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 周学全 杨丽芬 机械工业出版社

正版新书--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 周学全 杨丽芬 机械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学全 杨丽芬 著
图书标签:
  • 无线电波
  • 电磁波传播
  • 无线电技术
  • 通信工程
  • 周学全
  • 杨丽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科普读物
  • 无线电史
  • 信号传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9765
商品编码:29473775368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

定价:49.00元

作者:周学全 杨丽芬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1115497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作者团队周学全老师是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某军事院校教授、教研室主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10余项。《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涉及到人们常说/常见/常用的手机信号、电磁辐射、电磁干扰、军用雷达、电子战等多个方面,可帮助人们科学认识和使用无线电。《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得到了包括全军电磁频谱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沈树章、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姚富强、湖北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叶酉荪、专业科普畅销书《大话物联网》作者郎为民等多位专家教授推荐。

内容提要


无线电波无处不在永不消逝,这其中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奥秘呢?《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以大量的事例、数据、图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为我们探寻这些奥秘:看不见的无线电波是怎么被发现的?为什么无线电频谱资源会成为珍贵的战略资源?为什么无线电波能让人们充满“智慧”?什么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无线电波的“蜂窝”“百事通”“千里眼”和“北斗星”?无线电波在战场上是如何“不见血”的,又怎么燃起电磁的“硝烟”?无线电波的世界也有“雾霾”吗?“害人”的无线电波真的很恐怖吗?相信大家看完了《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后,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是一本科普读物,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有助于读者正确认识和理解无线电波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危害与防护方法,可供通信电子类专业人员,无线电应用和无线电管理人员,以及希望了解无线电基本特性、电磁辐射危害与防护知识的社会公众阅读。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 神奇的无线电波
1.1 改变世界的发现 / 001
1.1.1 初识波的世界 / 001
1.1.2 电与磁的“纠缠” / 003
1.1.3 无线电波的前世今生 / 007
