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家小孩没有坏情绪-3-12岁儿童情绪管理
定价:30.00元
作者:米兰达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2713086
字数:
页码:2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孩子的社会和情绪技巧对终生成就的影响,要比智力更具关键。换句话说,对于未来的成功,EQ比IQ更重要。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情绪管理法
◎3~12岁,培养正向情绪的关键阶段
◎做到9个“不”,孩子就能知进退
◎做到9个“要”,帮孩子储存竞争力
◎让孩子自律的7个诀窍
◎掌握8个高EQ技巧,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内容提要
日常生活中,孩子常常会出现烦躁、愤怒、伤心等情绪。本书介绍了实用的儿童情绪管理技巧,父母可以教授给孩子,协助他们面对并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逐渐拥有高情绪智商,变得更快乐、更有自信,在幼儿园和学校表现更佳,并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情绪管理技巧能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使他们将来成为负责任、有爱心、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目录
章 3~12岁,培养正向情绪的关键阶段
孩子闹情绪时,不需商量,直接下指令 / 002
孩子坚持自己的习惯时,应该尊重他 / 007
当“数到三”这句话的魔力消失时 / 012
即使孩子很听话,仍要随时提高警觉 / 016
把伸出去的手缩回来,要让孩子自己思考与行动 / 020
孩子懂得讨价还价时,父母的态度要更坚定 / 024
虚假、敷衍的赞美,对孩子才是真正的伤害 / 029
偶尔也要满足一下孩子的好胜心 / 034
孩子遇到困难想放弃时,要对他多抱一点儿期望 / 038
第2章 做到9个“不”,孩子就能知进退
孩子不需要十全十美的父母 / 044
学会和孩子如何相处 / 048
孩子发生小意外时,不要大惊小怪 / 052
不要随便对孩子作承诺 / 055
不要为了保护孩子而说“善意谎言” / 060
拒绝之后,要解释原因 / 064
不要凡事道歉,以免孩子缺乏挫折忍受力 / 068
不要因放不下身段,而逃避向孩子道歉 / 072
孩子爱问“为什么”,不必有问必答 / 076
作者介绍
米兰达,大学主修心理学,三个孩子的妈妈,曾担任新闻杂志记者、亲子杂志记者,拥有丰富的育儿知识和育儿经验。她认为,父母是亲子关系的主导者,父母和孩子的情绪是影响亲子关系和教养效果的关键。著有《干吗要用吼的啦!》等亲子家教书。
文摘
章3~12岁,培养正向情绪的关键阶段孩子闹情绪时,不需商量,直接下指令
小瑞在卖场里逛累了。他就像大部分3岁孩子一样,无聊得开始调皮捣蛋。他把玩具区里货架上的玩具全都搬到地上,然后拿起一根塑料球棒,并把玩具小汽车当成棒球,用力地敲打。
妈妈见状,走过来说道:“宝贝,别这样玩儿。你要不要坐到推车里呢?”
小瑞:“我不要!”
妈妈:“我看你是逛累了,我们回家睡觉,好不好啊?”
一听到妈妈要带他回家睡觉,小瑞立刻大闹脾气。不过,这回妈妈终于变聪明了,一把抱起小瑞放在推车里,然后二话不说就离开了卖场。结果,还没走到停车场,他就已经累得睡着了。
孩子无法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所以父母必须帮忙抉择
对许多个性较为敏感的父母而言,为了避免对孩子感到内疚,他们通常会轻声细语地与孩子沟通,而不是以强制的方式来命令孩子服从。不过,说真的,父母若采取式的硬性规定,也许对年幼的孩子有效,但青春期的孩子恐怕就不吃这一套了。
父母必须教导年幼的孩子懂分寸,培养自行抉择的能力,不过他的年纪还小,还无法判断是非与轻重,所以父母也必须让他了解:“当有必要询问你的意见时,我自然会开口问你,其他时候你都得听我的。”
例如,孩子已经累了、必须休息,或者父母的时间明明已经来不及了,但是孩子这时偏偏就是不肯听话地坐进婴儿车里、不肯离开游乐场、不愿意放开他紧握在手里的心爱东西,父母在温和沟通的同时,也应该采取强制的行动,强行把孩子抱进婴儿车里、强迫他交出手中心爱的玩具,或者语气温和但态度坚定地告诉孩子:“我们现在回家睡觉吧!”或“我们现在要走了。”
请记住,你是爸爸(妈妈)、他是孩子,在他成年之前,家里的许多事由父母来决定,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孩子闹情绪时,不要请求地问:“……好吗?”
