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我傢小孩沒有壞情緒-3-12歲兒童情緒管理
定價:30.00元
作者:米蘭達
齣版社:中國婦女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2713086
字數:
頁碼:21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孩子的社會和情緒技巧對終生成就的影響,要比智力更具關鍵。換句話說,對於未來的成功,EQ比IQ更重要。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情緒管理法
◎3~12歲,培養正嚮情緒的關鍵階段
◎做到9個“不”,孩子就能知進退
◎做到9個“要”,幫孩子儲存競爭力
◎讓孩子自律的7個訣竅
◎掌握8個高EQ技巧,讓親子關係更和諧
內容提要
日常生活中,孩子常常會齣現煩躁、憤怒、傷心等情緒。本書介紹瞭實用的兒童情緒管理技巧,父母可以教授給孩子,協助他們麵對並剋服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逐漸擁有高情緒智商,變得更快樂、更有自信,在幼兒園和學校錶現更佳,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些情緒管理技巧能為孩子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礎,使他們將來成為負責任、有愛心、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目錄
章 3~12歲,培養正嚮情緒的關鍵階段
孩子鬧情緒時,不需商量,直接下指令 / 002
孩子堅持自己的習慣時,應該尊重他 / 007
當“數到三”這句話的魔力消失時 / 012
即使孩子很聽話,仍要隨時提高警覺 / 016
把伸齣去的手縮迴來,要讓孩子自己思考與行動 / 020
孩子懂得討價還價時,父母的態度要更堅定 / 024
虛假、敷衍的贊美,對孩子纔是真正的傷害 / 029
偶爾也要滿足一下孩子的好勝心 / 034
孩子遇到睏難想放棄時,要對他多抱一點兒期望 / 038
第2章 做到9個“不”,孩子就能知進退
孩子不需要十全十美的父母 / 044
學會和孩子如何相處 / 048
孩子發生小意外時,不要大驚小怪 / 052
不要隨便對孩子作承諾 / 055
不要為瞭保護孩子而說“善意謊言” / 060
拒絕之後,要解釋原因 / 064
不要凡事道歉,以免孩子缺乏挫摺忍受力 / 068
不要因放不下身段,而逃避嚮孩子道歉 / 072
孩子愛問“為什麼”,不必有問必答 / 076
作者介紹
米蘭達,大學主修心理學,三個孩子的媽媽,曾擔任新聞雜誌記者、親子雜誌記者,擁有豐富的育兒知識和育兒經驗。她認為,父母是親子關係的主導者,父母和孩子的情緒是影響親子關係和教養效果的關鍵。著有《乾嗎要用吼的啦!》等親子傢教書。
文摘
章3~12歲,培養正嚮情緒的關鍵階段孩子鬧情緒時,不需商量,直接下指令
小瑞在賣場裏逛纍瞭。他就像大部分3歲孩子一樣,無聊得開始調皮搗蛋。他把玩具區裏貨架上的玩具全都搬到地上,然後拿起一根塑料球棒,並把玩具小汽車當成棒球,用力地敲打。
媽媽見狀,走過來說道:“寶貝,彆這樣玩兒。你要不要坐到推車裏呢?”
小瑞:“我不要!”
媽媽:“我看你是逛纍瞭,我們迴傢睡覺,好不好啊?”
一聽到媽媽要帶他迴傢睡覺,小瑞立刻大鬧脾氣。不過,這迴媽媽終於變聰明瞭,一把抱起小瑞放在推車裏,然後二話不說就離開瞭賣場。結果,還沒走到停車場,他就已經纍得睡著瞭。
孩子無法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所以父母必須幫忙抉擇
對許多個性較為敏感的父母而言,為瞭避免對孩子感到內疚,他們通常會輕聲細語地與孩子溝通,而不是以強製的方式來命令孩子服從。不過,說真的,父母若采取式的硬性規定,也許對年幼的孩子有效,但青春期的孩子恐怕就不吃這一套瞭。
父母必須教導年幼的孩子懂分寸,培養自行抉擇的能力,不過他的年紀還小,還無法判斷是非與輕重,所以父母也必須讓他瞭解:“當有必要詢問你的意見時,我自然會開口問你,其他時候你都得聽我的。”
例如,孩子已經纍瞭、必須休息,或者父母的時間明明已經來不及瞭,但是孩子這時偏偏就是不肯聽話地坐進嬰兒車裏、不肯離開遊樂場、不願意放開他緊握在手裏的心愛東西,父母在溫和溝通的同時,也應該采取強製的行動,強行把孩子抱進嬰兒車裏、強迫他交齣手中心愛的玩具,或者語氣溫和但態度堅定地告訴孩子:“我們現在迴傢睡覺吧!”或“我們現在要走瞭。”
請記住,你是爸爸(媽媽)、他是孩子,在他成年之前,傢裏的許多事由父母來決定,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孩子鬧情緒時,不要請求地問:“……好嗎?”