1.2 非比寻常的波动 / 016
1.2.1 万水千山只等闲 / 016
1.2.2 宇宙极速 / 017
1.2.3 太空其实不空 / 019
1.3 电波传递信息的奥秘 / 021
1.3.1 让电磁的“波浪”荡起来  / 021
1.3.2 让信息坐进电波“快车” / 022
1.3.3 让信息到“站”就下“车” / 024
1.4 条条道路通罗马 / 025
1.4.1 翻不过山的视距传播 / 025
1.4.2 掠地“飞行”的地波传播 / 026
1.4.3 “天镜”反射的天波传播 / 028
1.4.4 依赖“云团”的散射传播 / 030
1.4.5 殊途同归的多径效应 / 032
第2章 宝贵的频谱资源
2.1 独特稀缺的自然资源 / 034
2.1.1 揭开频谱神秘面纱 / 035
2.1.2 探究频谱奇妙特性 / 037
2.1.3 象征国家神圣主权 / 040
2.2 风起云涌的频谱世界 / 042
2.2.1 国际频谱资源争夺不断 / 042
2.2.2 国家行业频谱资源短缺 / 045
2.2.3 军事频谱需求持续增长 / 048
2.3 不可撼动的战略地位 / 050
2.3.1 社会生活中像水一样不可缺少 / 050
2.3.2 经济发展中像石油一样宝贵 / 052
2.3.3 国防领域内像武器一样重要 / 054
第3章 无处不在的无线电应用
3.1 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 057
3.1.1 神奇的标签 / 058
3.1.2 聪明的物品 / 060
3.1.3 智能的家庭 / 062
3.1.4 智慧的城市 / 064
3.2 社会发展显身手 / 067
3.2.1 撑起信息社会的“蜂窝” / 068
3.2.2 足不出户的“百事通” / 069
3.2.3 观云测雨的“千里眼” / 071
3.2.4 指引方向的“北斗星” / 074
3.3 驰骋在第五维战场 / 078
3.3.1 传信如飞的“神行太保” / 078
3.3.2 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 / 083
3.3.3 战场迷雾中的“灯塔” / 087
3.3.4 不见血的“刀” / 092
第4章 无影无形的电磁危害
4.1 看不见的“电磁雾” / 097
4.1.1 植物生长的“紧张分子” / 098
4.1.2 动物“生态紊乱”的诱因 / 100
4.1.3 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 102
4.2 社会难以承受之“扰” / 105
4.2.1 公共交通的“步步惊心” / 106
4.2.2 航空航天的“千钧一发” / 108
4.2.3 工业电气的“突然狂躁症” / 112
4.3 悄悄“飞”走的秘密 / 113
4.3.1 隐形的“翅膀 ” / 114
4.3.2 谍海沉浮的“听风者” / 116
4.3.3 当心手机变“手雷” / 119
4.4 “大水冲了龙王庙” / 122
4.4.1 同室操“戈”相“煎”急 / 122
4.4.2 “水土不服”易“感冒” / 126
4.4.3 无“缘”对面不相识 / 126
4.5 电磁战场的“刀光剑影” / 128
4.5.1 电磁“迷雾”瘫痪战场“神经” / 129
4.5.2 电磁“浮云”蒙蔽战场“天眼” / 132
4.5.3 电磁“幽灵”迷惑战场“向导” / 136
第5章 防患于未然的电磁防护
5.1 防范电磁威胁从家中做起 / 139
5.1.1 手机辐射“防范攻略” / 140
5.1.2 电脑辐射“化解秘笈” / 142
5.1.3 家电辐射“安全宝典” / 145
5.1.4 家里静电“防治要诀” / 149
5.2 筑起公共设施电磁辐射的屏障 / 151
5.2.1 通信基站辐射不必恐慌 / 151
5.2.2 广播电视发射勿要害怕 / 154
5.2.3 高压输电线辐射无须担忧 / 156
5.2.4 工科医设备影响莫要多心 / 162
5.3 铸就坚不可摧的电磁“盾牌” / 168
5.3.1 疏堵结合降低自然电磁影响 / 168
5.3.2 电磁兼容排除己方电磁干扰 / 171
5.3.3 多法并举削弱敌方电磁威胁 / 172
5.4 电磁环境的“PM2.5” / 178
5.4.1 欧盟的标准系统 / 179
5.4.2 美国的标准科学 / 180
5.4.3 中国的标准严格 / 181
参考文献 / 187

