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引导孩子探究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初步了解人类智能的基本形式和知识的表现方式;然后通过制作几种遥控机器人和自主控制机器人,掌握机器人智能即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共同模式,从而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人工智能概念和表现形式,包括沟通智能、计算智能和反应智能等。
秦志强,男,全童科教(东莞)有限公司CEO,长期致力于青少年STEAM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的创办者。拥有全年龄段的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和配套教具。编著多部教材,多部教材获得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
第1章 沟通:智能的第一种形式! 001
第1课 遥控:人工智能的第一种形式 004
第2课 表情和动作:机器人怎么做? 010
第3课 第一款遥控机器人:听话的狐狸 016
第4课 遥控狐狸走迷宫大战 026
第5课 仿生动物迷宫大比拼 028
第2章 规则:智能的第二种形式! 030
第6课 循线规则与循线机器人的制作 032
第7课 会停站的循线机器人 040
第8课 防追尾的循线机器人 043
第9课 创意制作I 050
第10课 巧用传感器:孤岛漫游机器人 052
第3章 规则改变,智能行为改变! 052
第11课 更聪明的孤岛漫游机器人 057
第12课 创意制作II 061
第4章 课程总结 063
我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一直停留在“高级计算器”的层面,觉得它们能做的只是处理大量数据,进行复杂的运算。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了,人工智能不仅仅是“计算”,更是一种“学习”和“决策”的能力。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吸引人,他没有上来就讲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从一些日常的现象入手,比如我们手机里的智能推荐,甚至是AI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来引导我们思考人工智能背后的原理。这种方式让我感觉很亲切,仿佛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聊天,他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了一个我一直以来都充满好奇的领域。书中对于“机器学习”的解释尤其精彩,他没有枯燥地讲解算法,而是通过一个“玩游戏”的比喻,让我们体会到AI是如何通过“试错”和“反馈”来不断优化自己的策略的。这种直观的理解,比任何理论解释都来得深刻。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潜力”和“可能性”。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未来。它让我开始畅想,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会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人际交往方式。这本书让我感到,人工智能并非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正在深刻地影响和重塑着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评分说实话,我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最初来源于科幻作品,总觉得那些强大的AI是遥不可及的存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抱着一种“了解一下,但别太复杂”的心态。然而,它却让我看到了人工智能更加贴近我们生活的一面,甚至可以说是“接地气”的一面。我一直觉得,技术类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泛泛而谈,很难找到一本既能深入浅出又能引发思考的书。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讲解一些相对复杂的概念时,会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比如将AI的学习过程比作人类的婴儿成长,通过不断的试错和经验积累来完善自身,这种方式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介绍了AI的技术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AI对社会、伦理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与AI的关系将会是怎样的?AI会取代一部分人类的工作吗?我们又该如何与AI和谐共处?这些问题,之前我只是偶尔闪过念头,但读了这本书,仿佛点醒了我,让我觉得这些问题并非杞人忧天,而是需要我们认真去面对和思考的。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人工智能的认知盲区,让我觉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可以参与到这场科技变革中的一份子,去理解和拥抱它。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新方式!我一直对那些科幻电影里出现的智能机器人、能够思考的机器很感兴趣,但总是觉得离现实生活很遥远,或者听起来就像是技术宅们的小圈子玩物。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另一面。它不像我想象中那么高冷,而是实实在在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手机里的语音助手,到推荐给我的电影和音乐,甚至是我开车时导航的规划,背后都有着人工智能的身影。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玩一个大型的解谜游戏,我试图理解这些“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是如何学习,又是如何做出决策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用非常贴近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那些复杂的概念,比如机器学习,他不是直接丢给你一堆数学公式,而是通过一个孩子学习认猫狗的过程来类比,瞬间就清晰了许多。而且,我之前总觉得人工智能是冷冰冰的,但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思考它背后所蕴含的“智能”是如何被赋予的,以及这种智能的边界在哪里,是否会影响到人类的情感和社会结构。这引发了我很多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想象,也让我更加好奇,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还能带给我们哪些惊喜,或者说,又会带来哪些新的挑战。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了解下去,看看这本书还会带我走向怎样的未知领域。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技术细节比较头疼的人,看到那些关于算法、模型、深度学习的字眼就有点想打退堂鼓。但这本书就像是一位耐心无比的老师,一点一点地把我从迷雾中拉出来。一开始,我担心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需要我查阅大量资料才能理解。然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把握住核心思想。比如,在讲解神经网络的时候,他没有直接深入到数学层面,而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判断一个水果是苹果还是橘子”的例子,一步步展示了信息如何被输入、处理和输出,整个过程清晰得如同庖丁解牛。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解释“是什么”,而是着重探讨了“为什么”和“怎么用”。它不仅告诉我们人工智能是什么,还解释了它为什么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以及在各个行业都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场景。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和自动驾驶方面的讨论很感兴趣,感觉这些领域真的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去观察这一切。读这本书,我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甚至在脑海里构思自己能够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的实际问题。这种主动学习的乐趣,是之前阅读其他技术类书籍所未曾有过的体验。
评分我一直对“智能”这个概念很着迷,但总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只存在于那些科幻电影和理论研究中。拿到这本书时,我抱着一种想要稍微了解一下的心态。然而,它却以一种非常惊喜的方式,将人工智能带到了我触手可及的地方。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且引人入胜,他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来吓退读者,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将复杂的技术原理娓娓道来。比如,在解释AI如何学习时,他并没有直接抛出算法,而是用一个孩子学习走路的例子,让我们体会到“试错”和“反馈”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种贴近生活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概念,而不是被细节所困扰。让我特别受触动的是,书中不仅仅关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更深入地探讨了它对我们社会和伦理带来的影响。它让我开始思考,当AI越来越强大时,我们作为人类,又该如何定位自己?AI是否会带来新的社会不平等?这些问题,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思考。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大门,让我觉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能够以一种更积极、更理性的态度去理解和面对这项正在改变世界的科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