在麵對你的要求時,孩子若是以鬧脾氣、大哭大叫的方式迴應,你該如何處理呢?為瞭讓孩子學會控製情緒,同時明白父母不會對他的“鬧情緒”妥協,這個時候,你就要對孩子采取極具約束力的方法—命令或強迫他配閤你。這個方法可以大大地減少你與孩子之間的爭執糾纏,同時也會降低親子衝突的頻率,讓你不必每天被孩子搞得筋疲力盡。
……
序言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在於它對“共情”的定義達到瞭一個前所未有的深度。它不隻是教會我們說“我理解你很生氣”,而是深入到如何“跟隨”孩子的感受,允許那個情緒在當下完整地發生,而不急於“解決”它。書中通過幾個非常真實,甚至有些尷尬的公共場閤的案例,教會我們如何在旁人注視下保持冷靜,並給予孩子恰當的支持。比如,孩子在超市為瞭一塊糖而撒潑時,這本書建議的不是立刻滿足或嚴厲批評,而是先帶到相對安靜的角落,用一種非常低沉、平靜的聲音與其“共振”。這種處理方式,初期可能會讓人覺得有點“慢”,但長期來看,它有效地建立瞭一種深層信任感。孩子知道,無論他情緒多麼失控,父母始終是他的安全港灣,而不是審判者。這本書的語言是如此的溫柔而堅定,它沒有使用任何心理學術語的炫耀,完全是麵嚮實際操作的,就像一本被反復翻閱、寫滿瞭筆記的工具書,讓人相信,真正的“情緒管理”,是從接納開始的。
評分我是一個對育兒讀物要求非常高的讀者,尤其在“實操性”上,很多書讀完後感覺像是雲裏霧裏,知道瞭很多理論卻不知道如何落地。但這本書,它簡直就是一本可以放在廚房抽屜裏的“急救手冊”。它大量的篇幅用於提供具體的腳本和對話模闆。比如,麵對“嫉妒”情緒時,如何引導孩子,書中給齣瞭三套不同的迴應方式,分彆適用於情緒輕微、中度爆發和嚴重衝突的三種情境。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讓我不再需要臨場發揮時大腦一片空白。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瞭“傢長自我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書中有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你無法教導你尚未掌握的技能。”這促使我開始審視自己過去處理壓力和憤怒的方式。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當我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時,孩子的情緒也奇跡般地開始趨於平靜。這本書的敘述風格是那麼的坦誠和去道德化,它不把父母塑造成完美的聖人,而是承認育兒路上的掙紮與反復,這讓我感到非常放鬆和被理解。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極其細膩地描繪瞭兒童在不同發展階段,對情緒的認知和處理能力上的差異。它不是一本“萬能公式”,而是像一張精細的地圖,標示齣三歲、七歲和十歲孩子的“情緒雷區”各不相同。比如,書中對青春期前夕那種遊離在大人和孩子之間的敏感期,處理得尤為到位。它指齣,這個階段的孩子渴望獨立,但又缺乏能力處理復雜的情緒,所以往往會錶現齣莫名其妙的易怒和反抗。作者提供的那套“賦權式溝通”,即給予孩子選擇權而非直接命令,極大地緩解瞭我們傢裏的權力鬥爭。我以前總覺得孩子越大越難管,讀瞭這本書後,纔明白那不是“難管”,而是他們需要被以新的方式對待。書中對“內化”與“外化”情緒的區分也很有啓發性,它讓我意識到,那些錶麵上看起來安靜順從的孩子,也許內心正經曆著更猛烈的風暴。讀完後,我明顯減少瞭對孩子“小題大做”的指責,轉而開始關注那些被壓抑的細微信號。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提供的是一套持續學習和成長的思維框架。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其實心裏是抱著一絲懷疑的,畢竟市麵上打著“情緒管理”旗號的書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流於錶麵,讀起來乾巴巴的,像教科書一樣讓人提不起興趣。但這本書,它真正做到瞭將深奧的心理學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親子互動場景中,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它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不是那種一氣嗬成的長篇大論,而是由一係列短小精悍的案例和解析組成。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拖延癥”的那一節,它並沒有將孩子的拖延簡單歸咎於懶惰或不聽話,而是深入挖掘瞭背後可能存在的“害怕失敗”或“完美主義”的心理驅動力。作者提齣的解決方案,比如將一個大任務拆解成“微小勝利”,這個方法我嘗試瞭,效果齣奇地好。我的孩子明顯減少瞭因為任務過重而産生的抵觸情緒。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極其富有畫麵感,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聽到孩子在書中的對話,能感受到他臉上的錶情變化。它不光是教傢長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引導傢長去‘理解’,這種理解的轉變,纔是真正發生改變的基石。它讓我在麵對孩子發脾氣時,不再是本能地感到煩躁,而是能多一秒鍾的暫停鍵,去思考這情緒下麵到底藏著什麼。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溫和的色調和細膩的插圖,初次翻閱時便有一種被治愈的感覺。我記得當時是在一個周末的下午,抱著一杯熱茶,隨意地翻開瞭它。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獨特的敘事視角,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蹲下來,用一個非常貼近孩子的高度去觀察和理解那些看似“麻煩”的情緒爆發。書中對“壞情緒”的定義並不武斷,而是將其視為一種信號,一種需要被識彆和迴應的需求,這一點和市麵上很多簡單粗暴地要求“控製情緒”的書籍形成瞭鮮明對比。我特彆喜歡其中一個章節,它詳細描述瞭當孩子因為玩具被搶而大哭時,傢長應該如何介入,不是急著講道理,而是先‘看見’那種失落和憤怒。那段文字描繪得非常生動,仿佛我就站在那個場景裏,體會到孩子內心的波瀾。它提供瞭一套非常實用的“情緒詞匯錶”,幫助那些平時隻會尖叫或跺腳的孩子,找到準確錶達自己感受的語言。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耳邊輕語,充滿瞭同理心和智慧,它沒有空洞的說教,全是真真切切、可以立刻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技巧。對於一個新手父母來說,這簡直就是一本及時雨,讓人不再懼怕那些突如其來的“情緒海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