作者介绍


周学全,男,1968年11月生,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某军事院校教授、教研室主任。周学全长期从事无线电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次参加军地相关重大活动,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10余项。

文摘


序言



《海上传奇:解码东方频率的崛起》 作者: 陆远航 出版社: 东方文化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二十世纪初那段风起云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浪潮中,电波,这一无形的信使,悄然改变着世界的沟通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运。本书《海上传奇:解码东方频率的崛起》并非聚焦于某种特定的技术发明或个体英雄的闪耀,而是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民族工业在早期电讯领域,特别是无线电技术的萌芽、发展及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故事的起点,并非上海滩纸醉金迷的歌舞升平,而是隐藏在租界边缘、简陋的工坊中,一群怀揣报国热忱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富有远见的民族资本家,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试图掌握这股改变世界的“东方频率”。他们面对的是西方列强的技术封锁、国内市场被外资垄断的严峻现实,以及技术人才匮乏的窘境。然而,正是这股不屈的精神,支撑着他们前赴后继,在电波的海洋中寻找属于中国的航道。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回那个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年代,重点描绘中国民族工业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电讯产业体系。我们将看到,当西方世界早已沉浸在电报、电话带来的便利时,中国的实业家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开始涉足当时最前沿的无线电技术。他们不惜重金,从国外引进设备,聘请技术顾问,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培养自己的工程师队伍,建立起初步的科研机构。 “解码东方频率”并非仅仅是技术的突破,它更是一场深刻的民族自救与复兴的尝试。本书将通过梳理一系列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群像,展现中国民族工业在电讯领域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探索。 第一部分:启蒙与萌芽——远方的信号,近处的渴望 这一部分将聚焦于20世纪初,电报和电话在中国沿海城市,尤其是上海、天津、广州等地的初步引入,以及这些新技术如何挑战传统的通信方式,并激发了中国实业家对更先进通信技术的想象。我们将深入探究当时国内对无线电技术的初步认知,可能来自零星的科学报道、西方传教士带来的信息,抑或是早期留学生带回的知识。 “无形之线”的震撼: 描述早期电报传入中国时的社会反响,以及它如何打破地理的束缚,为信息传递带来革命性变化。 工业巨头的目光: 剖析部分有远见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如何嗅到电讯业的未来潜力,并开始尝试投资相关产业。 西方技术的光芒: 介绍当时西方在无线电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以及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科技鸿沟。 第二部分:艰难的起步——在洋人的阴影下摸索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成熟,其在军事、航海、商业等领域的巨大应用价值逐渐显现。本书将详细讲述中国民族工业如何试图进入这一新兴领域。这其中充满了坎坷与挑战。 设备引进的困境: 详细描述当时中国在引进国外先进无线电设备时所面临的重重阻碍,包括高昂的价格、技术壁垒,以及西方列强出于战略考量故意设置的障碍。 “技不如人”的现实: 探讨中国技术人才的匮乏,以及培养本土无线电工程师的艰巨任务。可能描绘出一些早期的技术学校或培训班,以及他们在艰苦条件下艰难运作的情景。 “洋行”的垄断: 深入分析外国公司在中国电讯市场的强大垄断地位,以及民族工业如何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寻求生存空间。 第三部分:本土的探索——“土法上马”与创新实践 尽管困难重重,但中国民族工业并未放弃。本书将重点展现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有限条件下进行的本土化探索和创新实践。 “仿制”到“创造”的跨越: 描绘中国工程师如何通过解剖、模仿、改进国外设备,逐步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这可能包括一些“土法上马”的有趣案例,以及他们为了克服材料、工艺上的不足所做的努力。 关键技术节点的突破: 梳理中国在无线电通信关键技术上取得的一些初步突破,即便这些突破在国际舞台上可能微不足道,但在当时的中国,已是意义非凡的里程碑。 通信网络的雏形: 描述中国民族工业如何尝试建立自己的无线通信网络,例如为航运、军事或商业提供通信服务,以及这些网络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部分:时代的洪流——战争、变革与电波的变奏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和战争洗礼。这些外部环境的剧变,无疑也深刻地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战争的催化与摧毁: 分析战争对民族工业的摧毁性打击,例如设备被毁、人才流失,但同时,战争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对通信技术的需求,促使某些技术得到应用和发展。 国家政策的影响: 探讨不同时期政府对民族工业,特别是电讯产业的态度和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国际局势的变迁: 审视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例如列强的争夺、科技交流的变化,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中国电讯产业的走向。 第五部分:回响与传承——被遗忘的功勋与未来的启示 本书的结尾,并非要讲述一个轰轰烈烈的成功故事,而是希望通过回顾这段充满艰辛的历程,让读者看到中国民族工业在早期电讯领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宝贵经验。 “默默无闻”的贡献者: 聚焦于那些在幕后默默奉献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和实业家,他们的名字可能不为人知,但他们的努力奠定了中国电讯产业发展的基础。 历史的启示: 总结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例如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以及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民族精神。 “东方频率”的未来: 展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汲取历史的养分,继续在科技前沿领域,发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响亮的“东方频率”。 《海上传奇:解码东方频率的崛起》旨在以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历史厚重感的方式,解读中国民族工业在早期电讯领域所经历的艰辛探索。它不是一部枯燥的技术手册,也不是一部简单堆砌成就的赞歌,而是试图通过还原历史的真实场景,展现一群中国人在面对时代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勇气和坚韧。它将带领读者一起,倾听那段被历史尘埃掩埋的“东方频率”的微弱回响,并从中汲取力量,展望未来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平时对通信技术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听说了这本《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并且得知是由周学全和杨丽芬两位知名学者合著,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这两位学者在无线电通信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权威和专业。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无线电波研究的大门,不仅仅是科普层面,而是能够包含一些更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探讨。比如,关于无线电波的频谱分配、干扰抑制、信号编码与解码的最新发展,以及在5G、6G时代下,无线通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希望书中能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甚至是一些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未来展望。作为一名学生,能够接触到如此高质量的专业书籍,无疑是对我学术道路上的一大助力,能够帮助我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晦涩的公式和理论背后的实际应用价值。

