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深亞微米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 |
| 作者 | Bang-Sup Song |
| 定價 | 68.00元 |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030392176 |
| 齣版日期 | 2014-0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深亞微米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可以作為工科院校相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參考用書,也可以供半導體和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技術人員閱讀。 |
| 作者簡介 | |
| 宋博士於1986年獲AT&-T貝爾實驗室DistinguishedTechnicalStaff奬,1987年獲模擬器件公司CareerDevelopmentProfessor奬,1995年獲伊利諾伊大學XeroxSeniorFacultyResearch奬。宋博士在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的學術包括IEEE固態電路雜誌(JSSC)、IEEE電路與係統雜誌(TCAS)副主編,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國際電路與係統年會(ISCAS)組委會成員。宋博士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IEEEFellow)。 |
| 目錄 | |
| 章放大器基礎 1.1激勵點和傳遞函數 1.2頻率響應 1.3穩定性判據 1.4運算放大器用於負反饋 1.5相位裕度 1.6瞬態響應 1.7反饋放大器 1.8反饋的作用 1.9左半平麵和右半平麵零點 1.10反饋放大器的穩定性 第2章放大器的設計 2.1晶體管的低頻抽象模型 2.1.1大信號 2.1.2小信號 2.1.3跨導g。和輸齣電阻 2.1.4小信號模型 2.1.5體效應 2.2低頻激勵點電阻 2.3電阻反射定律 2.4三種基本放大器組態 2.5九種組閤放大器 2.5.1共源一共源結構 2.5.2共源一共柵結構 2.5.3共源一共漏結構 2.5.4共柵一共源、共柵一共柵、共柵一共漏結構 2.5.5共漏一共源結構 2.5.6共漏一共柵結構 2.5.7共漏一共漏結構 2.6差分對 2.6.1共模抑製 2.6.2對稱的傳遞函數 2.7增益自舉 2.7.1零極點對的約束 2.7.2其他增益自舉的概念 2.8偏置 2.8.1大化信號擺幅的套筒結構的偏置 2.8.2電流源的匹配 2.9電壓源和電流源 2.9.1以Vcs和AVGs為參考的電流源 2.9.2帶隙參考 參考文獻 第3章運算放大器 3.1運算放大器的小信號模型 3.2運算放大器的頻率補償 3.2.1並聯補償 3.2.2極點分裂米勒補償 3.3兩級米勒補償運算放大器的相位裕度 3.4兩級運算放大器右半平麵零點的消除技術 3.4.1插入串聯電阻 3.4.2利用源極跟隨器形成反饋 3.4.3利用附加的增益級對Gm自舉 3.5負反饋運算放大器的瞬態響應 3.5.1壓擺率 3.5.2全功率帶寬 3.6運算放大器設計舉例 3.6.1三級套筒式運算放大器 …… 第4章數據轉換器基礎 第5章奈奎斯特數據轉換器 第6章過采樣數據轉換器 第7章高精度數據轉換器 第8章鎖相環基礎 第9章頻率綜閤和時鍾恢復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作為一個在模擬IC設計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深知CMOS工藝的不斷進步對模擬電路設計帶來的顛覆性影響。從早期的微米級到如今的深亞微米,每一個工藝節點的飛躍都意味著需要重新審視和掌握一係列全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這本書的主題“深亞微米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正是我當前最需要瞭解和深入學習的領域。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工藝變化對模擬電路參數(如跨導、輸齣電阻、寄生電容等)的影響分析,以及如何在這種變化下設計齣魯棒性強、性能穩定的電路。書中是否會探討在深亞微米工藝下,如何平衡增益、帶寬、噪聲、功耗和綫性度之間的復雜關係?有沒有提及針對深亞微米工藝優化的器件模型和版圖設計技巧?我希望能從書中獲得一些寶貴的設計經驗和實用的指導,幫助我在麵對復雜的深亞微米設計項目時,能夠更加遊刃有餘,設計齣更具競爭力的産品。
評分我是一名剛剛畢業不久的碩士研究生,方嚮是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在校期間,我們學習瞭很多關於CMOS器件物理和模擬電路設計的理論知識,但感覺總是有點紙上談兵,尤其是在實際的設計應用方麵,理論和實踐之間總感覺隔著一層窗戶紙。最近我的導師推薦我看一些關於深亞微米CMOS模擬電路設計的書籍,以期能為我畢業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本書的書名《深亞微米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聽起來就非常契閤我的學習需求。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深亞微米”這一概念所帶來的具體設計挑戰和解決方案。比如,在納米尺度下,寄生效應的影響會更加顯著,溝道長度調製、短溝道效應、量子效應等等,這些都需要更精細的模型和更巧妙的設計技巧來應對。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深入理解這些挑戰,並學習到一些業界領先的設計理念和實用方法,例如如何進行低功耗、高綫性度、寬帶寬的模擬電路設計,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器件模型和仿真工具。
評分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瞭,一直想找機會拜讀一下。我平常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數字IC設計領域,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模擬和數字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很多高級的SOC設計都離不開對模擬部分,尤其是RF前端和電源管理部分的理解。這本書雖然是“深亞微米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這個主題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特彆是在追求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今天,深亞微米製程下的模擬電路設計麵臨著巨大的挑戰。我一直對如何處理短溝道效應、漏電流、閾值電壓漂移等問題感到好奇,也很想瞭解在如此小的尺度下,晶體管的行為模型是如何被修正和應用的。特彆是對於我這種非專業齣身的讀者,希望能從書中找到一些直觀的解釋和實用的案例,幫助我建立起對這個領域的宏觀認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聽說這本書的作者在業界很有名氣,經驗豐富,所以對內容質量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打通數字與模擬的知識壁壘,讓我能更全麵地理解整個芯片的設計流程和技術瓶頸。
評分我對集成電路設計領域一直充滿瞭濃厚的興趣,雖然我並非專業人士,但經常會閱讀相關的技術科普文章和行業新聞。最近看到很多關於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對芯片性能提齣瞭更高要求的新聞,這讓我意識到模擬集成電路在這些領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本書的標題《深亞微米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聽起來非常專業和前沿,讓我對它産生瞭極大的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相對易懂的方式,解釋深亞微米CMOS技術在模擬電路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和優勢,以及它帶來的與傳統工藝相比的獨特之處。例如,我很想知道在如此精密的製程下,設計人員是如何剋服噪聲、乾擾、功耗等方麵的挑戰,從而實現高性能的模擬功能。如果書中能夠配有一些生動的圖解或者簡潔的示例,那就更好瞭,這樣即使是初學者也能有所收獲。
評分我是一位資深的模擬IC設計工程師,從業十餘年,見證瞭CMOS工藝從微米級彆一路發展到如今的深亞微米甚至納米級彆。我一直在努力跟進最新的技術發展和設計理念,確保自己的知識體係不落伍。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及時雨。我非常關注在深亞微米工藝下,模擬電路設計所麵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例如器件參數的波動性、漏電流的增加、工藝製程的復雜性等等,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電路的性能和可靠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更前沿、更深入的見解,特彆是關於如何在高壓、高頻、低功耗等不同應用場景下,有效地進行深亞微米CMOS模擬電路的設計和優化。我也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最新的設計技術和方法論,例如關於低壓差分信號(LVDS)、高速SerDes、射頻前端的LNA、PA等關鍵模塊的設計經驗,這些都對我日常的工作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