如何在这种变化下设计出鲁棒性强、性能稳定的电路。书中是否会探讨在深亚微米工艺下,如何平衡增益、带宽、噪声、功耗和线性度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没有提及针对深亚微米工艺优化的器件模型和版图设计技巧?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一些宝贵的设计经验和实用的指导,帮助我在面对复杂的深亚微米设计项目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设计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