评分

最近迷上了各种科技类纪录片,也看了不少关于科学普及的书籍,但总感觉有些内容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这本《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从最基础的电磁波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作者们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案例,将那些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仿佛我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实验室,亲眼见证着无线电波的诞生和演变。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历史发展脉络很感兴趣,想了解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揭开无线电波的神秘面纱,他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又是怎样的,以及这些发现是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让信息传递的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激发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让我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接收者,更是一个能够思考和探究的读者,去体会科学的逻辑之美和理性之光。

评分

我是一位对历史和科学交叉领域充满好奇的读者,一直认为,了解一项技术的背后,往往也蕴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所以,当我看到《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就被它吸引了。我非常期待在书中能够看到不仅仅是纯粹的科学理论,更能看到无线电波的发现、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历史进程。比如,从马可尼的第一次无线电报实验,到后来广播、电视的普及,再到如今智能手机、Wi-Fi的无处不在,这一路走来的技术革新和社会影响,都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讲述那些关键的历史节点,介绍那些在无线电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故事,他们的智慧、毅力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如何共同推动了这项革命性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同时,我也想了解无线电波在战争、和平年代以及经济发展中扮演过的角色,它们是如何改变了军事通信、商业贸易、文化传播等方方面面,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分

最近我的兴趣点从硬核的科技理论转移到了更注重实际应用的层面,特别是那些能够直接影响我们生活的技术。这本《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的标题就非常吸引人,因为它暗示了无线电波的普遍性和持久性,并且“探秘”二字也充满了吸引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离不开无线电波的应用,并且深入地剖析这些应用背后的技术原理。比如,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它接收和发送信号的过程是怎么样的?Wi-Fi信号是如何在我们家中无缝连接的?导航系统又是如何通过无线电波准确定位的?还有,我一直对一些更广泛的应用感到好奇,比如医疗领域的无线诊断技术,工业生产中的无线控制系统,甚至是一些我们不常注意到的领域,比如气象监测、航空管制等等,它们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无线电波来提升效率和保障安全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这些实际应用有更清晰、更具体的认识,让我感受到科学技术是如何切实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便捷、更高效,也更安全。

评分

这本书最近真是太火了,我周围好多朋友都在讨论,所以我也赶紧入手了一本。从封面和装帧来看,就觉得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设计得非常用心,沉甸甸的手感也让人觉得很实在。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排版,文字大小适中,行距也舒服,阅读起来一点都不会觉得疲劳。更重要的是,书页的纸质非常棒,不是那种容易泛黄的劣质纸,而且印刷也十分清晰,没有一点模糊不清的地方,就连图片和图表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细节处理得太到位了。我最期待的就是作者们在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无线电波的奥秘,希望能像解剖一样,一层层地揭示它们是如何被发现、如何被利用,以及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一直对无线电波背后的科学原理感到好奇,比如我们手机信号是如何穿透层层阻碍传递信息的,又比如广播和电视节目是如何穿越时空抵达我们的耳朵和眼睛的,这些都让我觉得既神奇又充满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满足我这种“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心,解答我心中那些关于无线电波的疑问,让我能真正地理解它们,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