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生活的化学
定价:29.00元
作者:杨金田,谢德明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1220434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化学为主线,围绕吃、穿、住、行、用、学、玩等生活活动展开,包括食品与化学、烹饪与化学、饮料与化学、保健与化学、毒物与化学、穿戴与化学、美化与化学、环境与化学、日用品与化学、文体与化学和娱乐与化学等内容。
书中内容密切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展开阐述,集知识性、技术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并配有内容贴切、引人入胜的精美图片。本书可供中学化学教师、中学生、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及科普爱好者阅读使用,也可作为大院校选修课程教材。
目录
章 食品与化学
1.1 人体中化学元素概述
1.2 营养素
1.3 生活中的能量及其来源
1.4 常见食物的化学成分
1.5 食物的贮存和保鲜
第2章 烹饪与化学
2.1 厨房化学概述
2.2 烹饪基础知识
2.3 食物的色香味
2.4 风味化学简介
第3章 饮料与化学
3.1 饮料水
3.2 豆浆、奶及其制品
3.3 酒
3.4 无酒精兴奋饮料
3.5 软饮料
第4章 保健与化学
4.1 合理营养
4.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4.3 食疗学与药膳学
4.4 老年保健
4.5 问题
第5章 毒物与化学
5.1 毒物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5.2 食物中的毒物
5.3
5.4
第6章 穿戴与化学
6.1 纤维与纺织品
6.2 皮革及其制品
6.3 橡胶及其制品
6.4 塑料及其制品
第7章 美化与化学
7.1 洗涤用品
7.2 化妆品
7.3 首饰制品
7.4 室内装饰物
第8章 环境与化学
8.1 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
8.2 室内环境与化学
8.3 室外环境与化学
8.4 汽车与化学
第9章 日用品与化学
9.1 玻璃制品
9.2 陶瓷制品
9.3 电池
9.4 涂料
9.5 粘接材料
0章 文体与化学
10.1 文教用品
10.2 体育用品
10.3 艺术用品
10.4 文物考古
1章 娱乐与化学
11.1 喜庆用品
11.2 化学游戏
11.3 化学魔术
11.4 化学工艺品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那些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事物背后隐藏的精妙化学原理。我一直以为化学只是实验室里试管里的那些反应,枯燥乏味,但《生活的化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到穿的衣服,再到使用的清洁用品,甚至空气和水,都充满了化学的奥秘。 比如,我以前只知道番茄是红色的,但书里解释了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以及它如何随着成熟过程而改变颜色,这让我感到非常神奇。还有,洗衣服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洗涤剂是如何去除污渍的,书里详细讲解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它们是如何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将油污包裹起来,然后轻易地被水冲走。 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将复杂的化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那些原本只出现在教科书上的分子、原子、化学键,在这里都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故事”。它们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构建我们世界的基本单位,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我开始留意身边的一切,尝试去理解它们是如何运作的。我不再仅仅满足于“是什么”,而是渴望知道“为什么”。这种求知欲的激发,让我觉得非常充实和快乐。 总而言之,《生活的化学》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科普读物,它不仅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开始用一种更科学、更理性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发现其中蕴含的无限可能。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生活”这个词有了更深的敬意。我一直觉得生活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但《生活的化学》却告诉我,在这看似平凡的日常之下,隐藏着多么精妙绝伦的化学魔法。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色彩的章节印象深刻。以前我觉得,红色就是红色,蓝色就是蓝色,但现在我知道,这些颜色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化学结构和光线反射原理。比如,我爱穿的蓝色牛仔裤,它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随着洗涤而褪色的,书中都有非常详细的解释。 还有,关于香氛和气味的部分,也让我感到新奇。那些迷人的香水味,那些令人愉悦的花香,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有机分子组成的,它们通过与我们嗅觉细胞的互动,产生了我们所感知到的气味。这让我觉得,我们感官的世界,也是由化学来编织的。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注重引发读者的思考。它鼓励我们去质疑,去探索,去发现生活中的“为什么”。它让我开始注意到一些我以前从未留意过的细节,比如,为什么玻璃杯倒热水会碎,为什么金属会生锈,为什么空气会流动。 作者的叙述方式也非常有感染力,他们用一种充满热情和好奇的语气,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化学的世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化学实验室,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课本。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充满惊喜的阅读。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一个充满科学逻辑和奇妙现象的真实世界。我推荐所有对生活充满好奇的人,都能翻开这本书,一起感受化学的无穷魅力。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选择这本书,是带着一丝试试看的心理。我一直对化学这个学科感到有些距离感,觉得它过于专业和抽象。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化学的机会。 阅读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化学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简直无处不在。从早上刷牙时使用的牙膏,到晚上睡觉时盖的被子,再到出行时乘坐的交通工具,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书中关于材料科学的部分,让我对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物品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塑料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不同种类的塑料有哪些特性,以及它们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些都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习惯,以及如何能做出更环保的选择。 另外,书中对人体健康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关于维生素、矿物质、药物等方面的讲解,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科学的认知。我不再盲目相信一些所谓的“健康秘诀”,而是能够通过化学原理来辨别信息的真伪。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将深奥的化学知识化繁为简。即使是对化学完全陌生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领略化学的魅力。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它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运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世界。我不再把化学看作是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成为了我探索生活、理解世界的一位得力助手。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知识的获取,更在于它对我认知方式的重塑。我一直以为,科学是属于实验室的,而生活则是感性的、经验性的。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科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科学原理正是支撑我们生活运转的基石。 书中对于“变”的描写,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多都遵循着化学定律。比如,食物的腐败,金属的生锈,衣服的褪色,甚至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都是化学反应的体现。理解了这些化学原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变化”的本质,并学会如何去应对它们。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材料”的讨论。我们每天使用的物品,从手机到房屋,从衣物到交通工具,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材料。而这些材料的性能,都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了解了这些,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加理性、更加客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我不再容易被一些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迷惑,而是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去进行判断。这让我觉得,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掌控感。 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们善于将复杂的概念分解成易于理解的片段,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阐释。这种方式让我觉得,学习化学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享受。 总之,这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籍。它不仅让我认识了生活中的化学,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生活。我将这本书视为一份宝贵的礼物,它让我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热爱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仿佛为我揭开了日常生活中隐藏的“幕后黑手”。以前我总是习惯性地接受事物本来的样子,很少去深究其背后的原理。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为什么”的好奇之门。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食物的部分。我一直很喜欢喝牛奶,但从未想过牛奶中的蛋白质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以及为什么有些人在饮用牛奶后会不适。书中对酪蛋白和乳糖的化学特性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解释了乳糖不耐受的根源,这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了解。 还有关于烹饪的章节,更是颠覆了我对厨房的认知。原来,我们常说的“炒菜上色”、“炖肉变嫩”等,背后都有复杂的化学反应在起作用。美拉德反应让食物产生诱人的焦褐色和风味,而蛋白质变性则让肉类口感发生变化。这些知识让我觉得,做饭不仅仅是简单的混合和加热,而是一门充满科学智慧的艺术。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讲解化学知识时,并没有照搬枯燥的公式和定义,而是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我们熟悉的场景中。比如,讲解酸碱度时,会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醋、柠檬汁、肥皂水等作为例子,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易于理解和记忆。 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生活的好奇心,也培养了我用科学思维去分析问题的能力。现在,我不仅会关注食物的味道,还会去思考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味道;不仅仅会使用各种清洁产品,还会去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觉得收获良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