在面对你的要求时,孩子若是以闹脾气、大哭大叫的方式回应,你该如何处理呢?为了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同时明白父母不会对他的“闹情绪”妥协,这个时候,你就要对孩子采取极具约束力的方法—命令或强迫他配合你。这个方法可以大大地减少你与孩子之间的争执纠缠,同时也会降低亲子冲突的频率,让你不必每天被孩子搞得筋疲力尽。
……
序言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极其细腻地描绘了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能力上的差异。它不是一本“万能公式”,而是像一张精细的地图,标示出三岁、七岁和十岁孩子的“情绪雷区”各不相同。比如,书中对青春期前夕那种游离在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敏感期,处理得尤为到位。它指出,这个阶段的孩子渴望独立,但又缺乏能力处理复杂的情绪,所以往往会表现出莫名其妙的易怒和反抗。作者提供的那套“赋权式沟通”,即给予孩子选择权而非直接命令,极大地缓解了我们家里的权力斗争。我以前总觉得孩子越大越难管,读了这本书后,才明白那不是“难管”,而是他们需要被以新的方式对待。书中对“内化”与“外化”情绪的区分也很有启发性,它让我意识到,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安静顺从的孩子,也许内心正经历着更猛烈的风暴。读完后,我明显减少了对孩子“小题大做”的指责,转而开始关注那些被压抑的细微信号。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提供的是一套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思维框架。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抱着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打着“情绪管理”旗号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流于表面,读起来干巴巴的,像教科书一样让人提不起兴趣。但这本书,它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心理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亲子互动场景中,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长篇大论,而是由一系列短小精悍的案例和解析组成。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拖延症”的那一节,它并没有将孩子的拖延简单归咎于懒惰或不听话,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可能存在的“害怕失败”或“完美主义”的心理驱动力。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比如将一个大任务拆解成“微小胜利”,这个方法我尝试了,效果出奇地好。我的孩子明显减少了因为任务过重而产生的抵触情绪。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其富有画面感,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孩子在书中的对话,能感受到他脸上的表情变化。它不光是教家长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引导家长去‘理解’,这种理解的转变,才是真正发生改变的基石。它让我在面对孩子发脾气时,不再是本能地感到烦躁,而是能多一秒钟的暂停键,去思考这情绪下面到底藏着什么。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共情”的定义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它不只是教会我们说“我理解你很生气”,而是深入到如何“跟随”孩子的感受,允许那个情绪在当下完整地发生,而不急于“解决”它。书中通过几个非常真实,甚至有些尴尬的公共场合的案例,教会我们如何在旁人注视下保持冷静,并给予孩子恰当的支持。比如,孩子在超市为了一块糖而撒泼时,这本书建议的不是立刻满足或严厉批评,而是先带到相对安静的角落,用一种非常低沉、平静的声音与其“共振”。这种处理方式,初期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慢”,但长期来看,它有效地建立了一种深层信任感。孩子知道,无论他情绪多么失控,父母始终是他的安全港湾,而不是审判者。这本书的语言是如此的温柔而坚定,它没有使用任何心理学术语的炫耀,完全是面向实际操作的,就像一本被反复翻阅、写满了笔记的工具书,让人相信,真正的“情绪管理”,是从接纳开始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温和的色调和细腻的插图,初次翻阅时便有一种被治愈的感觉。我记得当时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抱着一杯热茶,随意地翻开了它。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独特的叙事视角,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蹲下来,用一个非常贴近孩子的高度去观察和理解那些看似“麻烦”的情绪爆发。书中对“坏情绪”的定义并不武断,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信号,一种需要被识别和回应的需求,这一点和市面上很多简单粗暴地要求“控制情绪”的书籍形成了鲜明对比。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章节,它详细描述了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大哭时,家长应该如何介入,不是急着讲道理,而是先‘看见’那种失落和愤怒。那段文字描绘得非常生动,仿佛我就站在那个场景里,体会到孩子内心的波澜。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情绪词汇表”,帮助那些平时只会尖叫或跺脚的孩子,找到准确表达自己感受的语言。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轻语,充满了同理心和智慧,它没有空洞的说教,全是真真切切、可以立刻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技巧。对于一个新手父母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本及时雨,让人不再惧怕那些突如其来的“情绪海啸”。
评分我是一个对育儿读物要求非常高的读者,尤其在“实操性”上,很多书读完后感觉像是云里雾里,知道了很多理论却不知道如何落地。但这本书,它简直就是一本可以放在厨房抽屉里的“急救手册”。它大量的篇幅用于提供具体的脚本和对话模板。比如,面对“嫉妒”情绪时,如何引导孩子,书中给出了三套不同的回应方式,分别适用于情绪轻微、中度爆发和严重冲突的三种情境。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让我不再需要临场发挥时大脑一片空白。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家长自我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书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你无法教导你尚未掌握的技能。”这促使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处理压力和愤怒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当我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时,孩子的情绪也奇迹般地开始趋于平静。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是那么的坦诚和去道德化,它不把父母塑造成完美的圣人,而是承认育儿路上的挣扎与反复,这让我感到非常放松和被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