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引導孩子探究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初步瞭解人類智能的基本形式和知識的錶現方式;然後通過製作幾種遙控機器人和自主控製機器人,掌握機器人智能即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的共同模式,從而瞭解和掌握最基本的人工智能概念和錶現形式,包括溝通智能、計算智能和反應智能等。
秦誌強,男,全童科教(東莞)有限公司CEO,長期緻力於青少年STEAM教育研究和實踐工作,中國教育機器人大賽的創辦者。擁有全年齡段的機器人教育解決方案和配套教具。編著多部教材,多部教材獲得十二五國傢規劃教材。
第1章 溝通:智能的第一種形式! 001
第1課 遙控:人工智能的第一種形式 004
第2課 錶情和動作:機器人怎麼做? 010
第3課 第一款遙控機器人:聽話的狐狸 016
第4課 遙控狐狸走迷宮大戰 026
第5課 仿生動物迷宮大比拼 028
第2章 規則:智能的第二種形式! 030
第6課 循綫規則與循綫機器人的製作 032
第7課 會停站的循綫機器人 040
第8課 防追尾的循綫機器人 043
第9課 創意製作I 050
第10課 巧用傳感器:孤島漫遊機器人 052
第3章 規則改變,智能行為改變! 052
第11課 更聰明的孤島漫遊機器人 057
第12課 創意製作II 061
第4章 課程總結 063
我一直對“智能”這個概念很著迷,但總覺得它離我們很遙遠,隻存在於那些科幻電影和理論研究中。拿到這本書時,我抱著一種想要稍微瞭解一下的心態。然而,它卻以一種非常驚喜的方式,將人工智能帶到瞭我觸手可及的地方。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流暢且引人入勝,他沒有用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來嚇退讀者,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案例,將復雜的技術原理娓娓道來。比如,在解釋AI如何學習時,他並沒有直接拋齣算法,而是用一個孩子學習走路的例子,讓我們體會到“試錯”和“反饋”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這種貼近生活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核心概念,而不是被細節所睏擾。讓我特彆受觸動的是,書中不僅僅關注瞭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更深入地探討瞭它對我們社會和倫理帶來的影響。它讓我開始思考,當AI越來越強大時,我們作為人類,又該如何定位自己?AI是否會帶來新的社會不平等?這些問題,讓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引發瞭深刻的思考。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大門,讓我覺得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能夠以一種更積極、更理性的態度去理解和麵對這項正在改變世界的科技。
評分我對人工智能的理解一直停留在“高級計算器”的層麵,覺得它們能做的隻是處理大量數據,進行復雜的運算。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讓我明白瞭,人工智能不僅僅是“計算”,更是一種“學習”和“決策”的能力。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吸引人,他沒有上來就講那些復雜的數學模型,而是從一些日常的現象入手,比如我們手機裏的智能推薦,甚至是AI在藝術創作中的應用,來引導我們思考人工智能背後的原理。這種方式讓我感覺很親切,仿佛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聊天,他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揭示瞭一個我一直以來都充滿好奇的領域。書中對於“機器學習”的解釋尤其精彩,他沒有枯燥地講解算法,而是通過一個“玩遊戲”的比喻,讓我們體會到AI是如何通過“試錯”和“反饋”來不斷優化自己的策略的。這種直觀的理解,比任何理論解釋都來得深刻。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人工智能的“潛力”和“可能性”。它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更是關於未來。它讓我開始暢想,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人際交往方式。這本書讓我感到,人工智能並非是冰冷的機器,而是正在深刻地影響和重塑著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評分說實話,我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最初來源於科幻作品,總覺得那些強大的AI是遙不可及的存在。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抱著一種“瞭解一下,但彆太復雜”的心態。然而,它卻讓我看到瞭人工智能更加貼近我們生活的一麵,甚至可以說是“接地氣”的一麵。我一直覺得,技術類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泛泛而談,很難找到一本既能深入淺齣又能引發思考的書。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作者在講解一些相對復雜的概念時,會用非常生動的比喻,比如將AI的學習過程比作人類的嬰兒成長,通過不斷的試錯和經驗積纍來完善自身,這種方式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其中的原理,而不是死記硬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不僅僅是介紹瞭AI的技術層麵,更深入地探討瞭AI對社會、倫理和未來發展的影響。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與AI的關係將會是怎樣的?AI會取代一部分人類的工作嗎?我們又該如何與AI和諧共處?這些問題,之前我隻是偶爾閃過念頭,但讀瞭這本書,仿佛點醒瞭我,讓我覺得這些問題並非杞人憂天,而是需要我們認真去麵對和思考的。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對人工智能的認知盲區,讓我覺得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可以參與到這場科技變革中的一份子,去理解和擁抱它。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認識世界的新方式!我一直對那些科幻電影裏齣現的智能機器人、能夠思考的機器很感興趣,但總是覺得離現實生活很遙遠,或者聽起來就像是技術宅們的小圈子玩物。然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人工智能的另一麵。它不像我想象中那麼高冷,而是實實在在地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手機裏的語音助手,到推薦給我的電影和音樂,甚至是我開車時導航的規劃,背後都有著人工智能的身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玩一個大型的解謎遊戲,我試圖理解這些“看不見的手”是如何運作的,它們是如何學習,又是如何做齣決策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用非常貼近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那些復雜的概念,比如機器學習,他不是直接丟給你一堆數學公式,而是通過一個孩子學習認貓狗的過程來類比,瞬間就清晰瞭許多。而且,我之前總覺得人工智能是冷冰冰的,但讀完這本書,我開始思考它背後所蘊含的“智能”是如何被賦予的,以及這種智能的邊界在哪裏,是否會影響到人類的情感和社會結構。這引發瞭我很多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的想象,也讓我更加好奇,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還能帶給我們哪些驚喜,或者說,又會帶來哪些新的挑戰。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瞭解下去,看看這本書還會帶我走嚮怎樣的未知領域。
評分我一直是個對技術細節比較頭疼的人,看到那些關於算法、模型、深度學習的字眼就有點想打退堂鼓。但這本書就像是一位耐心無比的老師,一點一點地把我從迷霧中拉齣來。一開始,我擔心會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需要我查閱大量資料纔能理解。然而,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的圖錶和流程圖,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把握住核心思想。比如,在講解神經網絡的時候,他沒有直接深入到數學層麵,而是通過一個簡單的“判斷一個水果是蘋果還是橘子”的例子,一步步展示瞭信息如何被輸入、處理和輸齣,整個過程清晰得如同庖丁解牛。讓我感到非常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止步於解釋“是什麼”,而是著重探討瞭“為什麼”和“怎麼用”。它不僅告訴我們人工智能是什麼,還解釋瞭它為什麼會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以及在各個行業都有哪些實際的應用場景。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人工智能在醫療診斷和自動駕駛方麵的討論很感興趣,感覺這些領域真的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很好的窗口去觀察這一切。讀這本書,我不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甚至在腦海裏構思自己能夠利用人工智能解決的實際問題。這種主動學習的樂趣,是之前閱讀其他技術類書籍所未曾有過的體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